“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2017届高三12月联考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李白的诗、张旭的 狂草、吴道子的画,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昭陵古雕中雄壮健伟、神 采飞扬的“八骏”,透露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 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化样式无论是哲学、文学、艺术 还是社会风气,都在不同程度上浸润着宋型文化的特有风貌。 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乃是理学的建构。 两宋理学,不仅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亦即“天理”,而 且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为指明自觉认识天理的途径,朱熹精心 改造了汉儒编纂的《大学》,突出了“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从“格物” 到“致知”,实质上将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欲求,亦即伦理学上的“自 律”,有了这一自律,方有诚意 正心 修身乃至齐家、治国、明德于天 下的功业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 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的 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 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 此同时,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 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的正气浩然,风骨铮铮, 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和理想 与理学着意于知性反省、造微于心性之际的趋向相一致,两宋的士大夫文化也表 现出精致、内趋的性格。 词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介入而趋于雅化。与含义阔大、形象众生的诗不同 词小而狭,巧而新。它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造境摇曳空灵,取径幽约怨悱,寄托 要眇怅惆,极为细腻。尽管宋代词坛还有别一番风貌的歌唱,这就是由苏轼开创 的、以辛弃疾为代表人物的豪放词风,但词坛的主流始终是“婉约”、“阴柔” 集中反映出两宋文人士大夫与唐人大不相同的心境和意绪。 宋词雅,宋画也雅。苏轼在《跋宋汉杰画山》中提出“士人画”这一观念,强调融 诗歌、书法于绘画之中,以绘画来表现文人意趣。以此文化心理为总背景,两宋绘 画富于潇洒髙迈之气与优雅细密、温柔恬静之美。 两宋士大夫文化的其他领域也无不表现出与宋词、宋画相通的性格。两宋古文舒 徐和缓,阴柔澄定;宋诗“如纱如葛”、“思虑深沉” 宋词、宋画、宋文以及宋代理学构筑成一个精致辽阔的上层文化世界,而在这 世界之外,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中,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悄然兴起。两宋市民 阶层的崛起,以中晚唐以来的都市经济发展为基础,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便反映 了当时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市民们无意追求典雅的意境,沉郁迷 离的诗情,而是醉心于能直接满足感官享受的艺术样式,因此市民文化显示出
“湖南省湘中名校教研教改联合体”2017 届高三 12 月联考 语 文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李白的诗、张旭的 狂草、吴道子的画,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昭陵古雕中雄壮健伟、神 采飞扬的“八骏”,透露出大气盘旋的民族自信。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 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这一时期的各种文化样式无论是哲学、文学、艺术 还是社会风气,都在不同程度上浸润着宋型文化的特有风貌。 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乃是理学的建构。 两宋理学,不仅将纲常伦理确立为万事万物之所当然和所以然,亦即“天理”,而 且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为指明自觉认识天理的途径,朱熹精心 改造了汉儒编纂的《大学》,突出了“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从“格物” 到“致知”,实质上将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欲求,亦即伦理学上的“自 律”,有了这一自律,方有诚意———正心———修身乃至齐家、治国、明德于天 下的功业。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 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的 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 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 此同时,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 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的正气浩然,风骨铮铮, 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和理想。 与理学着意于知性反省、造微于心性之际的趋向相一致,两宋的士大夫文化也表 现出精致、内趋的性格。 词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介入而趋于雅化。与含义阔大、形象众生的诗不同, 词小而狭,巧而新。它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造境摇曳空灵,取径幽约怨悱,寄托 要眇怅惆,极为细腻。尽管宋代词坛还有别一番风貌的歌唱,这就是由苏轼开创 的、以辛弃疾为代表人物的豪放词风,但词坛的主流始终是“婉约”、“阴柔”, 集中反映出两宋文人士大夫与唐人大不相同的心境和意绪。 宋词雅,宋画也雅。苏轼在《跋宋汉杰画山》中提出“士人画”这一观念,强调融 诗歌、书法于绘画之中,以绘画来表现文人意趣。以此文化心理为总背景,两宋绘 画富于潇洒高迈之气与优雅细密、温柔恬静之美。 两宋士大夫文化的其他领域也无不表现出与宋词、宋画相通的性格。两宋古文舒 徐和缓,阴柔澄定;宋诗“如纱如葛”、“思虑深沉”。 宋词、宋画、宋文以及宋代理学构筑成一个精致辽阔的上层文化世界,而在这一 世界之外,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中,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悄然兴起。两宋市民 阶层的崛起,以中晚唐以来的都市经济发展为基础,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便反映 了当时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市民们无意追求典雅的意境,沉郁迷 离的诗情,而是醉心于能直接满足感官享受的艺术样式,因此市民文化显示出一
种野俗的活力与广阔的普及性。一种不同于贵族口味与诗人情调的市民文化跻身 于文化系统中,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 (节选自《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瞅瞅瞅的一项是() A.唐诗含义阔大、形象众生,是开放的,外倾的,色调热烈的,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 的生命活力。 B.两宋理学,强调纲常伦理对世界万物的所当然和所以然,也强调人对于“天 理”的一种自觉意识。 C.词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介入而趋于雅化,其特点为:小而狭、巧而新。它侧 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细腻精致 D.市民文化是以中晚唐以来的都市经济发展为基础,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中兴 起的一种文化,《清明上河图》便反映了这种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瞅瞅瞅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两宋词坛主流的婉约词风是当时士大夫心境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两宋文人士 大夫与盛唐时期的诗人在风格和意绪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B.理学突出自觉的“修身”与“自律”,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以天理来遏制 个人情感欲求 C.市民文化由于更能够直接而热烈地满足快节奏生活下的市民阶层的感官享受, 因此在两宋时期有了蓬勃发展。 D.两宋理学其实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两宋理学与传统儒家学说有着 相同的“义利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瞅瞅瞅的一项是 A.与唐朝的热情奔放不同,宋朝文化中的哲学和艺术都会体现出一种相对封闭和 内倾的倾向,这应该是与唐宋的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相关 B.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 想正是受到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的影响所形成的 C.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宋朝的文人赏玩瓷器时喜爱的类型应该是繁丽丰腴 的;他们喜爱的服饰类型也应该是雍容华贵的 D.按照文中对市民文化的描述,当台上在演出歌舞小戏时,台下应该是观众云集, 大声应和,情景十分的热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傅小平 苏东坡有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 是杨绛居住了37年的地方。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 架,103岁的杨绛静悄悄地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近 来,邻居也少见她了。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钱钟书 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 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钟书的任何冒犯。去 年,她做了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
种野俗的活力与广阔的普及性。一种不同于贵族口味与诗人情调的市民文化跻身 于文化系统中,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 (节选自《中国文化概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踿踿踿的一项是( ) A.唐诗含义阔大、形象众生,是开放的,外倾的,色调热烈的,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 的生命活力。 B.两宋理学,强调纲常伦理对世界万物的所当然和所以然,也强调人对于“天 理”的一种自觉意识。 C.词起源于市井歌谣,因文人介入而趋于雅化,其特点为:小而狭、巧而新。它侧 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细腻精致。 D.市民文化是以中晚唐以来的都市经济发展为基础,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中兴 起的一种文化,《清明上河图》便反映了这种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踿踿踿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两宋词坛主流的婉约词风是当时士大夫心境的集中体现,由此可见两宋文人士 大夫与盛唐时期的诗人在风格和意绪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B.理学突出自觉的“修身”与“自律”,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以天理来遏制 个人情感欲求。 C.市民文化由于更能够直接而热烈地满足快节奏生活下的市民阶层的感官享受, 因此在两宋时期有了蓬勃发展。 D.两宋理学其实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两宋理学与传统儒家学说有着 相同的“义利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踿踿踿的一项是( ) A.与唐朝的热情奔放不同,宋朝文化中的哲学和艺术都会体现出一种相对封闭和 内倾的倾向,这应该是与唐宋的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相关。 B.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 想正是受到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的影响所形成的。 C.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宋朝的文人赏玩瓷器时喜爱的类型应该是繁丽丰腴 的;他们喜爱的服饰类型也应该是雍容华贵的。 D.按照文中对市民文化的描述,当台上在演出歌舞小戏时,台下应该是观众云集, 大声应和,情景十分的热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杨绛: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 傅小平 苏东坡有诗:“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北京三里河的国务院宿舍区, 是杨绛居住了 37 年的地方。院子外国务院部委云集,院子里满是翻新外墙的脚手 架,103 岁的杨绛静悄悄地隐身在一片喧闹中。 前几年,院子里的邻居还能见到杨绛,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近 来,邻居也少见她了。杨绛的“隐”并非因为年岁高了,而是她习惯了。“钱钟书 先生在时,他们夫妇就常年生活在这种状态里。”朱虹说,“很难把他们同整天跑 这个会那个会,到处演讲的‘专家’联系起来,他们跟这些事一点关系都没有。” 杨绛,一向温厚幽默,但容不得假与恶,尤其容不得对丈夫钱钟书的任何冒犯。去 年,她做了一件全社会关注的事———通过法律程序,紧急叫停某拍卖公司对钱
钟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4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20 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1938年,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从欧洲回国。她与钱钟书都晕船。一次大风浪 中,杨绛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船身倾斜厉害,舷窗外,一会儿全是水,一会儿全是 天,波动幅度大,人自然会晕;她教钱钟书,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 自己随着船倾斜,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脚在水之上,不波动了。钱钟书照做,果然 不晕了。他说:为人之道也如此。 归国后,抗战、内战、“文革”、改革开放……每一次,杨绛都拿出了当年“不晕 船”的见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一部分人在利诱之下做 了汉奸,另一部分坚持抗日的,过着颠沛流离、入不敷出的生活。前者杨绛绝不会 做,后者杨绛又不能做。钱钟书是书生本色,不擅生计。为了让钱钟书和女儿过稍 微体面的生活,她当过中学校长,给富商小姐做过家庭教师,也做过小学代课教 员。后来,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杨绛立即辞职,跟随几个朋友创作剧本, 解决家里营生。 1941年,钱钟书回到上海。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 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这便是《围城》。为支持钱钟书的写作,杨绛让 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女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杨绛 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钱钟书每写完一章,她都先读为快,读完又急切 地等待下一章。 抗战后期,物资更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比如烧煤,煤球里泥掺多了,烧不 着;掺少了,又不经烧。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把炉膛搪得细细的。有一次煤厂 送来300斤煤末子,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还 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钱钟书的婶婶见杨绛一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 都干,很是感慨,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 (钱钟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后来,公公病重,问婆婆:“我死后,你跟谁过?” 婆婆说:“跟季康(杨绛字季康)过。”杨绛之贤,由此可见一斑 1998年12月19日凌晨,钱钟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 床前时,钱钟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 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如今,“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 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她最终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一——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 《斐多》,一头扎进去,忘记自己。2000年,中译本《斐多》出版,被称为“迄今 为止最感人至深的哲学译本”。 之后,在那张钱钟书曾伏案工作的写字台上,杨绛完成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物的 工作。2003年出版3卷《钱钟书手稿集·容安馆札记》,2011年出版20卷《钱 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在杨绛先生去世前,还有100多册外文笔记等待她整 理出版。这位百岁老人,仍在坚韧地、静默地“打扫现场 (节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我按照自己翻译的习惯,一句句死盯着原文译,力求通达流畅,尽 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柏 拉图的这篇绝妙好辞,我译前已读过多遍,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 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
钟书、钱瑗以及自己的私人信件的拍卖,并且在今年 4 月最终打赢官司,获得 20 万元赔偿。她当然不是为了赔偿,而是为了守护已故的丈夫和女儿。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 1938 年,杨绛一家三口乘坐海轮,从欧洲回国。她与钱钟书都晕船。一次大风浪 中,杨绛突然悟出不晕的办法:船身倾斜厉害,舷窗外,一会儿全是水,一会儿全是 天,波动幅度大,人自然会晕;她教钱钟书,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以船为中心,让 自己随着船倾斜,这样永远头在天之下,脚在水之上,不波动了。钱钟书照做,果然 不晕了。他说:为人之道也如此。 归国后,抗战、内战、“文革”、改革开放……每一次,杨绛都拿出了当年“不晕 船”的见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大多面临生活的艰难。一部分人在利诱之下做 了汉奸,另一部分坚持抗日的,过着颠沛流离、入不敷出的生活。前者杨绛绝不会 做,后者杨绛又不能做。钱钟书是书生本色,不擅生计。为了让钱钟书和女儿过稍 微体面的生活,她当过中学校长,给富商小姐做过家庭教师,也做过小学代课教 员。后来,日本人接管了工部局北区小学,杨绛立即辞职,跟随几个朋友创作剧本, 解决家里营生。 1941 年,钱钟书回到上海。一天,他对杨绛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你支持 吗?”杨绛大为高兴,催他赶紧写,这便是《围城》。为支持钱钟书的写作,杨绛让 他减少授课时间,又辞掉女佣节省开支,自己包揽所有家务,劈柴生火做饭。杨绛 不抱怨,心甘情愿做“灶下婢”。钱钟书每写完一章,她都先读为快,读完又急切 地等待下一章。 抗战后期,物资更为匮乏,杨绛不得不精打细算。比如烧煤,煤球里泥掺多了,烧不 着;掺少了,又不经烧。为了省煤,杨绛自己和泥,把炉膛搪得细细的。有一次煤厂 送来 300 斤煤末子,杨绛如获至宝,掺上煤灰自制煤饼,能抵四五百斤煤球。她还 负责买菜、洗全家人的衣服。钱钟书的婶婶见杨绛一位千金小姐,在家什么粗活 都干,很是感慨,对杨绛说:“你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宣哥 (钱钟书小名)是痴人有痴福。”后来,公公病重,问婆婆:“我死后,你跟谁过?” 婆婆说:“跟季康(杨绛字季康)过。”杨绛之贤,由此可见一斑。 1998 年 12 月 19 日凌晨,钱钟书身体状况很不好,医生连忙通知家属。杨绛赶到 床前时,钱钟书已经合上一只眼,还睁着一只眼等待妻子。杨绛帮他合上眼睛,轻 轻在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如今,“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哪里去呢? 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 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她最终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拉图《对话录》中的 《斐多》,一头扎进去,忘记自己。2000 年,中译本《斐多》出版,被称为“迄今 为止最感人至深的哲学译本”。 之后,在那张钱钟书曾伏案工作的写字台上,杨绛完成了整理钱钟书学术遗物的 工作。2003 年出版 3 卷《钱钟书手稿集· 容安馆札记》,2011 年出版 20 卷《钱 钟书手稿集· 中文笔记》,在杨绛先生去世前,还有 100 多册外文笔记等待她整 理出版。这位百岁老人,仍在坚韧地、静默地“打扫现场”。 (节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我按照自己翻译的习惯,一句句死盯着原文译,力求通达流畅,尽 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柏 拉图的这篇绝妙好辞,我译前已读过多遍,苏格拉底就义前的从容不惧,同门徒侃 侃讨论生死问题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他那灵魂不灭的信念,对真、善、美、公
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生活下去的勇气。(杨绛)②从仲夏到中秋,我们 走进杨绛的世界。在杨绛的世界里,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我们惦记她,是在惦记 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采访记者手记)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杨绛先生的晚年生活本很丰富,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后来 因为年岁高了,身体也不好,就隐居起来 B.钱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一—一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 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这“逃”并非是逃避,而是矢志不渝的追求。 C.杨绛先生不仅是钱先生最贤的妻,更是钱先生最热忱的支持者和最有力的助 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终于结束了钱先生手稿的整理工作 D.全文选取了杨绛先生一生中的典型事例,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 理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杨绛先生。 5.杨绛“不晕船”的生活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6.为什么说“杨绛是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请结合全文及当前时代特色加 以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T9题。 小儿子 “真是岂有此理!”警察局长温特狠狠地将当天的报纸扔在桌上。“三个星期以 来,这已是第六起药房被盗案了,所有麻醉品又被偷了个精光!”他让人通知刑侦 科科长埃默尔来见他 什么,还是一点儿线索也没有,如果你认为你没法破这个案子,干脆就跟我直说, 我会找人接替你的工作!”温特的脾气是有名的,他对着埃默尔大发雷霆。 下班后,垂头丧气的埃默尔回到家。这段时间,埃默尔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小儿子 大学毕业一年了,来城里找工作,学的是金融管理专业,却酷爱推理侦探,研读过 很多专业的侦探著作,好几次闹腾着要进埃默尔的警察局。“臭小子,又不见人 影!”看着空空的家,埃默尔更多了几分烦恼 坐到桌旁,埃默尔沉下心来,把六起盗窃案的情况又从头至尾细细地回忆了一番。 忽然,他想起,在第六家被盗药房的现场,曾发现一截超级帝国香烟的烟蒂,这种 牌子的烟现在很少人抽了,而他的小儿子维尔讷,抽的就是这种… 想到这,他不由得一哆嗦,目光落在桌上的那张全家福上。那上面有他的大儿子, 名优秀的警察,可惜年仅二十五岁就被犯罪分子杀害了。为此,他坚决反对热衷 于侦探的小儿子再当警察,可现在… 他不敢再往下想。一个儿子被罪犯杀害了,另一个儿子本身是一名罪犯,这会是真 的吗? 吃过晚饭,维尔讷进房间去了。埃默尔悄悄地把维尔讷用过的杯子收了起来,第二 天,他把杯子拿到警察局去化验。结果令他几乎站立不住了:杯子上的指纹和现场 找到的烟蒂上的指纹,是同一个人的。 晚上,维尔讷吃过饭就匆匆出去了。满面愁容的埃默尔窜进了儿子的房间,意外地 发现一张本市地图,上面用各色圆圈做满了记号,其中六个红圈被一条蓝线连起 来。埃默尔仔细一看,这六个红圈代表的正是那六家被盗的药店!对于埃默尔来 说,这真是一个痛苦的时刻,他不得不相信,自己最心爱的儿子一——维尔讷竟是 名罪犯。这真是他所遇到的最棘手的案子。埃默尔是一名正直而又有原则的警 官,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拨通了刑侦科的号码……接着,他带上装好子弹的手
正等道德观念的追求,给我以孤单生活下去的勇气。(杨绛)②从仲夏到中秋,我们 走进杨绛的世界。在杨绛的世界里,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我们惦记她,是在惦记 这个时代缺少的美好品质。(采访记者手记)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杨绛先生的晚年生活本很丰富,她散步、锻炼,尤其喜爱跟小孩子玩玩。后来 因为年岁高了,身体也不好,就隐居起来。 B. 钱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逃向了世上最难的学问———古希腊语哲学读本、柏 拉图《对话录》中的《斐多》,这“逃”并非是逃避,而是矢志不渝的追求。 C. 杨绛先生不仅是钱先生最贤的妻,更是钱先生最热忱的支持者和最有力的助 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终于结束了钱先生手稿的整理工作。 D. 全文选取了杨绛先生一生中的典型事例,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 理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杨绛先生。 5. 杨绛“不晕船”的生活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 分) 6. 为什么说“杨绛是这个时代最惦记的隐士”,请结合全文及当前时代特色加 以分析。(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小儿子 “真是岂有此理!”警察局长温特狠狠地将当天的报纸扔在桌上。“三个星期以 来,这已是第六起药房被盗案了,所有麻醉品又被偷了个精光!”他让人通知刑侦 科科长埃默尔来见他。 “什么,还是一点儿线索也没有,如果你认为你没法破这个案子,干脆就跟我直说, 我会找人接替你的工作!”温特的脾气是有名的,他对着埃默尔大发雷霆。 下班后,垂头丧气的埃默尔回到家。这段时间,埃默尔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小儿子 大学毕业一年了,来城里找工作,学的是金融管理专业,却酷爱推理侦探,研读过 很多专业的侦探著作,好几次闹腾着要进埃默尔的警察局。“臭小子,又不见人 影!”看着空空的家,埃默尔更多了几分烦恼。 坐到桌旁,埃默尔沉下心来,把六起盗窃案的情况又从头至尾细细地回忆了一番。 忽然,他想起,在第六家被盗药房的现场,曾发现一截超级帝国香烟的烟蒂,这种 牌子的烟现在很少人抽了,而他的小儿子维尔讷,抽的就是这种…… 想到这,他不由得一哆嗦,目光落在桌上的那张全家福上。那上面有他的大儿子, 一名优秀的警察,可惜年仅二十五岁就被犯罪分子杀害了。为此,他坚决反对热衷 于侦探的小儿子再当警察,可现在…… 他不敢再往下想。一个儿子被罪犯杀害了,另一个儿子本身是一名罪犯,这会是真 的吗? 吃过晚饭,维尔讷进房间去了。埃默尔悄悄地把维尔讷用过的杯子收了起来,第二 天,他把杯子拿到警察局去化验。结果令他几乎站立不住了:杯子上的指纹和现场 找到的烟蒂上的指纹,是同一个人的。 晚上,维尔讷吃过饭就匆匆出去了。满面愁容的埃默尔窜进了儿子的房间,意外地 发现一张本市地图,上面用各色圆圈做满了记号,其中六个红圈被一条蓝线连起 来。埃默尔仔细一看,这六个红圈代表的正是那六家被盗的药店! 对于埃默尔来 说,这真是一个痛苦的时刻,他不得不相信,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维尔讷竟是 一名罪犯。这真是他所遇到的最棘手的案子。埃默尔是一名正直而又有原则的警 官,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拨通了刑侦科的号码……接着,他带上装好子弹的手
枪,却发现手铐不翼而飞,一定是维尔讷!但他顾不了这许多,出了门直奔阿德勒 药房。 天色阴沉沉的,在昏黄的街灯下,城里的建筑象一个个狰狞的大怪物。阿德勒药房 的四周此刻已埋伏了好多警察,将这里团团围住,看着这一切,埃默尔心里一阵难 过。“报告警官大人,刚才有人从后门翻进去,现在还没有出来,估计正在作 案……”一名警察小声说 “跟我来!”埃默尔挥了挥手,几名警察在他的带领下,悄悄地进入了药房。药房 里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埃默尔等人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忽然 前面发出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似是有人在走动,埃默尔大吼一声:“不许动, 举起手来!不然我开枪了!”几乎在同时,一名警察摸到了电灯开关,顿时一片通 明。 “不要开枪,爸爸,是我!”一名年轻的男子叫道,正是维尔讷。“你们怎么才来呀, 我好不容易逮住了这家伙!真对不起,爸爸,我拿了你的手铐 埃默尔这才注意到,维尔讷身边蜷缩着一个沮丧的男子,双手被手铐铐着。这时, 天色似乎清朗了很多,在路灯光的映照下,埃默尔忽然发现,自已的小儿子长高了, 长帅了。 “好了,我亲爱的埃默尔,”一小时后,警察局长温特亲切地对埃默尔说:“你难 道还不同意维尔讷当警察吗?让他来吧,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人,他会和你一 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官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常有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暗示 人物心情等作用,本文中,前面的天色阴沉和后面的天色清朗属于自然环境,主要 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向下发展。 B.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能把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 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本文采用的是双线结构,明线是埃默尔的经历,暗线 是维尔讷的行动 C.埃默尔在重重压力下理智地分析思考,找到破案的线索,在发现罪犯很可能是 自己的小儿子时,果断地“带上装好子弹的手枪”奔赴现场,他高大的形象和光 辉的人性在这一系列举动中展露无遗 D.本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直接表现了埃默尔的尽忠职守, 同时在开头两段还通过温特的暴躁,对比突出埃默尔的沉着冷静。 8.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本文的结尾也有 这些特点,那么请结合全文,对这一特点作简要分析。(5分) 9.本文的主人公是埃默尔还是维尔讷?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 由。(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濶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瞅,转主簿。 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 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 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成帝即位,迁给 事黄门侍郎。出为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瞅瞅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 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
枪,却发现手铐不翼而飞,一定是维尔讷! 但他顾不了这许多,出了门直奔阿德勒 药房。 天色阴沉沉的,在昏黄的街灯下,城里的建筑象一个个狰狞的大怪物。阿德勒药房 的四周此刻已埋伏了好多警察,将这里团团围住,看着这一切,埃默尔心里一阵难 过。“报告警官大人,刚才有人从后门翻进去,现在还没有出来,估计正在作 案……”一名警察小声说。 “跟我来!”埃默尔挥了挥手,几名警察在他的带领下,悄悄地进入了药房。药房 里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埃默尔等人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忽然 前面发出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似是有人在走动,埃默尔大吼一声:“不许动, 举起手来! 不然我开枪了!”几乎在同时,一名警察摸到了电灯开关,顿时一片通 明。 “不要开枪,爸爸,是我!”一名年轻的男子叫道,正是维尔讷。“你们怎么才来呀, 我好不容易逮住了这家伙! 真对不起,爸爸,我拿了你的手铐。” 埃默尔这才注意到,维尔讷身边蜷缩着一个沮丧的男子,双手被手铐铐着。这时, 天色似乎清朗了很多,在路灯光的映照下,埃默尔忽然发现,自已的小儿子长高了, 长帅了。 “好了,我亲爱的埃默尔,”一小时后,警察局长温特亲切地对埃默尔说:“你难 道还不同意维尔讷当警察吗? 让他来吧,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人,他会和你一 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官的。”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常有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暗示 人物心情等作用,本文中,前面的天色阴沉和后面的天色清朗属于自然环境,主要 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向下发展。 B.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能把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 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本文采用的是双线结构,明线是埃默尔的经历,暗线 是维尔讷的行动。 C. 埃默尔在重重压力下理智地分析思考,找到破案的线索,在发现罪犯很可能是 自己的小儿子时,果断地“带上装好子弹的手枪”奔赴现场,他高大的形象和光 辉的人性在这一系列举动中展露无遗。 D.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直接表现了埃默尔的尽忠职守, 同时在开头两段还通过温特的暴躁,对比突出埃默尔的沉着冷静。 8.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本文的结尾也有 这些特点,那么请结合全文,对这一特点作简要分析。(5 分) 9. 本文的主人公是埃默尔还是维尔讷? 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 由。(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辟大将军王敦掾踿 ,转主簿。 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 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 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成帝即位,迁给 事黄门侍郎。出为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踿踿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 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