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53《东海之大乐》同步练习 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渚(zhu)崖 崖涘(si) 尾闾(l0) B.稊(bi)米 吾喙(hui) 井幹(han) C.缺甃(zhou) 持颐(y1) 灭跗(fu) D.虾(gan)蟹 奭(shi)然 口呋(qu) 【答案】C(A闾:1,B稊:ti,軒:han)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D. 【答案】D(A闻:①听说,②见闻,知识:B虚:①通“墟”,②空虚,C少: ①不多,②轻视,D穷:都当“穷尽”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BCD 【答案】C(是非:①对错,②这不是) 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泾流之大②两涘渚崖之间③野语有之曰④我之谓也⑤少仲尼之闻⑥ 轻伯夷之义⑦睹子之难穷⑧非至于子之门⑨大方之家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新人教版选修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53《东海之大乐》同步练习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渚(zhǔ)崖 崖涘(sì) 尾闾(lǔ) B.稊(bì)米 吾喙(huì) 井幹(hán) C.缺甃(zhòu) 持颐(yí) 灭跗(fū) D.虷(gàn)蟹 奭(shì)然 口呿(qū) 【答案】 C(A 闾:lǘ,B 稊:tí,虷:hán)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D(A 闻:①听说,②见闻,知识;B 虚:①通“墟”,②空虚,C 少: ①不多,②轻视,D 穷:都当“穷尽”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 C(是非:①对错,②这不是) 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泾流之大 ②两涘渚崖之间 ③野语有之曰 ④我之谓也 ⑤少仲尼之闻⑥ 轻伯夷之义 ⑦睹子之难穷 ⑧非至于子之门 ⑨大方之家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答案】D(分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结构助 词“的”) 5.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答案】B(见:接见;ACD中的“见”都表被动) 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下列判断与这句话意思不合的一项是( 仲尼之闻”“伯夷之义”都为世人所称道 B.“始吾弗信”是指不相信有人竟敢小看像仲尼、伯夷那样的圣人 C.“则殆矣”,“殆”在坐井观天,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文句中的“子”是指“不见水端”的北海 【答案】D(子:指海神若) 7.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这一句从侧面表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水 流之大 B.河伯起先“欣然自喜”,为的是与后文河伯“望洋而叹”进行对比,并且突 出后者 C.庄子引用野语,用来表现河伯深深的自责之情 D.庄子告诉人们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因而事物是不能认识清楚的否则,将被 修养很高的人耻笑 【答案】D(属望文生义) 8.对“望洋兴叹”一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表现了河伯勇于认错的精神 B.这段文字描绘了秋季黄河猛涨的浩瀚水势,从侧面表现了海若的谦虚胸怀 C.这段文字记叙了河伯看到北海的广大,扩大了眼界,因而对自己盲目自满感 到惭愧
【答案】 D(分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结构助 词“的”) 5.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答案】 B(见:接见;ACD 中的“见”都表被动) 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下列判断与这句话意思不合的一项是( ) A.“仲尼之闻”“伯夷之义”都为世人所称道 B.“始吾弗信”是指不相信有人竟敢小看像仲尼、伯夷那样的圣人 C.“则殆矣”,“殆”在坐井观天,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文句中的“子”是指“不见水端”的北海 【答案】 D(子:指海神若) 7.对文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这一句从侧面表现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水 流之大 B.河伯起先“欣然自喜”,为的是与后文河伯“望洋而叹”进行对比,并且突 出后者 C.庄子引用野语,用来表现河伯深深的自责之情 D.庄子告诉人们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因而事物是不能认识清楚的否则,将被 修养很高的人耻笑 【答案】 D(属望文生义) 8.对“望洋兴叹”一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通过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表现了河伯勇于认错的精神 B.这段文字描绘了秋季黄河猛涨的浩瀚水势,从侧面表现了海若的谦虚胸怀 C.这段文字记叙了河伯看到北海的广大,扩大了眼界,因而对自己盲目自满感 到惭愧
D.这段文字先写了河伯欣然自喜,再写了他的叹息,最后写了他的惭愧,表现 了河伯情绪的起伏 【答案】C(从寓意方面考虑) 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 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 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 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百川灌河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C(“于是”,连词,表顺承关系A项,这里特指黄河,今义指河流B 项,这里指到达,今义指达到某种程度D项,这里指深明大道理,今义指①对于 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 10.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顺流而东行 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答案】C(端,尽头,名词A.美,盛美,形容词作名词B.东,向东,名词作 状语D.少,看不起、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这段文字先写了河伯欣然自喜,再写了他的叹息,最后写了他的惭愧,表现 了河伯情绪的起伏 【答案】 C(从寓意方面考虑)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 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 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 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川灌河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 C(“于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A 项,这里特指黄河,今义指河流 B 项,这里指到达,今义指达到某种程度 D 项,这里指深明大道理,今义指①对于 财物不计较,不吝啬②(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 10.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顺流而东行 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答案】 C(端,尽头,名词 A.美,盛美,形容词作名词 B.东,向东,名词作 状语 D.少,看不起、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11.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A.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D.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答案】A(A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被动句,C项是介宾短语后置 句,D项是判断句) 1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则寓言中的河伯是一个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河神,也是庄子为教育人们 而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形象 B.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C.这则寓言通过设喻和对比的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也增强了说 理的趣味性 庄子的这种“戒除自满”的思想观点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要 正确地继承并广大之 【答案】A(A项中的“反面人物形象”说法欠妥当)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奇男子王适 韩愈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 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 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 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 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 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 无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遺客钩致君曰:“犴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 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 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 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十一月某日,即葬京城西南长安县界中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
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D.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答案】 A(A 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B 项是被动句,C 项是介宾短语后置 句,D 项是判断句) 1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中的河伯是一个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河神,也是庄子为教育人们 而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形象 B.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C.这则寓言通过设喻和对比的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生动,也增强了说 理的趣味性 D.庄子的这种“戒除自满”的思想观点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要 正确地继承并广大之 【答案】 A(A 项中的“反面人物形象”说法欠妥当)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6 题 奇男子王适 韩愈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举选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 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志 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 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 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事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 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 无顾忌大语,有以君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 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 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 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十一月某日,即葬京城西南长安县界中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
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 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 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 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 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 欺我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 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 (选自《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有删节) 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干诸公贵人 干:请求 B.辄戒门以绝 戒:关上 C.此翁可人意 可:适合 D.即谩谓媒妪 谩:欺骗 【答案】B(B项的“戒”通“诫”,告诫,吩咐)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适具有“奇男子”特点的一组是( ①不肯随人后举选②既至,对语惊人③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④有以君 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⑤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⑥ 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④⑤ 【答案】A(①②是直接表明;③④是间接表明;⑤交代王适担任的职务,与“奇 男子”无关,⑥是陈述王适对媒婆的欺骗)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一个“怀奇负气”,落拓不遇,终于默然死去的小人物的生平在 写法上,作者能以极生动的笔触通过琐事细节刻画出传主的性格特征 B.文章中“骗婚”一段文字描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不但写活了王适,也写活了 媒婆和侯处士,读后使人忍俊不禁,艺术上可与某些唐传奇相媲美
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初, 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 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 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 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 欺我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 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 (选自《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有删节) 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干诸公贵人 干:请求 B.辄戒门以绝 戒:关上 C.此翁可人意 可:适合 D.即谩谓媒妪 谩:欺骗 【答案】 B(B 项的“戒”通“诫”,告诫,吩咐)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适具有“奇男子”特点的一组是( ) ①不肯随人后举选 ②既至,对语惊人 ③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 ④有以君 生平告者,即遣客钩致 ⑤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⑥ 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②④⑤ 【答案】 A(①②是直接表明;③④是间接表明;⑤交代王适担任的职务,与“奇 男子”无关,⑥是陈述王适对媒婆的欺骗)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一个“怀奇负气”,落拓不遇,终于默然死去的小人物的生平在 写法上,作者能以极生动的笔触通过琐事细节刻画出传主的性格特征 B.文章中“骗婚”一段文字描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不但写活了王适,也写活了 媒婆和侯处士,读后使人忍俊不禁,艺术上可与某些唐传奇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