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重点: 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 会贯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以意逆志”的理论内涵。 教学步骤: 、导入:什么是“以意逆志”呢? 翻译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 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参考:理解作品,不能断章取义地割裂个别字眼以曲解其词句,也不能就词 句的表面作解释,因而歪曲作品的愿意;而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说 文》云:“逆,迎也。”郑玄注:“逆,犹钩考也。”这句话说,“以己之意‘迎 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他的主张很明确, 就是分析诗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 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 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一)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教学重点: 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论结合,析品结合 [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 会贯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以意逆志”的理论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什么是“以意逆志”呢? 翻译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 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参考:理解作品,不能断章取义地割裂个别字眼以曲解其词句,也不能就词 句的表面作解释,因而歪曲作品的愿意;而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说 文》云:“逆,迎也。”郑玄注:“逆,犹钩考也。”这句话说,“以己之意‘迎 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他的主张很明确, 就是分析诗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 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 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以意逆志如何操作? 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举例: (1)下面这首《凉州词》的主题是什么?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 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 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 啊!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2)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 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认为呢? 参考: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 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 家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3)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 臭”的疑问。你认为他的质疑有道理吗? 参考: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辞。“酒肉”借代朱门富 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 (4)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 听得?”改得如何?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参考: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 听得着看得见。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
二 、以意逆志如何操作? 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举例: (1)下面这首《凉州词》的主题是什么?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 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 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 啊!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2)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 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认为呢? 参考: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 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 家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 (3)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 臭”的疑问。你认为他的质疑有道理吗? 参考: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辞。“酒肉”借代朱门富 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 (4) 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 听得?”改得如何?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参考: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 听得着看得见。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
善立题者也。”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 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5)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 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山行》的主题是否是漫步山林,悠闲看景?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 秋意的山峦。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第 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 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 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 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 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 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 托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6)指出下面两首诗中划线句的新的旨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知识拓展:古代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印发资料) 五、作业:自读《长恨歌》,用“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主旨
善立题者也。”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 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5)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 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山行》的主题是否是漫步山林,悠闲看景?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 秋意的山峦。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第 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 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 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 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 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 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 托。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6)指出下面两首诗中划线句的新的旨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知识拓展:古代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印发资料) 五、作业:自读《长恨歌》,用“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主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理解知人论世的作用,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 理论和方法,分析讨论具体的作品。 教学步骤: 导入: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 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闺意献张水部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选择:A爱情诗B闺怨诗C行卷诗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 二、要准确理解诗歌,除了“以意逆志”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请阅 读“欣赏指导”的“知人论世”部分。 (1)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 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 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2)为什么要知人论世?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 寡矣。”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 涵和主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理解知人论世的作用,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 理论和方法,分析讨论具体的作品。 教学步骤: 一、导入: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 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下面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闺意献张水部 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选择:A 爱情诗 B 闺怨诗 C 行卷诗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 注:张籍,水部郎中,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 二、要准确理解诗歌,除了 “以意逆志”外,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请阅 读“欣赏指导”的“知人论世”部分。 (1)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 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富的背景材 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2)为什么要知人论世?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 寡矣。”目的就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创作的背景,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 涵和主旨
(3)怎样知人论世? 尽量多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创作背景 但又不过于夸大“知人论世”的作用,忽略对原文的探究,否则必然会望文 生义,穿凿附会,造成新的曲解。 三、赏析《长恨歌》 1、诵读全诗。 2、阅读,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并作简单赏析。 第一部分(开头到“惊破《霓裳羽衣曲》”三十二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 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重要的句子 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表达褒 贬;交代二人身份。)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细节、衬托、借代,总写杨贵妃 的美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所以当安 禄山一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 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 马嵬兵变,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 “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 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 “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经 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昔,对景伤情。 “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 重要的句子: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死于兵变,亦即 民愤)
(3)怎样知人论世? 尽量多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创作背景。 但又不过于夸大“知人论世”的作用,忽略对原文的探究,否则必然会望文 生义,穿凿附会,造成新的曲解。 三、赏析《长恨歌》 1、诵读全诗。 2、阅读,找出你认为写得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并作简单赏析。 第一部分(开头到“惊破《霓裳羽衣曲》”三十二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 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重要的句子: 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表达褒 贬;交代二人身份。)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运用细节、衬托、借代,总写杨贵妃 的美貌。)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所以当安 禄山一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 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 马嵬兵变,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 “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 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 “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经 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昔,对景伤情。 “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 重要的句子: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死于兵变,亦即 民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