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类:1.按配体种类分类:可分为激素受体、药物受体、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抗原受体、毒物受体等。2.按受体结构与功能关系分类:可分为受体家族,指分子结构与功能相似的一组受体;受体超家族,指分子结构相似,但功能不同的一组受体3.按受体定位分类:可分为膜受体、细胞内受体4.按膜受体结构、信号转导方式不同分类:可分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自偶联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联系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受体、粘附分子等
(二)分类: 1.按配体种类分类: 可分为激素受体、药物受 体、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抗原受体、 毒物受体等。 2.按受体结构与功能关系分类: 可分为受体家 族,指分子结构与功能相似的一组受体;受体超 家族,指分子结构相似,但功能不同的一组受体。 3.按受体定位分类:可分为膜受体、细胞内受体。 4.按膜受体结构、信号转导方式不同分类: 可 分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 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联系型 受体、粘附分子等
(三)受体的结构与功能:1.膜受体:整合在细胞膜中受体称为膜受体膜受体一般为跨膜糖蛋白,具有胞外区、跨膜区及细胞内区三个功能区域。有一些膜受体如1L-1、1L-2、1L-6、TNF、Fas及粘附分子不仅存在于细胞膜上,而且还可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液或体液中
(三)受体的结构与功能: 1. 膜受体: 整合在细胞膜中受体称为膜受体。 膜受体一般为跨膜糖蛋白,具有胞外区、 跨膜区及细胞内区三个功能区域。 有一些膜受体如1L-1、1L-2、1L-6、TNF、 Fas及粘附分子不仅存在于细胞膜上,而且还 可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液或体液中
(1)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ligand-gated irin channels receptors ):此型受体由多个亚基构成,每个亚基有4一6个跨膜区,贯穿于质膜的受体中央有离子通道。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变构调节通道开放与关闭,导致离子跨膜流动,从而将细胞外化学信号转为电反应,引起膜电位变化,从而转导信号
(1)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 ( ligand-gated irin channels receptors ): 此型受体由多个亚基构成,每个亚基 有4-6个跨膜区,贯穿于质膜的受体中央 有离子通道。当配体与受体结合,变构调 节通道开放与关闭,导致离子跨膜流动, 从而将细胞外化学信号转为电反应,引起 膜电位变化,从而转导信号
这类受体主要在神经冲动传递中起作用。乙酰胆碱、谷氨酸、5羟色胺受体是控制K+Ca2+、Na+阳离子通道。打开Na+通道,导致Na内流,膜去极化产生兴奋作用。r一氨基丁酸A型与甘氨酸受体是控制CI-、HCO3-阴离子通道。打开CI-通道,导致CI-内流,膜超极化产生抑制作用
这类受体主要在神经冲动传递中起作用。 乙酰胆碱、谷氨酸、5羟色胺受体是控制K + 、 Ca2+ 、Na+阳离子通道。打开Na+通道,导致Na+ 内流,膜去极化产生兴奋作用。r-氨基丁酸 A型与甘氨酸受体是控制CI-、HCO3 -阴离子通 道。打开CI-通道,导致CI-内流,膜超极化 产生抑制作用
(2)G蛋白偶联型受体(G protein coupling receptors, GPCRs):这类受体由单一的多肽链构成,肽链含400-600个氨基酸残基。细胞外区位于受体N端与配体相结合;跨膜区具有七次跨膜的α螺旋结构,故也称七次跨膜受体;细胞内区与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guaninenucleotidebindingregulatory proteins,G蛋白)偶联。多种神经递质、肽类激素、生长因子等受体都属于此型受体
(2)G蛋白偶联型受体 (G protein coupling receptors, GPCRs): 这类受体由单一的多肽链构成,肽链含 400-600个氨基酸残基。细胞外区位于受体N端, 与配体相结合;跨膜区具有七次跨膜的α螺旋结 构,故也称七次跨膜受体;细胞内区与鸟苷酸结 合调节蛋白 ( 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s,G蛋白)偶联。 多种神经递质、肽类激素、生长因子等受 体都属于此型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