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 不知春秋,此小年也。蔻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干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 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 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干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 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苞九万 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日:“彼且 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官、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 亦若此矣。而宋菜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 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 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孑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 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 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日:至人 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4、琵琶行(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 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 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轳徙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 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 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 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 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 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 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 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 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 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 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 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 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4、琵琶行(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 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 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
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新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 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日《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 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昞茫茫汘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 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干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枺复 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刂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珸花底滑骨,幽咽泉流冰下 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悵生,此时无声 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揣当心画,四弦 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牺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 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 毎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 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 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工水寒。夜深 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 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 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 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 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 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 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 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 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 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 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 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 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 笛,呕哑嘲晣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蓱坐 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 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 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高中部分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 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 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 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 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 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 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 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 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 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 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 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高中部分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 这 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 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 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 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 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
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 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 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 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 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 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 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 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 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 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 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 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 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 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 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 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 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 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 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 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 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三)《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 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 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 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 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 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 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 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 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 镜也。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 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 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三)《阿房宫赋》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 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 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 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 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5.《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 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 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6.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 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 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 镜也。 7.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 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8.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 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 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