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常用术语 说明:为了方便大家识记和查找,我们对各种评价用语进行了临时性的归类;但, 实际上,有很多术语的类别属性是模糊不清的,大家在实际运用时,千万不要拘泥 僵化、死套硬搬! 、作用效果 1出神入化◇2催人泪下◇3登峰造极◇4动人心魄◇5对比鲜明◇6富有音 乐性◇7富有哲理◇8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9过渡自然◇10脍 炙人口◇11联想丰富◇12淋漓尽致◇13炉火纯青◇14内涵丰富◇15耐人 寻味◇16巧用、妙用◇17巧用修辞◇18入木三分◇19色彩丰富◇20深化 意境◇21深化主旨◇22生动形象◇23舒缓◇24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25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26惟妙惟肖、字 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27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28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29细节中见真情◇30细腻传神◇31衔接自然◇32详略 得当◇33新颖◇ 34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35形散而神不散◇36形神兼备:语言、结 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37形象、生动◇38形象鲜明生动◇39 切景语皆情语◇40意味深长◇41音节和谐◇42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43 音韵和谐◇牲4引起共鸣◇45用字精练◇46有节奏感◇47有艺术感染力◇48 有音乐美◇49语言凝练,生动传神◇50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51跃然纸 上◇52蕴藉◇53真挚感人◇54缜密◇55属对工切,声韵和谐◇56准确◇5′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58自然宏丽,又饶有 风骨◇ 二、语言风格 1沉郁顿挫◇2冲淡: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 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 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 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 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 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己 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 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 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3 词藻华丽◇4淡雅◇5刚健◇6刚劲◇7含蓄隽永,精巧蕴藉◇8含蓄有韵味 ◇9含蓄蕴藉◇10含义隽永◇
古诗鉴赏常用术语 说明:为了方便大家识记和查找,我们对各种评价用语进行了临时性的归类;但, 实际上,有很多术语的类别属性是模糊不清的,大家在实际运用时,千万不要拘泥 僵化、死套硬搬! 一、作用效果 1 出神入化◇ 2 催人泪下◇ 3 登峰造极◇ 4 动人心魄◇ 5 对比鲜明◇ 6 富有音 乐性◇ 7 富有哲理◇ 8 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 9 过渡自然◇ 10 脍 炙人口◇ 11 联想丰富◇ 12 淋漓尽致◇ 13 炉火纯青◇ 14 内涵丰富◇ 15 耐人 寻味◇ 16 巧用、妙用◇ 17 巧用修辞◇ 18 入木三分◇ 19 色彩丰富◇ 20 深化 意境◇ 21 深化主旨◇ 22 生动形象◇ 23 舒缓◇ 24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 25 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26 惟妙惟肖、字 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27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28 细节 真实、准确、传神◇ 29 细节中见真情◇ 30 细腻传神◇ 31 衔接自然◇ 32 详略 得当◇ 33 新颖◇ 34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35 形散而神不散◇ 36 形神兼备:语言、结 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37 形象、生动◇ 38 形象鲜明生动◇ 39 一 切景语皆情语◇ 40 意味深长◇ 41 音节和谐◇ 42 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 43 音韵和谐◇ 44 引起共鸣◇ 45 用字精练◇ 46 有节奏感◇ 47 有艺术感染力◇ 48 有音乐美◇ 49 语言凝练,生动传神◇ 50 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51 跃然纸 上◇ 52 蕴藉◇ 53 真挚感人◇ 54 缜密◇ 55 属对工切,声韵和谐◇ 56 准确◇ 57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58 自然宏丽,又饶有 风骨◇ 二、语言风格 1 沉郁顿挫◇ 2 冲淡: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 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 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 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 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 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 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追求忘我无我 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 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 3 词藻华丽◇ 4 淡雅◇ 5 刚健◇ 6 刚劲◇ 7 含蓄隽永,精巧蕴藉◇ 8 含蓄有韵味 ◇ 9 含蓄蕴藉◇ 10 含义隽永◇
11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 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 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 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 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 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 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 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 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 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 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 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 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 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髙昂而浓挚,而ˆ 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 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 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12豪放俊逸◇ 13豪放飘逸◇14诙谐、风趣◇15简洁、洗练:语言简练利落◇16简洁:干净 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17简洁巧妙◇18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 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 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 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 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 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 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 脍炙人口的佳作◇ 19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髙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 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 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 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 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苏轼有时 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 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 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如《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晢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 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 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 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苏轼有时又极力地充实自我, 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达到超脱。有 时还以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禅论道、自我麻醉 的手段,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
11 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 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言,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 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 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 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 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 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 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 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 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 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 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 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去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 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 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势、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 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 郁,全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12 豪放俊逸◇ 13 豪放飘逸◇ 14 诙谐、风趣◇ 15 简洁、洗练:语言简练利落◇ 16 简洁:干净 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 17 简洁巧妙◇ 18 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 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 忧民,怀撑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 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 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 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节奏明快,《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 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 脍炙人口的佳作◇ 19 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 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的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 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 旷达"的特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 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苏轼有时 是尽力摆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 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得到解脱, 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如《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 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 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 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苏轼有时又极力地充实自我, 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达到超脱。有 时还以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禅论道、自我麻醉 的手段,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
20琅琅上口◇以1炼字精巧◇22明白晓畅◇23明快:明白通畅,斩钉截铁,一语 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24明丽◇25明了◇26凝练◇27浓墨重彩:描 写详尽、细腻◇28浓郁顿挫◇29飘逸◇30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31平淡 纯朴◇32平淡有趣◇33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 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34平和◇35平实直白◇3 平中见奇◇37朴实无华◇38朴素自然◇39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 修饰◇40清而不淡,秀而不媚◇41清婉◇42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 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43清闲淡雅◇44清新◇45清 新隽永◇46清新明快◇47清新飘逸◇48清新秀丽◇49清新质朴◇50清新 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51通俗生动,平易自然◇52婉约 ◇53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浏永、姜夔、 秦观、李清照◇54委婉含蓄◇55娓娓而谈,庄谐杂出◇56味外味◇57犀利 ◇58洗炼◇59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 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60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 昋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 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橫空岀世、千嶂连云的 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 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 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 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 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 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 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 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 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61雄浑豪迈◇62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3雄健◇64雄 健高昂◇65雄奇◇66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 李商隐的诗◇67严谨细腻◇68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如陈子昂的“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当诗人站在幽州台上,极 目广袤的北方平原,天高地阔,他心里想的应该不只是一己的命运和得失了。这是 首五七言交错的古诗,慷慨悲凉,大气磅礴,完全挣脱了形式的羁绊,文意纵横 驰骋,苍劲有力。诗中的感悟已经跳出了个人的悲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普 遍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晢学意义◇69言简意赅◇70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 主旨深远。如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 过缝衣的动作刻画,把母亲的心情剖析得十分细腻。以小见大,表现了深沉博大的 母爱◇71言外之意◇72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真的“好”,春天是万物萌发、蓬生长的季节, 正需要雨水,雨就顺时而下了。“好”的春雨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这就表明今夜的雨是有意润物的,所以,它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
20 琅琅上口◇ 21 炼字精巧◇ 22 明白晓畅◇ 23 明快:明白通畅,斩钉截铁,一语 中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24 明丽◇ 25 明了◇ 26 凝练◇ 27 浓墨重彩:描 写详尽、细腻◇ 28 浓郁顿挫◇ 29 飘逸◇ 30 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 31 平淡 纯朴◇ 32 平淡有趣◇ 33 平淡质朴: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 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 34 平和◇ 35 平实直白◇ 36 平中见奇◇ 37 朴实无华◇ 38 朴素自然◇ 39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 修饰◇ 40 清而不淡,秀而不媚◇ 41 清婉◇ 42 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 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43 清闲淡雅◇ 44 清新◇ 45 清 新隽永◇ 46 清新明快◇ 47 清新飘逸◇ 48 清新秀丽◇ 49 清新质朴◇ 50 清新 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 51 通俗生动,平易自然◇ 52 婉约 ◇ 53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 秦观、李清照◇ 54 委婉含蓄◇ 55 娓娓而谈,庄谐杂出◇ 56 味外味◇ 57 犀利 ◇ 58 洗炼◇ 59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 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 60 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 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 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 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 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 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 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 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 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王 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 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 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 61 雄浑豪迈◇ 62 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3 雄健◇ 64 雄 健高昂◇ 65 雄奇◇ 66 绚丽: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如 李商隐的诗◇ 67 严谨细腻◇ 68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如陈子昂的“前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当诗人站在幽州台上,极 目广袤的北方平原,天高地阔,他心里想的应该不只是一己的命运和得失了。这是 一首五七言交错的古诗,慷慨悲凉,大气磅礴,完全挣脱了形式的羁绊,文意纵横 驰骋,苍劲有力。诗中的感悟已经跳出了个人的悲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普 遍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哲学意义◇ 69 言简意赅◇ 70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 主旨深远。如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 过缝衣的动作刻画,把母亲的心情剖析得十分细腻。以小见大,表现了深沉博大的 母爱◇ 71 言外之意◇ 72 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真的“好”,春天是万物萌发、蓬生长的季节, 正需要雨水,雨就顺时而下了。“好”的春雨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这就表明今夜的雨是有意润物的,所以,它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
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细细地下◇73艳丽多彩◇74用语华丽 ◇75用语平易◇ 76幽默◇77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78悠扬轻快◇79语 言高亢◇80语言简洁◇81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82语言 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小 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83语言清鲜自然◇84质朴◇85质朴清 新◇86质朴自然◇87自然◇ 三、整体结构 1层层深入◇2层次分明◇3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 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4构思精巧◇5构思新颖◇6过渡◇7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8画 成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主旨。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 易《琵琶行》◇9环环相扣◇10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11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12开篇点题◇13埋伏笔:前段为 后段埋下的线索◇14内容丰富◇15颇具匠心◇ 16铺垫: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 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 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 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 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7首尾照应、呼应◇18先景后情◇19先叙后议◇20先扬后抑◇21先抑后 扬◇22先咏古后议论抒情◇23先总后分◇24有总有分◇ 四、形象意境 1诗人自我形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③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④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⑤儿女情长的形象⑥爱民 惜才的形象◇ 2悲凉◇3悲壮◇4悲壮苍凉◇5奔放◇6苍劲◇7苍凉◇8缠绵◇9缠绵 悱侧◇10超脱世俗◇11沉郁中见豪放◇12淡雅高远◇13低沉◇14低回◇ 15富丽堂皇◇16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7瑰丽 ◇18和平壮阔◇19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20华美◇21 华妙艳丽◇22荒寒◇23境界壮阔◇24隽永◇
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细细地下◇ 73 艳丽多彩◇ 74 用语华丽 ◇ 75 用语平易◇ 76 幽默◇ 77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78 悠扬轻快◇ 79 语 言高亢◇ 80 语言简洁◇ 81 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 82 语言 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小 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 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83 语言清鲜自然◇ 84 质朴◇ 85 质朴清 新◇ 86 质朴自然◇ 87 自然◇ 三、整体结构 1 层层深入◇ 2 层次分明 ◇ 3 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 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4 构思精巧◇ 5 构思新颖◇ 6 过渡◇ 7 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8 画 成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主旨。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 易《琵琶行》◇ 9 环环相扣◇ 10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11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12 开篇点题◇ 13 埋伏笔:前段为 后段埋下的线索◇ 14 内容丰富◇ 15 颇具匠心◇ 16 铺垫: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 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 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 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 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7 首尾照应、呼应◇ 18 先景后情◇ 19 先叙后议◇ 20 先扬后抑◇ 21 先抑后 扬◇ 22 先咏古后议论抒情◇ 23 先总后分◇ 24 有总有分◇ 四、形象意境 1`诗人自我形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③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④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⑤儿女情长的形象⑥爱民 惜才的形象◇ 2 悲凉◇ 3 悲壮◇ 4 悲壮苍凉◇ 5 奔放◇ 6 苍劲◇ 7 苍凉◇ 8 缠绵◇ 9 缠绵 悱侧◇ 10 超脱世俗◇ 11 沉郁中见豪放◇ 12 淡雅高远◇ 13 低沉◇ 14 低回◇ 15 富丽堂皇◇ 16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7 瑰丽 ◇ 18 和平壮阔◇ 19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20 华美◇ 21 华妙艳丽◇ 22 荒寒◇ 23 境界壮阔◇ 24 隽永◇
25峻伟奔腾◇26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7旷达洒脱◇28 凄惨萧条◇29凄凉◇30凄美◇31柔和隽永,色调和谐◇32深邃◇33生机 勃勃◇3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色彩斑斓,豁人耳目◇35肃杀◇36恬淡◇37恬静安谧◇38婉转,沉郁 深微◇39秀丽◇40秀美◇41虚幻飘渺◇42意境高远◇43意境深远◇44 意境优美◇45优美◇46幽静◇47庄重、严肃◇ 五、情感主旨 1ˆ情感主旨类型:A忧国忧民型:①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②边 塞征战的壮烈,穷兵黩武的惨状,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人民 疾苦的同情: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⑤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 怀。B志向理想型:①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 ③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④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怀才不遇 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⑥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⑦洁身自好, 不与当权者合作;⑧寄情田园,归隐山林(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 恶尘世的高洁,归隐山林的快乐;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C思乡怀 人型: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D生活杂感型:伤春悲秋之情 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告慰平生的 喜悦。E长亭送别型: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报 负理想的悲愤。F其它类型:黍离之情,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 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咏景之情:宫怨之情,对宫女的同情,对自由的渴望 对青春空度的伤感,对统治者的控诉◇ 2哀伤◇3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4悲愤◇5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 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 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 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 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 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 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 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 太空◇ 6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主旨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如果贺之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个 多年客居他乡的游子回到了故土,离家时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归来已变成化发稀 疏的耄耄老人。几十年的岁月就在简单的“少小”与“老大”之间倏忽而过,真 是分分秒秒催人老,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不由得让人伤感唏嘘◇ 7沉痛◇8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9惆怅◇10烦闷◇11 烦闷◇12繁华热闹◇13奋发向上◇14感情细腻◇15感情真挚◇16感伤 ◇17孤独◇18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9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
25 峻伟奔腾◇ 26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7 旷达洒脱◇ 28 凄惨萧条◇ 29 凄凉◇ 30 凄美◇ 31 柔和隽永,色调和谐◇ 32 深邃◇ 33 生机 勃勃◇ 34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色彩斑斓,豁人耳目◇ 35 肃杀◇ 36 恬淡◇ 37 恬静安谧◇ 38 婉转,沉郁 深微◇ 39 秀丽 ◇ 40 秀美◇ 41 虚幻飘渺◇ 42 意境高远◇ 43 意境深远◇ 44 意境优美◇ 45 优美◇ 46 幽静◇ 47 庄重、严肃◇ 五、情感主旨 1`情感主旨类型:A 忧国忧民型:①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②边 塞征战的壮烈,穷兵黩武的惨状,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人民 疾苦的同情;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⑤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 怀。B 志向理想型:①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 ③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④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怀才不遇 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⑥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⑦ 洁身自好, 不与当权者合作;⑧寄情田园,归隐山林(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 恶尘世的高洁,归隐山林的快乐;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C 思乡怀 人型: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D 生活杂感型:伤春悲秋之情; 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告慰平生的 喜悦。E 长亭送别型: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报 负理想的悲愤。F 其它类型:黍离之情,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 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咏景之情;宫怨之情,对宫女的同情,对自由的渴望, 对青春空度的伤感,对统治者的控诉◇ 2 哀伤◇ 3 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 4 悲愤◇ 5 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 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 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 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 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 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 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 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 太空◇ 6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主旨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如果贺之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个 多年客居他乡的游子回到了故土,离家时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归来已变成化发稀 疏的耄耄老人。几十年的岁月就在简单的“少小”与“老大”之间倏忽而过,真 是分分秒秒催人老,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不由得让人伤感唏嘘◇ 7 沉痛◇ 8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9 惆怅◇ 10 烦闷◇ 11 烦闷◇ 12 繁华热闹◇ 13 奋发向上◇ 14 感情细腻◇ 15 感情真挚 ◇ 16 感伤 ◇ 17 孤独◇ 18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19 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