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专题整合(共17篇)·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 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 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 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 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 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 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 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活用作动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三、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 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且项王。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1 高中文言文专题整合(共 17 篇)·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 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 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 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 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 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 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三、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为动用法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e)于其址。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 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4、名+名/代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谨”,重视/认真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壬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 二、活用为使动词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施动者+。动词十受动者使字旬 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名+名/代) ②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因便乘利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隆武。(“降”,使……投降) 施动者+「使……动词]+受动者 使(受动者)隆武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存活)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小”,使……变小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其值。(“昂”,高,即“使其值昂”)/(形容词+宾语/名、代) 4.数词的使动用法。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使……二三)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 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把…看作/当作……/以……为…)(名+名)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之)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认为……小) ○大将军邓骘(hi)奇其才,累召,不应。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2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 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4、名+名/代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谨”,重视/认真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 二、活用为使动词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施动者 + 动词 + 受动者 使字句 1.名词的使动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名+名/代) ②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因便乘利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施动者 + [使……动词] + 受动者 () 使(受动者)降 武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存活)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小”,使……变小)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昂”,高,即“使其值昂”)/(形容词+宾语/名、代) 4.数词的使动用法。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使……二三)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 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把……看作/当作……/以……为……)(名+名) ②粪土当年万户侯。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之)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②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小,认为……小) ○大将军邓骘(zhì)奇其才,累召,不应。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四、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动/不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主+[名、代]+谓语) ②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③(秦王)卒[廷]见相如。(在……时/上,当……时候) o(项伯)[常][以身]翼菠沛公。(像…一样)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朝济而夕设版焉。 ○于是项伯复夜去。 ([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动词) 2.动词作状语。 ①儿惧,[啼]告母。 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I跳]往助之。 五、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 ②国无盗贼,道不拾遗。(丢失的东西)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所见到的景象)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地方) ②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的铠甲,…的兵器) 六、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①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陶渊明《咏荆轲》) 死,为而死 ②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史记滑稽列传》) 丧,为治丧 ③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死,为…而死 伏:守,保持 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伏 清白以死 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点击进入相关课件 点击进入考题精练 点击进入板块精练/关课件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并指出其活用情况。口头释译下列句子 高中语文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3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3 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四、活用为状语 1.名词作状语。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动/不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主+[名、代]+谓语) ②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③(秦王)卒[廷]见相如。(在……时/上,当……时候) ○(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像……一样)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朝济而夕设版焉。 ○于是项伯复夜去。 ([方位名词/时间名词]+动词) 2.动词作状语。 ①儿惧,[啼]告母。 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五、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 ②国无盗贼,道不拾遗。(丢失的东西)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所见到的景象)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地方) ②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的铠甲,……的兵器) 六、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 ①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陶渊明《咏荆轲》) 死,为……而死 ②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史记·滑稽列传》) 丧,为……治丧 ③等死,死国可乎? (《陈涉世家》) 死,为……而死 ○伏 伏:守,保持 清白以死 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点击进入 相关课件 点击进入 考题精练 点击进入 板块精练/相关课件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并指出其活用情况。口头释译下列句子。 高中语文必修(一) 4、烛之武退秦师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邻之厚,君之薄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 ○晋军函陵,秦军氾(fan)南。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夜缒(zhui)而出,见秦伯。 5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 cheng)樊於(m)期之首,函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自衣冠以送之。 O士皆瞋(chen)目,发尽上指冠 ○谨斩樊於期头,……,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6鸿门宴/鸿门宴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间行。 ○沛公欲王关中。 ○于是项伯复夜去。(√) ○吾得兄事之。(√) ○且夜望将军至。 ○常以身翼蔽沛公。(√) ○头发上指。 项伯杀人,臣活之(项伯)。(√) ○沛公旦日四百余骑来见项王。 ○素善留侯张良。(√) 高中语文必修(二) 8兰亭集序 9赤壁赋 10游褒禅山记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足以极视听之娱。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方其破荆州,玉江陵,顺流而东也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4 ○越国以鄙 远。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邻之厚,君之薄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 ○晋军函陵,秦军氾(fàn)南。 ○朝济而夕设版焉。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 5 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chéng)樊於(wū)期之首,函封之。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士皆瞋(chēn)目,发尽上指冠。 ○谨斩樊於期头,……,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6 鸿门宴/鸿门宴 ○籍吏民。 ○范增数目项王。 ○刑人如恐不胜。 ○道芷阳间行。 ○沛公欲王关中。 ○于是项伯复夜去。(√) ○吾得兄事之。(√) ○日夜望将军至。 ○常以身翼蔽沛公。(√) ○头发上指。 ○项伯杀人,臣活之(项伯)。(√)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素善留侯张良。(√) 高中语文必修(二) 8 兰亭集序 9 赤壁赋 10 游褒禅山记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足以极视听之娱。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短语]+动、形+〈介词短语》→名+介词短语) O侣鱼虾而友糜鹿。 ○不知东方之既自。 ○唐浮图慧褒始舍(she)于其址。/筑屋→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侧面→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空也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O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之曰褒禅。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Q今我来思,重yu)雪霏霏。 ○余虽好修姱(kua)以(j羁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鸷鸟之不群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O屈心而抑志兮。 ○步余马于兰皋兮。 O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以此玉心意,慎勿违吾语。。 高中语文必修(三) 8嘉人之干国也 ○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谨庠序之教 ○然而不王者。 9劝学(《荀子》)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上食埃士,玉饮黄泉 O君子博学/而且参(can)省(xng)乎已。 10过秦论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履至尊而制六合。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专题整合·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5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短语]+动、形+〈介词短语〉→名+介词短语) ○侣鱼虾而友糜鹿。 ○不知东方之既白。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筑屋→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侧面→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之曰褒禅。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今我来思,雨(yù)雪霏霏。 ○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鸷鸟之不群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步余马于兰皋兮。 ○高余冠之岌岌兮。 ○长余佩之陆离。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高中语文必修(三) 8 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谨庠序之教。 ○然而不王者。 9 劝 学 (《荀子》)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xǐng)乎己。 10 过秦论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履至尊而制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