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电路教学基本要求一、1、熟练掌握互感的概念及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计算方法。2、掌握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应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互感和互感电压的概念及同名端的含义;(2).含有互感电路的计算(3).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模型2.教学难点:(1).耦合电感的同名端及互感电压极性的确定:(2).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的方程(3).含有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的分析。三、本章与其它章节的联系:本章的学习内容建立在前面各章理论的基础之上。四、学时安排总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21.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22.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五、教学内容
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电路 一、 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互感的概念及具有耦合电感的电路计算方法。 2、掌握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互感和互感电压的概念及同名端的含义; (2). 含有互感电路的计算 (3). 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模型 2.教学难点:(1). 耦合电感的同名端及互感电压极性的确定; (2).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的方程 (3). 含有空心变压器和理想变压器的电路的分析。 三、本章与其它章节的联系: 本章的学习内容建立在前面各章理论的基础之上。 四、学时安排 总学时:4 教 学 内 容 学 时 1.互感、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 2 2.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 2 五、教学内容
$10.1互感耦合电感元件属于多端元件,在实际电路中,如收音机、电视机中的中周线圈、振荡线圈,整流电源里使用的变压器等都是耦合电感元件,熟悉这类多端元件的特性,掌握包含这类多端元件的电路问题的分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1.互感N图10.1两个靠得很近的电感线圈之间有磁的耦合,如图10.1所示,当线圈1中通电流i时,不仅在线圈1中产生磁通Φ11,同时,有部分磁通Φ2穿过临近线圈2,同理,若在线圈2中通电流12时,不仅在线圈2中产生磁通中Φ22,同时,有部分磁通Φ12穿过线圈1,Φ12和Φ2称为互感磁通。定义互磁链:512=MΦ122=N21当周围空间是各向同性的线性磁介质时,磁通链与产生它的施感电流成正比,即有自感磁通链:Wn= Li22=L12互感磁通链:12 = M12i221=M211上式中M2和M2,称为互感系数,单位为(H)。当两个线圈都有电流时,每一线圈的磁链为自磁链与互磁链的代数和:=W112=±M22W2=W22±W21=Li2±M21需要指出的是:1)M值与线圈的形状、几何位置、空间媒质有关,与线圈中的电流无关,因此,满足M12=M21=M2)自感系数L总为正值,互感系数M值有正有负。正值表示自感磁链与互感磁链方向一致,互感起增助作用,负值表示自感磁链与互感磁链方向相反互感起削弱作用。2.耦合因数工程上用耦合因数k来定量的描述两个耦合线圈的耦合紧密程度,定义
§10.1 互感 耦合电感元件属于多端元件,在实际电路中,如收音机、电视机中的中周线 圈、振荡线圈,整流电源里使用的变压器等都是耦合电感元件,熟悉这类多端元 件的特性,掌握包含这类多端元件的电路问题的分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 互感 图 10.1 两个靠得很近的电感线圈之间有磁的耦合,如图 10.1 所示,当线圈 1 中通 电流 i1时,不仅在线圈 1 中产生磁通 φ11,同时,有部分磁通 φ21穿过临近线圈 2,同理,若在线圈 2 中通电流 i2 时,不仅在线圈 2 中产生磁通 φ22,同时,有 部分磁通 φ12穿过线圈 1,φ12和 φ21称为互感磁通。定义互磁链: ψ12 = N1φ12 ψ21 = N2φ21 当周围空间是各向同性的线性磁介质时,磁通链与产生它的施感电流成正 比,即有自感磁通链: 互感磁通链: 上式中 M12 和 M21 称为 互感系数,单位为(H)。 当两个线圈都有电流时, 每一线圈的磁链为自磁链与互磁链的代数和: 需要指出的是: 1)M 值与线圈的形状、几何位置、空间媒质有关,与线圈中的电流无关, 因此,满足 M 12 =M21 =M 2)自感系数 L 总为正值,互感系数 M 值有正有负。正值表示自感磁链与 互感磁链方向一致,互感起增助作用,负值表示自感磁链与互感磁链方向相反, 互感起削弱作用。 2. 耦合因数 工程上用耦合因数 k 来定量的描述两个耦合线圈的耦合紧密程度, 定义
MK二VLL一般有:MM[(M)(M2)W21≤1=LiLiaVWii22当k=1称全耦合,没有漏磁,满足fn=f21,f22=f12。耦合因数k与线圈的结构、相互几何位置、空间磁介质有关。3.耦合电感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当电流为时变电流时,磁通也将随时间变化,从而在线圈两端产生感应电压。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得每个线圈两端的电压为:di-dyn+di+Mdiadn=Ludtdtdtdtdtdya-da+dya=Ldi+Mdiudtdtdtdt-dt即线圈两端的电压均包含自感电压和互感电压。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其相量形式的方程为U, = jOL+ joMi,U,=±joMi,+ joL,i,注意:当两线圈的自感磁链和互感磁链方向一致时,称为互感的“增助”作用,互感电压取正:否则取负。以上说明互感电压的正、负:(1)与电流的参考方向有关。(2)与线圈的相对位置和绕向有关。4.互感线圈的同名端由于产生互感电压的电流在另一线圈上,因此,要确定互感电压的符号,就必须知道两个线圈的绕向,这在电路分析中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同名端的概念。同名端:当两个电流分别从两个线圈的对应端子同时流入或流出时,若产生的磁通相互增强,则这两个对应端子称为两互感线圈的同名端,用小圆点或星号
一般有: 当 k =1 称全耦合,没有漏磁,满足 f11 = f21 , f22 = f12 。 耦合因数 k 与线圈的结构、相互几何位置、空间磁介质有关。 3. 耦合电感上的电压、电流关系 当电流为时变电流时,磁通也将随时间变化,从而在线圈两端产生感应电 压。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得每个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即线圈两端的电压均包含自感电压和互感电压。 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其相量形式的方程为 注意: 当两线圈的自感磁链和互感磁链方向一致时,称为互感的“增助” 作用,互感电压取正;否则取负。以上说明互感电压的正、负: ( 1 )与电流的参考方向有关。 ( 2 )与线圈的相对位置和绕向有关。 4. 互感线圈的同名端 由于产生互感电压的电流在另一线圈上,因此,要确定互感电压的符号,就 必须知道两个线圈的绕向,这在电路分析中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同 名端的概念。 同名端: 当两个电流分别从两个线圈的对应端子同时流入或流出时,若产生 的磁通相互增强,则这两个对应端子称为两互感线圈的同名端,用小圆点或星号
等符号标记。例如图10.2中线圈1和线圈2用小圆点标示的端子为同名端,当电流从这两端子同时流入或流出时,则互感起相助作用。同理,线圈1和线圈3用星号标示的端子为同名端。线圈2和线圈3用三角标示的端子为同名端。3NM中221131图10.2注意:上述图示说明当有多个线圈之间存在互感作用时,同名端必须两两线圈分别标定。根据同名端的定义可以得出确定同名端的方法为:(1)当两个线圈中电流同时流入或流出同名端时,两个电流产生的磁场将相互增强。(2)当随时间增大的时变电流从一线圈的一端流入时,将会引起另一线圈相应同名端的电位升高。两线圈同名端的实验测定:实验线路如图10.3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线圈1中流入星号一端的电流i增加,在线圈2的星号一端产生互感电压的正极,则电压表正偏。RS1¥22图10.3有了同名端,以后表示两个线圈相互作用,就不再考虑实际绕向,而只画出同名端及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即可,如图10.4所示。根据标定的同名端和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可知:
等符号标记。 例如图 10.2 中线圈 1 和线圈 2 用小圆点标示的端子为同名端,当电流从 这两端子同时流入或流出时,则互感起相助作用。同理,线圈 1 和线圈 3 用星 号标示的端子为同名端。线圈 2 和线圈 3 用三角标示的端子为同名端。 图 10.2 注意:上述图示说明当有多个线圈之间存在互感作用时,同名端必须两两线 圈分别标定。 根据同名端的定义可以得出确定同名端的方法为: (1) 当两个线圈中电流同时流入或流出同名端时,两个电流产生的磁场将 相互增强。 (2) 当随时间增大的时变电流从一线圈的一端流入时,将会引起另一线圈 相应同名端的电位升高。 两线圈同名端的实验测定:实验线路如图 10.3 所示,当开关 S 闭合时, 线圈 1 中流入星号一端的电流 i 增加,在线圈 2 的星号一端产生互感电压的 正极,则电压表正偏。 图 10.3 有了同名端,以后表示两个线圈相互作用,就不再考虑实际绕向,而只画出 同名端及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即可,如图 10.4 所示。根据标定的同名端和电 流、电压参考方向可知:
M+12111l21图10.4(a)图10.4(b)=1=-(b)图dt(a)图dt例10-1如图所示(a)、(b)、(c)、(d)四个互感线圈,已知同名端和各线圈上电压电流参考方向,试写出每一互感线圈上的电压电流关系。iMiM例10-1 图(a)例10-1图(b)441.例10-1图(c)例10-1图((d)dizdididiz+Le+M=M=auzdtdt解:(a)didi,ddizM+he-MU=Lu,dtdt(b)didi,中di,di2a-MLd+Mu=adtdt(c)di,dizdi,MdiMu=-Lu-Ldtdtdt(d)例10-2电路如图(a)所示,图(b)为电流源波形。R=10Q,L,=5H,L,=2H,M=1H求ut)和u,(t)已知:
图 10.4 ( a ) 图 10.4( b ) ( a )图 ( b )图 例 10-1 如图所示(a)、(b)、(c)、(d)四个互感线圈,已知同名端和 各线圈上电压电流参考方向,试写出每一互感线圈上的电压电流关系。 例 10-1 图(a) 例 10-1 图(b) 例 10-1 图(c) 例 10-1 图(d) 解:(a) (b) (c) (d) 例 10-2 电路如图(a)所示,图(b)为电流源波形。 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