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30年代新诗的推进
第十三章 30年代新诗的推进
第一节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冬“中国诗歌会” ·承续了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传统 ·成立于1932年9月 ·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 ·发起人: ·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卢森堡)
第一节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v“中国诗歌会” • 承续了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传统 • 成立于1932年9月 • 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 • 发起人: • 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卢森堡)
中国诗歌会”创作特点 >及时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生活及革命 斗争,注重宣传鼓动作用,追求理想主义和英 雄主义色彩和刚强壮阔的力之美。 ·共同主题:反映农村的苦难与觉醒 ·代表诗人:蒲风(1911-1943) ·代表作《茫茫夜》 《六月流火》 ·杨骚《乡曲》 ·提出“国防诗歌”口号
“中国诗歌会”创作特点 Ø及时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生活及革命 斗争,注重宣传鼓动作用,追求理想主义和英 雄主义色彩和刚强壮阔的力之美。 • 共同主题 :反映农村的苦难与觉醒 • 代表诗人:蒲风(1911-1943) • 代表作《茫茫夜》 《六月流火》 • 杨骚《乡曲》 • 提出“国防诗歌”口号
中国诗歌会”创作特点 >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表现集体的“大我” >描摹现实,追求“歌谣化” 诗派贡献: ·适应时代要求;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扩展 了新诗的美学风格。 缺失:容易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和创作 个性,成为宣传的传声筒
“中国诗歌会”创作特点 Ø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表现集体的“大我” Ø描摹现实,追求“歌谣化” v诗派贡献: • 适应时代要求;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扩展 了新诗的美学风格。 • 缺失:容易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和创作 个性,成为宣传的传声筒
减克家(1905-2004) ·诗集:《烙印》 《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 ·诗歌写作风格:贴近泥土一被誉为“泥土诗人” ·人生态度:“坚忍主义” 显示了精神上与中国农民的深刻联系;清醒现实 主义精神 ·提倡“苦吟”,讲究炼字、诗风谨严
臧克家(1905-2004) • 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 • 诗歌写作风格:贴近泥土—被誉为“泥土诗人” • 人生态度: “坚忍主义” • 显示了精神上与中国农民的深刻联系;清醒现实 主义精神 • 提倡“苦吟” ,讲究炼字、诗风谨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