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30年代小说的繁荣与成熟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的繁荣与成熟
第一节“左翼”和左翼小说 >主流:以茅盾为首的社会剖析小说 >“太阳社”为代表的小说: “思想大于艺术”:公式化、概念化 “革命加恋爱”模式 >丁玲《水》(1931):标志着对普 罗文学的突破 >华翰(阳翰笙)《地泉》三部曲: “革命的罗曼蒂克
第一节 “左翼”和左翼小说 Ø主流:以茅盾为首的社会剖析小说 Ø“太阳社”为代表的小说 : • “思想大于艺术” :公式化、概念化 • “革命加恋爱” 模式 Ø丁玲《水》(1931):标志着对普 罗文学的突破 Ø华翰(阳翰笙)《地泉》三部曲 : “革命的罗曼蒂克
冯雪峰提出“左联”现实主义小说的三条标 准 “作者取用了重要的巨大的现实题材”; 在现象的分析上,显示了作者对阶级斗争 的正确的坚定的理解”; “有了新的描写方法..不是个人的心理分 析,而是集体的行动的展开” 冬有理论局限,但合乎左联早期的革命性说的 基本特点
冯雪峰提出“左联”现实主义小说的三条标 准 • “作者取用了重要的巨大的现实题材” ; • “在现象的分析上,显示了作者对阶级斗争 的正确的坚定的理解” ; • “有了新的描写方法……不是个人的心理分 析,而是集体的行动的展开” 。 v有理论局限,但合乎左联早期的革命性说的 基本特点
蒋光慈(1901-1931) >革命文学的元老 > 《少年漂泊者》,《短裤党》、《夜祭》、《冲出云 围的月亮》: 及时反映时代斗争与重大历史事件,体 现“革命的浪曼蒂克”文学的特点 >《丽莎的悲哀》:尝试改变而受批判 >代表作:长篇《咆哮的土地》,创作的新 突破,“革命罗曼蒂克”,革命现实主 义
蒋光慈(1901-1931) Ø 革命文学的元老 Ø 《少年漂泊者》,《短裤党》、《夜祭》、《冲出云 围的月亮》 : 及时反映时代斗争与重大历史事件 ,体 现“革命的浪曼蒂克”文学的特点 Ø 《丽莎的悲哀》 :尝试改变而受批判 Ø 代表作:长篇《咆哮的土地》,创作的新 突破, “革命罗曼蒂克” 革命现实主 义
柔石(1902-1931) >早期《疯人》集、长篇《旧时代之死》 、 中篇《三姊妹》:以青年婚姻恋爱为题材 >后期代表作品:中篇《二月》、短篇《人 鬼和他的妻底故事》《为奴隶的母亲》 ※《二月》:思考知识分子道路 必《为奴隶的母亲》: 一个“典妻”的故事。 作品深沉之处在于对春宝娘这样忍辱负重 的中国普通农妇灵魂的如实表现
柔石(1902-1931) Ø 早期《疯人》集、长篇《旧时代之死》、 中篇《三姊妹》:以青年婚姻恋爱为题材 Ø 后期代表作品:中篇《二月》、短篇《人 鬼和他的妻底故事》《为奴隶的母亲》 ※《二月》:思考知识分子道路 ※《为奴隶的母亲》: • 一个“典妻”的故事。 • 作品深沉之处在于对春宝娘这样忍辱负重 的中国普通农妇灵魂的如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