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十年代文学概况
第七章 三十年代文学概况
第一节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1928年1月,太阳社创办《太阳》月刊 (蒋光慈、钱杏邯) ◆创造社《文化批判》 (李初梨、冯乃超、彭康) ◆在上海共同倡导“革命文学” ◆3月《新月》月刊剑刊(胡适、徐志摩、梁实 秋):宣称维护“独立”、“健康的原则”与 “尊严的原则” 柴互相对立的两种倾向的刊物的出现及理论宣言 的公布,标志着执代文学进入了第二个十年
第一节 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 1928年1月,太阳社创办《太阳》月刊 (蒋光慈、钱杏邨) ¨ 创造社《文化批判》 (李初梨、冯乃超、彭康) 在上海共同倡导“革命文学” ¨ 3月《新月》月刊创刊(胡适、徐志摩、梁实 秋):宣称维护“独立” 、 “健康的原则”与 “尊严的原则” ¯互相对立的两种倾向的刊物的出现及理论宣言 的公布,标志着现代文学进入了第二个十年
30年代文学发展的总体特征 ◆文学思潮空前政治化;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在文坛上起快定性 作用; 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作家及其他多种倾向 文学彼此对立,又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 学创作。 构成30年代文艺运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无产阶级文学(左翼文学)与民主主义、 自由主义文学
v30年代文学发展的总体特征 ¨ 文学思潮空前政治化; ¨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在文坛上起决定性 作用; ¨ 左翼文学与自由主义作家及其他多种倾向 文学彼此对立,又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 学创作。 v构成30年代文艺运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 无产阶级文学(左翼文学)与民主主义、 自由主义文学
米现象:政治、经济、军事与思想文化 不平衡 >国民党文艺艺政筑: “三民主义文艺” (1929年9月)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发起者:潘公展、朱应鹏、王平陵、黄震遐、 傅长彦 ◆ 刊物:《前锋周报》 《前锋月刊》 ◆始终未形成中心的理论,创作也不成气候 必掌握政权的国民觉在思想文化领域未能形成具 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独立力量
¯现象:政治、经济、军事与思想文化 不平衡 Ø 国民党文艺政策: ¨ “三民主义文艺” (1929年9月) Ø “民族主义文艺运动” : ¨ 发起者:潘公展、朱应鹏、王平陵、黄震遐、 傅长彦 ¨ 刊物:《前锋周报》《前锋月刊》 ¨ 始终未形成中心的理论,创作也不成气候 ※掌握政权的国民党在思想文化领域未能形成具 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独立力量
第二节左翼革命文学思朝 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普罗文学”=无产阶级大众文学 “普罗”:法语普罗列塔利亚的简称,意思为 无产阶级的 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早期共产党人的倡导 ◆社会急剧变革使激进小资产阶级作家被卷入革 命怒朝,充当无产阶级文化的代表 ◆1927年后社会政治斗争形势的需要 ◆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 “普罗文学”=无产阶级大众文学 ¨ “普罗”:法语普罗列塔利亚的简称,意思为 无产阶级的 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 早期共产党人的倡导 ¨ 社会急剧变革使激进小资产阶级作家被卷入革 命怒潮,充当无产阶级文化的代表 ¨ 1927年后社会政治斗争形势的需要 ¨ 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