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社会心理学在现场的设置中,一般很难随机地分配被试以确定他们的经历相同,也很难精确地对因变量进行测量。尤其应指出,现场研究很难对自变量进行纯粹的操纵以及对因变量进行纯粹的测量。研究者必须找到或安排这样的环境,使各种条件间有某一特定的差异。在一个对电视暴力影响的现场研究中,Feshbach和Singer(1971)研究了加利福尼亚和纽约的七所寄宿学校的男孩。在校方协助下,研究者给这些男孩随机分配了两种“电视餐”。在六个星期中,所有的男孩每周至少有六个小时在黄金时段收看选定的电视节目。在暴力电视的条件下,男孩看到的节目有攻击的内容,包括西部牛仔和犯罪的片子等;而在非暴力的条件下,男孩看到的是喜剧或其他没有攻击内容的节目。攻击性的测量采用教师对男孩行为的评估。与预期相反,研究者发现那些看了暴力节自的男孩攻击性实际上低于看非暴力节目的男孩。电视暴力似乎减少了攻击行为。这种出乎意料的结局是怎么发生的呢?研究者们发现大多数男孩都喜欢看比较暴力的节目,所以那些被分配到非暴力节目组的男孩可能比另外一组更加沮丧,因为不允许他们看喜欢的节目。于是,研究者弄不清他们得到的结果到底是因为电视节目的内容引起的,还是因为看非暴力节目的男孩比看暴力节目的男孩更沮丧引起的。这个问题在实验室研究中不会发生,因为研究者不是必须要干预男孩平时看电视的行为,也就不会使一个组沮丧而另一个组不沮丧。实验室的另外一个优点是方便和费用少。通常在一个房间里进行研究比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进行研究要简单得多,也便宜得多。现场设置的一个最明显的优点是有更大的真实性,从而结果更容易被推广到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这被称为外部效度(externalvalidity),也就是特定的研究情境下的结果能够被推广到该情境以外的可靠程度(Campbell&Stanley,1963)。当一个研究的结果可以被推广到其他情境和人群中时,这个研究就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思考一下这一节中所描述的两个研究的差异:Hartmann(1969)所进行的电视暴力的实验室研究以及Feshbach和Singer1971)对同样的问题所进行的现场研究。在Hartmann的实验室研究中,自变量一电影暴力一是人为的。研究者为这个研究专门制造了一个电影片断。在Feshbach和Singer的现场研究中,自变量是实际在美国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节目中的暴力镜头。在Hartmann的实验室研究中,因变量一一攻击行为一是人为的:专门为该研究所建立的教师和学生的情境中施加电击的量。在Feshbach和Singer的现场研究中,因变量是自然的,包括观察者对于男孩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正常交往中有多少身体和言语攻击的评估。假设我们需要根据这两个研究的结果推断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对十几岁的男孩日常生活中攻击性的影响,而现场研究恰恰与电视暴力的种类、日常攻击行为和现实生活中的兴趣等有关,因此根据现场研究进行推论是更加合理的,现场研究具有更高的外部效度。现场研究的另外一个优点是研究者有时可以处理一些实验室中无法研究的一些极
211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端变量和情境。研究者可以观察人们在一些极端情境下的行为,如在医院里等待一个开胸手术或在炮火轰击下挤作一团的人们。有创造性的研究者有时可以利用“自然实验”一在这些例子中自变量是由自然所控制的,而不受实验者的控制。比如说,实验者无法随机的让房主体验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以查看是否会改变自已对生活的控制能力的感知。Parker,Brewer和Spencer(1980)通过研究一个遭受火灾的社区达到了近似的目的。机会因素如风向的迅速改变决定了哪一所房子会被破坏,哪一所房子会保存下来,从而也提供了一个大致的平衡,随机决定谁是受灾者,谁不是受灾者。由于现场研究与日常生活有关,它使被试的怀疑趋于最小。被试的反应更加自然,更少受到实验室中常见的被试猜疑所引起的偏见的影响。每当人们知道他们在参与一个实验时,总是有可能表现得不自然。例如,他们可能努力地取悦实验者或者按照社会期望的方式表现自己;或者他们可能不相信实验者,也不相信实验操作。任何一种影响都会使结果产生偏差或者隐了真实的因果关系。表1-2比较了现场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的特点。表1-23现场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的对比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低高对变量的控制很少随机分配几乎总是通常较低方便性通常较高高低真实性趋向于变低趋向于变高自变量的影响趋向于变高趋向于变低猜疑和偏见高低外部效度四、收集数据的方法下一步需要确定用什么样的方法收集数据。一般而言,研究者有3种选择:(1)他们可以请实验参与者报告自已的行为、思维和情感;(2)他们可以直接观察参与者;(3)他们可以查找档案以及使用因其他目的而收集的原始数据。1。自我报告社会心理学最为普遍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应该是自我报告了。在每一届选举之前的民意测验中,都会问人们在两个总统候选人中,他们更喜欢哪一个。还可以让儿童报告他们对于同伴攻击性的感知,或者他们自已看电视的行为。,自陈问卷或访谈的最大的优点在于研究者可以测量被试的状态如感知、态度或情绪等。在观察实验中这些仅仅可以间接地推测出来。比如说,如果没有自我报告,观察者很难判断一个人孤独的感受。自我报告的一个主要的缺点是必须依赖于人们对内在情感的诚实描述。人们通常乐于给出诚实而完整的回答,尤其当他们的隐私能够得到保护的时候。但研究者也应该知道有时人们会掩饰那些不被社会所接受的情感(如种族偏见),而耳
22社会心理学人们有时也不能完全觉察到自已的情感。2.观察研究直接的观察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例如,为了研究帮助行为,研究者在公共场所假装出现紧急情况,看有多少人愿意来帮助遇到麻烦的陌生人。婚姻研究者们在得到允许后,在家里放上录音机,录下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这样他们可以知道冲突、争斗、赞扬及其他类型的相互作用发生的频率。3.档案研究在档案研究(archival research)中,调查人员使用以往为了其他目的而收集的数据。例如,19世纪40年代,研究者想知道白人对黑人的暴力是否与经济困难所导致的挫折感有关。他们采用美国南部的棉花价格与对黑人处私刑的历史记录(Hovland&Sears,1940),发现大部分私刑发生在棉花价格最低的年份。最有名的档案数据来自美国人口普查局2个世纪以来每十年进行一次的人口调查。在民意测验、调查和大样本研究中也有一些专门的数据库。利用档案数据有很多好处,最明显的一点是花费少。美国人口普查局花费上百万美元收集数据,但随后使用这些数据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研究者也可以利用档案数据检验态度和行为随时间变迁的假设,这样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历史时期。我们想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投票选一位女性作总统,多年来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档案数据,它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档案数据最初都不是为了研究者现在希望调查的课题而收集的,这样,当时所提出的问题可能不是研究者现在想知道的,或者它们错误地表述了目的,或者当时参与研究的人恰好不是研究者所希望的人群。但不管怎样,档案所提供的数据是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有用的数据来源。五、研究中的偏差所有科学家都关心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社会心理学家也不例外。社会心理学中有两种特别棘手的偏差:实验者行为的影响以及与被试参与心理研究时的情绪有关的偏差。1.实验者偏差研究参与者特别容易受到实验者的影响。实验者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暗示他希望被试按照某一种方式反应,被试都会倾向于按照实验者的希望进行反应。被试会获得一些很微妙的线索,而这些信息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这种问题被称为实验者偏差(experimenterbias)。例如,在媒体暴力的研究中,被试看了一个暴力或者非暴力的电影之后给另一个人施加电击,一个准备得很好但可能过于急切的实验者可能期望看了暴力电影的被试攻击性较强,于是他可能会给这组被试一些微妙的暗示如微笑、点头或目光接触等鼓励他们给予更强的电击。同样,实验者可能在非暴力电影组被试给电击的时候皱眉或做出失望的表情,因为这些被试违背了实验者的预期。对于实验者误差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让实际进行实验操作的人(通常是研究者的助手)不知道事前的假定或者不知道具体哪一名被试被安排到哪种实验条件下。例如在研究电视暴力的时候,研究者可以让-个实验者播放电影而让另外一个实验者
231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电击实验。这样安排的目的是第二个实验者不知道那一名被试看了哪一类电影,也可以说第二个实验者“未看到”被试所处的条件。第二种解决的方法是尽一切可能使实验条件标准化。如果所有的条件都是标准的,除了预先设定好的条件以外,其他各个实验条件没有不同,那么就不会出现偏差。用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来说明,被试到了实验地点以后,看到门上贴着一张纸,告诉他们进到屋子里去,在电脑前坐下。所有指导语都在电脑上呈现,被试通过在键盘上回答屏幕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反应。在见到实验者之前,被试已经完成了实验。通过这种方法,实验条件中的每一个因素都被绝对标准化,消除了实验者偏差。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实验者偏差的办法可能是以上两种办法的结合。在尽可能的范围内,研究者不知道被试处于哪一个实验条件,也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通过使用书面材料、录音,录像带和计算机等标化指导语的方式。2.被试偏差偏差的另外一个来源是被试作为实验参与者的动机和目的。要求特征(demandcharacteristics)是“由于这是一个实验以及被试知道他们是研究的一部分这样的事实而被引入研究环境的特征”(Aronson,Brewer,&Carlsmith,1985)。其基本观点是:一个人知道正在被研究,单单这一事实就可能改变其行为。被试可能努力想弄清实验的真实目的,并且根据他们对实验的猜测而改变反应。他们可能努力作出“正确的”或社会期望的反应一一显示他们自已像所期望的那样聪明、民主、度诚或负责任。如果由于这些原因使被试的反应出现了偏差,研究者就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Weber和Cook(1972)认真分析了被试在实验中所接受的角色。他们区分了几种不同的角色“好被试”努力帮助研究者证明实验假设者;“消极被试”有破坏实验倾向的人;“忠诚被试”一谨慎地遵循指导语,努力避免对研究的猜疑(这有可能对实验有益,也可能有害);“忧虑被试”一经常对自已的表现感到焦虑。这些偏差几乎不可能完全被消除,但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将它们减到最小。研究者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条件让被试自发的作出反应,而不必担心他们反应的正确性或者想弄清楚什么是实验“需要”的。在可能的情况下,研究者会采用一种客观的方式,让被试不知道正在被研究。例如,如果行人在路上看到有一个人摔倒了,他们不会想到这个人摔倒是研究者所进行的帮助行为研究。另外一个方法是向被试保证他们的反应是匿名的,包括研究者在内,没有人知道哪一个被试是如何反应的。也许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是不让被试知道研究的目的和假设。例如,研究者想知道男性和女性在首先与陌生人交谈的行为上是否有差异,他可能会告诉被试,这是一个对个人喜好偏向的研究。当被试在等候进入实验室的时候,研究者会观察他们在等候室里的行为,也有可能会借助一个实验协助者的帮助,这个协助者在等候室里的行为是标准化的。这样,被试以为自已要参加某一个实验,但不会想到研究者会对他们在等候室单的行为感兴趣。所有这些方法减少了被试由于社会期望而扭曲或改变其反应的可能性
24社会心理学3.重复验证任何一个研究,不管设计得多么精巧,都不会是完美的。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研究者也不可能检验他们感兴趣的人群的总体,因此他们的结论能够推广的能力总是有一些缺憾。由于每个单独的研究都有不足,所以好研究的一个特点就是可重复性。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说,重复验证(replication)意味着如果不同的研究者使用同样的方法作同一个研究,那么他们得到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这是所有的科学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说在不同环境工作的不同研究者都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当然,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很少能够精确地重复验证一个研究的所有方面,因为被试人群可能会有一些差异,社会和政治环境可能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等。于是,当社会科学家能够重复实验结果时,他们对于实验的精确性就有较大的把握。除了重复验证的精确以外,概念的重复也是很重要的。在概念重复中,不同的研究方法被用于探索相同的概念联系(Aronson,Brewer,&Carlsmith,1985)。例如,我们已经知道研究电视暴力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研究者在实验室和现场的设置中,应用了相关和实验设计的方法,并使用了各种对攻击行为的测量手段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暴力电影。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能够得到相似的结论,研究者对于理解这种现象的把握也越大。本章中的研究特写讨论了元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这是一种解释相同课题下许多研究结果的方法。有一个基本点是研究者应该谨慎地对一个单独的研究结果给予重视。而且他们应该问一问是否某一个特定的结论能够被其他研究所证实,他们还应该问一问这个结论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比如,人的攻击性在多大程度上归因于电视暴力?性别差异真的大到了使日常生活不同吗?在报纸、杂志和电视新闻中,你会经常听说有关各种课题的研究,如胆固醇对健康的威胁、座位上的保险带的好处和虐待儿童的原因等。在思考这些研究报告时,重复验证就是个敏感且谨慎的标准。妍究特写社会心理学与元分析随着有关某一特定问题的研究数量的增多,研究者们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样能够综合各个研究的发现而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以帮助行为的性别差异的研究为例,Eagly和Crowley(1986)分别考察了不少于172个有关男性和女性帮助行为的差异的研究。研究者如何处理这些数目不断增长的研究呢?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元分析”的新的统计方法被用于帮助研究者案统地回顾和综合那些实证研究(Miller&Cooper,1991;Rosenthal,1991)。研究者所要进行的第一步是找到尽量多的有关同一个题目的研究,而后,使用元分析的统计方法从可用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