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15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心理学家希望他们的研究结果适用于一般人群,而不仅仅适用于波士顿的大学生或者多伦多的超常儿童或者纳什维尔的使用自助洗衣机的人等。但是可以想像,从人群的总体中抽取随机样本进行研究的费用将会多么昂贵,因此,社会心理学家收集数据时尽量在实际和目标间达成一个现实的妥协,并使研究结果可以推广到所取样的少数人群之外。一个普遍的妥协是使用大学生作为被试。经常有人说美国的社会心理学是建立在大学生基础上的,因为大学生是一个随时可用的人群。社会心理学所发表的文童中大约有75%使用大学生作为被试(Sears,1986)。而依靠大学生样本总是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缺憾。对样本代表性的需要依赖于所探讨的问题。在一些基本的理论检验研究中,样本的代表性可能并不十分关键。例如,挫折攻击假设应该同等地适用于学龄儿童、计算机工作者、商店里的购物者和大学生。从另一方面说,大学生也并不一定对所有的研究都是适合的。如果研究者需要研究用什么样的办法向公司员工介绍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最好,而这个公司里的大部分雇员都是年龄较大的女性,并且没有高中以上的学历,那么用没有工作经验却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大学生被试来进行这个问题的研究就是完全不合理的。对于这一类问题,用大学生被试来研究将会产生误导(Sears,1986)。一般说来,大学生与普通人群比起来,年龄小得多,社会地位比较高,测验中的成绩也较好,他们的态度没有完全发展成熟,很容易被改变。以上这些因素所造成的差异,使得研究中将大学生作为被试可能是不明智的。例如,人格研究应该考虑到大多数大学生的年龄相当小,他们的人格不像年龄较大的成人那样已经发展成熟,他们的政治态度和社会态度可能也是这样。尽管大学生是最方便获得的被试,但对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来说,他们并不总是最合适的。总有人批评心理学研究过于依靠白人男性代表被试总体。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女权主义心理学家普遍质疑使用男性被试的倾向,而不是用女性或包括两种性别的样本。而且,对于一些特定问题的研究,如攻击和成就动机,几乎完全是建立在男性被试的基础上。对于这种做法,有人提出批评和质疑,在男性被试基础上建立的理论是否适用于女性?近年来,性别偏见得到了更多关注,更多的女性进入心理学研究,从而改善了研究样本的性别平衡(Gannon,Luchetta,Rhodes,Pardie,&Segrist,1992)。心理学研究也缺少少数民族的代表,直到今天这种状况仍在持续。例如,SandraGraham(1992)分析了1970~1989年6种主要的心理学期刊中所发表的有关美国黑人的研究,她计算了这些期刊中以黑人作为焦点的研究或对两个或更多的种族进行比较的研究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只有3.6%的文章符合这些标准,有关黑人的文章比例实际上从70年代早期的5.2%降到80年代末的2.0%。注意到美国人口正在向民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Graham警告“如果继续让少数民族在主流研究中处于边缘地位,心理学将不能维持它的完整性”(1992)。大学生心理学不能保证提供准确的人类心理,也
16社会心理学不能为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社会问题提供可靠的保证。二、相关研究与实验骏设计在一个研究者确定了所要研究的问题后,仍然有另外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研究将如何进行?有两种基本的研究设计方法:相关法和实验法。在相关研究(correlationalresearch)中,研究者仔细地观察并记录两个或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研究者可能想知道身体吸引力是否与大学生在其他同学中受欢迎的程度有关,在相关研究中,他可能不用任何手段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仅仅记录每个学生的吸引力和受其他同学喜欢程度的信息。与此相对照,实验(experiment)设计的特点是干预:研究者将被试放在一个被控制的情景下,评估他们的反应(Aronson,Wilson,&Brewer,1997)。为了研究身体吸引力与受欢迎程度的关系,使用实验设计的研究者可能会借助于协助者,这个协助者有时穿戴很吸引人,有时穿戴不引人注意。研究者随后将一个学生志愿者带到实验室,让他与另一个同学(实际是实验协助者)进行简短的交流,随后测量被试对实验协助者的喜欢程度。在这个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控制了与被试交流的人(有吸引力的协助者或没有吸引力的协助者)、交流的环境以及对实验协助者喜欢程度的测量方法。下面的内容将对相关研究和实验设计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介绍两种设计方法的优缺点。相关设计包括观察两个或多个因素(术语称之为变量)的关系。相关研究所提出的问题是在变量间是否存在关联。更形象地说,当变量A高时,变量B也高吗(正相关)?或者变量B降低(负相关)?或者变量A与变量B没有关系(无相关)?身高和体重皇正相关,因为个子高的人一般比矮的人重。而某一天穿衣服多少与温度呈负相关一一天热的时候人们一般会穿得比较少。但是,身高和穿衣服多少是不相关的。一般说来,个子高的人和个子矮的人所穿的衣服可能是同样多的。相关研究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看电视暴力镜头与攻击行为是否有关的研究。相关研究调查了儿童看电视暴力节自的时间与其攻击行为的数量。是不是看暴力节自最多的儿童日常生活中的攻击行为也最多呢?·Huesmann(1982)发现小学生中看暴力节目最多的人也被同伴认为是最有攻击性的人。在该研究中,看暴力节目与儿童的攻击行为存在正相关。相关研究有很多优点。第一,它使研究者在不可能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可以研究问题。例如,心理学家不可能随机地分配人们去体验爱情、地震或癌症,我们也不可能随机地分配人们住在大城市或在小家庭中长大。很显然,即使最有才能、最有献身精神的研究者也不能控制这些因素。伦理和实际都限制了研究者于预他人生活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研究提供了最可行的方法去了解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之间的联系。相关研究的第二个优点是效率。与大多数实验相比,相关研究使研究者能够收集到更多的信息,检验更多的关联。当使用相关方法研究一些儿童为什么比其他人更有
171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攻击性的时候,研究者可以收集到很多方面的信息,包括看电视的时间、家族史、智商、人格、与其他儿童的关系等。研究者还可以用很多不同的方法测量攻击行为:教师的印象、研究者自己对学校儿童的观察、一个儿童在其他儿童中的名声、父母的报告,等等。随后研究者可以用统计学的方法发现许多变量之间的联系。实验方法在收集如此多的变量、如此庞杂的数据方面是相当不足的。尽管相关研究对于描述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很有帮助,但它无法提供明确的因果关系的证据。在相关研究中,有两条途径使因果关系无法明确。不管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怎样,都会发生因果颠倒问题(reverse-causalityproblem),任何一个变量都可以是另一个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知道变量A和变量B存在相关,但我们不能说A是B的原因,或B是A的原因。看电视与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证明了这个问题。研究的结果可能表明电视暴力导致了儿童的攻击行为,但反过来也有可能是正确的:也许有攻击性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电视中的暴力节目特别感兴趣,也就是说,可能儿童的攻击性是他们对电视节目偏好的原因。两个变量的相关本身不能说明哪一个是原因,哪一个是结果。相关研究中另一个不能明确的问题是有可能变量A和变量B都不能直接影响另外一个,而是其他潜在的因素影响了它们,这被称为中介变量问题(third-variableprob-lem)。例如,电视暴力和攻击行为的相关可能是由第三个因素引起的。可能是家庭纠纷和过多的挫折经历等家庭缺陷促使儿童看更多的电视,也使他们变得更加暴力。在这样的家庭中,看电视和力行为有关联,但是这种关联可能应归于第三个变量一贫穷或挫折一是这第三个变量同时导致了两个结果。这时,电视暴力和攻击行为之间的相关应被称作伪相关,因为它是由第三个未被考虑的变量所导致的,看电视本身并不会引起暴力行为。这两个使因果关系模糊的问题在相关研究中经常发生,但并不总是发生。有时心理学家可以排除因果巅倒问题。例如,许多研究发现性别和攻击行为有关,这些研究发现男孩比女孩更有攻击性。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攻击行为不会是儿童性别的原因。这样,因果关系的方向就明确了: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影响了儿童的攻击性。中介变量问题并不总是一个致命的难题,因为研究者有时可以检验那些似乎是最为合理的中介变量是否真的导致了他们所观察到的相关。例如,研究者可以在Hues-mann(1982)对于小学生的相关研究中增加对儿童家庭挫折和愤怒的测量,检验一下看电视和暴力行为的相关是否真的应归咎于家庭生活。这种相关在愤怒的、挫折的家庭中和愉快的、平静的家庭中都存在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研究者就可以推断中介变量(家庭生活)并不影响最初的相关。当然,这样的方法不能完全排除中介变量问题。一些其他的研究者未测量的中介变量(现在实际上是第四个变量)也可能存在,比如言语能力。有可能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的儿童更喜欢看那些有大量的肢体动作的电视节目,而不喜欢看那些节奏比较慢
18社会心理学说话比较多的电视节自。于是,为了检验这种可能性,就需要测量新的中介变量一一言语能力一看一看言语能力较好和言语能力低于一般水平的儿童中是否都存在最初所发现的相关。这个过程看起来好像可以不停地继续下去。但它会因为研究者再也想不出更多的合理的中介变量而终止于某一个地方。这并不表明没有更多的中介变量存在,而是研究者暂时能够接受现有的相关反映出的因果关系,直到有人想出其他可能的变量为止。在实验中,研究者建立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实验条件,将被试随机分配(randomassignment)到其中的一种条件中,然后测量他们的反应。例如,在媒体暴力的实验中,给一组儿童呈现一个暴力电影,而给另一组呈现一个非暴力电影,随后所有儿童被置于一个实验情境下,测量他们的暴力行为。如果那些看了暴力电影的儿童行为更有攻击性,我们就可以说电影中的暴力是该情景下攻击行为的一个原因。Hartmann(1969)的一个媒体暴力的研究说明了这种实验方法。十几岁的男孩被随机分配到两种条件中的一种。第一组男孩看一个2分钟的电影,在这个电影中两个男孩打篮球,随后发生争执,最后成为斗殴。第二组男孩看另一个2分钟的电影,这个电影呈现的是一场活跃但气氛友好的篮球赛。看完电影之后,要求每个男孩回答对于学习的效果如何给予反馈。假设被试是一名“教师”,每当“学生”在学习任务中犯一个错误时,“教师”就给“学生”一个电击。在一定的范围内,“教师”可以按照自已的意愿增加电击的强度(事实上,电击是伪造的,“学生”是主试的协助者)。看了暴力电影的男孩比看了非暴力电影的男孩所实施的电击强度更大。在这一情况下,至少看暴力电影导致了攻击行为的增加。实验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它避免了大多数相关研究不能确定因果关系的局限。实验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条件下,观察被试的反应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实验能够正确实施,两种条件下任何反应差异都应归因于实验条件的差异。用正式的术语来说,被实验者控制的因素(原因)称为自变量(independentvariable),因为它由研究者决定。在Hartmann的研究中,自变量是男孩所看的电影类型。实验所研究的结果称为因变量(dependentvariable),因为它的值取决于自变量。因变量是被试给另外一个人施加的电击强度。实验提供了清楚的证据证明因变量的差异是由自变量的差异所引起的。实验研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建立给予了很多注意。心理学家通常从所关心变量的抽象的或概念性的定义着手。例如,变量“观察暴力”可以被定义为观察那些伤害或企图伤害他人的行为。研究者随后会从这样一个一般性的定义转到一个操作定义。操作定义(operationaldefinition)是指实验中对变量进行处理或测量的特定的程序或操作。例如,实验者可以建立两个电影版本,一个是暴力的,另一个是非暴力的。如果实验者想要控制的是暴力的数量,那么这两个电影的其他方面就不该有差异,比如片长应该一样,应该同样是彩色的或黑白的等。对于自变量的控制十分关键,因为这样研究者可以确定是什么原因使两组被试产生了差异
191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实验的第二个关键特征是被试必须随机分配到不同实验条件中去。这可以通过掷硬币,也可以通过抽纸牌来决定;或者,更普遍的方法是使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被试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各个实验条件下被试的差异仅仅是由随机误差引起的;如果实验之前各组被试间就存在系统差异,实验者就不能认为以后的差异仅仅是由实验条件所导致的,这时行为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事先存在的因素所导致而不是由自变量所引起。表1-1是对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比较。表1-1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对比相关研究实验研究自变量自然差异由研究者控制是随机分配否因果关系的明确通常不可以可以探索性通常有通常没有理论检验性通常有通常有检验多重关系通常可以通常不可以三、现场与实验室设置在进行研究设计时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研究在哪里进行:在现场还是在实验室里。现场研究考察自然条件下发生的行为,研究者可以在工厂里研究工人的生产力,或者通勤者对他们经常乘坐的地铁里所发生的事件的反应,或者大学生与同宿舍同学的关系等等。实验室研究在人为的条件下进行,这种条件不是被试生活中一般存在的。一些实验室研究是在大学或研究机构里为心理学实验特设的房间里进行的。实验室里有很多特殊的设备,如向被试呈现电影的录像机、记录被试谈话的录音机、可以观察被试相互作用的单向玻璃、记录生理指标的仪器以及计算机等。实验室也可能仅仅是一个房间或报告厅,被试可以在这里完成问卷。总之,重要的一点是被试进入一个由研究者选择和控制的情境。实验研究和相关研究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也可以在现场进行,这两种设置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实验室研究的一个主要优点是它可以对实验情境进行控制。研究者对于将要发生的事情有很大的把握。如果在进行实验研究,他们可以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种实验条件中,使被试感受到某种特定的体验,将外来因素的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并在很大程度上排除实验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在实验室里研究者也可以很好地控制因变量,并且对结果的测量也比现场研究准确得多。因此,实验室是探讨某一变量对另一变量的确切影响的理想场所。所有这些优点都属于内部效度(internalvalidity)。如果研究者有把握说他们在因变量中所观察到的效应确实是由实验中所操纵的自变量引起(并非由其他未控制的因素引起),那么就可以说实验有较高的内部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