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取信息。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对研究结果的大小进行一个总体估计一一比如说,对性别差异大小的估计。研究者可能会发现,性别差异的影响在问题解决测验中不超过标一这是一个相当小的效应,对实际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准差的十分之一一在元分析中,统计的方法也用于检验各研究间的一致性(同源性)。当发现不同研究的结果有高度一致性时,研究者对于这些结果正确的把握性就比较大;而各研究结果不一致时,元分析方法会指引研究者寻找其他比较重要的因素。例如,如果科学家发现有40个研究表明男性在一种问题解决测验中表现较好,而另外40个研究表明女性在该测验中表现较好,那么就有可能怀疑是性别以外的其他因素导致了差异的产生。有可能当实验者是女性时,或者成组测验时,或者被试全部来自中产阶层时,男性测验成绩较好这个结果才会成立。我们的目的不是批评这些研究结果的不一致,而是找到不一致的原因;因而应该采用其他的分析方法将其他因素考虑进来。在本书中,你会看到元分析方法在社会行为各方面研究中的应用。1.5研究的伦理道德19世纪50年代晚期和60年代早期,许多人开始关注对人类被试进行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这种关注有一部分来自于对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揭发,如医生对集中营里的关押者所进行的一些危险甚至是致命的医学实验。对于美国一些可疑医学实验的发现也提出了伦理道德的问题,如臭名昭著的Tuskegee事件。1932年,美国公共卫生部门开始在阿拉巴马州的Tuskegee城进行一个长达40年的研究,研究对象是399名贫穷、仅有初等文化的黑人男性,这些人都患有梅毒,一种能够导致大脑损伤甚至死亡的传染性疾病。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追踪患有梅毒的男性在得不到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发展的时间历程。这些人被告知他们正在接受治疗,但事实上从未给予他们任何药物处理,尽管19世纪40年代青赛素已经开始使用并且对梅毒有显著的疗效。甚至到了1972年,由于研究仍在进行,此时的幸存者依然得不到治疗。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对于伦理道德的考虑主要集中在研究者实验中的欺骗。让我们来考虑一下有关电视黎力对攻击行为影响的实验室研究,研究者告诉被试对另外一个人施加使其痛苦的电击,而事实上,电击是伪造的,另外一个人是实验协助者,这样做道德吗?这个实验有没有可能使被试因为伤害了他人而负疚?如果实验结束以后,研究者向被试解释电击是假的,被试是否会感到他们被研究者愚弄?采用欺骗行为的研究引发了很多伦理问题。什么时候对被试隐满他们正在参与的研究实情,可以被认为是公平的?什么时候做可能对被试有伤害的事是合法的?如果研究有巨大的价值,是不是将被试暴露于风险之中就合理呢?这些问题引起人们关注
26社会心理学并希望对道德行为作出定义。1972年,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APA)首先制定了一套有关心理学研究伦理道德行为的指导方针,并随后在新的问题出现时修改了这套方针(APA,1992)。作为补充,美国政府也建立了一系列措施,监督由联邦基金支持的研究。政府要求每一所由联邦基金资助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一个委员会来监督所有提交的使用人类被试的研究方案。这个监备委员会有责任保证所有的研究依照由联邦政府制定的原则进行。在心理学研究中,三个重要的伦理道德问题是知情同意(informedconsent)、事后说明(debriefing)和最小风险(minimalrisk)。1.知情同意一个被试必须自愿地同意参加一项研究,不能有强迫,并且被试必须知道参加实验所包含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知情同意。研究者必须在被试参加实验之前,尽可能多的将实验的信息告诉被试。被试应当知道实验的步骤,研究的风险或利益。他们有拒绝参加实验的权利并且有权在任何时间退出实验而不受惩罚。对于这些一般性原则,任何例外都应当取得研究监督机构的同意,而研究监督机构必须对这种例外的研究计划进行认真的调查。知情同意的要求听起来似乎非常合理,但有时会给社会心理学家带来麻烦。就如我们刚刚知道的那样,有时为了避免被试反应的偏差向他们隐購实验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在最简单的研究中,也很少告诉被试研究所要检验的假设。本章中我们所讨论的许多研究都没有提供完全的知情同意,也很难知道他们有没有做到知情同意。想像一下如果研究者事先告诉被试这个研究想知道人们是否愿意帮助遐到困难的陌生人,想要检验一下被试在突发事件中是否愿意提供帮助,那么将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研究还会是有效的。一些人认为心理学研究中任何形式的欺骗都是不道德的,因为这样贬低了被试而不应该被使用。但也有许多心理学研究者支持更为温和的看法,即如果有可能就尽量不要欺骗,只有确定研究的利益超过了任何可能的伤害影响时才可以使用欺骗。但是,被试并不一定是志愿者,他们并不一定要知道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但至少他们应该知道他们正在参与一个研究,并且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与研究。换句话说,只有在知情同意或者在信任基础上同意的人才可以被暴露于一些可能会造成伤害的实验条件。2.事后说明在研究结束时,被试有权得到事后说明。事后说明是指对研究目的和研究步骤的一些细节进行解释。被试应该有机会提出问题并表达他们的情感。研究者和被试之间友好的讨论能够帮助被试从研究可能导致的不适中恢复过来,并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一些东西。当研究者触及一些很敏感的话题时,他们有必要提出建议,让被试通过阅读或者向专家咨询来学到更多有关该领域的知识。有时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研究者应该向被试提供一份书面报告。3。最小风险研究道德的第三个原则是将对被试的潜在风险降至最低。最小风险意味着参与研究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不能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风险更大。那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会引起什么样的风险呢?
271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侵犯隐私权。个人的隐私权必须受到尊重和保护。研究者在研究一些敏感话题时,如性、吸毒、酒、违法行为或宗教信仰等,必须保证被试有保留这些信息的权利或对他们的反应严格保密。另一方面,公共记录中的公共行为及事件不需要这样保密。任何人都可以去当地政府找到有关出生、婚姻和死亡的信息。对于隐私的威胁,像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风险一样,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例如,现在的年轻人比他们的上一代更愿意讨论他们性关系的一些细节。今天,人们普遍认为艾滋病检查的结果应该保密,因为得知一个人被感染,将会危及他的健康保险、职业以及社会地位。负责任的研究者会通过保证机密和暨名参与研究等措施保护被试的隐私。另一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风险来自各种各样的应激。被试在一些研究中可能会变得疲倦、焦虑或恐惧,有一些研究会威胁到被试的自尊。我们在第3章中将会看到,近年来许多研究调查人们对他们自已成功或失败的归因。这样的研究经常要求人们暴露于一个实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中。心理学实验中,一个没有理由的失败体验并不好玩,对一些人来说,被欺骗本身就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Smith和Richardson(1983)调查了佐治亚大学参与心理学实验的学生,这些学生中20%报告体验过一些有伤害性的结果,如被欺骗、觉得受到辱、感到身体不适或者被激怒等。在参加过欺骗实验的学生中,这样的报告的频率几乎是没有参加过欺骗实验的学生的两倍。当然,大多数学生没有报告受到伤害,但确实有少部分人受到了伤害。被试能被暴露于多大的风险中呢?首先而且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仍然是知情同意。如果有可能的话,应该允许被试在得到足够信息的基础上为自已作出决定,这种决定有点类似人们在选择是否进行外科手术时所面临的问题:最终决定的权利在病人手中,并且应该让病人在决定前了解了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不总是有可能让被试得知一个研究实质的所有相关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者和研究监督委员会必须决定允许多大的风险存在。前面已经讲到,研究中的风险不应该比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更大。注射可能会让人害怕,但它是一个经常发生的事情。隔离10小时也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但在日常生活中它并不会经常发生,大部分人永远不会面临这种威胁。因此研究者在向一个人隐满隔离的时候必须比隐購一个无害的注射更加慎重。最后,一个很多研究者和监督委员会经常用于评估风险的标准是被试在离开实验时必须处于与进入实验时几乎完全相同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下。这就是说,在被试结束实验时,参加实验不应该有可能延续的实质的效应。不管一个研究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让人享受的还是有点不愉快的、令人疲倦的或乏味的,被试的心理状态、对自我的认识和一般的态度都不应该被实验的经历所改变。这项原则如果被严格地遵守的话,可以保证被试不被暴露于过度的风险之中。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不断发现人类体验奥秘的乐趣。慎重地使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对我们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但心理学研究也随之带来了以高度
28社会心理学的道德标准对待被试的责任,并通过与公众分享研究成果来回报他们有价值的协助。在以后的各章中,我们将系统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成果和理论。小结1.社会心理学是有关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影响他人及与他人关系的科学研究。社会心理学家经常强调在直接的社会环境中影响行为的因素。2.社会心理主要的理论取向包括动机理论、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决策理论和相互依赖理论。这些理论并不冲突,而是分别强调了行为原因的一个方面,但并不认为其他理论是不重要的或无关的。3.社会文化观点强调行为如何受文化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的影响。文化差异之一在于它们相对更强调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4.进化社会心理学是一个新出现的领域,它运用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的观点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生活。进化的取向强调人类共有的品质,强调进化的心理机制是种族遗传的一部分。5.今天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发展中距理论或模型来解释人类行为的特定方面,如挫折-攻击假设。6.我们都从日常观察和经验中得到许多有关社会行为的信息。为了检验我们的直觉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有必要进行系统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研究有四个目标:描述、因果分析、理论构建和应用。7.研究中的被试应该是研究者试图归纳的人群的代表。随机样本是理想的,但也是昂贵的,因此,许多研究者使用方便样本如大学生。批评家警告对于中产阶层白人大学生的过度依赖会使研究的结果产生偏差,并限制它们的推广。8.相关研究在不操纵任何一个变量的情况下探讨两个或多个变量间是否相关。相关研究可以一次处理很多变量,并且可以调查那些通常在实验室里无法控制的现象,如犯罪、离婚或强奸等。但相关研究一般不能得出坚固的因果结论。9.在实验中,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各种条件下,这些条件仅在某一个事先安排的方面存在差异(自变量)。如果反应行为(因变量)存在任何差异,它就是由研究者所控制的因变量所引起的。实验研究可以得到清楚的因果关系。10.实验室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控制和更高的内部效度,但现场研究更贴近现实生活,通常有更高的外部效度。社会心理学最常见的数据来源是自我报告、系统的行为观察和数据档案。11.必须非常小心地避免研究中的偏差,包括实验者偏差和研究情录下的要求特征。由于任何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重复验证是一个好研究的本质特征。12.社会心理学在研究中面临很多伦理道德问题。必须保护被试的安全,尊重被试的隐私。现有的指导方针包括获得知情同意和使被试风险最小。自教思考1.社会心理学家所研究的课题,如爱,偏见,服从,利他等等,也是许多学者和公众都感兴趣的。那么,社会心理学取向区别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或临床心理学的特征是什么?社会心理学家的工作与诗人、小说家、哲学家和报刊专栏作者相区别的特征是什么?2.本章中的文化视角讨论了美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总结这些趋势,并试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些变化如何鼓励社会心理学家考虑社会文化的理论
291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3.解释相关研究中的“因果颠倒问题”。举两个相关研究的例子说明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举两个相关研究的例子证明有高度可能性的单方向的因果关系。4.个研究者假设孤独的大学生(通过纸笔测验的孤独感问卷测量)与陌生人相处时,主动开始交谈的可能性比不孤独的大学生小。简要描述检验该假设的一个实验设计,再简要描述检验该假设的一个相关设计。评价这两种设计类型的优缺点。5.很多研究者认为在心理学研究中,有时欺骗是必须的,并且如果有适当的保护措施的话,欺骗也可以是道德的。而另外一些人认为欺骗永远是不正当的,不能被使用。取其中一个观点,并为其进行辩护。关键术语档案研究联结行为主义文化集体主义相关研究事后说明决策理论要求特征因变量进化社会心理学进化的心理机制实验期望-效价理论实验者偏差外部效度挫折攻击假设格式塔心理学模仿自变量个人主义知情同意相互依赖内部效度元分析中距理论最小风险塑造观察学习操作定义精神分析理论随机样本随机分配强化重复验证因果颠倒问题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化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规范社会心理学社会角色中介变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