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拥有一本好的教材,还要有一本好的辅导书! 为了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学习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技术,掌握会计专业基础课程的 学习方法,抓住《基础会计》课程的重点及难点内容,提高各位同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试能力 从而准确地把握《基础会计》课程的全部内容,我们根据最新统编教材《基础会计》(陈国辉、迟旭升主 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及该课程考试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最新的会计规范, 组织编写了这本《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作为主教材《基础会计》的辅导书,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各位 同学走进会计学的神圣殿堂有所帮助。 为了方便各位同学对照教材循序渐进地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本书采用与《基础会计》新版教材 的篇章保持一致的体例。全书各章共分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指明方向,同时提出学习 本章的具体要求;第二部分预习要览,包括关键概念与关键问题,“智慧源于思考”,通过关键概念与关键 问题(思考题)连贯本章内容,突出知识点;第三部分本章重点与难点,总揽本章内容,点拨本章重点与 难点所在:第四部分练习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根据本章的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以灵活的题型,全 面的覆盖,确定本章的各种练习题,寓实战于练习之中,旨在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第五部分案例,给同学们一个充分的演练空间,从中也许你能够有所提高:第六部分练习题参考答 案,对本章出现的练习题予以解答,便于同学们核对自己的答题结果是否正确,检验学习效果:第七部分 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给你一个充分的阅读空间,吸纳百家之长,提炼精华。另外,为了将会计基 础知识作一个连贯,本书还以附录的形式编写了一个会计核算综合案例,期望本案例的操作完成能给你带 来意外收获。 使用《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相信你会认为本书 结构严谨、内容全面,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提 炼、升华,既覆盖主教材全部内容,又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原汁原味、形式新颖,全面继承了主教材《基础会计》的体例和风格,以点睛之笔如“本章重点与难 点”、“关键概念”、“关键问题”、“练习题”、“案例”等简洁的形式同声传送主教材内容,具有极强的可读 理论精练、联系实际,在提炼主教材基本理论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而, 我们以会计基本理论为依托,将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与会计基本理论相联系的各种经济业务内容展示于 本书,力求使同学们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庞杂的会计基本理论 注重实战、案例相伴,我们将实际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经过些许加工之后移植于本书,奉献给 渴求知识的同学们,以激发和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锻炼实战能力,使其尽早适应日趋复杂 的经济业务和持续提高的管理难度 祈盼《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能成为会计学领域的常青树 本书初稿第一、二、九章由徐文华教授执笔,第三、 十五章由孙光国讲师执笔,第四、 十四章由张捷教授执笔,第五、六、七、十六章以及附录由陈文铭副教授执笔,第八章由王觉副教授执笔 第十、十一章由陈艳副教授执笔。本书由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陈文铭副教授任主编,陈艳副教授任副主 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基础会计》教材的主编陈国辉教授、迟旭升教授多次对本书初稿进行审定,提 出了许多修改意见,使得本书内容更加丰富翔实;在我们编写本书的过程中,还得到了诸多同事们的帮助, 在此我们感谢所有有助于本书成为受同学们欢迎的辅导书的各位同仁!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所限,本书在体例安排和内容的表述特别是案例部分,可能还存在某些缺点或错 诚恳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3年9月于大连
1 前 言 拥有一本好的教材,还要有一本好的辅导书! 为了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学习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技术,掌握会计专业基础课程的 学习方法,抓住《基础会计》课程的重点及难点内容,提高各位同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应试能力, 从而准确地把握《基础会计》课程的全部内容,我们根据最新统编教材《基础会计》(陈国辉、迟旭升主 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一版)及该课程考试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最新的会计规范, 组织编写了这本《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作为主教材《基础会计》的辅导书,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各位 同学走进会计学的神圣殿堂有所帮助。 为了方便各位同学对照教材循序渐进地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本书采用与《基础会计》新版教材 的篇章保持一致的体例。全书各章共分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学习目的与要求,指明方向,同时提出学习 本章的具体要求;第二部分预习要览,包括关键概念与关键问题,“智慧源于思考”,通过关键概念与关键 问题(思考题)连贯本章内容,突出知识点;第三部分本章重点与难点,总揽本章内容,点拨本章重点与 难点所在;第四部分练习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根据本章的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以灵活的题型,全 面的覆盖,确定本章的各种练习题,寓实战于练习之中,旨在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第五部分案例,给同学们一个充分的演练空间,从中也许你能够有所提高;第六部分练习题参考答 案,对本章出现的练习题予以解答,便于同学们核对自己的答题结果是否正确,检验学习效果;第七部分 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给你一个充分的阅读空间,吸纳百家之长,提炼精华。另外,为了将会计基 础知识作一个连贯,本书还以附录的形式编写了一个会计核算综合案例,期望本案例的操作完成能给你带 来意外收获。 使用《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相信你会认为本书: 结构严谨、内容全面,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提 炼、升华,既覆盖主教材全部内容,又突出了重点和难点; 原汁原味、形式新颖,全面继承了主教材《基础会计》的体例和风格,以点睛之笔如“本章重点与难 点”、“关键概念”、“关键问题”、“练习题”、“案例”等简洁的形式同声传送主教材内容,具有极强的可读 性; 理论精练、联系实际,在提炼主教材基本理论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因而, 我们以会计基本理论为依托,将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与会计基本理论相联系的各种经济业务内容展示于 本书,力求使同学们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庞杂的会计基本理论; 注重实战、案例相伴,我们将实际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经过些许加工之后移植于本书,奉献给 渴求知识的同学们,以激发和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锻炼实战能力,使其尽早适应日趋复杂 的经济业务和持续提高的管理难度。 祈盼《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能成为会计学领域的常青树。 本书初稿第一、二、九章由徐文华教授执笔,第三、十三、十五章由孙光国讲师执笔,第四、十二、 十四章由张捷教授执笔,第五、六、七、十六章以及附录由陈文铭副教授执笔,第八章由王觉副教授执笔, 第十、十一章由陈艳副教授执笔。本书由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陈文铭副教授任主编,陈艳副教授任副主 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基础会计》教材的主编陈国辉教授、迟旭升教授多次对本书初稿进行审定,提 出了许多修改意见,使得本书内容更加丰富翔实;在我们编写本书的过程中,还得到了诸多同事们的帮助, 在此我们感谢所有有助于本书成为受同学们欢迎的辅导书的各位同仁!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所限,本书在体例安排和内容的表述特别是案例部分,可能还存在某些缺点或错 误,诚恳地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3 年 9 月于大连
目录: 第一章总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 学习目的与要求 、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四章账户与复式记账 、学习目的与要求 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五章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六章账户的分类 学习目的与要求 、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2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五章 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六章 账户的分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七章成本计算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八章会计凭证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九章会计账簿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十章财产清查 、学习目的与要求 、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与难点 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十一章财务报告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十二章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练习题参考答案 六、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十三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七章 成本计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八章 会计凭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九章 会计账簿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十章 财产清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十二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练习题参考答案 六、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十三章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十四章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练习题参考答案 六、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十五章会计规范体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 第十六章会计工作组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录:会计核算综合案例
4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十四章 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练习题参考答案 六、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十五章 会计规范体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第十六章 会计工作组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二)关键问题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四、练习题 五、案例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七、相关准则、制度及阅读书目 附录:会计核算综合案例
第一章总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目的是要使初学者对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原因、会计的含义、 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的任务以及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学习对会计 基础知识应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1.会计 2.会计信息系统论 3.会计管理系统论 4会计反映职能 5.会计监督职能 6.会计的任务 7.会计目标 8.会计的方法 9.会计核算方法 10.会计属性 (二)关键问题 1.通过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的回顾,分析会计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2.从会计信息系统论与会计管理系统论两个方面分析什么是会计? 3.会计的职能各有什么特征? 4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是什么? 5.会计的具体任务包括哪些内容? 6.从我国目前会计工作的实践中,会计都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7.结合你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分析会计的目标是什么?会计目标与会计目的有什么不同? 8.会计有哪些核算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9.你怎样理解会计在本质上所体现出的双重属性? 10.会计学科体系是如何分类的?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通过总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特点及属性,进而掌握会计和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会计的对象、基本职能、任务、作用和目标,会计核算的方法与会计学的分支等会计基本理论的有关内容。 重点掌握会计对象、会计基本职能及会计属性等问题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 的实践活动。生产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经济资源耗费的过程。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一定是先有投入(耗 费),后有产出(收入)。记录生产过程的耗费与收入,并加以比较,才能判断是否有经济效益,继续生产 是否有意义。只有这样经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记录耗费与收入的活动即为会计的基本活动。在人类历史上,会计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 历程。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称为会计的萌芽阶段或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其特点: 是产生了会计的萌芽,二是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记录。 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15世纪末称为古代会计时期,其特点: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及其与私有制 的结合,造成了私人财富的积累,进而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二是单式簿记应运而生 会计的涵义。一直以来对会计涵义的界定主要有两大观点:一是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信息系统是指 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和控制企业或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而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 方法和技术所组成,由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用以处理经济数据、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 整体。二是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继承了会计管理工具论的合理内核, 吸收了最新的管理科学思想,从而成为在当前国内外会计学界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会计管理活动论认 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 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能够按照公认会计准则的 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将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会计事项表现出来, 以达到揭示会计事项的本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目的
5 第一章 总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目的是要使初学者对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原因、会计的含义、 会计的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的任务以及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方法等基本知识有所了解。通过学习对会计 基础知识应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把握。 二、预习要览 (一)关键概念 1.会计 2.会计信息系统论 3.会计管理系统论 4.会计反映职能 5.会计监督职能 6.会计的任务 7.会计目标 8.会计的方法 9.会计核算方法 10.会计属性 (二)关键问题 1.通过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的回顾,分析会计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2.从会计信息系统论与会计管理系统论两个方面分析什么是会计? 3.会计的职能各有什么特征? 4.会计两大基本职能的关系是什么? 5.会计的具体任务包括哪些内容? 6.从我国目前会计工作的实践中,会计都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7.结合你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分析会计的目标是什么?会计目标与会计目的有什么不同? 8.会计有哪些核算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9.你怎样理解会计在本质上所体现出的双重属性? 10.会计学科体系是如何分类的? 三、本章重点与难点 通过总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特点及属性,进而掌握会计和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会计的对象、基本职能、任务、作用和目标,会计核算的方法与会计学的分支等会计基本理论的有关内容。 重点掌握会计对象、会计基本职能及会计属性等问题。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 的实践活动。生产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经济资源耗费的过程。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一定是先有投入(耗 费),后有产出(收入)。记录生产过程的耗费与收入,并加以比较,才能判断是否有经济效益,继续生产 是否有意义。只有这样经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记录耗费与收入的活动即为会计的基本活动。在人类历史上,会计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 历程。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称为会计的萌芽阶段或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其特点:一 是产生了会计的萌芽,二是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记录。 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 15 世纪末称为古代会计时期,其特点: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及其与私有制 的结合,造成了私人财富的积累,进而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二是单式簿记应运而生。 会计的涵义。一直以来对会计涵义的界定主要有两大观点:一是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信息系统是指 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和控制企业或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而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 方法和技术所组成,由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用以处理经济数据、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 整体。二是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继承了会计管理工具论的合理内核, 吸收了最新的管理科学思想,从而成为在当前国内外会计学界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会计管理活动论认 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 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能够按照公认会计准则的 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全面、系统、及时、准确地将一个会计主体所发生的会计事项表现出来, 以达到揭示会计事项的本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