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 东 地 江苏省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 0o 全国中文 区方科来核 科优阵学 学院主办 秀期刊 优核源心 秀 期期 刊刊刊刊 子 世南韁 晨爆e魏 estrie N你,重/2是2
學渎(双月刊) 装常202年第1期 主题研讨:和平、冲突与宗教传统 宗教和平与冲突跨国议题 [英]阿兰,亨特(5) 和平、冲突与宗教的关系—存在生成和归属… …[关]米尔本,莱恩(14) 身份、敌人形象与冲突化解…… ……刘成(22) 试论宗教的未来…… 高师宁(27) 专题论文 经济学研究 美国制造业重振中的资本回流困境与对策 …袁冬梅刘建江(33) 银行科技金融创新现状分析 林乐芬张昆丁鹏(40) 企业联盟中的知识转移与创新绩效… …张宗庆张寅(48) 我国环境审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李明辉刘笑霞(5) 长三角的产业转型与升级 ……魏守华刘小静(63) 社会学研究 建立新机制:去行政化与县医院的改革………………… ………顾昕(68)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总体特征生成逻辑与化解之道,”””张海波(76) 社会工作研究专题 杜会工作实践权的获得与发展 王思斌(82) 学校社会工作:从项目试点到制度建设………………… …史柏年(90) 专业社会工作在学校现有学生工作体制内的嵌入 许莉娅(94) 政治学研究 ………金东日(103) 论体制及其先进性 从“社会主义市场化”到社会主义道德化”:中国的二次转型……刘建军(109) 施米特的霍布斯批判 陈伟(120) …输志国(131) 休漠的商业共和主义思想探析
1月20日出版 1990年2月创刊 哲学研究 马克思价值观的三重解读维度… 崔秋锁(137 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之争视域下的拉图尔…… 刘鹏(143) 未明理学专题 宋明理学:内在论题及其哲学意蕴………… ………杨国荣(149) 论《明儒学案》的道统论话语建构 陈畅(155) 人恸之际:黄宗羲“一本万殊”思想的一个面向?… 刘梁剑(160) 历史学研究 《维摩诘经》的“人间佛教”思想及其影响… …………高永旺(165) 明代西域朝贡贸易家族的兴衰 张文德(171) 法学研究 中国惩治有组织犯罪的立法演进及其前瞻 …赵秉志张伟珂(179) 我国行政诉讼设立补正判决之基本构想 邓刚宏(190) 论无偏私原则在职业协会惩戒中的适用 谭九生(197) 论食品安全消费警示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其规制… 于杨曜(202) 学术评论 2011年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 …………擎(208) 版义学跳 编20(3 签(02689940 31) 用箱enan9oa6cm
从“社会主义市场化”到“社会主义 道德化”:中国的二次转型 刘建军 内容提要从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市场化”运动,这一运动直接导致 了从计划体系向市场体系的转型。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基于市场化逻辑而产生的诸多社会间题,也 对中国的国家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1世纪中国的发展更多的是表现为从社会主义市场化向社会主义道 德化的转型,中国两次转型的重要动力来自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力与修复力。对于未来中国来说,她面临着社 会主义市场化、社会主义道德化和社会主义民主化三重面向的压力,这三重面向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如 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冲突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走向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化社会主义道德化资本主义野查化资本主义道德化二次转型 恩格斯曾经提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后续发展动力的基础所在。而与道德化运动相伴 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随的则必然是民主化运动的开启。社会主义市场 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化道德化与民主化这三重面向之间的矛盾与冲 的社会。”①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印证了恩格突,证明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还处于探索之中。 斯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中国1978年的改革开放,在统一这三重面向的理念与制度框架还未成型之 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市场的引入作为起点的,尽管前,中国模式还是一个不成熟的命题 引入市场的过程是艰难而又曲折的。“社会主义 市场化”这一命题可谓是对中国从计划体系向市 问题的提出 场体系转型的总结。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 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否会自发地导致社会利益 进,基于市场化逻辑而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也对的扩大?换言之,自私自利的行为是否必然会促 中国的国家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是在这一进社会公益?对于这一问题,亚当·斯密的回答 背景下,从社会主义市场化到社会主义道德化的是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真正出于本意 转型也随之启动。当然第二次转型并不是对第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②一只看不 次转型的否定,恰恰相反,第二次转型既是第 见的手在自发地驱动社会公益的呈现。早于亚当 次转型的补充,又是保障第一次转型之成果、开发斯密去世达半个多世纪的荷兰人曼德维尔在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项目号:10Jm71000的阶段性成果
从“社会主义市场化"到“社会主义道德化”:中国的二次转型 《蜜蜂的寓言》一书中也提出了与亚当·斯密几家庭平均净值却增加了88%,而这20%中排在最 乎是同样的判断:私人恶德即公众利益。他在书前面的0.5%的家庭平均净值竟增加了188% 中写道 到1976年,占美国人口1%的美国最富的人所拥 无数的人们在努力, 有的财产和占国家总财富的20%;但到了20世 满足彼此之间的虛荣与欲望, 纪90年代中期,这1%的最有钱人已占了40%的 到处都充满邪恶,但整个社会却变成了国家总财富。这一切对一个国家来说并不是什么 好消息;至少,它埋下了使社会两极分化的种子 在这种情况下, 因此,美国资本主义将来面临的问题与它过去所 穷人们也过着好日子。③ 面临的问题一样,仍是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 曼德维尔已经离我们远去达270多年了,斯代价之间的矛盾关系⑧从20世纪末到现在发生 密离开我们也有220年了。在人类社会两百多年的一系列的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资本家 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富人的奢侈与穷人贪婪、野蛮的本性所孕育出来的恶性结果,资本主 的困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或者说,斯密所说的社义内在的反道德本性,使西方国家在一条不归路 会公益更多地是表现为支撑和保障富人利益的一上越走越远。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才促使西方人 种功利性制度安排。即便是在今天,此种情形也对“资本主义道德化”这一命题进行重新的审视。 没有多少改变。波兰尼在《大转型》( The Great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发现,在中国长达30 Transformation)一书中的分析清楚地表明,广泛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历程中,邓小平讲的“贫穷不 行的渗透经济( trickle- down economics)的教是社会主义”的命题,验证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 义—一即包括穷人在内的所有人都会从增长中受度也可以促进经济总量的提升与人民生活水平的 益——得不到历史事实的支持。绝大多数社会都改善。的确,这种情形在改革开放初始阶段,已经 在自己的历史中演化出一些照顾穷人和社会底层成为不容否认的事实。但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 的人( the disadvantaged)的办法。快速的转型破推行,群体性事件的剧增说明经济发展与社会稳 坏了旧有的应对机制和旧有的安全网,但在新的定、社会和谐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性。1993年 应对机制发展起来之前,它已经产生了这方面的9月16日,邓小平与其弟弟邓肯的谈话中就已经 需要。很不幸,来自19世纪的这个教训已经太经指出 常地被华盛顿共识 十二亿人口怎枰实现害裕,富裕起来 它是自由主义正统的现代版—的鼓吹者遗忘 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 了④马克思就看到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资本主 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问题起来的问题坯 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已使它自己难以支配了, 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 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 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 出来的魔鬼了。”⑤自从市场经济形成以来,西方 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 现代化的进程一直在不断地向前推进,但同时也 题。中国人能干,但是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 伴随着危机瘟疫和一时的毁灭状态。⑥在20世 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少部分人 纪,西方中产阶级做生意获利的机会,在资本家活 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 动的西方中心,一个接着一个的逐渐减少;而这些 去总有一天要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 经济挫折对于中产阶级的心理,正在发生压抑的 极分化,到一定时间问题就出出来。这个问 影响。这个阶级对于工作的传统的热情,因私人 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 企业范围的不断受到限制而正在被削弱着。通货 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 膨胀和赋税政策,使他们的孜孜为利和节衣缩食 少。” 的传统美德变得毫无意义了。①从1962年到20 中国现在面临的严峻问题是:在这个日益断 世纪90年代,美国家庭财产最少的20%的家庭裂的社会结构中,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穷人不能 平均净值实际上却是在缩小,但是最富的20%的享受社会公益的国家是否还能释放出发展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