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增强党性》教案 课目、课题:学习党史,增强党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2、通过学习,深刻了解党的100年光辉历史:坚定拥党、立党、向党、永远跟党 走的决心。 重点难点: 1、常史的发展脉络及重大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贡献: 课时数:4个课时 教学进程 公元1921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标志性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 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由此焕然 一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时代的选择, 因 党领导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繁荣富强, 一百年的奋斗史,起步于怎样的岁月? 一、党史的发展脉络及重大意义 (一)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 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料书。由1921年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时的50多名党员 发展为具有9191.4万名(至2019年12月3】 日)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足以见证我党生命力的强大和号召力的强大。 党史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党的建设的经验、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执政的 经验、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等等,以及经受挫折失败的教训,这都是我们宝贵 的财富。 作为年青的一代,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对继承和发扬光大革命传统、党的优良 作风,对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二)党史的发展脉路 ·100年党史大至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学习党史,增强党性》教案 课目、课题:学习党史,增强党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2、通过学习,深刻了解党的100年光辉历史;坚定拥党、立党、向党、永远跟党 走的决心。 重点难点: 1、党史的发展脉络及重大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历史贡献; 课时数:4 个课时 教学进程: 公元 1921 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标志性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 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由此焕然 一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时代的选择,因为党领导我们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繁荣富强。 一百年的奋斗史,起步于怎样的岁月? 一、党史的发展脉络及重大意义 (一)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 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的教科书。由 1921 年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时的 50 多名党员,发展为具有 9191.4 万名 (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足以见证我党生命力的强大和号召力的强大。 党史中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党的建设的经验、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执政的 经验、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等等,以及经受挫折失败的教训,这都是我们宝贵 的财富。 作为年青的一代,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对继承和发扬光大革命传统、党的优良 作风,对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二)党史的发展脉络 ⚫ 100 年党史大至分为三个大的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年)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年)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年至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大革命时期 近代中国国情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使独立的中 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同英、美、日、俄、德、法、奥、意、比、西、荷共 11国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919年5月4日北京各高校举行爱国示威游行(视频:五四运动)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中国真正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 定了思想基础 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毛泽东为创 刊号撰写创刊宣言及长短文二十余篇,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揭露和抨击。 1918年10月,“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李大到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庶 民的胜利》等文章,歌领俄国工人阶级的胜利。 幻灯片15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 行组织工作,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建立,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 同年秋,毛泽东、何叔衡等在湖南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王尽美、邓恩铭等在山东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同年冬,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广州建立共产党小组: ·同年春 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也建立了旅欧共产党小组 时间:1921.7.23-7.31: 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出席代表:13人,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长沙毛泽东、何 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烬美、邓恩铭:广州陈公博,日本东京周佛 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13)。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也出席 了大会。代表全国53位党员 中共一大会通过的党纲共15条,吸取了国内党小组党纲并参考了俄、英、美共 的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还通过 《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 工人运动。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视频:中国共产 一次全国代表大 首先,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不再由资产阶 级领导,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了。 其次,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纲领。有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大革命时期 近代中国国情:1840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使独立的中 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1901 年 9 月 7 日,清政府同英、美、日、俄、德、法、奥、意、比、西、荷共 11 国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1919 年 5 月 4 日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马克 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各高校举行爱国示威游行(视频:五四运动)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在中国真正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 定了思想基础。 1919 年 7 月 14 日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毛泽东为创 刊号撰写创刊宣言及长短文二十余篇,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揭露和抨击。 1918 年 10 月,“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庶 民的胜利》等文章,歌颂俄国工人阶级的胜利。 幻灯片 15 ⚫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 行组织工作,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1920 年 8 月,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建立,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 1920 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 ⚫ 同年秋,毛泽东、何叔衡等在湖南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 ⚫ 王尽美、邓恩铭等在山东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 同年冬,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 ⚫ 1921 年春,广州建立共产党小组; ⚫ 同年春,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也建立了旅欧共产党小组; 时间:1921.7.23-7.31; 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出席代表:13 人,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长沙毛泽东、何 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烬美、邓恩铭;广州陈公博,日本东京周佛 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13)。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也出席 了大会。代表全国 53 位党员。 中共一大会通过的党纲共 15 条,吸取了国内党小组党纲并参考了俄、英、美共 的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还通过 《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 工人运动。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视频: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首先,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不再由资产阶 级领导,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了。 其次,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纲领。有了马克思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
想武器,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再次,有了发动群众的好方法。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联合一切革命人民的 战略和策略。 最后 有了新的道路和前途。通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道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出席代表:陈独秀、李达、张国寿、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等,代表党员195 人 时间:1922.7.16-7.23: 地点: 上海 中心议题: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 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还指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历史意义:党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 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 章程》。 香港海员大罢工(1922.1)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9)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1922.10-1922.11)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2.1-1923.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并建立了中国劳 动组合书记部,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了中 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十三个月,罢工斗争达187次之多,参加罢工 人数30万人以上,在这期间,各地先后建立100多个工会 但工人运动受到了 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尤其是京汉铁路大罢工领导 人林祥谦、施洋烈士惨遭杀害。工人运动也从此转入低潮。 中心议题:国共合作的问题。 时间:1923.6.12-6.20: 地点:广州, 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正确地分析了孙中山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以及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 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党的“三大”关于实行国共合作 的政策是正确的。 历史意义: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促进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的高潮 具有重大的意义。 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12日在广州开幕。共产党人李大钊 手泽东、谭平山笔出席了会议。大会确定了联饿、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改微 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东海陆丰农民运动大发展并组织了农民自卫军,湘区党委派人在湖南衡山、毛 泽东在湖南韶山也开展了农民运动。党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积极培养农 运骨干
想武器,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再次,有了发动群众的好方法。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联合一切革命人民的 战略和策略。 最后,有了新的道路和前途。 通过建立人民民主专政,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道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出席代表:陈独秀、李达、张国焘、邓中夏、蔡和森、张太雷等,代表党员 195 人。 时间:1922.7.16-7.23; 地点:上海; 中心议题: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 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还指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历史意义:党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 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 章程》。 香港海员大罢工(1922.1)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9) 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1922.10-1922.11)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2.1-1923.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并建立了中国劳 动组合书记部,在党的领导下,以 1922 年 1 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了中 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十三个月,罢工斗争达 187 次之多,参加罢工 人数 30 万人以上,在这期间,各地先后建立 100 多个工会。 但工人运动受到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尤其是京汉铁路大罢工领导 人林祥谦、施洋烈士惨遭杀害。工人运动也从此转入低潮。 中心议题:国共合作的问题。 时间:1923.6.12-6.20; 地点:广州; 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正确地分析了孙中山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以及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 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党的“三大”关于实行国共合作 的政策是正确的。 历史意义: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促进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的高潮, 具有重大的意义。 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于 1924 年 1 月 12 日在广州开幕。共产党人李大钊、 毛泽东、谭平山等出席了会议。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大发展并组织了农民自卫军,湘区党委派人在湖南衡山、毛 泽东在湖南韶山也开展了农民运动。党在广州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积极培养农 运骨干
出席代表: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彭述之等20人(其中有表决权 者14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 时间:1925年1月11日-22日: 地点:上海 中心议题: 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 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 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 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大会总结了 一年来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开展 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积极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 大会选出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总书记。 党的“四大”为革命斗争的新高涨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在南方,广东革命政府讲行了统一广东的战角,肃清了广东培内的大小至阀热力 成立了革命政府, 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在北方,由于国共两 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1925年5月爆发的全国规模的五州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 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的四 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血腥屠 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公然背叛革命,这也标志着国共合作因此正式破裂,轰 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天折。 出席代表: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李维汉、毛泽东、张国焘、李立三等 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也出 席了大会 时间:1927年4月27日-5月9日 地点:武汉 中心议题:中共五大是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后半个月,中国革命处于危急 关头召开的。主要任务是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会议虽然对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批评,却没有拿出纠正这些错误的任何办 法 史意义:中共五大虽然召开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却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但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选 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 (2)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8月至1928年底。党主要是发动和领导各地武装起义,创建工农红 军和农村根据地,革命力量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和发展。 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1927年8月1日, 中国共立学领导部分国民革命车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打向了武装反 抗国民尚后动派的笋 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 的序幕。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 李立 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 了革命。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年8月7 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
出席代表: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彭述之等 20 人(其中有表决权 者 14 人),代表全国 994 名党员。 时间:1925 年 1 月 11 日-22 日; 地点:上海; 中心议题: 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 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 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 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大会总结了一年来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开展群 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积极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 大会选出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总书记。 党的“四大”为革命斗争的新高涨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在南方,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统一广东的战争,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大小军阀势力, 成立了革命政府,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在北方,由于国共两 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1925 年 5 月爆发的全国规模的五卅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 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 1927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血腥屠 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公然背叛革命,这也标志着国共合作因此正式破裂,轰 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 出席代表: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李维汉、毛泽东、张国焘、李立三等 82 人,代表全国 57967 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也出 席了大会。 时间:1927 年 4 月 27 日-5 月 9 日 地点:武汉 中心议题:中共五大是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后半个月,中国革命处于危急 关头召开的。主要任务是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会议虽然对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批评,却没有拿出纠正这些错误的任何办 法。 历史意义:中共五大虽然召开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却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但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选 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 (2)土地革命时期 1927 年 8 月至 1928 年底。党主要是发动和领导各地武装起义,创建工农红 军和农村根据地,革命力量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和发展。 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1927 年 8 月 1 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 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 的序幕。起义由周恩来、贺龙、李立三、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 1927 年 7 月 15 日,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宣布“分共”,背叛 了革命。中国共产党从此转入地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1927 年 8 月 7 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
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虽然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 在农村的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 础 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 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 收起义之后,对用民学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改权的大 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 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 的鼓舞。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 战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革命火种。 出席代表:出席这次大会的各地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者84人),代表全国 党员4万多人。共产国际负责人布哈林和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也参加了大会。 此外,参加开幕大会的还有少共国际、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以及意大利、苏联等 国共产党的代表。 时▣: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 地点:草斯料 主要内容:大会指出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 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党的 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 ,准备暴 :大会 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 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并批评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特 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基本意义:党的六大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旧大会对中闲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等问颗认识不足 1929年1 到1931年9月,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基本形成。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在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实践中,毛 泽东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 命具体实我相结合的典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重大 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1933年9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军事围剿。这时,王明“左 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 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 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 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 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而召开的。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 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车、挽救了革命, 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 军三大主力会师,宜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针,决定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虽然秋收起义结果是失败的,但它却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也开辟了第一个 在农村的根据地,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 础。 1927 年 12 月 11 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领导工人、农民和革命士兵举行的反 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 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 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 的鼓舞。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 战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革命火种。 出席代表:出席这次大会的各地代表 142 人(其中有表决权者 84 人),代表全国 党员 4 万多人。共产国际负责人布哈林和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也参加了大会。 此外,参加开幕大会的还有少共国际、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以及意大利、苏联等 国共产党的代表。 时间:1928 年 6 月 18 日-7 月 11 日 地点:莫斯科 主要内容:大会指出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 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党的 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并批评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特 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 基本意义:党的六大路线基本上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但大会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等问题认识不足。 1929 年 1 月到 1931 年 9 月,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基本形成。 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在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实践中,毛 泽东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 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重大 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1933 年 9 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军事围剿。这时,王明“左” 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 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 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 1934 年 10 月仓促命令 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 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而召开的。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 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936 年 10 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 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