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授课教案 刘保国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年1月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授 课 教 案 刘保国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 年 1 月
一、课程基本信后 课程编号:G1211001中文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型:公共课 授课类型:理论课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二、课程地位 教学对象:全校硕士研究生各班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提高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其正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国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明确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的科学道理。 4.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前置课程: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本书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有出版社2018年版。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2、3、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邓小平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4、1993年 (3)《江泽民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 (4)《胡锦涛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年。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2卷,外文出版社,2018、2017年。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年。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年 四、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2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G1211001 中文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类型: 公共课 授课类型: 理论课 学时/学分:36 学时,2 学分 二、课程地位 教学对象:全校硕士研究生各班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提高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科学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真正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国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明确只有 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的科学道理。 4.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增强学生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前置课程: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教材及参考文献 教材:本书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年版。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 1、2、3、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 (2)《邓小平文选》第 1、2、3 卷,人民出版社,1994、1993 年。 (3)《江泽民文选》第 1、2、3 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 (4)《胡锦涛文选》第 1、2、3 卷,人民出版社,2016 年。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年。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1、2 卷,外文出版社,2018、2017 年。 (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年。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2018 年 四、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1.教学要求 按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本课程在导 论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进行一般介绍,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重点闸释。在教学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方面建设的具体 理论和制度进行重点介绍,帮助硕士研究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 制度成果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注意吸收和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 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力求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引导 和帮助硕士研究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教学内容 导论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二、务力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三、新时代的战略安排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制度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政革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四、全面依法治国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制度 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制度
3 1.教学要求 按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本课程在导 论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进行一般介绍,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重点阐释。在教学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方面建设的具体 理论和制度进行重点介绍,帮助硕士研究生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理论成果、 制度成果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注意吸收和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 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决策部署,力求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引导 和帮助硕士研究生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教学内容 导论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二、努力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三、新时代的战略安排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制度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五、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制度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 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四、 全面依法治国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制度 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制度
二、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四、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建设美丽中国 第八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九章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依据与制度安排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3.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1机 教学时数 授 研讨 与 课程内容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二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 4 第八章和平发展道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 A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 4 合计
4 二、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四、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建设美丽中国 第八章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三、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九章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与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依据与制度安排 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3.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授 课 研 讨 课 上 机 与 实 验 小 计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 2 4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 2 4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 2 4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2 2 4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 2 4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2 2 4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 2 4 第八章 和平发展道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2 2 4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 2 2 4 合计 18 18 36
五、考核方式 考核的方式:平时考核(30%、期末笔试(70%)。 六、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 化、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2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3.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变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经过长期务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 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 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开 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这个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进 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有利于进一步统 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 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使理论创新有了很大 的提升,达到了新的水平、新的境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新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 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改革、 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是我 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通十分 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5 五、考核方式 考核的方式:平时考核(30%)、期末笔试(70%)。 六、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 化、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2.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3.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变化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这 个重大政治判断,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 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开 创光明未来的必然要求。这个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理论依据,进 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有利于进一步统 一思想、凝聚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一 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使理论创新有了很大 的提升,达到了新的水平、新的境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了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新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深化了对共产党 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改革、 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又相互联系的整体,是我 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 丰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