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状核 尾状核 内囊 丘脑前结节 视交叉 视束 松果体 头体中脑外侧沟 内侧膝状体 大脑角滑车神约 前髓帆系带 滑车神经 前髓帆 丘系三角 基底沟 结合臂 三叉神经 脑桥臂 蓝斑 展经 桥斜束 丘 面经 位听神经 舌咽神经第四脑室带 方听结节 舌下裨经 橄榄体 灰小结节 楔状结节 后正中沟 棒状体 前外侧沟 后中间沟 锥体交叉 第颈襤经 后外侧沟 前正中裂 脑干复侧面 脑干背侧面 图9-17脑干 (2)白质脑干白质内的上行纤维束多数为脊髓内相同纤维束的延续。下行纤维束主要是大脑至脊髓和小脑的传 纤维束。 (3)网状结枃脑干内部除上述各种神经核和纤维束外,在脑干中央区域,神经纤维纵横交错,其间散布有大小 不等的神经细胞,这个区域称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在脊髓上部开始出现,在脑干逐渐扩大,一直延伸到背侧 丘脑。网状结构具有广泛的联系和重要的功能。 (二)小脑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在大脑半球枕叶下方,延髓和脑桥的背侧。小脑两侧较为膨大,称为小脑半球,中间 缩窄如蜷曲的蚯蚓,故名小脑蚓。小脑表层为灰质,内部为白质。白质内的最大神经核为齿状核。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它可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和调节肌张力。协调躯体的随意运动 脑 间脑位于中脑的前下方,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所掩盖。间脑外侧壁与大脑半球相连。间脑中间有一矢状位腔 隙,称为第三脑室, 间脑主要分为背侧丘脑、后丘脑和下丘脑三部,每部均由许多核团组成。 1、背侧丘脑背侧丘脑又称丘脑,是间脑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其外侧面与内囊相接,内侧面成为第三 脑室的外侧壁,前下方邻接下丘脑,两者间以下丘脑沟为界。背侧丘脑是皮质下高级感觉中枢,来自全身的浅 深感觉都是先到背侧丘脑中继之后,才投射到大脑皮质 2、后丘脑在背侧丘脑后端的外下方,有两个小隆起,分别称为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是 听觉的皮质下反射中枢;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的皮质下反射中枢。 3、下丘脑下丘脑位于下丘脑沟的前下方,包括第三脑室侧壁和下壁内的一些核团。下丘脑底面从前向后 有视交叉、漏斗、垂体等。 下丘脑是重要的皮质下内脏神经中枢,它在大脑皮质的影响下对内脏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大脑 1、大脑半球大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两半球之间为大脑纵裂,裂底有连接两半球的横行纤维,称为胼胝 体 大脑半球上满布深浅不同的大脑沟,沟与沟之间的隆起,称为大脑回。每个半球依中央沟、外侧沟和顶枕沟为 200
尾状核 豆状核 视神经 嗅区 灰结节 终纹 丘脑前结节 丘脑髓纹 缰三角 松果体 内侧膝状体 前髓帆系带 丘系三角 结合臂 蓝斑 面神经丘 绳状体 听结节 舌下神经三角 灰翼 楔状结节 棒状体 后中间沟 后外侧沟 中脑外侧沟 滑车神经 前髓帆 脑桥臂 界沟 前庭区 髓纹 第四脑室带 最后区 灰小结节 后正中沟 尾状核 豆状核 内囊 视交叉 视束 乳头体 大脑角 基底沟 桥斜束 锥体交叉 第一颈神经 前正中裂 前外侧沟 橄榄体 脑干复侧面 脑干背侧面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位听神经 舌下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图9-17 脑 干 (2)白质 脑干白质内的上行纤维束多数为脊髓内相同纤维束的延续。下行纤维束主要是大脑至脊髓和小脑的传 出纤维束。 (3)网状结构 脑干内部除上述各种神经核和纤维束外,在脑干中央区域,神经纤维纵横交错,其间散布有大小 不等的神经细胞,这个区域称为网状结构。网状结构在脊髓上部开始出现,在脑干逐渐扩大,一直延伸到背侧 丘脑。网状结构具有广泛的联系和重要的功能。 (二)小脑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在大脑半球枕叶下方,延髓和脑桥的背侧。小脑两侧较为膨大,称为小脑半球,中间 缩窄如蜷曲的蚯蚓,故名小脑蚓。小脑表层为灰质,内部为白质。白质内的最大神经核为齿状核。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它可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和调节肌张力。协调躯体的随意运动。 (三)间脑 间脑位于中脑的前下方,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所掩盖。间脑外侧壁与大脑半球相连。间脑中间有一矢状位腔 隙,称为第三脑室, 间脑主要分为背侧丘脑、后丘脑和下丘脑三部,每部均由许多核团组成。 1、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是间脑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其外侧面与内囊相接,内侧面成为第三 脑室的外侧壁,前下方邻接下丘脑,两者间以下丘脑沟为界。背侧丘脑是皮质下高级感觉中枢,来自全身的浅、 深感觉都是先到背侧丘脑中继之后,才投射到大脑皮质。 2、后丘脑 在背侧丘脑后端的外下方,有两个小隆起,分别称为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是 听觉的皮质下反射中枢;外侧膝状体是视觉的皮质下反射中枢。 3、下丘脑 下丘脑位于下丘脑沟的前下方,包括第三脑室侧壁和下壁内的一些核团。下丘脑底面从前向后 有视交叉、漏斗、垂体等。 下丘脑是重要的皮质下内脏神经中枢,它在大脑皮质的影响下对内脏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大脑 1、大脑半球 大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两半球之间为大脑纵裂,裂底有连接两半球的横行纤维,称为胼胝 体。 大脑半球上满布深浅不同的大脑沟,沟与沟之间的隆起,称为大脑回。每个半球依中央沟、外侧沟和顶枕沟为 200
界分成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叶。在额叶后部有与中央沟平行的中央前沟,两沟之间的脑回,称为中央 前回,是发动对侧半身随意运动的最高中枢,称为运动中枢。 在顶叶的前部有与中央沟平行的中央后沟,两沟之间的脑回,称为中央后回,接受来自对侧半身的深、浅 感觉冲动,称为感觉中枢 在颞叶的上面外侧沟内,有两条短而横行的脑回,称为颞横回,接受来自两耳的听觉冲动,称为听觉中枢 在枕叶的内侧面距状沟上、下缘的皮质,称为视觉中枢 大脑半球也是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主要在脑的表层,称为大脑皮质。白质在深层,称为大脑髓质,由 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白质内还含有左、右对称的基底核。 2、大脑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是由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由于内囊的纤 维密集,较小范围的病变,即可同时损伤几种传导束,产生严重的症状。如内囊血管出血,可引起对侧偏身运 动障碍和偏身感觉障碍,如果又累及视辐射,还可产生两眼对側视野同侧偏盲,临床上称为“三偏症状” 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是由边缘叶发展而来。边缘叶包括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旁回钩等部分,因共位 于大脑和间脑的边缘,故称边缘叶。边缘叶与其它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如岛叶、颞极、下丘脑、丘脑前核 以及中脑被盖等等,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间都有密切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称为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的功能十分复杂,大致可归纳为个体保存(寻食和防御等)和种族保存(生殖行为)、调节内脏活动和 情绪活动、参与脑的记忆活动等三个方面 五、脑神经 人脑神经有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共12对(图9-18,表9-2)。主要分布于头颈部,其中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腔和腹腔 的脏器
201 界分成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四个叶。在额叶后部有与中央沟平行的中央前沟,两沟之间的脑回,称为中央 前回,是发动对侧半身随意运动的最高中枢,称为运动中枢。 在顶叶的前部有与中央沟平行的中央后沟,两沟之间的脑回,称为中央后回,接受来自对侧半身的深、浅 感觉冲动,称为感觉中枢。 在颞叶的上面外侧沟内,有两条短而横行的脑回,称为颞横回,接受来自两耳的听觉冲动,称为听觉中枢。 在枕叶的内侧面距状沟上、下缘的皮质,称为视觉中枢。 大脑半球也是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灰质主要在脑的表层,称为大脑皮质。白质在深层,称为大脑髓质,由 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白质内还含有左、右对称的基底核。 2、大脑内囊 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是由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由于内囊的纤 维密集,较小范围的病变,即可同时损伤几种传导束,产生严重的症状。如内囊血管出血,可引起对侧偏身运 动障碍和偏身感觉障碍,如果又累及视辐射,还可产生两眼对侧视野同侧偏盲,临床上称为“三偏症状”。 3、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是由边缘叶发展而来。边缘叶包括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旁回钩等部分,因共位 于大脑和间脑的边缘,故称边缘叶。边缘叶与其它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如岛叶、颞极、下丘脑、丘脑前核 以及中脑被盖等等,在结构与功能上相互间都有密切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称为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的功能十分复杂,大致可归纳为个体保存(寻食和防御等)和种族保存(生殖行为)、调节内脏活动和 情绪活动、参与脑的记忆活动等三个方面。 五、脑神经 人脑神经有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共 12 对(图 9-18,表 9-2)。主要分布于头颈部,其中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腔和腹腔 的脏器
滑车神经 嗅神经 神经三叉神 下颌神经 面礻 =:=:=: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尽 图9-18人脑神经系统 三叉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躯体感觉神经纤维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有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条分支。 舌咽神经主要含有内脏感觉神经纤维,它分布于咽和舌后1/3的粘膜等处。另外还有分布于颈动脉窦和颈 动脉小球的神经,称为窦神经,传导血压和血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所引起的刺激,以反射性方式调节血压和呼吸 功能。 迷走神经是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神经。主要含有内脏运动副交感)、内脏感觉和躯体运动 等神经纤维成分。副交感神经纤维是迷走神经中的主要成分,它起自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管理咽,喉腺体的 分泌以及胸、腹腔器官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内脏感觉神经纤维分布至咽、喉及胸、腹腔器官,管理内脏感觉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起自延髓的疑核,支配咽肌、喉肌的运动。迷走神经在颈、胸和腹部发出许多分支,支配各 部的器官。迷走神经对消化管的支配(副交感和内脏感觉)远至结肠左曲。迷走神经副交感纤维可使支气管收缩 心跳减慢、胃肠道蠕动加快和腺体分泌增増多等等 02
滑车神经 动眼神经 展神经 视神经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图9-18 人脑神经系统 嗅神经 三叉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有躯体感觉神经纤维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有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 条分支。 舌咽神经主要含有内脏感觉神经纤维,它分布于咽和舌后 1/3 的粘膜等处。另外还有分布于颈动脉窦和颈 动脉小球的神经,称为窦神经,传导血压和血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所引起的刺激,以反射性方式调节血压和呼吸 功能。 迷走神经 是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神经。主要含有内脏运动(副交感)、内脏感觉和躯体运动 等神经纤维成分。副交感神经纤维是迷走神经中的主要成分,它起自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管理咽,喉腺体的 分泌以及胸、腹腔器官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内脏感觉神经纤维分布至咽、喉及胸、腹腔器官,管理内脏感觉。 躯体运动神经纤维起自延髓的疑核,支配咽肌、喉肌的运动。迷走神经在颈、胸和腹部发出许多分支,支配各 部的器官。迷走神经对消化管的支配(副交感和内脏感觉)远至结肠左曲。迷走神经副交感纤维可使支气管收缩、 心跳减慢、胃肠道蠕动加快和腺体分泌增多等等。 202
表9212对脑神经简表 名称 起、止核 生理功能主要分布范围 损伤症状 嗅神经嗅球 内脏感觉鼻腔嗅粘膜 嗅觉障碍 视神经外侧膝状体躯体感觉视网膜 视觉障碍 动眼神经核 躯体运动上、下、内直肌、下斜肌和提 动眼神经 睑肌 上睑下垂、外斜视 动眼神经副核 内脏运动 (副交感)/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对光及调节反射消失 滑车神经滑车神经核 躯体运动上斜肌 眼不能向外下斜视 三叉神经 脊束核|躯体感觉/头面部皮肤、口腔、鼻腔,人咀嚼肌瘫痪 三叉神经运动核躯体运动咀嚼肌 三又神经脑标核 牙及牙龈(一般感觉) 感觉障碍 展神经核 躯体运动外直肌 面神经核 躯体运动面部表情肌 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健侧口 角歪斜向上外方、鼻唇沟变浅 面神经上泌涎核 内胜运动泪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等分泌障碍 「孤束核 内脏感觉舌前2/3(味觉) 「味觉障碍 前庭蜗神蜗神经核 前庭神经核 躯体感觉内耳螺旋器 听力障碍 内耳前庭器 平衡失调 疑核 躯体运动咽肌 咽反射消失、吞咽困难等 舌咽神经|下泌涎核 内脏运动腮腺 分泌障碍 孤束核 内脏感觉舌后1/3味觉)、颈动脉突和味觉消失 迷走神经背核内脏运动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和腺心动过速 迷走神经疑核 躯体运动咽、喉肌 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吞咽障碍 孤束核 内脏感觉咽喉粘膜、胸腹腔脏器 感觉障碍 三叉神经脊束核躯体感觉|耳郭及外耳道皮肤 感觉障碍 副神经 副神经核 躯体运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肌瘫痪 舌下神经舌下神经核 躯体运动舌内、外肌 舌肌瘫痪,伸舌尖偏向患偏 第六节血液生物学 血液充盈于由心血管组成的闭锁的管腔系统中,借助于心脏的收缩而不停地循环。血液由血浆与血细胞构 成,且不断更新。人体血液的总量约占体重的6%~8%,相当于每公斤体重60~80ml,其中血细胞约占40%-50%。 存活于内环境中的组织细胞,均依赖于血液的支持,血液遍布于全身。无论是全血量的减少(如失血)或血细胞生 成障碍以及器官血流量减少等均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的功能甚而危及生命。血液系统的异常主要包括血容量 的增多或减少、血细胞生成不足(如贫血)以及血液凝固性的异常等 构成机体的液体成分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70%,其中细胞内液占40%~45%,细胞外液占20%~25% 外液由组织间液与血浆构成,前者占15%~20%,血浆仅占5%。细胞与外界沟通,依靠血浆与组织间液之间的物 质交换 血液的生理功能 维持内环境稳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排泄系统的协同完成,而这些系统 又受控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保持血液在血管内不断流动以保证内环境成分的更新:消 化系统借助于循环系统向体内提供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以及其它体内所必需的成分如 电解质等,细胞代谢中所产生的非挥发性的代谢产物则主要依靠肾脏排泄到体外,代谢中所需要的O2必须依靠 呼吸系统摄取,代谢中所产生的CO2则必须依靠呼吸系统排出
表 9-2 12 对脑神经简表 名称 起、止核 生理功能 主要分布范围 损伤症状 嗅神经 嗅球 内脏感觉 鼻腔嗅粘膜 嗅觉障碍 视神经 外侧膝状体 躯体感觉 视网膜 视觉障碍 动眼神经核 躯体运动 上、下、内直肌、下斜肌和提 上睑肌 上睑下垂、外斜视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副核 内脏运动 (副交感) 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对光及调节反射消失 滑车神经 滑车神经核 躯体运动 上斜肌 眼不能向外下斜视 三叉神经运动核 躯体运动 咀嚼肌 咀嚼肌瘫痪 三叉神经 ⎩ ⎨ ⎧ 脊束核 脑桥核 三叉神经 躯体感觉 头面部皮肤、口腔、鼻腔粘膜、 牙及牙龈(一般感觉) 感觉障碍 展神经 展神经核 躯体运动 外直肌 眼内斜视 面神经核 躯体运动 面部表情肌 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健侧口 角歪斜向上外方、鼻唇沟变浅 上泌涎核 内脏运动 (副交感) 面神经 泪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等 分泌障碍 孤束核 内脏感觉 舌前 2/3/(味觉) 味觉障碍 前 庭 蜗 神 蜗神经核 内耳螺旋器 听力障碍 经 前庭神经核 躯体感觉 内耳前庭器 平衡失调 疑核 躯体运动 咽肌 咽反射消失、吞咽困难等 舌咽神经 下泌涎核 内脏运动 腮腺 分泌障碍 孤束核 内脏感觉 舌后 1/3(味觉)、颈动脉窦和 颈动脉小球 味觉消失 迷走神经背核 内脏运动 胸、腹腔内脏平滑肌和腺 心动过速 疑核 躯体运动 咽、喉肌 发音困难、声音嘶哑、吞咽障碍 孤束核 内脏感觉 咽喉粘膜、胸腹腔脏器 感觉障碍 迷走神经 三叉神经脊束核 躯体感觉 耳郭及外耳道皮肤 感觉障碍 副神经 副神经核 躯体运动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肌瘫痪 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核 躯体运动 舌内、外肌 舌肌瘫痪,伸舌尖偏向患偏 第六节 血液生物学 血液充盈于由心血管组成的闭锁的管腔系统中,借助于心脏的收缩而不停地循环。血液由血浆与血细胞构 成,且不断更新。人体血液的总量约占体重的 6%~8%,相当于每公斤体重 60~80ml,其中血细胞约占 40%~50%。 存活于内环境中的组织细胞,均依赖于血液的支持,血液遍布于全身。无论是全血量的减少(如失血)或血细胞生 成障碍以及器官血流量减少等均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机体的功能甚而危及生命。血液系统的异常主要包括血容量 的增多或减少、血细胞生成不足(如贫血)以及血液凝固性的异常等。 构成机体的液体成分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 60%~70%,其中细胞内液占 40%~45%,细胞外液占 20%~25%。 外液由组织间液与血浆构成,前者占 15%~20%,血浆仅占 5%。细胞与外界沟通,依靠血浆与组织间液之间的物 质交换。 一、血液的生理功能 1、维持内环境稳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主要依赖于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排泄系统的协同完成,而这些系统 又受控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保持血液在血管内不断流动以保证内环境成分的更新;消 化系统借助于循环系统向体内提供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以及其它体内所必需的成分如 电解质等,细胞代谢中所产生的非挥发性的代谢产物则主要依靠肾脏排泄到体外,代谢中所需要的O2必须依靠 呼吸系统摄取,代谢中所产生的CO2则必须依靠呼吸系统排出。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