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2011.11) 命题人:蔡金春董学忠审核人:高金章 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 、语言文字应用(3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粗犷( kuang)折本(she) 纤巧(xin)遒劲有力(jin) B.契约(qi) 悄然(qao)攒蹙(cudn)鲜为人知(xin) 衽席(ren) 勉强(qing)矿藏(cong)按捺不住(n) D.恪守(ke) 巷道( xiang)刹车(sha) 溘然长逝(ke)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恣意 狼籍 平心而论 饿莩遍野 B.抹煞 搭讪 至高无尚 省吃减用 啮噬 寥廓 兴灾乐祸 完美无暇 D.掂念 沉湎 立竿见影 刂拔驽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经过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山西省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特别重大溃坝事故造成 60多人死亡的真相才被逐步揭露出来 B.他们推出的这一套装用色大胆,色彩对比鲜明,金银复合线的刺绣成为浓郁色彩中 的点睛之笔,真可谓光彩绚烂、金碧辉煌 C.旅居国外已三十年的刘老先生思念故土亲人。最近,他写信给家乡的政府部门,表 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生活中遭受不如意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善于化解,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既不怨 天尤人,也不自暴自弃,要争取做最好的自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不过,这个悲剧的原因,是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 谈谈造成的 B.国庆长假期间,为了确保将旅客送达目的地,我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的200多辆汽 车、300多名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 C.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 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
江苏省盐城中学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2011.11) 命题人:蔡金春 董学忠 审核人:高金章 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应用(37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粗犷.(kuàng) 折.本(shé) 纤.巧(xiān) 遒劲.有力(jìn) B.契.约(qì) 悄.然(qiǎo) 攒.蹙(cuán) 鲜.为人知(xiān) C.衽.席(rèn) 勉强.(qiǎng) 矿藏.(cáng) 按捺.不住(nà) D.恪.守(kè) 巷.道(xiàng) 刹.车(shā) 溘.然长逝(k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恣意 狼籍 平心而论 饿莩遍野 B.抹煞 搭讪 至高无尚 省吃减用 C.啮噬 寥廓 兴灾乐祸 完美无暇 D.掂念 沉湎 立竿见影 剑拔驽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 分) A.经过媒体连篇累牍 ....的报道,山西省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特别重大溃坝事故造成 260 多人死亡的真相才被逐步揭露出来。 B.他们推出的这一套装用色大胆,色彩对比鲜明,金银复合线的刺绣成为浓郁色彩中 的点睛之笔,真可谓光彩绚烂、金碧辉煌 ....。 C.旅居国外已三十年的刘老先生思念故土亲人。最近,他写信给家乡的政府部门,表 达他安土重迁 ....的愿望。 D.生活中遭受不如意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善于化解,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既不怨. 天尤人 ...,也不自暴自弃,要争取做最好的自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不过,这个悲剧的原因,是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 谈谈造成的。 B.国庆长假期间,为了确保将旅客送达目的地,我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的 200 多辆汽 车、300 多名工作人员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C.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 始终不会感到厌倦、始终不会松劲、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
D.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 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②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⑥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B.②③⑥ C.②④⑤ ③④⑥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奉承 B.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披:分开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珍藏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小学而大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无论魏晋,乃不知有汉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月出于东山之上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春秋》、《乐》 六种经书,其中《乐》已失传 B.韩愈,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称他为 “文起八代之衰”,有《河东先生集》传世
D.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 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5.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3 分)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②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⑥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奉承 B.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披:分开 C.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珍藏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B.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小学而.大遗 /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无论魏晋,乃.不知有汉 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月出于东山之上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春秋》、《乐》 六种经书,其中《乐》已失传。 B.韩愈,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称他为 “文起八代之衰”,有《河东先生集》传世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 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D.赫尔曼·黑塞是瑞士籍德国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 《荒原狼》。 11.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既然 徐敬亚 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既 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便把-生交 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 A.诗人认为人生如前也无岸,后也无岸的大海。而且,能给人以暂息的礁石也沉入海 底,前方连航标线也没有了。诗的开篇便暗示了人生的坎坷与艰险 B.那么,人生因此是否迷茫了呢?诗人给了我们答案。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自己的 人生体验,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身的宏观的、哲理的思考 C.四个“既然”组成排比句式,音节和谐自然,意象鲜明、具体。如“岸”指目标, “波澜”指生活的坎坷、艰险等 D.这首诗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一样,同样是站在人生和历史的长河中,同样是站在自身的人生体验的角度 来审视世界,确立了同样的生活态度。 12.请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语句。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内容与上下文连贯。(4分) 罗斯福虽然迈不开瘫痪的下肢,却用智慧带领美国走上了一条强国之路;海伦·凯勒虽 然看不见绚丽的色彩, ,却用音符为我们谱写了一曲 壮美的赞歌 因此,身残志坚之人,也能用己之长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9分) (甲〕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 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 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 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 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D.赫尔曼·黑塞是瑞士籍德国人,1946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 《荒原狼》。 11.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既 然 徐敬亚 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既 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便把一生交 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 A.诗人认为人生如前也无岸,后也无岸的大海。而且,能给人以暂息的礁石也沉入海 底,前方连航标线也没有了。诗的开篇便暗示了人生的坎坷与艰险。 B.那么,人生因此是否迷茫了呢?诗人给了我们答案。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自己的 人生体验,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身的宏观的、哲理的思考。 C.四个“既然”组成排比句式,音节和谐自然,意象鲜明、具体。如“岸”指目标, “波澜”指生活的坎坷、艰险等。 D.这首诗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泣下”一样,同样是站在人生和历史的长河中,同样是站在自身的人生体验的角度 来审视世界,确立了同样的生活态度。 12.请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语句。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内容与上下文连贯。(4 分) 罗斯福虽然迈不开瘫痪的下肢,却用智慧带领美国走上了一条强国之路;海伦•凯勒虽 然看不见绚丽的色彩, ▲ ; ▲ ,却用音符为我们谱写了一曲 壮美的赞歌; 因此,身残志坚之人,也能用己之长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3~15 题。(9 分) (甲)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 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 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 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
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 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 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 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土,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13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B.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识:认识 攀栖鹘之危巢危:危险 D.反而登舟,放乎中流放:不拘束,任 意行动 14.下列加点字与“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 hang dang),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 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 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 雪》 15.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后赤壁赋》写月夜之游,集中描绘了断岸、高山、明月、巉岩、草木,景色由清幽 转为峭拔。《湖心亭看雪》重在写雪后西湖奇景和游湖巧遇,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清新淡 雅的感觉 B.《后赤壁赋》最后描述诗人梦中看见道士化鹤的场景,显现文章奇想联翩、妙趣横生 的艺术特色。《湖心亭看雪》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运用,很 能表现出作家另一种简练、写实的艺术风格
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 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 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 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13.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 B.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识:认识 C.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D.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放:不拘束,任 意行动 14.下列加点字与“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 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 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 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 雪》 15.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后赤壁赋》写月夜之游,集中描绘了断岸、高山、明月、巉岩、草木,景色由清幽 转为峭拔。《湖心亭看雪》重在写雪后西湖奇景和游湖巧遇,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清新淡 雅的感觉。 B.《后赤壁赋》最后描述诗人梦中看见道士化鹤的场景,显现文章奇想联翩、妙趣横生 的艺术特色。《湖心亭看雪》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运用,很 能表现出作家另一种简练、写实的艺术风格
C.《湖心亭看雪》通过对湖心亭赏雪巧遇一事的描写,表现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 高雅情怀。《后赤壁赋》则借助于惊险迷离的景物描写,很大程度反映了诗人不怕困难、勇 于担当、积极为国为民的高尚品德。 D.《湖心亭看雪》记述作者以小舟独往湖心亭的所见所闻,是在大雪三日后的某个清晨 (也有一说,是在傍晚八点多钟),而《后赤壁赋》所写清幽峭拔的赤壁之景,则肯定在秋 末冬初的某个明月之夜 16.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顾安所得酒乎?(2分)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分) ▲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分) 三、诗歌鉴赏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研读诗歌的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尾联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诗人的用意何在?(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③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C.《湖心亭看雪》通过对湖心亭赏雪巧遇一事的描写,表现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 高雅情怀。《后赤壁赋》则借助于惊险迷离的景物描写,很大程度反映了诗人不怕困难、勇 于担当、积极为国为民的高尚品德。 D.《湖心亭看雪》记述作者以小舟独往湖心亭的所见所闻,是在大雪三日后的某个清晨 (也有一说,是在傍晚八点多钟),而《后赤壁赋》所写清幽峭拔的赤壁之景,则肯定在秋 末冬初的某个明月之夜。 16.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顾安所得酒乎?(2 分) ▲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 分) ▲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 分) ▲ 三、诗歌鉴赏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齐安郡晚秋① 〔唐〕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1)研读诗歌的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分) ▲ (2)尾联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诗人的用意何在?(4 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③故不积跬步,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韩愈《师说》)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