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中文版序.1 第一章 导论. .小 第一编1949年以前.21 第二营长江三角洲的生态系统.21 第三章 商品化与家庭生产.44 第四章 商品化与经营式农业.58 第五章 商品化与过密型增长.77 第六章 农民与市场.。 . .94 第七章帝国主义、城市发展与农村过密化.118 第八章两种类型的村社.18 第二编1949年以后.167 第九章旧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造.167 第十章集体、家庭与副业生产.200 第十一章农业的增长与发展.223 第十二章乡村工业化.255 第十三章·乡村发展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的斗争.269 第十四章半农半工的村庄.291 第三编结语.305
第十五章 一个总结 .305 第十六章儿点思考 .325 附汞A 长江三角洲8个村庄的社会经济轮赤.335 附录B 长江三角洲的人口与耕地面积.337 附录C 明清和民国时期上海地区镇市的形成 与演变 .341 附录D 华阳桥种仔场大队的农业外就业 (19501985).347 附录E 华阳桥公社以及中国乡村总产值构成 的变化.360 附录F 集体:联户和个体企业的收入.364 引用资料.366 访问座谈.366 约谈村民 .381 引用书刊目录.384 附表目录 正文表 2.1 太湖盆地的旱涝灾(901一1900).32 4.1 长江三角洲8个村庄的雇农(1939一1910).59 4.2 长汇三角洲22个乡村的底农(1949).60 4.3 河北一小东西北部和长江三角洲的窟农 了资(1929一1933).65
4.4 直隶、山东、江苏、浙江以及全中国涉及 长工的命案(1721-1820).68 5.1 上海县的粮价(1632一1682).83 5.2 上海县的棉价(1621一1684).84 5.3 苏州府和松江府的霜米产址(1023一1850).89 5.4 中国的商品贸易量(约1840).91 6.1 华北和长江三角洲6个村庄农民出售的 主要商品(1936,1939).95 6.2 华北3个村庄农民购买的商品(1936). .96 6.3 长江三角洲3个村庄农民购买的商品 (1938).4.97 6.4 长江三角洲3个村庄农民购买的商品 (1939).98 6.5 华北和长江三角洲9个村庄的主要作物 (1936-1939). .101 6.6 华北和长江三角洲6个村庄的棉布消费 (1936).102 7.1 米厂村棉花、高粱、玉米、小麦和大麦生产 的单位面积及单位劳动力收入(1937).127 7.2 中园人均布消费(1840一1936).139 9.1 土地改革时薛家埭等6个村的中农和贫农 户数(1950.6).169 9.2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的党政领导(1956一1985).180 9.3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各生产队队长及其入 党情况(1956一1985).181 9.4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记工标准(以年龄和 性别为依据,1983).184 3
9.5 华阳桥公社农民口粮月定额(1985).185 9,6 阵里行浜生产队的主要领导(1956一1984).189 10.1 华阳桥公社和种籽场大队的结花 (1968-1986).209 10.2 华阳桥种籽场大认人口中务农劳动力的 比例(1965一1984) .211 10.3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的人口和全劳动力 (1965-1987) 4212 10.4 松江县国营商店收购的兔毛(1966一1984).216 11.1 松江县及中国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1952-1987) .226 11.2 松江县单季稻,早稻、晚稻播种面积 (1949-1984).228 11.3 松江县小麦和大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 (1949-1984). .229 11.4 许步山桥生产队的工分值(1965一1983).240 11.5 松江县及中国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指数(1952-1987). .243 11.6 上海直辖市及中国的化肥应用指数 (1952-1986).252 12.1 华阳桥公社各企业职工人均资本额、总收 入和工资,及与国营工业企业的比较 (1983).259 13.1 华阳桥公社主要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1953-1983).274 13.2 中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i分比(1952一1986).284
14.1 江苏省七县190小城镇人口普查(1985· 6●30). .293 附录表 A.1 长江三角洲的8个村庄.336 B1 松江、苏州府,太仓州,无锡、江阴县人口 及耕地面积(1393一1932).339 B.2 松江、苏州府,太仓州,无锡、江阴县人均 耕地面积(1393一1932).340 c.1 上海地区镇市的发展(1911年以前及民 国时期).343 C.2 上海地区镇市的形成(1850年以前).343 C.3 上海地区镇市的形成与演变(1862一1937).344 D.1 藤家埭生产队的农业外就业人员(1950 1985).347 D.2 许步山桥的农业外就业人员(1950一1985).351 D.3 西里行浜生产队的农业外就业人员 (19501985).353 D.4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各生产队村民的农业 外就业(按企业划分)(1950一1985).356 D.5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各生产队村民获得农 业外就亚机会的途径(1950一1985).357 D.6 华阳桥种籽场大队各生产队村民农业外 就业的性别比例(1950一1985).359 E.1 华阳桥公社与全国乡村的总产值构成的 比较(1971-一1986).361 E,2 中国乡村总产值(1985一1986).36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