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新课标卷I)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 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 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 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 斯坦一-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一一相对 论和量自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 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 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 “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 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 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 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 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 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 年申请,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 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 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 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 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 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 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 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硏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 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 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査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 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 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 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 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 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 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1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 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 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 样”。(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相关链接
2014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题 (新课标卷Ⅰ)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科学巨人玻尔 1927 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 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 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 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 斯坦--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 论和量自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 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 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 “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 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 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 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 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 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 1917 年申请,并于 l921 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 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 40 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 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 先后培养了 600 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 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 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 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 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 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 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 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 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 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 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 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 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 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 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 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 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 样”。(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相关链接
①玻尔(1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 的基础上,于1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 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 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 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 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 量。”(摘自戈革《玻尔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 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 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 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 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 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 【试题答案】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试题考点】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 【试题解析】A项“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不恰当,文中说“玻尔高度评 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C项 “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错误,文中说“他还积极 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D项 “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错误,文中说“建议他 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 (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 材料简述原因。(6分) 【试题答案】①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②从内容 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一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③从影响上看 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每答出一点给2分) 【试题考点】分析筛选文章信息 【试题解析】“巅峰对决”是指最髙级别之间的较量,这主要从对决双方的身份 地位、争论内容以及影响力等角度分析。辩论的爱因斯坦和玻尔都是当时堪称物 理学界的巨人;他们的辩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也和量子力 学之间的较量;他们的辩论几乎把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吸引并参与进来。 (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 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6分) 【试题答案】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集体 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每答出一点给2分) 【试题考点】筛选文章信息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 的基础上,于 l913 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 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 年又提出互补原理。 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 1922 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1918 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 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 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 量。” (摘自戈革《玻尔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 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 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 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 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E.玻尔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为科学技术的国际间合作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作出 了卓越贡献,并获得了“原子为了和平”奖。 【试题答案】答 B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C、D 不给分。 【试题考点】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 【试题解析】A 项“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不恰当,文中说“玻尔高度评 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C 项 “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错误,文中说“他还积极 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D 项 “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错误,文中说“建议他 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 (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 材料简述原因。(6 分) 【试题答案】①从成员上看,论战双方都是当时物理学界的代表人物;②从内容 上看,辩论涉及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③从影响上看, 辩论带动了整个理论物理界的学术争鸣。(每答出一点给 2 分) 【试题考点】分析筛选文章信息 【试题解析】“巅峰对决”是指最高级别之间的较量,这主要从对决双方的身份 地位、争论内容以及影响力等角度分析。辩论的爱因斯坦和玻尔都是当时堪称物 理学界的巨人;他们的辩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也和量子力 学之间的较量;他们的辩论几乎把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吸引并参与进来。 (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 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6 分) 【试题答案】①拥有站在学术前沿的核心领导人物;②有堪称骨干的科学家集体; ③创造了独特的学术精神。(每答出一点给 2 分) 【试题考点】筛选文章信息
【试题解析】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的“优秀特质”主要体现在:团队的领导、 骨干成员和团队精神。哥本哈根学派有着独特人格魅力引领学术导向的领导,有 异常活跃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团队,并且有富有激情与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 (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试题答案】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 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 提供发展平台;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每答出一 点给2分) 【试题考点】探究传主人格魅力 【试题解析】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一是在和爱因斯坦的辩论中,积极追 求真理,并给予学术之争高度评价,可看出他坦荡的胸怀;二是积极为祖国丹麦 工作,积极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注释②更能说明这一点;三是有革新的勇气 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吸引大批青年才俊,培养了大批科学家;四是积极想方设 法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 (新课标卷II)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两时去的同 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 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 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 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 两枚金钥趣证幸。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 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 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 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 隶于数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 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 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 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 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 顶烈日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 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 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 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 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 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 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
【试题解析】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的“优秀特质”主要体现在:团队的领导、 骨干成员和团队精神。哥本哈根学派有着独特人格魅力引领学术导向的领导,有 异常活跃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团队,并且有富有激情与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 (4)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试题答案】①追求真理,在学术之争中胸怀坦荡,不掺杂个人恩怨;②以赤子 之心帮助祖国发展物理学研究;③慧眼识才,吸引了大批青年科学家,并为他们 提供发展平台;④有人道主义关怀,积极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每答出一 点给 2 分) 【试题考点】探究传主人格魅力 【试题解析】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一是在和爱因斯坦的辩论中,积极追 求真理,并给予学术之争高度评价,可看出他坦荡的胸怀;二是积极为祖国丹麦 工作,积极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注释②更能说明这一点;三是有革新的勇气, 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吸引大批青年才俊,培养了大批科学家;四是积极想方设 法营救受纳粹迫害的科学家,充满了人道主义关怀。 (新课标卷 II)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 分)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 1923 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两时去的同 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 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 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 的科学知识。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 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 两枚金钥趣证幸。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 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叔群却认为,学到 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 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 隶于数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 5 个,新种 121 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 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 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 大学 120 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 41 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 研究。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他们冒风雨, 顶烈日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 况,给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 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 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 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洮 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 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
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 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 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宁共同抵 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我决不跟 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 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 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去东北筹办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的时间 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钢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 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设设务 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 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 军用。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教十 名专轰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 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 学报国的埋想。 (摘编自《中03真菌学先驱一一邓叔群院士》 相关链接 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酸大学 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和东北 农学院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硏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著作 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酋》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成继 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勘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 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 述·邓叔群>)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荨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 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 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 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 C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硏究领域的空白。他本人 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 D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 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 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 【答案】A、D【解析】B项错误在于,不是“建议”他“当即回国”。C项错误 在于不是如该项所说“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E项错误在于还没如 该项所说的成为现实。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 为分析综合C (2)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 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 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 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 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宁共同抵 制。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我决不跟 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 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 委托,特地到上海邀请他去东北筹办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的时间 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钢要。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 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设设务。 邓叔群生活俭朴,不图物质享受,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 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 军用。1960 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教十 名专轰技术骨干。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邓 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 学报国的埋想。 (摘编自《中 03 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相关链接 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福建福州人。曾任岭南大学、金酸大学、 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和东北 农学院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著作 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酋》等。(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成继 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勘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 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 述•邓叔群>)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因为种族歧视使邓叔群深受伤害,激发了他的民族自荨心,他决心用最短的时 间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为国争光。 B 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 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 C 邓叔群采集、鉴定的中国真菌标本,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他本人 也因为在真菌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而得到世界同行认可。 D 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 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E 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 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 【答案】A、D【解析】B 项错误在于,不是“建议”他“当即回国”。C 项错误 在于不是如该项所说“填补了世界真菌研究领域的空白”。E 项错误在于还没如 该项所说的成为现实。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 为分析综合 C。 (2)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 他这样做,既有现实因素,又有思想基础。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 分〉
【答案】现实因素: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 请他。思想基础:他心中有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愿;他从小受到母亲关 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 共命运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现实原因”和“思想基础”二词,然后分别 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 为分析综合C (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当他得知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时,他为了报效祖国, 放弃即将得到博士学位,当即回国。②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勘察森林 资源情况。③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举家迁往甘肃,进行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 研究。④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 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此外,他还谢绝了 巨额酬金。 【解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一语, 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筛选有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 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案】①为了报效祖国,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②为 了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他不惧艰险,深入实地考察,辛勤工作。③为 国家付出自己的一切:捐献家产和巨额酬金,主动提出减薪等。④不为官位和金 钱所诱。 【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目“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的限制,在文本和“相 关链接”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 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 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仼务觊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 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000米的高空飞行 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 “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 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 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 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
【答案】现实因素: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邀 请他。思想基础:他心中有要为民族富强而奋斗终生的志愿;他从小受到母亲关 于爱国和做人的教育;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 共命运。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现实原因”和“思想基础”二词,然后分别 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 为分析综合 C。 (3)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 料简要分析。(6 分) 【答案】①当他得知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时,他为了报效祖国, 放弃即将得到博士学位,当即回国。②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勘察森林 资源情况。③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举家迁往甘肃,进行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 研究。④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 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期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此外,他还谢绝了 巨额酬金。 【解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一语, 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筛选有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 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4)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 分〉 【答案】①为了报效祖国,在祖国需要自己的时候牺牲个人利益果断回国。②为 了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他不惧艰险,深入实地考察,辛勤工作。③为 国家付出自己的一切:捐献家产和巨额酬金,主动提出减薪等。④不为官位和金 钱所诱。 【解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目“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的限制,在文本和“相 关链接”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 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九天神眼 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 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 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 13000 米的高空飞行, 最大巡航速度 0.72 马赫,可连续飞行 6 个小时。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 “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 1.5 米、高只有 1.45 米的狭窄机舱内, 就装有 3 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 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 了舱内大半个空间。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 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