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某些树木当植当伐謀些花卉当疏当密; 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 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用心别树一帜浑成 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 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 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 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 水面风回聚落花 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B) 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 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睛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 ⑤①③ 5.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C)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第1页共10页
第 1 页 共 10 页 2014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C )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 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 ▲ :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 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 ▲ 的点睛之笔。 A. 用心 别树一帜 浑成 B. 匠心 别树一帜 饱满 C. 匠心 别有洞天 浑成 D. 用心 别有洞天 饱满 2. 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 A ) A. 水面风回聚落花 B. 数峰无语立斜阳 C. 楼上春容带雨来 D. 蝉曳残声过别枝 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 ...的一项是(3 分)( B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D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 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 ①②④⑤③ B. ①④⑤③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② ⑤①③ 5. 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C ) A. 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 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 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 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奥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 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 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 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 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 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孑独章句师耳。今世 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 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 拒干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 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 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 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 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B)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第2页共10页
第 2 页 共 10 页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 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 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 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 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 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 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 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 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 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 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 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 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 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B ) A. 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B. 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 C. 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 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 7. 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 B ) A. 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答: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答: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4分) 答: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答: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答: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 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 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定乎内外之分_,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2)日月忽其不淹兮,_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不昪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4)想当年:金戈铁马,_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蒹葭苍苍,_白露为霜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刘禹锡《陋室铭》) 第3页共10页
第 3 页 共 10 页 B. 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 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 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答: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答: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9. 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 (4 分) 答: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1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 (3 分) 答: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 (3 分) 答: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 分) 答: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 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 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杜牧《阿房宫赋》) (4)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6)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 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 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 起来 ③“"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④“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⑤"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 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 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⑥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 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 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 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 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⑦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恬到她该怎么办了。 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 第4页共10页
第 4 页 共 10 页 (7)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8)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 安娜之死 [俄]列夫·托尔斯泰 ①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 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 ②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 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 起来。 ③“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 ④“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⑤“好,你回家去吧,”她轻轻地对米哈伊尔说。她说得很轻,因为她的心脏的急促跳动使 她透不过气来。“不,我不让你折磨我了,”她想,既不是威胁他,也不是威胁她自己,而是威 胁什么迫使她受苦的人。她顺着月台走过去,走过了车站。 ⑥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从她旁边走过。站长走过来,问她乘车不 乘车。一个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天哪,我这是到哪里去呀?”她想,沿着月台越 走越远了。她在月台尽头停下来。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 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她加快脚步,从他们身边走到月台边上。一辆货车驶近了, 月台震撼起来,她觉得自己好像又坐在火车里了。 ⑦突然间她回忆起和渥伦斯基初次相逢那一天被火车轧死的那个人,她醒悟到她该怎么办了。 她迈着迅速而轻盈的步伐走下从水塔通到铁轨的台阶,直到匆匆开过来的火车那儿才停下来。她
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 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着她的时间。 ⑧"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 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 ⑨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 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了。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 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 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 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 点刚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动, 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 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 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切!她说,觉得 无力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 览过充满了苦难、虛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 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 12.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6分) 答: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 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 13.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 答: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 经质的心理状态。 14.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分) 答:内心活动:恐惧、迷惑、悔恨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 第5页共10页
第 5 页 共 10 页 凝视着车厢下面,凝视着螺旋推进器、锁链和缓缓开来的第一节车的大铁轮,试着衡量前轮和后 轮的中心点,估计中心点对着她的时间。 ⑧“到那里去!”她自言自语,望着投到布满砂土和煤灰的枕木上的车辆的阴影。“到那里去, 投到正中间,我要惩罚他,摆脱所有的人,摆脱我自己!” ⑨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车轮中间。但是她因为从臂上往下取小红皮包而耽搁 了,已经太晚了;车厢中心开过去了。她不得不等待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她准备入浴时所体会 到的心情袭上了她的心头,于是她画了个十字。这种熟悉的画十字的姿势在她心中唤起了一系列 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笼罩着一切的黑暗突然破裂了,转瞬间生命以它过去的全部辉煌的 欢乐呈现在她面前。但是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开过来的第二节车厢的车轮,车轮与车轮之间的中心 点刚一和她对正了,她就抛掉红皮包,缩着脖子,两手着地投到车厢下面,她微微地动了一动, 好像准备马上又站起来一样,但又扑通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一想到自己在做什么,她吓得 毛骨悚然。“我这是在哪里? 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但是什 么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的头上,从她的背上碾过去了。“上帝,饶恕我的一切!”她说,觉得 无力挣扎。一个正在铁轨上干活的矮小的农民,咕噜了句什么。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 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 在黑暗中的一切,哔剥响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选自《安娜·卡列尼娜》,周扬、谢素台译,有删改) 12. 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6 分) 答: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 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 13. 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 分) 答: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 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 经质的心理状态。 14. 安娜投到铁轨上之后有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这样写有什么意义?(4 分) 答:内心活动:恐惧、迷惑、悔恨 意义:表现了安娜之死的偶然性,增强了悲剧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