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激励方法【教学重点】激励理论、激励方法【教学难点】激励理论、激励方法【学时数】讲授4学时第十一章沟通(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沟通的概念、过程和类别,理解组织中沟通和组织间沟通,有效沟通的般障碍,有效沟通的实现,冲突及其产生原因,管理冲突的方法,谈判以及判的有效性,掌握冲突的类型及其管理方法。【教学内容】11.1沟通与沟通类型11.2沟通障碍及其克服11.3冲突及其管理【教学重点】沟通类型、沟通障碍的克服、冲突的管理【教学难点】沟通障碍的克服、冲突的管理【学时数】讲授2学时控制的类型与过程第十二章(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控制的必要性;掌握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理解控制是管理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能够将控制理论用于身边发生的事情或管理案例的分析。8
8 10.3 激励方法 【教学重点】 激励理论、激励方法 【教学难点】 激励理论、激励方法 【学时数】 讲授 4 学时 第十一章 沟 通 (2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沟通的概念、过程和类别,理解组织中沟通和组织间沟 通,有效沟通的般障碍,有效沟通的实现,冲突及其产生原因,管理冲突的方法,谈判以及 判的有效性,掌握冲突的类型及其管理方法。 【教学内容】 11.1 沟通与沟通类型 11.2 沟通障碍及其克服 11.3 冲突及其管理 【教学重点】 沟通类型、沟通障碍的克服、冲突的管理 【教学难点】 沟通障碍的克服、冲突的管理 【学时数】 讲授 2 学时 第十二章 控制的类型与过程 (4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控制的必要性;掌握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前馈控制, 现场控制,反馈控制,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理解控制是管理一 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能够将控制理论用于身边发生的事情或管理案例的分析
【教学内容】12.1控制的内涵与原则12.2控制的类型12.3控制的过程【教学重点】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控制过程的理解与分析【教学难点】控制的原则、控制的过程【学时数】讲授 4 学时第十三章:控制的方法与技术(4 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控制的方法与技术。【教学内容】13.1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13.2质量控制方法13.3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教学重点】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质量控制方法,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教学难点】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学时数】讲授 4 学时第十四章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2 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风险的识别与分析、理解风险评估与控制、掌握危机管理的方法。9
9 【教学内容】 12.1 控制的内涵与原则 12.2 控制的类型 12.3 控制的过程 【教学重点】 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控制过程的理解与分析 【教学难点】 控制的原则、控制的过程 【学时数】 讲授 4 学时 第十三章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4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教学内容】 13.1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13.2 质量控制方法 13.3 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质量控制方法,管理控制的信息技术 【教学难点】 层级控制、市场控制与团体控制 【学时数】 讲授 4 学时 第十四章 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2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风险的识别与分析、理解风险评估与控制、掌握危 机管理的方法
【教学内容】14.1风险识别与分析14.2风险评估与控制14.3危机管理【教学重点】风险识别与控制、危机管理的方法【教学难点】风险控制、危机管理的方法【学时数】讲授2学时第十五章创新原理(2 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维持与创新的概念、创新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掌握创新的方法与过程;理解创新活动对组织管理的影响。【教学内容】15.1组织管理的创新职能15.2管理创新的类型与基本内容15.3创新过程及其管理【教学重点】管理创新的类型与基本内容、创新过程及其管理【教学难点】管理创新的内容、创新管理【学时数】讲授 2 学时第十六章组织创新(2 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组织变革与创新的管理,理解组织结构如何创新,了解10
10 【教学内容】 14.1 风险识别与分析 14.2 风险评估与控制 14.3 危机管理 【教学重点】 风险识别与控制、危机管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风险控制、危机管理的方法 【学时数】 讲授 2 学时 第十五章 创新原理 (2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维持与创新的概念、创新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掌握创 新的方法与过程;理解创新活动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教学内容】 15.1 组织管理的创新职能 15.2 管理创新的类型与基本内容 15.3 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教学重点】 管理创新的类型与基本内容、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教学难点】 管理创新的内容、创新管理 【学时数】 讲授 2 学时 第十六章 组织创新 (2 学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组织变革与创新的管理,理解组织结构如何创新,了解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教学内容】16.1组织变革与创新16.2组织结构创新16.3创新与学习型组织【教学重点】组织变革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组织结构创新【教学难点】组织结构创新【学时数】讲授 2 学时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陈传明.《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主要参考书[1]周三多《管理学》(第六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2]王利平《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3]】【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理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4]谭力文主编.《管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九、其他无执笔教师:温丽萍教研室主任:常丹丹审定人:刘亚丽2019年5月16日11
11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 【教学内容】 16.1 组织变革与创新 16.2 组织结构创新 16.3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教学重点】 组织变革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组织结构创新 【教学难点】 组织结构创新 【学时数】 讲授 2 学时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陈传明.《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年 1 月 主要参考书 [1]周三多.《管理学》(第六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年 10 月 [2]王利平.《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年 7 月 [3] [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 《管理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0 月 [4]谭力文主编.《管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年 12 月 九、其他 无 执笔教师: 温丽萍 教研室主任:常丹丹 审定人:刘亚丽 2019 年 5 月 16 日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会计学课程编号:1312002B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68总学分:4适用专业:财务管理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必备知识。该课程既有特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本课程的任务是为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以及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专业课打下牢固的基础。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及其对象、任务,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账薄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明确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和执行程序,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和演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板书和PPT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五、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闭卷的考核方式。总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期末卷面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六、课时分配学时章次章名合计实训讲授12
12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会计学 课程编号:1312002B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68 总学分:4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 开课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必 备知识。该课程既有特定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 本课程的任务是为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术以 及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专业 课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及其对象、任务,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相 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 明确会计核算形式的种类和执行程序,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和演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采用板书和 PPT 相结合的教 学手段。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闭卷的考核方式。总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期末卷面成绩占 80%, 平时成绩占 20%。 六、课时分配 章次 章 名 学 时 实训 讲授 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