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身体素质训练,增强学生身体体质,使学生各项身体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有效减 少运动损伤。更好的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时间,增强课堂体育锻炼效果,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6.体育游戏练习 通过体育游戏练习,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准备活动更加充分,有 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四、体育成绩的评定 体育课是一门基础课、必修课,也是一门考试课,本着综合性原则,每学期均应从身体素质、 思想品德、健康水平、出席情况、体育理论知识以及运动技术水平的掌握程度诸方面对学生进行全 面评价。 (一)每学期体育考试任务由授课教师负责完成,上报体育课成绩,并有教学秘书负责存档。 (二)体育考试(除理论课外)应随堂进行,考试采用教师为主、学生自评和互评为辅相结合 的方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 (三)每学期缺课总时数(包括病、事假)超过三分之一者,不予评定体育成绩。(特殊情况, 由学部与学校教务部门协商处理)。 (四)体育课按100分评定,其中含体质测试成绩,除考试项目计分外,实行对学习态度、组 织能力、自身提高幅度、病、事假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加减分的方法,好的加分,差的减分,每学期 加减分的数值在一10一+10分之间,总分不得超过100分。 1.学习态度:(加减1-5分) 好:加1一5分,积极认真上好体育课,动脑筋勤于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一般:不加减分。 差:减1一5分,学习态度不端正,组织纪律性差。 2.组织能力(加1-5分) 该项内容是对学生工作能力、带操水平以及组织教学比赛、裁判和协助教师工作态的评定。 3.提高幅度(加减1-5分) 幅度明显:加1-5分。 一般:不加减分。 没有提高或下降:减1一5分。 4.旷课减10分、事假减5分、病假减3分。 (五)体育考试不及格者,允许补考一次,并明确注明不及格原因,及时上报及存档。如无特 殊情况,补考必须在本学期内完成:特殊情况者,由学部选择适当的时机给与补考:补考不及格 者,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六)有残疾或慢性疾病不能从事体育活动的同学,须持医生证明,由学部与医务处、教务处 等主管部门协商处理,给予免修处理或开设保健课。 >
7 通过身体素质训练,增强学生身体体质,使学生各项身体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有效减 少运动损伤。更好的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时间,增强课堂体育锻炼效果,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6.体育游戏练习 通过体育游戏练习,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准备活动更加充分,有 效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四、体育成绩的评定 体育课是一门基础课、必修课,也是一门考试课,本着综合性原则,每学期均应从身体素质、 思想品德、健康水平、出席情况、体育理论知识以及运动技术水平的掌握程度诸方面对学生进行全 面评价。 (一)每学期体育考试任务由授课教师负责完成,上报体育课成绩,并有教学秘书负责存档。 (二)体育考试(除理论课外)应随堂进行,考试采用教师为主、学生自评和互评为辅相结合 的方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 (三)每学期缺课总时数(包括病、事假)超过三分之一者,不予评定体育成绩。(特殊情况, 由学部与学校教务部门协商处理)。 (四)体育课按 100 分评定,其中含体质测试成绩,除考试项目计分外,实行对学习态度、组 织能力、自身提高幅度、病、事假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加减分的方法,好的加分,差的减分,每学期 加减分的数值在-10─+10 分之间,总分不得超过 100 分。 1.学习态度:(加减 1─5 分) 好:加 1─5 分,积极认真上好体育课,动脑筋勤于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一般:不加减分。 差:减 1─5 分,学习态度不端正,组织纪律性差。 2.组织能力(加 1─5 分) 该项内容是对学生工作能力、带操水平以及组织教学比赛、裁判和协助教师工作态的评定。 3.提高幅度(加减 1─5 分) 幅度明显:加 1─5 分。 一般:不加减分。 没有提高或下降:减 1─5 分。 4.旷课减 10 分、事假减 5 分、病假减 3 分。 (五)体育考试不及格者,允许补考一次,并明确注明不及格原因,及时上报及存档。如无特 殊情况,补考必须在本学期内完成;特殊情况者,由学部选择适当的时机给与补考;补考不及格 者,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六)有残疾或慢性疾病不能从事体育活动的同学,须持医生证明,由学部与医务处、教务处 等主管部门协商处理,给予免修处理或开设保健课
五、体育课教学学时分配计划及成绩评定内容和比例 总 理论课 实践课 学期 学 游泳 专项、太极拳 成绩评定内容与比例 时 教学 教学 复习 考试 教学 复习 考试 专项30% 第一学期 28 2 22 二十四式太极拳40% 体质测试30% 专项40% 第二学期 32 12 2 2 12 2 2 游泳30% 体质测试30% 专项30% 第三学期 32 28 2 四十二式太极拳40% 体质测试30% 专项30% 第四学期 32 12 2 2 12 2 2 游泳40% 体质测试30% 总计 124 2 32 90 选修课48 48 48 直接评定成绩 六、教学参考书 体育实践课各专项均使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理论课使用的是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理论教程
8 五、体育课教学学时分配计划及成绩评定内容和比例 学期 总 学 时 理论课 实践课 游泳 专项、太极拳 成绩评定内容与比例 教学 教学 复习 考试 教学 复习 考试 第一学期 28 2 22 2 2 专项 30% 二十四式太极拳 40% 体质测试 30% 第二学期 32 12 2 2 12 2 2 专项 40% 游泳 30% 体质测试 30% 第三学期 32 28 2 2 专项 30% 四十二式太极拳 40% 体质测试 30% 第四学期 32 12 2 2 12 2 2 专项 30% 游泳 40% 体质测试 30% 总计 124 2 32 90 选修课 48 48 48 直接评定成绩 六、教学参考书 体育实践课各专项均使用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理论课使用的是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理论教程
形势与政策 一、课程简介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分析特定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特征,研究国际关系及 其发展趋势,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客观、科学地看待社会发展,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 力。 形势与政策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 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确立为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密切结 合国内国际形势,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丰富生动的实践,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 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二、理论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半年下发一次的《形势与政 策教育教学要点》为大纲,确定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安排。 9
9 形势与政策 一、课程简介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分析特定时期我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特征,研究国际关系及 其发展趋势,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客观、科学地看待社会发展,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 力。 形势与政策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 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确立为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密切结 合国内国际形势,充分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丰富生动的实践,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 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二、理论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半年下发一次的《形势与政 策教育教学要点》为大纲,确定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安排
医学化学 一、课程简介 医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合成的一门自然科学,与医学有着密切的 关系。医学化学是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课之一。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化学基础 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 风,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课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 1.气体、溶液和胶体 掌握内容:混合物和溶液的表示方法:质量浓度的定义式及应用:浓度的定义式及应用:溶质 B的质量摩尔浓度的定义式及应用:稀溶液的依数性: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了解内容:质量分数的定义式及应用:体积分数的定义式及应用:摩尔分数的定义式及应用。 2.化学平衡 掌握内容: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及书写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注意事项: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及应用:化学平衡的特点: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了解内容: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的概念: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作用。 3.化学反应速率 掌握内容:元反应、复合反应、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质量作用定律及适用条件:碰撞理论。 了解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催化剂的基本特征:范托夫方程:酶催化作用 的特点。 4.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掌握内容:酸碱质子理论:标准解离常数:酸碱溶液的pH计算: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缓冲 容量及影响因素: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了解内容: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电子理论: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机理:标准缓冲溶液: 血液中主要缓冲对的缓冲作用。 5.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掌握内容:波函数和四个量子数:屏蔽效应:斯莱特规则:钻穿效应:鲍林近似能级图:基态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式: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电子云的 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 了解内容: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测不准原理:Schrodinger方程;氢原子光谱和Bohr理论: 元素性质(有效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元素的电负性)的周期性。 6.分子结构 掌握内容: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共价键的类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及其应用: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和轨道杂化的类型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及简单双原 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 了解内容:离子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及离子的特征:离域π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7.有机化学概论 掌握内容: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结构表示方式:有机反应的基 本类型:电子效应。 了解内容:有机化学与生活及医学的关系。 8烷烃和环烷烃 10
10 医学化学 一、课程简介 医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合成的一门自然科学,与医学有着密切的 关系。医学化学是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基础课之一。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化学基础 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作 风,为进一步学习基础医学课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 1.气体、溶液和胶体 掌握内容:混合物和溶液的表示方法:质量浓度的定义式及应用;浓度的定义式及应用;溶质 B 的质量摩尔浓度的定义式及应用;稀溶液的依数性: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稀溶液的沸点升高; 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了解内容:质量分数的定义式及应用;体积分数的定义式及应用;摩尔分数的定义式及应用。 2.化学平衡 掌握内容: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及书写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的注意事项;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及应用;化学平衡的特点;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了解内容: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的概念;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作用。 3.化学反应速率 掌握内容:元反应、复合反应、反应级数和反应分子数;质量作用定律及适用条件;碰撞理论。 了解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催化剂的基本特征;范托夫方程;酶催化作用 的特点。 4.酸碱解离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 掌握内容:酸碱质子理论;标准解离常数;酸碱溶液的 pH 计算;缓冲溶液的 pH 值计算;缓冲 容量及影响因素;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 了解内容:酸碱电离理论;酸碱电子理论;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作用机理;标准缓冲溶液; 血液中主要缓冲对的缓冲作用。 5.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掌握内容:波函数和四个量子数;屏蔽效应;斯莱特规则;钻穿效应;鲍林近似能级图;基态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式;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电子云的 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 了解内容: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及测不准原理;Schrödinger 方程;氢原子光谱和 Bohr 理论; 元素性质(有效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元素的电负性)的周期性。 6.分子结构 掌握内容: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共价键的类型;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及其应用;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和轨道杂化的类型与分子空间构型;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及简单双原 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分子轨道理论的应用。 了解内容:离子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及离子的特征;离域 π 键;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7.有机化学概论 掌握内容: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结构表示方式;有机反应的基 本类型;电子效应。 了解内容:有机化学与生活及医学的关系。 8.烷烃和环烷烃
掌握内容:同系列和同系物:构造异构(伯、仲、叔、季碳原子):烷烃的普通命名法、系统 命名法:自由基、自由基反应、共价键的解离能、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卤代反应:构象与构象异 构的定义:乙烷的构象:丁烷的构象;环烷烃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与开链烷烃相似的化学性质、 环丙烷和环丁烷的开环反应):环己烷的构象: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环烷烃的稳定性。 了解内容:烷烃的物理性质(分子间作用力、沸点、熔点、密度、溶解度):烷烃的氧化和燃 烧反应: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9.烯烃、二烯烃和炔烃 掌握内容:烯烃的结构特征,命名方法和位置异构、顺反异构现象:烯烃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 应: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马氏规则及应用: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各类氧化反应及在烯烃结构推导 中的的应用:烯烃与HB加成时的过氧化物效应。共轭二烯的结构特征:1,2-与1,4-加成。炔烃的 结构、异构现象和命名:炔烃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特别是炔氢的酸性及金属炔化物的形成:烯 烃的催化加氢:二烯烃的分类。 了解内容: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密度等)。 10.芳香烃 掌握内容:苯的结构:苯环亲电取代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傅一克烷基化反 应、傅一克酰基化反应):苯环侧链氧化反应。苯衍生物的同分异构和命名: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了解内容:芳香烃的来源及物理性质:苯环加成反应。 11.对映异构 掌握内容:手性分子、手性碳原子、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的概念: 手性碳的构型标记:产生对映异构的条件:费歇尔投影式:旋光性与手性的关系。 了解内容: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外消旋体的拆分。 12.卤代烃 掌握内容:卤代烃常见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取向、消除反应中卤代烷活性。卤代烯烃的反 应特殊性: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形成。 了解内容:了解卤代物结构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了解卤代烃的重要代表物。 13.醇、酚、醚 掌握内容:醇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包括与金属钠的反应、与无机含氧酸的酯化反应、脱水反应 及氧化反应。酚的化学性质,如酸性、氧化反应,各类亲电取代反应。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醇、 酚、醚的分类和命名:氢键对醇和醚性质的影响。 了解内容:与医学有关的代表物。 14.醛和酮 掌握内容:醛、酮分子的结构特点: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α-活泼氢引起的反应、 氧化和还原反应等):醛、酮的命名。 了解内容:醛、酮的物理性质:与医学有关的代表物。 15羧酸、取代羧酸和羧酸衍生物 掌握内容: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特点:羧酸的化学性质:取代羧酸的分类和 命名;羟基酸和酮酸的化学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及反应机理、醇解反应、氨解 反应);酮式与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乙酰乙酸乙酯的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 了解内容: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与医学有关的代表物。 16.含氮有机化合物 掌握内容:胺类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胺类化合物的结构: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重氯化合 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季铵盐和季铵碱。 了解内容:含氮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偶氮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 0
11 掌握内容:同系列和同系物;构造异构(伯、仲、叔、季碳原子);烷烃的普通命名法、系统 命名法;自由基、自由基反应、共价键的解离能、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卤代反应;构象与构象异 构的定义;乙烷的构象;丁烷的构象;环烷烃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与开链烷烃相似的化学性质、 环丙烷和环丁烷的开环反应);环己烷的构象;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环烷烃的稳定性。 了解内容:烷烃的物理性质(分子间作用力、沸点、熔点、密度、溶解度);烷烃的氧化和燃 烧反应;环烷烃的物理性质。。 9.烯烃、二烯烃和炔烃 掌握内容:烯烃的结构特征,命名方法和位置异构、顺反异构现象;烯烃的诱导效应和共轭效 应;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马氏规则及应用;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各类氧化反应及在烯烃结构推导 中的的应用;烯烃与HBr加成时的过氧化物效应。共轭二烯的结构特征;1,2-与1,4-加成。炔烃的 结构、异构现象和命名;炔烃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特别是炔氢的酸性及金属炔化物的形成;烯 烃的催化加氢;二烯烃的分类。 了解内容: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密度等)。 10.芳香烃 掌握内容:苯的结构;苯环亲电取代反应(卤代反应、硝化反应、磺化反应、傅—克烷基化反 应、傅—克酰基化反应);苯环侧链氧化反应。苯衍生物的同分异构和命名;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 了解内容:芳香烃的来源及物理性质;苯环加成反应。 11.对映异构 掌握内容:手性分子、手性碳原子、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非对映异构体的概念; 手性碳的构型标记;产生对映异构的条件;费歇尔投影式;旋光性与手性的关系。 了解内容: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外消旋体的拆分。 12.卤代烃 掌握内容:卤代烃常见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取向、消除反应中卤代烷活性。卤代烯烃的反 应特殊性;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形成。 了解内容:了解卤代物结构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了解卤代烃的重要代表物。 13.醇、酚、醚 掌握内容:醇的结构及化学性质,包括与金属钠的反应、与无机含氧酸的酯化反应、脱水反应 及氧化反应。酚的化学性质,如酸性、氧化反应,各类亲电取代反应。醚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醇、 酚、醚的分类和命名;氢键对醇和醚性质的影响。 了解内容:与医学有关的代表物。 14.醛和酮 掌握内容:醛、酮分子的结构特点;醛、酮的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α-活泼氢引起的反应、 氧化和还原反应等);醛、酮的命名。 了解内容:醛、酮的物理性质;与医学有关的代表物。 15.羧酸、取代羧酸和羧酸衍生物 掌握内容: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特点;羧酸的化学性质;取代羧酸的分类和 命名;羟基酸和酮酸的化学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及反应机理、醇解反应、氨解 反应);酮式与烯醇式互变异构现象;乙酰乙酸乙酯的酮式分解和酸式分解。 了解内容: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与医学有关的代表物。 16.含氮有机化合物 掌握内容:胺类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胺类化合物的结构;胺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重氮化合 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季铵盐和季铵碱。 了解内容:含氮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偶氮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