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 不知所措;进而言之,要想对一页科学突破的意义有所理解,必 须在行动开始以前就精通相关科学领域的状况。甚至那些在某 白 一科学分支受过训练的人对其他领域的工作进展也很难理解。 举例来说,一个物理学家几乎不可能读懂遗传学家为遗传学家 尼 所写的摘要性论文·反之也是一样。为着一大群接受科学和工 程学圳练的人跟上科学整体进展的需要,有不少出色的期刊以 革 及不断地有一些有用的著作出版。但我十分怀疑这些科学普及 的努力能否影响到那些与物理科学或生命科学及其应用设有直 接关系的人。况且一些普及的尝试是如此肤浅和耸人听闻,以 命 致对于为非科学家理解科学提供一个基础的这个目的而言毫无 价值。 近十至十五年来,美国的学院对物理和化学在课程中的地 位的关注正在增加。许多人感觉,传统上的第一年就学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课程对于那些并不打算专门学习理工科或医科的学 生来说,不太合适。已经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计划,许多包含新的 科学课程类型的试验被尝试,这些课程将成为一门文科或通识 教育计划的一部分。特别要指出的是,已经有人推荐更加注重 科学史,并且我已经热心地加入到这个准荐的行列。实际上,哈 佛学院多年来实行的历史教学方案的经验,使我更加确信内在 于科学史学习之中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将那些使科学得以进 步的各种方法的分析结合起来时,更是如此。当我们意识到过 xvii 去三百年科学史概览的教育价值的时候,我相信通过对物理、化 学、生物发展过程中特定情节的深入学习,会更有好处。这种信 心可以在那套“哈佛实验科学案例史”的小册子中看到。 哈佛这套丛书所涉及的案例就其年代和主题材料来说是 相对狭窄受限制的。其目的还是在于加深学生对于理论和实验 间关系的理解,以及对复杂的推理训练的领悟,这种推理将假说 的检验与实际的实验结果相联结。为此目的,原始的科学论文 被重印并形成案例的基础;读者在编者注解的指导下尽可能地 追随着研究者自己的推理路线。留给使用这些小册子的教授们
的任务则是,在一个广阔的前沿中将所讨论的案例置于一个更 序 大的科学发展框架内。 言 “哈佛案例史”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过分園于某一领域,并且 过分关注实验细节和方法分析。进而言之,尽管所选取的情节 在物理学史、化学史和生物学史中有它们自己的重要性,但它们 的意义却没有立刻显现给那些初学者。读者很快会注意到本书 并没有出现这种缺憾。每个入都知道亚里士多德的地心宇宙到 哥白尼宇宙的变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库恩教授关注的不是科 学史上的一个事件,而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件,在远远超出天 文学自身领域之外的兴趣二,有学识者的态度既影响了这些事 件又反过来受到影响。他并非从事那种复述革命时期天文学发 展故事的相对简单的工作,相反,他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对理论、 观察和信仰间关系的分析,而且他也勇敢地面对着诸如为什么 聪明的、专心的和完全诚实的大自然的学生是如此之晚才接受 行星是以太阳为中心来安排的这一类棘手问题。这本书不是对 科学家的工作做表面的描述;相反,它是对科学工作的一种状态 xviii 的彻底说明,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中学到假说和实验(或天文学观 测)间令人惊奇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现代科学的本质, 但是那些不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很大程度上并不了解这一点。 然而,我的序言的目的并不是要为如何理解科学作课程概 要,这些在库恩教授所写的书中会提到。更为准确地说,我是要 指出我确信这本书中所展示的理解科学的方式必定能使科学传 统在美国文化中与文学传统处于并驾齐驱的地位。科学已成为 一项既有着错误与谬见,同时又充满成功的事业:科学已成为由 极易犯错误但又经常情绪化的人类来执行的工作:科学是但也 只是曾给予了我们艺术、文学和音乐的西方世界中创造性活动 的一种形态。在下面的篇章中所画的人们宇宙结构观的变 化,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时代每个受过教育者的观点;其主题 材料本身就极具重要性。但是,在这场特殊的天文学革命的重 要性之上和之外,库恩教授对主题的处理值得引起注意,因为 5●
哥 除非我完全错了一他指出了通往某种道路的方式,科学 要想被吸收进我们时代的文化中,就必定要走在这样的道路上。 白 J.B.柯南特 尼 革 命
日 录 《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丛书》总序…吴国盛(1) (1) i言…………1 序言… 柯南特(1) 第一章古代的两球宇宙… (1) 第“章 行星问题 (44) 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恩想中的两球宇宙 (76) 第四章重铸传统: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时代… (98) 第五章 哥白尼的革新… (J32) 第六章 哥白尼天文学的同化接受 (180) 第七章 新的宇宙… (223) 技术性附录… (259) 参考文献…… (272) 文献注解 (277) 索引… (288) 人名译名对照表 (298) 译后记… (301)
第 章 1 第一章古代的两球宇宙 古 代的 两 珠宇 哥白尼与现代精神 由 哥白尼革命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是人的宇宙概念以及人 与宇宙之关系的概念的一次转型。在文艺复兴思想史上的这一 幕,被一再地宣称为西方人思想发展的划时代转向。但这场革 命也揭开了天文学研究中许多最梅暗和最隐秘的细节。它何以 能够获得如此的重要性?“哥白尼革命”这个词组又意味着什 么? 1543年,尼古拉·哥白尼提出将以前属于地球的许多天文 学功能转移到太阳上来,以提高天文学理论的精确性和简单性。 在他的计划提出之前,地球是作为固定的中心,天文学家根据它 来测算恒星和诸行星的运动。一个世纪之后,太阳至少在天文 学中取代了地球成为行星运动的中心,同时,地球也失去了其独 特的天文学地位,成为了众多运动行星中的一员。现代天文学 中许多主要的成就都基于这一变换。所以,天文学基本概念的 变革是哥白尼革命的首要含义。 然而,天文学的变革并非这场革命的全部含义。在1543年 哥白尼《天球运行论》出版后,在人类对自然的理解方面另外一 些激进的替换紧随其后。这些革新在一个半世纪后牛顿的宇宙 概念中达到顶点,而其中许多东西是哥白尼的天文学理论所始 料未及的。哥白尼提出地球是运动的,是要努力改进用来预测 2天体的天文位置的那些技术。对于其他科学来说,他的建议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