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 瑟 (曹操《观沧海》) ,只是朱颜改。(李煌《虞美人》) 投我以木桃 (《诗经·木瓜》) 五、(12分) 16.把后面的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字横线处,使其前后衔接、语意连贯。(只 填序号)(3分) 第一种境界是崇尚聪明和知识的智 慧 。然而,在智慧与知 识、有智慧与有知识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否则就不会有"书呆子″这个称谓了 ①智慧与知识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因此,爱智慧与爱聪明之间是有巨大差别的 ③没有知识的储备,不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就难以达到很高的智 ④″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反映了聪明与智慧之间存在着一条并非所有 聪明人都能跨越的鸿沟 ⑤智慧总是与天赋的聪明联系在一起的 ⑥在一些人心目中,智慧就在于具有高出常人的聪明才智,爱智慧就在于 不断培养出自己不断增长的聪明才智。 7.请给下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3分) 报载,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纸"父子协议",主要内容是:儿子自筹全部高等 教育学费,自己解决谋业、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问题;父母要自己解决养老 费,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这一纸协议在社会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 说,这个协议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的伦理道德;也有 人说,传统的双向依赖型亲情与孝道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多子多孙的基础上的,随 着时代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一种消极因素,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子关系来代替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答题。(6分)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孩子无奈地看着窗外,窗外飘着一个 风筝,紧接着画面上打出了三句话:楼下有人放风等…";我一点也不喜欢tan钢 琴;星期天,我好想去公园玩,可爸爸给我报了英语班 请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广告宣传语,要能鲜明表达广告主旨, 不超过12个字,并说明理由。 广告宣传语: 理由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地泉之灵 林子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 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 瑟, 。(曹操《观沧海》) (4) ,只是朱颜改。(李煌《虞美人》) 投我以木桃, 。 (《诗经·木瓜》) 五、(12 分) 16.把后面的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字横线处,使其前后衔接、语意连贯。(只 填序号)(3 分) 第一种境界是崇尚聪明和知识的智 慧。 。 。 , 。 , 。然而,在智慧与知 识、有智慧与有知识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否则就不会有 "书呆子"这个称谓了。 ①智慧与知识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②因此,爱智慧与爱聪明之间是有巨大差别的 ③没有知识的储备,不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就难以达到很高的智 慧 ④"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句话,反映了聪明与智慧之间存在着一条并非所有 聪明人都能跨越的鸿沟 ⑤智慧总是与天赋的聪明联系在一起的 ⑥在一些人心目中,智慧就在于具有高出常人的聪明才智,爱智慧就在于 不断培养出自己不断增长的聪明才智。 17.请给下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字。(3 分) 报载,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纸"父子协议",主要内容是:儿子自筹全部高等 教育学费,自己解决谋业、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问题;父母要自己解决养老 费,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这一纸协议在社会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 说,这个协议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的伦理道德;也有 人说,传统的双向依赖型亲情与孝道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多子多孙的基础上的,随 着时代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一种消极因素,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子关系来代替。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答题。(6 分)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个孩子无奈地看着窗外,窗外飘着一个 风筝,紧接着画面上打出了三句话:楼下有人放风等…";我一点也不喜欢 tán 钢 琴;星期天,我好想去公园玩,可爸爸给我报了英语班。 请结合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广告宣传语,要能鲜明表达广告主旨, 不超过 12 个字,并说明理由。 广告宣传语: 理由: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 地泉之灵 林 子 ①十月。一场秋雨。 ②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 朗开阔了。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山舒缓。似清淡的
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讯翱火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 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文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 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 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 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来到山裙水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 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 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锦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 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瘟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 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 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 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宅地泉! 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屯万斜泉源,港海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 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 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 时光泡制的清清泉铭。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 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 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 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 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遂。 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 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 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 相通。湘江上游,海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 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 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 灵渠,婀娜碗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 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 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 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神灵″。当然,灵渠能 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 开。灵渠的"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 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个体 经营者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 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 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 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 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 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2011年11月30日)19·本文主要
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讯翱火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 手绢。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文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 飘然的出走。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 然,与云嬉戏。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 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③来到山裙水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 的幽渺。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 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锦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 诸多世间奥义。她婉约,曼转,不骄不躁,不瘟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 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 陆。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用"米泉"称酒, 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宅地泉! 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屯万斜泉源,港海流淌。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 ④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 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 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 时光泡制的清清泉铭。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 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她连着 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 叹而静思。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 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遂。 ⑤地泉之灵,使我感到股股泉眼在心底静静开凿,深深被这无与伦比的 设计和灵思感动。开凿灵渠,古人先在湘江中用石堤筑成分水铧嘴和大小天平, 把湘江隔断。在铧嘴前开南北两条水渠,北渠仍通湘江,南渠就是灵渠,和漓江 相通。湘江上游,海河流来的水被铧嘴一分为二,分别流入南渠和北渠,这样就 连接了湘江和漓江。灵渠选择在湘江和漓江相距很近的地段,这里水位相差不大, 水势平缓,便于行船。于是,便有了美丽的相约与离别,有了亘古的传奇和现实。 灵渠,婀娜碗蜒于起伏的青山碧水,联姻湘江、漓江,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 滋养出一代又一代流光溢彩的繁华。 ⑥灵渠的不朽,在于非常之 "灵"。其中的每一块石料,每一道石缝,每 一个细节,都是天衣无缝地配合与交结,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环节都通灵般地经得 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成为屹立两千多年的 "神灵"。当然,灵渠能 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 开。灵渠的 "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魂灵。现代的灵渠,用依然不变的 灵气和谐演绎着时光的走向、历史的延伸。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个体 经营者嘴,你可能会感慨,强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 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很多的事,拐个弯或许就海阔天空,万里无云。很多 时候,或许绕一下路,前方就一笑见天。此时,灵渠像明亮的眼,凝视着我们, 教导着我们:把内心放在水中,慢慢清洗。淘洗多余的存储,让尘世的灵光照亮 内心的圣洁和单纯。然后,再让心与心靠近,让心灵相通。我想,这也正是地泉 千年不变的灵魂所系吧。 (选自《南方日报》,2011 年 11 月 30 日) 19·本文主要
写兴安灵渠,而第②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4分) 20·结合文意,简要赏析③④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21·结合全文看,"地泉之灵"的"灵”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2·文章最后一段说″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 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给你怎样的启发?(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 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一一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 发出召唤! 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日照市2012年3月份高三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试卷分析 第I卷(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B(A项,man she/zhe;B项,jie/j,gong/g0ng,wu/e;C项 za/zha, qiao, zhan/chan: D I, mai/man, jie/xie, cha) 2.A(B项,坐镇;C项,钓鱼竿;D项,冒天下之大不韪) 3.C(“成见”指固定不变的看法;“偏见”指片面的有偏向的见解。“监督” 指察看并督促;“监管”指监督并管理。“虽然”涉及的是事实,已然的:“即 使”表让步假设关系,涉及的事是未然的。从内容来看,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 情燃烧的岁月是既定事实,故用“虽然”) 4.B(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应改为“畅所欲言”。 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寺规和戒律,现泛指束缚人的不合理的陈腐规章 制度。石破天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一诗,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髙亢,忽 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叹为 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褒贬误用) 5.D(A项,句式杂糅,应删去“同样不可小视”。B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将 “虽然”放在“很多人”之后。C项,搭配不当,“推进”与“质量品牌”不搭 配,可在“质量品牌”后加上“建设”) 二、(9分,每小题3分) 6.D(A项,“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说的是“中国的海洋文化”而非 “岭南文化”。B项,“相对于中原文化它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错,应是相对 于其它临海地区的海洋文化。C项,原文是用比喻说明岭南文化的兼容性特质, 并非实写) 7.C(“改变了岭南文化传统的个性特质”错,原文说“这不是岭南文化的特质 有了突变”) 8.C(A项,“没有认识到岭南文化的特质及价值”错,原文说“只有……才能 对它的特质及价值作出全面的评判”。B项,“最终消亡了”错,原文说“没有
写兴安灵渠,而第②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来写雨后秋景和作者心情?(4 分) 20·结合文意,简要赏析③④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21·结合全文看,"地泉之灵"的"灵"表现在哪些方面?(4 分) 22·文章最后一段说"面对灵渠,面对挥手指点江山的铧嘴,你可能会感慨,强 大与弱小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堵与疏,急与缓,往往就是挥手之间的力量",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给你怎样的启发?(6 分)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 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 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 发出召唤! 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日照市 2012 年 3 月份高三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试卷分析 第Ⅰ卷(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B(A 项,màn/wàn,páo,shé/zhé;B 项,jiè/jí,ɡònɡ/ɡōnɡ,wù/è;C 项, zā/zhā,qiào,zhàn/chàn;D 项,mái/mán,jiě/xiè,chā) 2. A(B 项,坐镇;C 项,钓鱼竿;D 项,冒天下之大不韪) 3.C(“成见”指固定不变的看法;“偏见”指片面的有偏向的见解。“监督” 指察看并督促;“监管”指监督并管理。“虽然”涉及的是事实,已然的;“即 使”表让步假设关系,涉及的事是未然的。从内容来看,我们已经远离了那段激 情燃烧的岁月是既定事实,故用“虽然”) 4.B(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应改为“畅所欲言”。 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寺规和戒律,现泛指束缚人的不合理的陈腐规章 制度。石破天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一诗,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 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叹为 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褒贬误用) 5.D(A 项,句式杂糅,应删去“同样不可小视”。B 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将 “虽然”放在“很多人”之后。C 项,搭配不当,“推进”与“质量品牌”不搭 配,可在“质量品牌”后加上“建设”)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6.D(A 项,“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说的是“中国的海洋文化”而非 “岭南文化”。B 项,“相对于中原文化它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错,应是相对 于其它临海地区的海洋文化。C 项,原文是用比喻说明岭南文化的兼容性特质, 并非实写) 7.C(“改变了岭南文化传统的个性特质”错,原文说“这不是岭南文化的特质 有了突变”) 8.C(A 项,“没有认识到岭南文化的特质及价值”错,原文说“只有……才能 对它的特质及价值作出全面的评判”。B 项,“最终消亡了”错,原文说“没有
得到应有的发展”。D项,“岭南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格局中跃居上游”原文无 此信息)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夺:改变) 10.C(A项,前一个是副词,将要;后一个是连词,表递进,而且。B项,前 个是连词,表并列,又;后一个是连词,表转折,却。C项,两个都是副词,表 揣测语气,大概。D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判断词,是) 11.B(①表现其谦让有德;④表现其性格刚毅,不附和别人;⑤表现其有责任 心) 12.D(“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不 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 第Ⅱ卷(114分) (第Ⅱ卷从日照实验高中抽卷600份,文、理科各300份) 第Ⅱ卷抽样平均得分79.35,试题难度为0.69 第四题(24分) 此大题考査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名句名篇的识记默写能力。此 大题抽样平均得分13.40,试题难度为0.558 13.此题抽样平均得分5.12,试题难度为0.512 (1)【参考答案】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 被冤枉的人的性命。(3分。狱,案件;成书,裁定的文书;活,使……活,救 【考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对“狱”“书”两个词的含义理解不准确:“活”的使动用法没能解释出来;后 句的意思误解为“为四名有冤屈的人洗刷冤情”或“被冤枉还活着的有四个 人 (2)【参考答案】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 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3分。顾,回头;略,丝毫,一点点;止,停止, 作罢) 【考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顾”的理解不正确,或译成“看”“顾虑”,或未作解释;“略”误译成“稍 微”,或忽略不译。 (3)【参考答案】 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 (4分。疾,患病;数,多次,屡次;引,拉;属,嘱托) 【考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疾”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不出:“引”翻译不正确,译成“穿”“看”“拿”等; 属”未考虑通假现象,有的译成“心有所属”。 【文言句子翻译答题思路及模式】 1)句子翻译要直译,在具体答题时,力求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一些重 要的实词、特殊句式等,不可遗漏。 2)注意一些特殊语言现象,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要解释准确
得到应有的发展”。D 项,“岭南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格局中跃居上游”原文无 此信息)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9.D(夺:改变) 10.C(A 项,前一个是副词,将要;后一个是连词,表递进,而且。B 项,前一 个是连词,表并列,又;后一个是连词,表转折,却。C 项,两个都是副词,表 揣测语气,大概。D 项,前一个是副词,才;后一个是判断词,是) 11.B(①表现其谦让有德;④表现其性格刚毅,不附和别人;⑤表现其有责任 心) 12.D(“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也不用处理政务”错误,应为“下诏准许他不 用上朝,却让他像原来那样处理政事”) 第Ⅱ卷(114 分) (第Ⅱ卷从日照实验高中抽卷 600 份,文、理科各 300 份) 第Ⅱ卷抽样平均得分 79.35,试题难度为 0.69 第四题(24 分) 此大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名句名篇的识记默写能力。此 大题抽样平均得分 13.40,试题难度为 0.558 13.此题抽样平均得分 5.12,试题难度为 0.512 (1)【参考答案】刚到任上,薛公提取本州案件中已裁定的文书,挽救了四个 被冤枉的人的性命。(3 分。狱,案件;成书,裁定的文书;活,使……活,救 活) 【考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对“狱”“书”两个词的含义理解不准确;“活”的使动用法没能解释出来;后 一句的意思误解为“为四名有冤屈的人洗刷冤情”或“被冤枉还活着的有四个 人”。 (2)【参考答案】薛公回头让主管官员把官印收藏起来,自己丝毫没有拿来看 看的意思,老百姓于是作罢。(3 分。顾,回头;略,丝毫,一点点;止,停止, 作罢) 【考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顾”的理解不正确,或译成“看”“顾虑”,或未作解释;“略”误译成“稍 微”,或忽略不译。 (3)【参考答案】 太后患病不能说话,却还多次拉扯着她的衣服,好像要有所嘱托,会是什么呢? (4 分。疾,患病;数,多次,屡次;引,拉;属,嘱托) 【考生答卷存在的问题】 “疾”名词活用作动词译不出;“引”翻译不正确,译成“穿”“看”“拿”等; “属”未考虑通假现象,有的译成“心有所属”。 【文言句子翻译答题思路及模式】 (1)句子翻译要直译,在具体答题时,力求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一些重 要的实词、特殊句式等,不可遗漏。 (2)注意一些特殊语言现象,如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要解释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