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主义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创造主义艺术教育思潮,亦称儿童中心主义艺术 教育思潮,或进步主义艺术教育思潮。 它兴起于20世纪前期,风靡欧美日,波及美术、 音乐、戏剧等各教育领域
创造主义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 创造主义艺术教育思潮,亦称儿童中心主义艺术 教育思潮,或进步主义艺术教育思潮。 • 它兴起于20世纪前期,风靡欧美日,波及美术、 音乐、戏剧等各教育领域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 和消费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与学校的发 展。 当时,西欧的教育界存在两种本质不同的教育方 法。 一是以教授、训练为中心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 教授法。 。另一种是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田园教育的方法
•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 和消费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与学校的发 展。 • 当时,西欧的教育界存在两种本质不同的教育方 法。 • 一是以教授、训练为中心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的 教授法。 • 另一种是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田园教育的方法
主张开展以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的代表人物 奥地利的齐泽克(Franz Cizek,1865一1946) 英国的美术教育家里德(Herbert Read) :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 日本的山本鼎
主张开展以儿童为中心的美术教育的代表人物 ·奥地利的齐泽克(Franz Cizek,1865—1946) ·英国的美术教育家里德(Herbert Read) ·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Viktor Lowenfeld) ·日本的山本鼎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自我表现机会,以促进学 生个性和创造力发展的观点。 教师应按照儿童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 引发儿童内在的自我表现动机,使儿童投入自我表现的过 程。 教学过程必须顺应学生的自然发展,学习过程比学习成果 更重要,教师不应以任何外在的因素干扰学生的发展。 教师对儿童表现的结果,决不能用成人的观点或等第去评 价,而应根据他们的作品进行发展特征的分析
•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自我表现机会,以促进学 生个性和创造力发展的观点。 • 教师应按照儿童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当的表现主题与材料, 引发儿童内在的自我表现动机,使儿童投入自我表现的过 程。 • 教学过程必须顺应学生的自然发展,学习过程比学习成果 更重要,教师不应以任何外在的因素干扰学生的发展。 • 教师对儿童表现的结果,决不能用成人的观点或等第去评 价,而应根据他们的作品进行发展特征的分析
主张开展以儿童为中心的音乐教育的代表人物 瑞士的达尔克罗斯(Emile Jaques-Dalcroze,1865- 1950) 德国的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 匈牙利的柯达伊(Zoltan Kodaly,1882-1967) ·日本的铃木慎一(1898一1998)
主张开展以儿童为中心的音乐教育的代表人物 • 瑞士的达尔克罗斯 (Emile Jaques-Dalcroze, 1865- 1950) • 德国的奥尔夫(Carl Orff, 1895-1982) • 匈牙利的柯达伊(Zoltan Kodaly, 1882-1967) • 日本的铃木慎一(1898-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