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 逍遥游 自然的箫声 变8
逍遥游 庄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 化说理风格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 ◆情感目标 进取然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 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疏通文字,理解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感知本文所体现的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 化说理风格。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的能力。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 情感目标: 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
《逍遥游》·第一课时
《逍遥游》·第一课时
关于庄子及其作品 ◆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 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 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 定客观真理。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 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 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
一、关于庄子及其作品 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 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世人并称“老庄” 。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一 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 定客观真理。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 顺其自然, “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 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
先秦散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 《庄子》。《庄子》33篇,分为 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三个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 杂篇出于庄子后学。寓言为主的创 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 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富有诗 意的语言是《庄子》的特点
先秦散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 《庄子》。《庄子》33篇,分为 内7篇、外15篇 、杂11篇三个部分。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 杂篇出于庄子后学。寓言为主的创 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 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 意的语言是《庄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