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议论文阅读专题 徐贤友 【聚焦中考】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议论文的考査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 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纵观2007年的 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 1.从选文的主题来看,大多涉及人们关注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生成长、求知中的问题,蕴含丰 富的人文精神,以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如2007年中考选文《书与人的随想》(山西太 原)、《学会做人》(福建福州)、《演奏快乐》(四川成都)、《孝心无价》(四川达州) 等,这些材料着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2选文绝大部分来自课外,也有少量的出自课内的典范的文章, 3.重视基本阅读能力,兼顾文体阅读能力。如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局部理解等,这是阅读的 基本能力,还有紧密结合文体特点进行设题。 4题型以理解性题为主,并伴有拓展性试题 【考点搜索】 1.考查对论点的把握,如“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007年四川成都)、“本 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2007年江苏盐城) 2.考查对论据的理解,如“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哥白尼的例子有何作用”(2007年山西太原) 下面是几则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要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两项?并说说理由”(2007 年四川资阳)。 3.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如“用“标示全文论证的结构层次”(2007年湖北荆州)、“选文 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007年辽宁沈阳)
2009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议论文阅读专题 徐贤友 【聚焦中考】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议论文的考查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 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纵观 2007 年的 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 1.从选文的主题来看,大多涉及人们关注的社会生活以及人生成长、求知中的问题,蕴含丰 富的人文精神,以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如 2007 年中考选文《书与人的随想》(山西太 原)、《学会做人》(福建福州)、《演奏快乐》(四川成都)、《孝心无价》(四川达州) 等,这些材料着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2.选文绝大部分来自课外,也有少量的出自课内的典范的文章, 3.重视基本阅读能力,兼顾文体阅读能力。如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局部理解等,这是阅读的 基本能力,还有紧密结合文体特点进行设题。 4.题型以理解性题为主,并伴有拓展性试题。 【考点搜索】 1.考查对论点的把握,如“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007 年四川成都)、“本 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2007 年江苏盐城)。 2.考查对论据的理解,如“请具体分析第②段中哥白尼的例子有何作用”(2007 年山西太原)、 “下面是几则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果要在本文中引用,可以引用哪两项?并说说理由”(2007 年四川资阳)。 3.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如“用“/”标示全文论证的结构层次”(2007 年湖北荆州)、“选文 第⑤段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007 年辽宁沈阳)
4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如“试分析文章在论述“宠辱不必在乎”这层意思时的论证过程和 论证方法”(2007年湖南常德)、“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007 年辽宁沈阳) 5考查对议论文语言的品味,“第(7)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转战”若改为“辗转”表达效果 会有什么不同”(2007年山东滨州)、“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 的句子中“主要”一词能否去掉?说说你的意见”(2007年河北邯郸) 6考査综合探究的能力,如“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微笑值多少钱'的理解”(2007年福建龙 岩)、“王明快考试了,妈妈整天唠叨个不停,唯恐他因看电视、玩电脑、打篮球而耽误学 习。他烦透了。读了本文,请你开导开导他吧!”(2007年广西百色课改卷) 【方法指津】 1对论点的把握。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 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 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采补充或证明 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中心论点所处的位置首先看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开头,有的 在中间,有的在结尾。还有的对论点表述不很集中,需要读者自己用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2.对论据的把握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 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 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4.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如“试分析文章在论述“宠辱不必在乎”这层意思时的论证过程和 论证方法”(2007 年湖南常德)、“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07 年辽宁沈阳)。 5.考查对议论文语言的品味,“第(7)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转战”若改为“辗转”表达效果 会有什么不同”(2007 年山东滨州)、““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 的句子中“主要”一词能否去掉?说说你的意见”(2007 年河北邯郸) 6.考查综合探究的能力,如“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微笑值多少钱’的理解”(2007 年福建龙 岩)、“王明快考试了,妈妈整天唠叨个不停,唯恐他因看电视、玩电脑、打篮球而耽误学 习。他烦透了。读了本文,请你开导开导他吧!”(2007 年广西百色课改卷)。 【方法指津】 1.对论点的把握。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 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 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采补充或证明 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中心论点所处的位置首先看标题,要区分论题和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开头,有的 在中间,有的在结尾。还有的对论点表述不很集中,需要读者自己用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2.对论据的把握。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两种类型—— 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具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道理论据:指经过 人们的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也包括自 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名言、譬句等
解答论据题,一般要做到:(1)结合具体语境,特别要注意文段首尾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 对论据作用:(2)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有时从它们身上往往能得到某种语言暗 示,进而读懂论据。 3.对论证的把握 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 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 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 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 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⑦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 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证明论点。 4对议论文结构的把握。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 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 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5对议论文语言的品味 议论文的语言一般有以下特点: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严密性。对语言的品味需要结合 具体语境,如上下句等。 6对拓展性试题的探究 拓展性试题一般着眼于对论点的理解和对论据的掌握程度,这两点都强调开放性,即联系平 时的积累和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平时需要广采博览,加深积累:另一方,需要 在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真题例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2007年中考河南实验区题)
解答论据题,一般要做到:(1)结合具体语境,特别要注意文段首尾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 对论据作用;(2)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有时从它们身上往往能得到某种语言暗 示,进而读懂论据。 3.对论证的把握。 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论点解决“需 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 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四种: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 点;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 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⑦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 明论点;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证明论点。 4.对议论文结构的把握。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分析问题(也 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 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5.对议论文语言的品味。 议论文的语言一般有以下特点: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严密性。对语言的品味需要结合 具体语境,如上下句等。 6.对拓展性试题的探究。 拓展性试题一般着眼于对论点的理解和对论据的掌握程度,这两点都强调开放性,即联系平 时的积累和实际生活。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平时需要广采博览,加深积累;另一方,需要 在实际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真题例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2007 年中考河南实验区题)
年轻人也需要反省 廖廓 ①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 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 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他们 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②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反省,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反省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是必要 的,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 有必要、更有价值。 ③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索和总结。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 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入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并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 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④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 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 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倘若青年人不 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 避免同样的失误。 ⑤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 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 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 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⑥反省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善于将反省后认识付诸实践。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恩师 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现在看来, 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省,并将反
年轻人也需要反省 廖廓 ①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 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 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他们 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 ②在一些人的意识里,反省,似乎只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实反省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都是必要 的,而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走过的路短,很容易出现失误和差错;后面的路长,反省就更 有必要、更有价值。 ③反省首先是对自身所作所为进行的思索和总结。反省不理智之思、不和谐之音、不练达之 举、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够得到真切、深入而细致的收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不但要勇于面对自己、正视自己,并且要及时进行、反复进行。疏忽了、怠惰了,就有可能 放过一些本该及时反省的事情,进而导致自己犯错。 ④反省也是对别人的经验教训的思考和总结。个人的经验教训虽然来得更直接更真切,但其 广度和深度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加广博而深刻的经验,还要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 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成本最低的财富是把别人的教训当作自己的教训。倘若青年人不 但能反省自己,还能反思别人,善于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就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 避免同样的失误。 ⑤反省,主要是对挫折和失败的思考和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 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正确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 加清醒。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 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的多,而且更为深刻。 ⑥反省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善于将反省后认识付诸实践。记得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恩师 给我的寄语是:“望你孜孜以求,绘就人生‘前有碧绿、后有金黄’的美好画卷。”现在看来, 要使自己“碧绿的青春”得到“金黄的收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辛勤耕耘、善于反省,并将反
省的思考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为今 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⑦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 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能使 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 克服自身经验和履历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 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选自2007年5月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认为年轻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省”? 4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 5.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题思路]」
省的思考付诸新的耕耘,这样才有可能使过去的失误变成今后的成功,使过去的成功变为今 后更大的成功,真正品尝到金秋的琼浆玉液,享受到大地赐予的丰收喜悦。 ⑦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 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经验证明,进步较快的青年人,必定是善于反省的人,反省能使 人走向成熟,变得深邃,臻于完善。我们希望年轻人善于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 克服自身经验和履历的局限,进而从更广阔、更深厚的大地上汲取思想和经验的营养,使自 己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选自 2007 年 5 月 9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认为年轻人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省”? 4.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何作用。 5.下列名言名句中最适合用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