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散文阅读专题 徐贤友 【聚焦中考】 散文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它在形式上的特点是:(1) 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 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 来说,散文可以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卷的散文阅读题在选文与设题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强调价值取向,时代感强,人文内涵丰富,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 自然、关注人生,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和深刻的印象:在语言上注重其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 文学价值。 (2)重视对文本的阅读考查,尤其会重视对文章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 (3)注重探究和运用题,既要求考生能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又要求展开联想,联系个人 的生活体验和一定程度的社会生活。 为了避免与前几个专题相重合,本专题侧重于对抒情散文的阅读指导 【考点搜索】 1考査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概括,如“写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与表现作者思想倾向有什 么关系”(2007山东山东滕州)、“这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是什么?试作简要概括” (2007年湖北武汉) 2.考查对文章脉络、顺序的梳理,如“阅读这篇散文,说说贯穿全文的是哪一句话”(2007浙 江湖州)、“第②段中,作者的思路是怎样逐步展开的?请写出作者的行文思路:西藏的山上 也应多种些树→→→”(2007年江苏南通)
2009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散文阅读专题 徐贤友 【聚焦中考】 散文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它在形式上的特点是:(1) 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 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 来说,散文可以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2007 年全国各地中考卷的散文阅读题在选文与设题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1)强调价值取向,时代感强,人文内涵丰富,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 自然、关注人生,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和深刻的印象;在语言上注重其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 文学价值。 (2)重视对文本的阅读考查,尤其会重视对文章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 (3)注重探究和运用题,既要求考生能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又要求展开联想,联系个人 的生活体验和一定程度的社会生活。 为了避免与前几个专题相重合,本专题侧重于对抒情散文的阅读指导。 【考点搜索】 1.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概括,如“写江南雪和朔方的雪与表现作者思想倾向有什 么关系”(2007 山东山东滕州)、“.这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是什么?试作简要概括” (2007 年湖北武汉) 2.考查对文章脉络、顺序的梳理,如“阅读这篇散文,说说贯穿全文的是哪一句话”(2007 浙 江湖州)、“第②段中,作者的思路是怎样逐步展开的?请写出作者的行文思路:西藏的山上 也应多种些树→ → → ”(2007 年江苏南通)
3.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如“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赏析下面这 句话”(2007浙江宁波)、“品味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 直到我的胸膛”(2007年浙江台州) 4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如“照第(2)段画线句子仿写: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 没有白雪,谁去评判青松的高洁”(2007年内蒙古赤峰) 5考査对关键性句子的理解,如“如何理解全文最后一话:心中有一朵花,它慢慢鼓动花瓣 发出的声音以一个开端的姿态去大及你的骨骼,唤起了一丝一丝的光线,越来越多的织成希 望,在你心中铺张”(2007年四川成都B卷)、“在(6)段中作者写道: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 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作者对新花表达了赞美,联系全文看,作者有什么用意”(2007 山东临沂) 6.拓展性、开放式考査,如“冬天在雪花的凝结中蔓延,秋天在树叶的秋千中摇摆,夏天 在香樟的绿中膨胀,而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作者对春天情有独钟,你呢?你喜欢哪 个季节,请简要说明理由”(2007年四川成都B卷)、“从文中看,作者对一朵蒲公英有着 种不寻常的感情,你在生活有是不是也有最钟情的事物,选择你钟情的一种事物抒发你对它 的感情”(2007山东临沂) 【方法指津】 1.在“形散”的外套下把握“神”。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 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 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 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同 时,要会从“象征”中把握作者所寄托的“志”。 2.抓住线索,理清顺序。 抒情散文总是以景或借托物为材料,作者通过写对物或景的认识过程来表现自己的情趣,这 种物象和情态在文中总是具体可感的,所以抒情散文的线索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从作者
3.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如“本文善用修辞,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赏析下面这 句话”(2007 浙江宁波)、“品味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风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 直到我的胸膛”(2007 年浙江台州)。 4.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如“照第(2)段画线句子仿写: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 没有白雪,谁去评判青松的高洁”(2007 年内蒙古赤峰)。 5.考查对关键性句子的理解,如“如何理解全文最后一话:心中有一朵花,它慢慢鼓动花瓣, 发出的声音以一个开端的姿态去大及你的骨骼,唤起了一丝一丝的光线,越来越多的织成希 望,在你心中铺张”(2007 年四川成都 B 卷)、“在(6)段中作者写道:‘已经晾晒了几天的蒲 公英,有几朵竟然又开花了,’作者对新花表达了赞美,联系全文看,作者有什么用意”(2007 山东临沂)。 6.拓展性、开放式考查,如“‘冬天在雪花的凝结中蔓延,秋天在树叶的秋千中摇摆,夏天 在香樟的绿中膨胀,而春天在花开的声音中苏醒。’作者对春天情有独钟,你呢?你喜欢哪 个季节,请简要说明理由”(2007 年四川成都 B 卷)、“从文中看,作者对一朵蒲公英有着一 种不寻常的感情,你在生活有是不是也有最钟情的事物 ,选择你钟情的一种事物抒发你对它 的感情”(2007 山东临沂)。 【方法指津】 1.在“形散”的外套下把握“神”。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 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 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 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同 时,要会从“象征”中把握作者所寄托的“志”。 2.抓住线索,理清顺序。 抒情散文总是以景或借托物为材料,作者通过写对物或景的认识过程来表现自己的情趣,这 种物象和情态在文中总是具体可感的,所以抒情散文的线索可以从画面展开的层次或从作者
与借托物之间的关系方面去寻找。这条线索可以是景、物、人:也可以是时间推移、空间转 换、移步换景,从而在此基础上理清顺序。 3.紧扣修辞,品味语言 抒情散文侧重于描写。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所以在品味 语言时,要更多的关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效果,将内容与形式二者紧密 结合起来。 4感受语境,依葫画瓢 仿写这一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时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你做什么,怎么做;(2)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 关键词语思考、答题:(3)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 的词语。同时,所写的句子要符合语境,做到语意连贯。 5推敲揣摩,重点突破 一般来说,抒情散文中的重点句(关键句),或从微细之处体现出文章的主旨,寄托作者的 感情:或从哲理的高度将描写与议论结合起来,深化中心;或从结构上起着埋下伏笔、承上 启下等作用。答题时,就需要紧密联系上下文,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托物言志、寄情于 景的特点,再从局部推敲揣摩,使自己对重点句的感悟与全文协调起来。 6感悟形象,拓展思维 抒情散文的拓展题,或者要求写出从文中的景物上所获得的人生启迪,或者要求模仿文中写 作方法一一个类似的片段。回答这样的题应该感悟出形象,运用联想、想象,拓展自己的思 维,同时注意以下几点:(1)读懂形象,把握其象征意义,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坚强”高 尚”等:(2)学习托物言志等手法,在描写中突出景物所蕴藏的精神内涵。 【真题例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2007年江苏淮安中考题)
与借托物之间的关系方面去寻找。这条线索可以是景、物、人;也可以是时间推移、空间转 换、移步换景,从而在此基础上理清顺序。 3.紧扣修辞,品味语言。 抒情散文侧重于描写。为了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所以在品味 语言时,要更多的关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所达到的效果,将内容与形式二者紧密 结合起来。 4.感受语境,依葫画瓢。 仿写这一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时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你做什么,怎么做;(2)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 关键词语思考、答题;(3)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 的词语。同时,所写的句子要符合语境,做到语意连贯。 5.推敲揣摩,重点突破。 一般来说,抒情散文中的重点句(关键句),或从微细之处体现出文章的主旨,寄托作者的 感情;或从哲理的高度将描写与议论结合起来,深化中心;或从结构上起着埋下伏笔、承上 启下等作用。答题时,就需要紧密联系上下文,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托物言志、寄情于 景的特点,再从局部推敲揣摩,使自己对重点句的感悟与全文协调起来。 6.感悟形象,拓展思维。 抒情散文的拓展题,或者要求写出从文中的景物上所获得的人生启迪,或者要求模仿文中写 作方法一一个类似的片段。回答这样的题应该感悟出形象,运用联想、想象,拓展自己的思 维,同时注意以下几点:(1)读懂形象,把握其象征意义,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如“坚强”“高 尚”等;(2)学习托物言志等手法,在描写中突出景物所蕴藏的精神内涵。 【真题例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2007 年江苏淮安中考题)
西风胡杨 潘岳 ①胡杨生于西域。 ②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吹洗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 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篇英雄逐鹿的 故事,一曲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 在白沙与蓝天间,倚成一幅慑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 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他是不死的树,是生命的树, 是神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热血沸腾。A霜风 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就死 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凸显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青山,是绿水,是城 市,是村庄,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生 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他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鲜花 让给了芳草,让给了名山,让给了大川,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骆驼草,他们和谐共生。胡 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 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移动的流沙,竞能深入到二十多米的沙下去寻找泥土,并深深扎根于 其中。如同中华民族,虽经无数风霜雨雪,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⑥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他们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 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比的 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 B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
西风胡杨 潘岳 ①胡杨生于西域。 ②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吹洗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 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篇英雄逐鹿的 故事,一曲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 在白沙与蓝天间,倚成一幅慑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 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他是不死的树,是生命的树, 是神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热血沸腾。A 霜风 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而从容赴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就死。 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凸显着那一股硬朗朗的本色。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青山,是绿水,是城 市,是村庄,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身后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生 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唯一意义。他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鲜花, 让给了芳草,让给了名山,让给了大川,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骆驼草,他们和谐共生。胡 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 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移动的流沙,竞能深入到二十多米的沙下去寻找泥土,并深深扎根于 其中。如同中华民族,虽经无数风霜雨雪,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⑥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他们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 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比的 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 B 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
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 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⑦中华大地上,总有那么一批不求显达的精英,总有那么一批无私奉献的中坚,总有那么 批甘于寂寞的士子,如胡杨般昂首,如中流砥柱般挺立。如此不被人知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 大,同理,不被人知的平凡才是真正的平凡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 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选自《新华文摘》2004年第5期,文有改动) 1.作者笔下的胡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从上文加方框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 美 4请认真阅读第⑤段文字,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 感悟。(感悟深刻,语言流畅,最多可获加2分。) [解题思路]」 第1题考査对所景物的特点把握。答题时,通览全文,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 语、关键词语,如“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在此基础上
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 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⑦中华大地上,总有那么一批不求显达的精英,总有那么一批无私奉献的中坚,总有那么一 批甘于寂寞的士子,如胡杨般昂首,如中流砥柱般挺立。如此不被人知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 大,同理,不被人知的平凡才是真正的平凡。 ⑧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 猎猎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选自《新华文摘》2004 年第 5 期,文有改动) 1.作者笔下的胡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3.从上文加方框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文句中蕴涵的语言运用的美或情感表达的 美。 4.请认真阅读第⑤段文字,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 感悟。(感悟深刻,语言流畅,最多可获加 2 分。) [解题思路] 第 1 题考查对所景物的特点把握。答题时,通览全文,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 语、关键词语,如“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在此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