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说明文阅读专题 徐贤友 【聚焦中考】 《课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以 看出,中考说明文的考查同其他文体的考查一样,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注 重选材的教育功用和人文价值的充分体现。纵观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可以 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说明文阅读在整个阅读题中的比重在增加,在所调查的100套题中,近七成设置了说明文 阅读 2选文内容多为社会热点和新的科学发现 3.试题创新上注重体现课程整合,强调人文精神 4题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致可以包括三个层面:概括性理解,精细化理解,迁移性理解。 【考点搜索】 1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如:“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 ”(2007年山东滕州)、 “读了本文,你觉得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哪些优点”(2007年浙江金华) 2.考査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如“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请补写出其中缺少的部分: 什么是可燃冰→→首次发现可燃冰的时间、地点及估计全球储量→→目前开发利用面 临的难题”(2007年四川广安)、“这段文字按照地学科学发展过程 的顺序写的”(2007年广州高州) 3.考查对说明方法极其作用的理解,如“文章第③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并说明其 作用”(2007年江苏镇江)、“第⑤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外,还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并就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使用效果”(2007年湖北潜江)
2009 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说明文阅读专题 徐贤友 【聚焦中考】 《课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可以 看出,中考说明文的考查同其他文体的考查一样,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注 重选材的教育功用和人文价值的充分体现。纵观 2007 年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可以 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1.说明文阅读在整个阅读题中的比重在增加,在所调查的 100 套题中,近七成设置了说明文 阅读; 2.选文内容多为社会热点和新的科学发现; 3.试题创新上注重体现课程整合,强调人文精神; 4.题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致可以包括三个层面:概括性理解,精细化理解,迁移性理解。 【考点搜索】 1.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如:“乔家大院的建筑特征是 ”(2007 年山东滕州)、 “读了本文,你觉得氢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有哪些优点”(2007 年浙江金华)。 2.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如“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请补写出其中缺少的部分: 什么是可燃冰→ →首次发现可燃冰的时间、地点及估计全球储量→ →目前开发利用面 临的难题”(2007 年四川广安)、“这段文字按照地学科学发展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2007 年广州高州)。 3.考查对说明方法极其作用的理解,如“文章第③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并说明其 作用”(2007 年江苏镇江)、“第⑤段除了使用列数字的方法外,还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并就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使用效果”(2007 年湖北潜江)
4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感知,如“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 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2007年浙江湖州)、“读完全文,你认为“雀”与“鹊”有哪些不同” (2007年江苏泰州)。 5考查对修饰语、关键词的理解,如“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每一根纤细 的枝干上都嵌着一大两小三片叶子,像美女的眉”(2007年浙江嘉兴)、“文章第①段中加 点的词语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2007年湖北随州) 6.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如“比较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007 年北京)、“第⑦段中地球“不堪重负’生病了”在呻吟'在文中指的是什么?”(2007年湖北 恩施)。 7.考查综合探究能力,如“风筝最早发源于中国,风筝的发明成为中国人的一大骄傲 请发挥你的想像,进行一次创新之举,设想出将风筝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 的一种方法”(2007年湖北潜江)、“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围绕“怎样保护濒危植 物”问题,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2007年江西) 【方法指津】 1.对说明对象的特征及顺序的把握 ①分清说明对象的类别,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顺序。说明对象的特征和顺序,因说明对象 的类别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介绍事物及事物发展变化类的作品,常用时间或空间顺 序,其特征往往表现于外,可从形状、构造着手把握:介绍事理类的作品,常用逻辑顺序, 其特征常常隐藏于内,须从性质、成因、关系着手把握其特征。 ②抓住中心句或标志词,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顺序。说明文每段乃至全文一般都有中心句, 事物的特征往往隐含在中心句中,因此从抓中心句入手,往往可以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文 的三种顺序又各有不同的标志词,如表时间顺序的时间词,表空间顺序的方位词,表逻辑顺 序的内在关系词,抓住它,判别文章的顺序就会容易 2对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理解
4.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感知,如“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 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2007 年浙江湖州)、“读完全文,你认为“雀”与“鹊”有哪些不同” (2007 年江苏泰州)。 5.考查对修饰语、关键词的理解,如“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每一根纤细 的枝干上都嵌着一大两小三片叶子,像美女的眉”(2007 年浙江嘉兴)、“文章第①段中加 点的词语‘大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2007 年湖北随州)。 6.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如“比较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内容,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007 年北京)、“第⑦段中地球‘不堪重负’‘生病了’‘在呻吟’在文中指的是什么?”(2007 年湖北 恩施)。 7.考查综合探究能力,如“风筝最早发源于中国,风筝的发明成为中国人的一大骄傲。 请发挥你的想像,进行一次创新之举,设想出将风筝运用于生产、生活、科研等实践活动中 的一种方法”(2007 年湖北潜江)、“阅读下面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围绕“怎样保护濒危植 物”问题,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2007 年江西)。 【方法指津】 1.对说明对象的特征及顺序的把握。 ①分清说明对象的类别,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顺序。说明对象的特征和顺序,因说明对象 的类别不同而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介绍事物及事物发展变化类的作品,常用时间或空间顺 序,其特征往往表现于外,可从形状、构造着手把握;介绍事理类的作品,常用逻辑顺序, 其特征常常隐藏于内,须从性质、成因、关系着手把握其特征。 ②抓住中心句或标志词,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顺序。说明文每段乃至全文一般都有中心句, 事物的特征往往隐含在中心句中,因此从抓中心句入手,往往可以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文 的三种顺序又各有不同的标志词,如表时间顺序的时间词,表空间顺序的方位词,表逻辑顺 序的内在关系词,抓住它,判别文章的顺序就会容易。 2.对说明方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理解
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是容易题,复习时抓住常见说明方法定义理解即可。理解说明方法的作 用是稍难题,不过只要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讲清其表达上的具体作用即可。一般说明方法 的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清楚,使说明的语言更加直观、形象,具体如下: ①举例子—作用:通过…代表性的例子,真实说明了(事物):识别方法:抓 住“比如”例如”如”等标志性词语。 ②分类别:就是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一说明 作用:能有条理更清楚的说明事物。 ③列数字:作用: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人一目了然,更有说服力。在这里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用了数字就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表示年号、日期、时间的 数字 ④作比较:就是事物比较和事理比较:作用: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增强了说明 (事物)的效果 ⑤画图表:作用:增强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⑥下定义:作用:准确简明的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述形式:“某某是什么”、“某 某叫什么” ⑦打比方:作用:具体、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征。 3.对修饰语、关键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说明文中有些修饰语看似模糊、不确定,却往往是语言运用准确、严密之所在,解答此类试 题,不能游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应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分析,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 4对说明中心及说明内容的把握
判断文章的说明方法是容易题,复习时抓住常见说明方法定义理解即可。理解说明方法的作 用是稍难题,不过只要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讲清其表达上的具体作用即可。一般说明方法 的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清楚,使说明的语言更加直观、形象,具体如下: ①举例子—— 作用:通过……有代表性的例子,真实说明了……(事物);识别方法:抓 住“比如”“例如”“如” 等标志性词语。 ②分类别:就是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一说明 作用:能有条理更清楚的说明事物。 ③列数字:作用:更准确、更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使人一目了然,更有说服力。在这里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用了数字就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如表示年号、日期、时间的 数字。 ④作比较:就是事物比较和事理比较;作用:化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增强了说明…… (事物)的效果。 ⑤画图表:作用: 增强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⑥下定义:作用:准确简明的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述形式:“某某是什么”、“某 某叫什么”。 ⑦打比方:作用:具体、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征。 3.对修饰语、关键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说明文中有些修饰语看似模糊、不确定,却往往是语言运用准确、严密之所在,解答此类试 题,不能游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应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分析,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 目的。 4.对说明中心及说明内容的把握
在说明文阅读中,可以从文题或关键词入手,把握说明中心,说明中心的概括其实就是“说 明对象+特征”,说明文中关于说明内容概括可以细读全文,运用找出中心句或关键词的方法 进行 5对重点句子句义的理解。 说明文中重点的句子表层意思不难理解,但其真正意思不容易把握。理解重点句子的句义, 必须透过语句字面意思,看到句子表达的本意,理解它的实质。 【真题例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2007年重庆市中考题) 三峡博物馆 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 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 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 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 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 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 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 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 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 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 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
在说明文阅读中,可以从文题或关键词入手,把握说明中心,说明中心的概括其实就是“说 明对象+特征”,说明文中关于说明内容概括可以细读全文,运用找出中心句或关键词的方法 进行。 5.对重点句子句义的理解。 说明文中重点的句子表层意思不难理解,但其真正意思不容易把握。理解重点句子的句义, 必须透过语句字面意思,看到句子表达的本意,理解它的实质。 【真题例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2007 年重庆市中考题) 三峡博物馆 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 157.3 米,宽 98.085 米,高 32 米, 总建筑面积为 4 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 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 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 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 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 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 23225 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 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 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 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迎面是一幅长 9 米、高 6 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 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
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 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 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 割搬进展厅。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放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 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 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 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 节鱼腹浦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 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 1.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三峡博物馆的? 2.选文说三峡博物馆的外型“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仔细阅读文中有关内容,选 出下列不属于这种寓意的一项() A.三峡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象征着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B.三峡博物馆的外墙设计集中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C.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具有极好的采光效果。 D.三峡博物馆的外形具有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内涵。 3.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壮丽三峡”和“远古巴渝”两个展厅各自的主要艺术风格。 “壮丽三峡”: “远古巴渝
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 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 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 割搬进展厅。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放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 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 1160 多平方米,展品逾 1000 件。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 个展厅,里面的文物 80%以上都是 1997 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 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 节鱼腹浦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 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 1.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三峡博物馆的? 2.选文说三峡博物馆的外型“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仔细阅读文中有关内容,选 出下列不属于这种寓意的一项( ) A.三峡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象征着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B.三峡博物馆的外墙设计集中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C.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具有极好的采光效果。 D.三峡博物馆的外形具有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内涵。 3.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壮丽三峡”和“远古巴渝”两个展厅各自的主要艺术风格。 “壮丽三峡”: “远古巴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