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一中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 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语言知识及表达(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泥沼(zao) 虬曲(q) 别墅(shu) 龌齪(wocu) B.黏泥(nian) 篝火(gou) 鸟窠ke) 花翎lng) C.憎恶(zeng)蔷薇( xiangwei)进流(beng)挟持(xia) D.嘀咕(dgu)请帖(t) 赝品(ydn) 阿斥( hezhi)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成功 计日程功 抱怨 以德报怨 B.不凡 要言不烦 颜色 察颜观色 C.清秀 山清水秀 锤炼 千锤百炼 D.勾通 理解沟通 广义 集思广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桥边的老人》用含而不露的叙事手法,使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B.作为白桦派的作家之一,志贺直哉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 取材常常闭门造车 C.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內战残酷的战争毁坏了家园离散了骨肉, 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D.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 汉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迷惘的一代”这个称呼的来历,出自侨居巴黎的美国老一辈女作家格特鲁 德·斯泰因之口 B.人们普遍希望,美国作家立该以美国人的身份和精神来写作,这样才能对世界 文坛的竞争和繁荣作出他们自己的贡献。 C.批评家称海明威是一个手持板斧的人将附在文学身上的没有必要的那些“乱 毛”统统砍伐掉了 D.海明威在19岁时被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自愿到意大利去做救护车司机, 结果在皮亚韦前线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弹片击中了他负了重伤。 5.下面这些对联放乱了,请把它们整理好,并逐一排列出上联与下联选出最恰当 的一项() ①红墙碧瓦尽新楼满室图书满室馨②歌声阵阵庆新年香随梅蕊送春来 ③硕果累累辞旧岁风卷雪花辞腊去④兢兢业业育桃李人梯巧搭登攀路 ⑤翠柏苍松皆旧貌一窗明月一窗竹⑥勤勤恳恳做园丁心血勤浇栋梁材 A.⑤①②③⑥④B.①③②⑥⑤④ C.①⑤②⑥③④D.⑤①③②④⑥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湘阴一中 2010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卷 语 文 时量: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语言知识及表达(共 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泥沼(zǎo) 虬曲(qiú) 别墅(shù) 龌龊(wòcù) B.黏泥(nián) 篝火(gōu) 鸟窠 kē) 花翎 líng) C.憎恶(zēng) 蔷薇(xiángwēi) 迸流(bèng) 挟持(xiá) D.嘀咕(dígū) 请帖(tiě) 赝品(yàn) 呵斥(hēzhì)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成功 计日程功 抱怨 以德报怨 B.不凡 要言不烦 颜色 察颜观色 C.清秀 山清水秀 锤炼 千锤百炼 D.勾通 理解沟通 广义 集思广益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桥边的老人》用含而不露的叙事手法,使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B.作为白桦派的作家之一,志贺直哉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 取材,常常闭门造车。 C.课文取材于 20 世纪 30 年代西班牙內战,残酷的战争毁坏了家园,离散了骨肉, 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D.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 汉,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迷惘的一代”这个称呼的来历,出自侨居巴黎的美国老一辈女作家格特鲁 德•斯泰因之口。 B.人们普遍希望,美国作家立该以美国人的身份和精神来写作,这样才能对世界 文坛的竞争和繁荣作出他们自己的贡献。 C.批评家称海明威是一个手持板斧的人,将附在文学身上的没有必要的那些“乱 毛”统统砍伐掉了. D.海明威在 19 岁时被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自愿到意大利去做救护车司机, 结果在皮亚韦前线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弹片击中了他,负了重伤。 5.下面这些对联放乱了,请把它们整理好,并逐一排列出上联与下联,选出最恰当 的一项( ) ①红墙碧瓦尽新楼 满室图书满室馨 ②歌声阵阵庆新年 香随梅蕊送春来 ③硕果累累辞旧岁 风卷雪花辞腊去 ④兢兢业业育桃李 人梯巧搭登攀路 ⑤翠柏苍松皆旧貌 一窗明月一窗竹 ⑥勤勤恳恳做园丁 心血勤浇栋梁材 A.⑤① ②③ ⑥④ B.①③ ②⑥ ⑤④ C.①⑤ ②⑥ ③④ D.⑤① ③② ④⑥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況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见金钱 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 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 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 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 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 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 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 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 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 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 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於林,犹恐其不高,复巢於木末;鱼藏於水,犹恐其不深,复 穴於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 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禄秩优厚 秩:品级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3分)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 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 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 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 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9、翻译:(10分)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5分)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5分)
2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於明珠,见金钱 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 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 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 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 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 不知其迳,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 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 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 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 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 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於林,犹恐其不高,复巢於木末;鱼藏於水,犹恐其不深,复 穴於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 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3 分) (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 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 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 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 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 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9、翻译:(10 分)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5 分)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5 分)
10、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 惧 三、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诗歌,回答下列各题(7分) 晚泊岳阳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①, 夜深江月弄清辉②,水上人歌月下归。 阙③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字还暗示诗人身处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的孤寂,“来”字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景传情,形象生动。 第五句 (2分) 第六句 (2分) (2)诗歌的最后两句言情,其中地七句 第八句写“轻舟短楫”,表现诗人回家时的轻快心情,“去如飞”,表明诗人 归家的急切心情。(3分) 2.古诗文默写。6分 (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 (王羲之《兰亭 集序》) (2)下面两首诗任选一首默写。 错 误 未 找 到 引 用 源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 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户庭无 尘杂,虚室有余闲。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中国和西方的悲剧在哪里有着最接近的特征呢我认为,是在中国古代神话 和古希腊悲剧中。例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就呈现着 与古希腊悲剧更相接近的美学特征。 在这里,首先存在着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悲剧观念的问题。它是在人类感受 到自我与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分裂和对立中产生的
3 10、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 分)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 未 发 闻 中心岂 不 常 惧 三、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1.阅读诗歌,回答下列各题(7 分)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①, 夜深江月弄清辉②,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阙③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字还暗示诗人身处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的孤寂,“来”字运用拟人的手法, 写景传情,形象生动。 第五句 (2 分) 第六句 (2 分) (2)诗歌的最后两句言情,其中地七句 ;第八句写“轻舟短楫”,表现诗人回家时的轻快心情,“去如飞”,表明诗人 归家的急切心情。(3 分) 12.古诗文默写。6 分 ( 1 )每 览昔 人兴 感 之由 ,若 合一 契, 未尝 不 临文 嗟悼 ,不 能喻 之 于 怀。 , 。 (王羲之《兰亭 集序》) (2)下面两首诗任选一首默写。 错 误 ! 未 找 到 引 用 源。 , ? ,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曹操《短歌行》) 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 。 , 。户庭无 尘杂,虚室有余闲。 (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文章)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中国和西方的悲剧在哪里有着最接近的特征呢 我认为,是在中国古代神话 和古希腊悲剧中。例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就呈现着 与古希腊悲剧更相接近的美学特征。 在这里,首先存在着人类为什么会产生悲剧观念的问题。它是在人类感受 到自我与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分裂和对立中产生的
在《精卫填海》中,“东海”体现的是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 力量。精卫为了寻找、享受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被大海溺毙。她对给她带来巨大 灾难的东海充满恐惧也充满仇视。精卫无法向东海屈服,她要填平东海,消除产 生她的灾难的根源。但她力量的微弱和体现着宇宙、世界、大自然力量的“东海” 的浩瀚,使她永远无法达到她的目的。而我们却在她的悲剧性的抗争中感到了她 的情感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感到了她的主体性的自我存在。在这里,有人类自 我存在的悲剧意识,有贯穿于这个神话故事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是在精卫 与“东海”的分裂和对立的意识中产生的,这种悲剧精神是由精卫对带给她灾难的 东海ˆ的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的情绪构成的,这种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使她 产生了坚定不移的意志,这种坚定不移的意志支配了她始终不懈的填海行动。所 以,悲剧精神是人类特定情感、意志和行动的构成体 在《夸父逐日》的神话中,夸父不自量力,但也正因为他的不自量力,使 他要与日竞走,终因焦渴而死,但却使他的生命充满了力量,充满了英雄主义的 精神 我们把中国古代这两则神话故事同古希腊悲剧对照着思考,就会看到它们 有极为接近的美学特征。在古希腊的悲剧中首先贯穿的是人和神的对立。在古希 腊的文化中,“神”是体现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意志的,人和神的 对立就是人和宇宙、世界、自然的分裂和对立。在这种对立中,“神”的力量是奇 大无边的,“神”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人类却不可能完全遵从神的意志, 他有他不能没有的独立的愿望和追求。比如“神”不把火种交给人类,但人类需要 火种,普罗米修斯违背神的意愿,偷了火种交给人类。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受到 神的惩罚,就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山上,但失败没有使他屈服,他在反抗宙斯的专 制权力中表现了自己的力量,表现了自己的英雄精神。他的悲剧得到了人们的同 情和怜悯。俄狄浦斯王注定要杀父娶母,这是神的意志。他无法逃脱自己悲剧的 命运,但他一直都在努力反抗神的意志,正是他反抗自己命运的努力使他在自己 的悲剧中站立着,表现了自己的崇高。悲剧人物之所以是悲剧人物,是因为他反 抗的是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这力量是他永远无法战胜的。在这种反抗中,人 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 的全部能量。 在总体的审美形态上,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悲剧故事与西方古希腊的悲剧有 着最为接近的特征,它们都在悲哀与力量的结合中表现出自己的崇高性。从这个 意义看,它们表现的是人在宇宙、世界、大自然面前的命运,是古代人的命运的 悲剧 (节选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13.对人类悲剧观念产生原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对整个宇宙、世界、大自然始终怀有未泯的恐惧和仇视。 B.人类渴望拥有撼动整个宇宙、世界的意志和战胜自然的力量。 C.人类感受到自身的意志和力量是与整个宇宙、世界、大自然分裂和对 立的。 D.人类不能完全遵从神的意志,但在抗争中,自己不得不放弃独立愿望 和追求。 14.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悲剧有很接近的美学特征,下列分析正确的 项是(3分) A.悲剧中的人物在顽强地反抗神的意志的过程中,显示出浓烈的悲剧性
4 在《精卫填海》中,“东海”体现的是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 力量。精卫为了寻找、享受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被大海溺毙。她对给她带来巨大 灾难的东海充满恐惧也充满仇视。精卫无法向东海屈服,她要填平东海,消除产 生她的灾难的根源。但她力量的微弱和体现着宇宙、世界、大自然力量的“东海” 的浩瀚,使她永远无法达到她的目的。而我们却在她的悲剧性的抗争中感到了她 的情感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感到了她的主体性的自我存在。在这里,有人类自 我存在的悲剧意识,有贯穿于这个神话故事的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是在精卫 与“东海”的分裂和对立的意识中产生的,这种悲剧精神是由精卫对带给她灾难的 “东海”的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的情绪构成的,这种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使她 产生了坚定不移的意志,这种坚定不移的意志支配了她始终不懈的填海行动。所 以,悲剧精神是人类特定情感、意志和行动的构成体。 在《夸父逐日》的神话中,夸父不自量力,但也正因为他的不自量力,使 他要与日竞走,终因焦渴而死,但却使他的生命充满了力量,充满了英雄主义的 精神。 我们把中国古代这两则神话故事同古希腊悲剧对照着思考,就会看到它们 有极为接近的美学特征。在古希腊的悲剧中首先贯穿的是人和神的对立。在古希 腊的文化中,“神”是体现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意志的,人和神的 对立就是人和宇宙、世界、自然的分裂和对立。在这种对立中,“神”的力量是奇 大无边的,“神”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但是,人类却不可能完全遵从神的意志, 他有他不能没有的独立的愿望和追求。比如“神”不把火种交给人类,但人类需要 火种,普罗米修斯违背神的意愿,偷了火种交给人类。他违背了神的意志,受到 神的惩罚,就被铁链锁在高加索山上,但失败没有使他屈服,他在反抗宙斯的专 制权力中表现了自己的力量,表现了自己的英雄精神。他的悲剧得到了人们的同 情和怜悯。俄狄浦斯王注定要杀父娶母,这是神的意志。他无法逃脱自己悲剧的 命运,但他一直都在努力反抗神的意志,正是他反抗自己命运的努力使他在自己 的悲剧中站立着,表现了自己的崇高。悲剧人物之所以是悲剧人物,是因为他反 抗的是主宰着整个人类的力量,这力量是他永远无法战胜的。在这种反抗中,人 的主体性的力量才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才在悲剧人物的身上发现了自己所蕴藏 的全部能量。 在总体的审美形态上,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悲剧故事与西方古希腊的悲剧有 着最为接近的特征,它们都在悲哀与力量的结合中表现出自己的崇高性。从这个 意义看,它们表现的是人在宇宙、世界、大自然面前的命运,是古代人的命运的 悲剧。 (节选自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 13.对人类悲剧观念产生原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对整个宇宙、世界、大自然始终怀有未泯的恐惧和仇视。 B.人类渴望拥有撼动整个宇宙、世界的意志和战胜自然的力量。 C.人类感受到自身的意志和力量是与整个宇宙、世界、大自然分裂和对 立的。 D.人类不能完全遵从神的意志,但在抗争中,自己不得不放弃独立愿望 和追求。。 14.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悲剧有很接近的美学特征,下列分析正确的一 项是(3 分) A.悲剧中的人物在顽强地反抗神的意志的过程中,显示出浓烈的悲剧性
B.人本身独有的潜在能量,在与整个宇宙、世界和自然的抗争中,没得 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 C.崇高性是在人类的自身意志力量和与神抗争失败的悲哀中充分展示的 D.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整个宇宙、世界和自然与古希腊悲剧中的神,都是 不可战胜的主宰人类的力量 15.为什么说夸父“不自量力”,“与日竞走”充满了英雄主义精神(6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理解(22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6—19题。 古渡 朱以撒 (1)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 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2)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古 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 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 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 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欻缓缓而来。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 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 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嬴得阵阵惊叹 和好评。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 水一般远去了。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飘浮 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 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3)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4)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 渡口,不远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5)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 月深处。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 架。涨水时节,反倒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折岸。那指指点点 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 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纹丝不动。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 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 (6)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7)有多少像这样的生活场景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一旦遇到时机, 抹颜色、一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古渡对于宽敞平坦 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迴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 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有许多过去极 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 这些地方去。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 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么两样。有人曾说过,常
5 B.人本身独有的潜在能量,在与整个宇宙、世界和自然的抗争中,没得 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 C.崇高性是在人类的自身意志力量和与神抗争失败的悲哀中充分展示的。 D.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整个宇宙、世界和自然与古希腊悲剧中的神,都是 不可战胜的主宰人类的力量。 15.为什么说夸父“不自量力”,“与日竞走”充满了英雄主义精神 (6 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理解(22 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 16—19 题。 古 渡 朱以撒 (1)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 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2)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古 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 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 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 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欸缓缓而来。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 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 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 和好评。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 水一般远去了。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飘浮 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 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3)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4)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 渡口,不远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5)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 月深处。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 架。涨水时节,反倒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折岸。那指指点点 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 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纹丝不动。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 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 (6)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7)有多少像这样的生活场景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一旦遇到时机,一 抹颜色、一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古渡对于宽敞平坦 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 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有许多过去极 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 这些地方去。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 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么两样。有人曾说过,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