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一中2010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卷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憩息(qi) 鸟窠(ke) 猝然(cu) 饿殍遍野(pido B、衣袂(mei)流岚(uan)倾圮(qi)亘古不变(gen) C、胡同(tong)蛟龙(jio) 惶悚(s6ng)栉风沐雨(zhi D、思忖(cin)天籁(lai) 熨帖(yun)窸窸窣窣(Xi)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杂糅克扣出洋像鞭辟入里秣马历兵 B、文身脉搏哈密瓜独当一面头昏脑涨 C、对弈溜达吊胃口细水常流推脱责任 D、伸张隐晦挖墙脚闻过饰非耳根清净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 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今年春晚给观众的一个最大惊喜,就是推出了两位新人小沈阳和刘谦。他 们表演的节目都获得了一等奖,两位新人也一夜成名,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明 星 C、昨日,因拍摄《色戒》而一举成名,又在《色戒》遭封杀后行迹全无的女 演员汤唯终于出现在公众视线,出席了香港导演岸西的处女作《亲密》首映 式 、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 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舞蹈增添了人文情趣。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那年,我响应党的号召,瞒着你奶奶和你姑姑毅然到大西北当了新型农民。 从此,就改变了我的人生 B、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娱乐场所、商场市场、高层建筑等场所连续发生火灾, 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 大损失。 C、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 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D、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待就业 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对职业中介要增强防范意识,以免因求职心切而上当受 5、填入下段文字横线处的内容,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 湘阴一中 2010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憩.息(qī) 鸟窠.(kē) 猝.然(cù) 饿殍.遍野(piáo) B、衣袂.(mèi) 流岚.(luán) 倾圮.(qǐ) 亘.古不变(gèn) C、胡同.(tòng) 蛟.龙(jiāo) 惶悚.(sǒng) 栉.风沐雨(zhì) D、思忖.(cǔn) 天籁.(lài) 熨.帖(yùn) 窸.窸窣窣(xī)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杂糅 克扣 出洋像 鞭辟入里 秣马厉兵 B、文身 脉搏 哈密瓜 独当一面 头昏脑涨 C、对弈 溜达 吊胃口 细水常流 推脱责任 D、伸张 隐晦 挖墙脚 闻过饰非 耳根清净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文化领袖的形成,不只需要本人的天赋和努力,还需要一个让公众认同的 过程。任凭..一两件事,不足以积累起文化领袖所需的声望。 B、 今年春晚给观众的一个最大惊喜,就是推出了两位新人小沈阳和刘谦。他 们表演的节目都获得了一等奖,两位新人也一夜成名,成为了炙手可热 ....的明 星。 C、昨日,因拍摄《色戒》而一举成名,又在《色戒》遭封杀后行迹全无 ....的女 演员汤唯终于出现在公众视线,出席了香港导演岸西的处女作《亲密》首映 式。 D、 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 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 ....的民族舞蹈增添了人文情趣。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那年,我响应党的号召,瞒着你奶奶和你姑姑毅然到大西北当了新型农民。 从此,就改变了我的人生。 B、 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娱乐场所、商场市场、高层建筑等场所连续发生火灾, 不仅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 大损失。 C、这幅图片再现了身穿节日盛装的姑娘们围绕在熊熊篝火旁一起歌舞狂欢, 汗水浸湿了她们的衣衫。 D、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公安机关提醒广大待就业 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时对职业中介要增强防范意识,以免因求职心切而上当受 骗。 5、填入下段文字横线处的内容,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此时终于领会到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 了 ①我为她的精致典雅而赞叹,为她的古朴淡雅而倾心,为她的烟雨蒙蒙而陶 醉 ②这可能就是美到了极至吧? ③她的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时时刻刻让你能够从心底感受得到 的 ④瑶里的美,不是从书上就能感受得到的,也不是我这个毛头小子在这里用 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 ⑤面对这美到极至的瑶里,似乎所有能够形容她的语言和文字都显得是那样 的苍白与无力 A、①④⑤③② B、④③②⑤①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③②①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简答题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 族间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 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 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世,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 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 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 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 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 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 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 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2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此时终于领会到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 了。 。 ①我为她的精致典雅而赞叹,为她的古朴淡雅而倾心,为她的烟雨蒙蒙而陶 醉…… ②这可能就是美到了极至吧? ③她的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时时刻刻让你能够从心底感受得到 的。 ④瑶里的美,不是从书上就能感受得到的,也不是我这个毛头小子在这里用 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 ⑤面对这美到极至的瑶里,似乎所有能够形容她的语言和文字都显得是那样 的苍白与无力。 A、①④⑤③② B、④③②⑤①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③②①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翻译题 10 分,简答题 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 族间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 太常博士。 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 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世,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 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 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 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 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 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 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 通判海州,还为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 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然内外弛武三十 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 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 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捍贼者,笑日 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 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敢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 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 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 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间走南归 走:逃跑 B、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 称:称颂 C、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报:答复 D、当其意者无几人 当:适合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欲以客往赴秦军 B、由是益与时不合 虽与府吏要 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D、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常大饮而醉,与时不合, 但他志向高远,视世俗的小功名为粪土 B、石曼卿是个很有远见,且敢于进谏的人,他在国家太平时期仍留心边事, 主张练兵于平时,防患于未然
3 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 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 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然内外弛武三十 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 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 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捍贼者,笑曰: “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 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敢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 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 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 愚,皆尽欣欢。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 其意气。 (节选自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间走.南归 走:逃跑 B、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 称:称颂 C、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 报:答复 D、当.其意者无几人 当:适合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 欲以.客往赴秦军 B、由是益与.时不合 虽与.府吏要 C、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D、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曼卿年少时放荡不拘,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常大饮而醉,与时不合, 但他志向高远,视世俗的小功名为粪土。 B、石曼卿是个很有远见,且敢于进谏的人,他在国家太平时期仍留心边事, 主张练兵于平时,防患于未然
C、作者在刻画石曼卿的性格特征后,再回头叙写石曼卿一生的重要事迹。石 曼卿能文能武,且生逢其时,深得重用,可惜只活了四十八岁。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一生做事追求大节,不悖于理。他写的文章 遒劲刚健,正像他的为人 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其中(1)4分,(2)六分) (1)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 (2)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 曼卿固止之 0、断句:3分 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 四古诗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11、阅读这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③,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释] 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 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③翠袖:此处借指歌女。 (1)“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这几句是否与主题无关?为什么? (3分)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2、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必须默写(2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 制六合 威振四海 (2)任选一题默写(4分) A、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陶渊明的 《归田园居》中有“ 池鱼思故渊”,用鸟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情。 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 雄飞雌从绕林间”,表达了蜀道艰难, 行程孤独之情。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
4 C、作者在刻画石曼卿的性格特征后,再回头叙写石曼卿一生的重要事迹。石 曼卿能文能武,且生逢其时,深得重用,可惜只活了四十八岁。 D、石曼卿仪表英俊,性格豪爽,一生做事追求大节,不悖于理。他写的文章 遒劲刚健,正像他的为人。 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 分,其中(1)4 分,(2)六分) (1) 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 (2) 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 曼卿固止之 __ 10、断句:3 分 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 四 古诗鉴赏和古诗文默写。 11、阅读这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③,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释]: ①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晋桓温于九月九日在龙山宴客,风吹 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为意。 ③翠袖:此处借指歌女。 (1)“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这几句是否与主题无关?为什么? (3 分) (2)“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2、古诗文默写(6 分,每空 1 分) (1)必须默写(2 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 制六合, ,威振四海。 (2)任选一题默写(4 分) A、鸟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在古诗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陶渊明的 《归田园居》中有“ ,池鱼思故渊”,用鸟表达自己的归隐之情。 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 _,雄飞雌从绕林间”,表达了蜀道艰难, 行程孤独之情。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
这寄寓了飘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李密在《陈情表》中有“ 乞终养”,用乌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孝顺之情。 B、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送我至剡溪。”王维《山居秋暝》中的“ 清泉石上流。”孟浩然《夜 归鹿门歌》中的“ 忽到庞公栖隐处。”苏轼《赤壁赋》中“携 飞仙以遨游 五、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其中选择题6分,简答 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在文学接受中,读者的精神结构对作品意义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从认识论 角度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人在反映客体中的能动性。文学接受不仅仅是认 识,更重要的是体验,更多的融进读者主观精神上的因素,如情感和想象等等, 这样人们对作品意义的理解都有着独特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不是所 谓单向的主体对客体刺激的消极接受和被动反映的过程,而是刺激、反映双向作 用的过程,后来又提出,认识过程其实是这样的:主体并不能直接对客体作出反 应,而是将客体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然后能才对客体作出反映。所以认识是主 体的认知结构与客体刺激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其中认知结构的作用是十分重要 的 认知结构,即主体认知活动的图式。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生,其实就是主 体图式去同化和顺应客体的过程。同化就是主体把客体的刺激纳入主体即定的心 理活动的图式之中。比如人们总是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理解水平去看待事物,事 物的意义便是主体能认识到的意义。顺应就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而引起 主体图式的自我调节,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客体。在文学接受中,读者的心中并 非一片空白,而是用自己的图式去参与到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之中,得出自己的 结论。如果读者的图式不能同化作品,如某种新潮艺术,作者的图式就会调整, 以适应作品实际 主体的认知图式,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那里叫做“前结构”,也就是人们 在理解某一事物时已经有了“前理解”,因为人已经具有了理解某一事物的一系 列的结构因素。如‘一叶而知秋“,人们之所以能从落叶感到秋天的来临,是因 为他已经有了经验和预见能力,也就是“前理解”的因素。 由此可见,作品的意义是接受者的图式与文本意义同化的结果。马克思说: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 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 论述揭示了在艺术接受中 接受者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学接受的图式一般有世界观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艺术修养因素等三个方 面的因素。人们总是以他们的世界观来认识、判断事物,文学作品中的意义与政 治的、道德的、人生的意义分不开,对作品的感受必然包含着对作品思想内容和 情感态度的认识。接受者的文化水平、人生经验、社会阅历等都会构成对作品的 不同认识。作品本身包含着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形形色色的知识,需要较高的文化 水平、较丰富的社会和人生阅历才能得以理解。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 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创造作品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 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13、从原文看,对下列概念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5 这寄寓了飘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李密在《陈情表》中有“ ,愿 乞终养”,用乌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孝顺之情。 B、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 ____, 送我至剡溪。”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___ ____,清泉石上流。”孟浩然《夜 归鹿门歌》中的“ ,忽到庞公栖隐处。”苏轼《赤壁赋》中“携 飞仙以遨游, 。” 五、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其中选择题 6 分,简答 题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在文学接受中,读者的精神结构对作品意义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从认识论 角度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人在反映客体中的能动性。文学接受不仅仅是认 识,更重要的是体验,更多的融进读者主观精神上的因素,如情感和想象等等, 这样人们对作品意义的理解都有着独特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不是所 谓单向的主体对客体刺激的消极接受和被动反映的过程,而是刺激、反映双向作 用的过程,后来又提出,认识过程其实是这样的:主体并不能直接对客体作出反 应,而是将客体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然后能才对客体作出反映。所以认识是主 体的认知结构与客体刺激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其中认知结构的作用是十分重要 的。 认知结构,即主体认知活动的图式。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生,其实就是主 体图式去同化和顺应客体的过程。同化就是主体把客体的刺激纳入主体即定的心 理活动的图式之中。比如人们总是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理解水平去看待事物,事 物的意义便是主体能认识到的意义。顺应就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而引起 主体图式的自我调节,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客体。在文学接受中,读者的心中并 非一片空白,而是用自己的图式去参与到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之中,得出自己的 结论。如果读者的图式不能同化作品,如某种新潮艺术,作者的图式就会调整, 以适应作品实际。 主体的认知图式,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那里叫做“前结构”,也就是人们 在理解某一事物时已经有了“前理解”,因为人已经具有了理解某一事物的一系 列的结构因素。如‘一叶而知秋“,人们之所以能从落叶感到秋天的来临,是因 为他已经有了经验和预见能力,也就是“前理解”的因素。 由此可见,作品的意义是接受者的图式与文本意义同化的结果。马克思说: “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说来不是对象, 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这一论述揭示了在艺术接受中, 接受者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学接受的图式一般有世界观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艺术修养因素等三个方 面的因素。人们总是以他们的世界观来认识、判断事物,文学作品中的意义与政 治的、道德的、人生的意义分不开,对作品的感受必然包含着对作品思想内容和 情感态度的认识。接受者的文化水平、人生经验、社会阅历等都会构成对作品的 不同认识。作品本身包含着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形形色色的知识,需要较高的文化 水平、较丰富的社会和人生阅历才能得以理解。而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 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创造作品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 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13、从原文看,对下列概念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