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D 3D: l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d→1Dd:l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 DDX DD或DD×Dd或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 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RR 1/16 YYRr 2/16 亲本「双显(YR)yR2/16 9/16黄圆 类型 纯隐(yyr)yyrr 1/16绿皱 1/16 重组「单显(Yr)飞Yr2/16 3/16黄皱 类型 单显(yyR) 3/16绿圆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 YYRRX 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 10/16,亲本类型为6/16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 如: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 如: AaBbCc x 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laa) 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 c×Cc后代3种基因型(lCC:2Cc:l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如: AaBbCc× 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2种表现型
16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 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 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 DD×DD 或 DD×Dd 或 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 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 2 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 中有 16 种组合方式,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比例 9:3:3:1 YYRR 1/16 YYRr 2/16 双显(Y_R_) 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纯隐(yyrr)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 单显(Y_rr) 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单显(yyR_) yyRr 2/16 3/16 绿圆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 YYRR×yyrr,但亲本为 YYrr×yyRR,F2 中重组类型为 10/16 ,亲本类型为 6/16。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 2x2x2=8 种 (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 后代 3 种基因型(1AA:2Aa:1aa) Bb×BB 后代 2 种基因型(1BB:1Bb) Cc×Cc 后代 3 种基因型(1CC :2Cc: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 3x2x3=18 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 后代 2 种表现型 亲 本 类型 重 组 类型
Bb×bb后代2种表现型 Cc×Cc后代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 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常见遗传学符号 符号 含义亲本 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知识结构: 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 卵细胞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 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 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 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 同源染色体:上面已经有了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上面已经有了 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韭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3减数分裂 特点: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减半实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场所:生殖器官内
17 Bb×bb 后代 2 种表现型 Cc×Cc 后代 2 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 2x2x2=8 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常见遗传学符号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知识结构: 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 卵细胞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受精作用 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 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 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 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 条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4 个 DNA 分子。 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 同源染色体:上面已经有了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上面已经有了 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3.减数分裂 特点:复制一次, 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减半实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场所:生殖器官内 符号 P F1 F2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
减数第一次分裂一 减数第二次分裂一 个 些色体是“初“含含浓一含浮开- 4.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染色体复制 复制一次 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一个初级卵母细胞(2n)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 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 级精母细胞(n) 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 (n)和一个第一极体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 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四个同样大小的精细胞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分开,分别移向两极,细胞 (n) 个大的卵细胞(n)和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 个小的第二极体。第|不变 极体分裂(均等)成 两个第二极体 有无变形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无变形 分裂结果产生四个有功能的精子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卵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细胞(n) 均减半 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 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 细胞分裂次数 二次 次 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 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不出现 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着丝点分裂 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后期 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性细胞,精细胞4个或卵1个 体细胞,2个 极体3个 细胞中染色体变化 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
18 4.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 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 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 比较项目 不 同 点 相同点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染色体复制 复制一次 第一次分裂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 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 级精母细胞(n) 一个初级卵母细胞(2n)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 (n)和一个第一极体 (n)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 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 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 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 半 第二次分裂 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 四个同样大小的精细胞 (n) 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 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 一个大的卵细胞(n)和 一个小的第二极体。第 一极体分裂(均等)成 两个第二极体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分开,分别移向两极,细胞 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 不变 有无变形 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 无变形 分裂结果 产生四个有功能的精子 (n) 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卵 细胞(n)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均减半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 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 细胞分裂次数 二次 一次 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 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不出现 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无 着丝点分裂 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后期 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 性细胞,精细胞 4 个或卵 1 个、 极体 3 个 体细胞,2 个 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 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 不变
匚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定相同6 识 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1)、方法三看鉴别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 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 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 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 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2)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 AAA八 [解析]: 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 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的后期。 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 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7.受精作用: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注: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细胞质几乎全部是由卵细胞提供, 因此后代某些性状更像母方。 意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 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 合和非姐妺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 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下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强调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受精卵中 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19 6. 识 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1)、方法三看鉴别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 第 1 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 2 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 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 3 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 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 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2)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 [解析]: 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 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的后期。 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 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7.受精作用: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注: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细胞质几乎全部是由卵细胞提供, 因此后代某些性状更像母方。 意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 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 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 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下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强调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受精卵中 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 不一定相同 一定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