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和遗传物 质)组成,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里的物质生 活、繁殖。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 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 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种子是(器官)层次,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 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态 系统是(生物圈)。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 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第1页共55
第 1 页 共 55 页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有(蛋白质和遗传物 质)组成,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寄主细胞里的物质生 活、繁殖。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 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 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种子是(器官)层次,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 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态 系统是(生物圈)。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 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 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 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蓝藻、变形虫、绿眼虫、 草履虫、细菌。 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 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 (单细胞生物)。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 统一性 细胞的统一性:细胞基本相似结构,都具有细胞 膜、细胞质、DNA、核糖体。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有差异。 、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第2页共55
第 2 页 共 55 页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 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 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蓝藻、变形虫、绿眼虫、 草履虫、细菌。 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他们依赖各种分化 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细胞形态的 (单细胞生物)。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 统一性 细胞的统一性:细胞基本相似结构,都具有细胞 膜、细胞质、DNA、核糖体。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有差异。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一移二转三调”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 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亮度(暗),视野小,看 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度(亮),视野大,看 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镋:(有)螺纹,镋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镋:(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 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 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x目镜的放大倍数 5放大倍数的实质:指放大的长宽,不是指面积或体 积 6成像的特点: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即旋转180度。 视野中的物象在左下角,实际在右上角。 7判断污物的位置:先移动装片,污物移动则在装片 上。污物不动,则转动目镜,若污物移动则在目镜上 不动则在物镜上(不可能在反光镜上)。 7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 比等于放大倍数的倒数 计算方法:个数X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 细胞数 第3页共55
第 3 页 共 55 页 2 高倍镜:物象(大),视野亮度(暗),视野小,看 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度(亮),视野大,看 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范围越小 视野越暗 视野中细 胞数目越少 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 视野范围越大 视野越亮 视野中细 胞数目越多 每个细胞越小 4 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 放大倍数的实质:指放大的长宽,不是指面积或体 积。 6 成像的特点: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即旋转 180 度。 视野中的物象在左下角,实际在右上角。 7 判断污物的位置:先移动装片,污物移动则在装片 上。污物不动,则转动目镜,若污物移动则在目镜上, 不动则在物镜上(不可能在反光镜上)。 7 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 比等于放大倍数的倒数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 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 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 看见多少个细胞?20×1/4=5 8圆行视野(充满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 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的平方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 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 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2)2=5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 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原核生物: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莱)、 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球、杆、 螺旋、孤菌、乳酸菌) 真核生物:大多数植物、动物、真菌(蘑菇、酵母菌、 霉菌、大型真菌)、霉菌、其余藻类(绿藻、红藻) 3蓝藻细胞质:含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自养生物);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 生物。(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是自养) 4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没有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 第4页共55
第 4 页 共 55 页 如:在目镜 10×物镜 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 是 20 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 40×,那么在视野中能 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8 圆行视野(充满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 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的平方 如:在目镜为 10×物镜为 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 胞数为 20 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 20×,那么在视野 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 =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1 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 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 原核生物:蓝藻(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球、杆、 螺旋、弧菌、乳酸菌) 真核生物:大多数植物、动物、真菌(蘑菇、酵母菌、 霉菌、大型真菌)、霉菌、其余藻类(绿藻、红藻) 3 蓝藻细胞质:含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自养生物);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 生物。(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是自养) 4 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 没有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
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 叫拟核。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5原生生物是简单的真核生物,草履虫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而揭 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虎克 3内容要点:共三点。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 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 合物 知识梳理: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 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20多种) 大量元素:cH0 N K Ca Mg 主要元素:G、H、0、N、P、S 基本元素:G、H、0、N 最基本元素:G(千重下含量最高) 第5页共55
第 5 页 共 55 页 环状的 DNA 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 叫拟核。 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 5 原生生物是简单的真核生物,草履虫等 四、细胞学说 1 创立者:(施莱登,施旺)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而揭 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 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 虎克 3 内容要点:共三点。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 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 合物 知识梳理: 1、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 同 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 20 多种)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主要元素:C、H、O、N、P、S 基本元素:C、H、O、N 最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