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2004年初审通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 必修 遗传与进化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 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A ①人点“社
目录 科学家访谈我赞叹生命的美丽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9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5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6 减数分裂……………16 二受精作用…… …23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27 科学家的故事染色体遺传理论的奠基人——摩尔裉…32 第3节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2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第3节DNA的复制…………………………………52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分, 科学·技术·社会DNA指纹技术……………………58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62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科学前沿生物信息学……… …………72 第3节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3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79 第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染色体变异 85 第3节人类遗传病 科学·技术·社会基囚治疗 ……,94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97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育种工作者……………101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102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106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10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14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14 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l19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化石标本的制作…… …122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23 科学·技术·社会理怨的“地质时钟”………………127
c科学家访谈 我赞叹生命的美丽 与杨焕明教授一席谈 杨焕明 11988年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研究 员、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暨中 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国际“人类基因组计 划”中国协调人 一刚从祖国大西北风尘仆仆赶回北京,就接受 本书编者采访的杨焕明教授充满激情地赞叹道:“世 界上最美最美的就是生命,我们人类自己也是生 ■命,对生命的赞美早已融入各国、各民族的文化” 杨焕明教授是研究基因的专家之一。他和同 事们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使我国成为这一划时代科 学创举中惟一的发展中国家。之后,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又 对水稻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于2002年4月在美国《科学》 杂志上发表了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杨焕明教授因此被」 美国的《科学美国人》杂志评为2002年度科研领头人。 我们三 能想像吗?生命这么复 杂.这么美丽,而生命与生 命的连接点竟这么简洁。这个 连接点就是DNA和基因。生命代 代相传,就是通过基因,把遗传信 息传递给下一代的。”说起他所热 爱的基因研究工作,杨焕明教授侃 侃而谈。 与杨焕明教授的对话 一问:“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
之后,将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有了人类基因组图谱,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几万 个基因的全部档案,如某个基因在哪条染色体的什么位置, 这个基因的结构是怎样的,功能是什么。这样一来,人类对 自身就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了解了基因,就能够找到新的 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一个新生儿出世时,如果法律允 许,父母可以拿到孩子的基因红图。这张图,将记录一个新 nature 生命的全部遗传奥秘,它可以告诉父母:这个孩子大概长 the 多高,会不会秃顶,发胖,是不是色盲,以及有没有其他遗 shuman 传病,等等。此外,人类基因组研究还会对生命科学其他领圈 genome 域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问:中国为什么要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承担1% 的测序任务? 答:“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序列由全人类共享,这 是经过长期的斗争才争取到的。中国的参与是对“人类基因 組计划”精神的支持,为全人类共享人类基因组信息作出了 很大贡献。“1%测序项目”使我国能够理所当然地分享全部 成果,包括数据、黃源和技术,拥有有关事务的发言权。“1% 测序项目”还使我国具备了自己的,接近世界水平的基国组 研究的强大实力,为21世纪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带来了光 明和希望 Science 问:您怎么想到要做水稻基因组的测序? 答:中国是农业大国,全世界约有30亿人以水稻为主 要粮食,测定水稻基囚组的序列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无疑 具有重大意义。 问: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水稻基因组序列的研究 成果,该期封面是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中的插图上还写着 “民以食为天”,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RICE 答:我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种植水稻的历史有7000 Genome 多年,采用栉田舯植水稻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充分利用 水、阳光等自然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方面的聪明智慧。 我们希望这幅蕴涵中国悠久文明史的图片,能让人们感受 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的和谐。 问:许多人对包括基因研究在内的生物技术忧心仲忡, 您怎么看待科学研究有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答: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个小小的实验室, 果做出这样可怕的事:把艾滋病病毒与流感病毒接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