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刑事责任 保险犯罪的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即刑法规定的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应当承 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个人犯罪的,由个人承担刑事 责任,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应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 事责任能力。如投保人进行诈骗的,如要承担刑事责任,必 须年满16周岁且精神正常, 单位犯罪指的是由公司、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 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单位作为犯罪 主体,则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可以由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 才可以,如单位犯保险诈骗罪。单位犯罪的,实行双罚制 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2)犯罪客体。保险违法行为侵害了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 的补人卫玄 的里和配面入止
(三)刑事责任 1、保险犯罪的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即刑法规定的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应当承 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个人犯罪的,由个人承担刑事 责任,自然人作为犯罪主体,应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 事责任能力。如投保人进行诈骗的,如要承担刑事责任,必 须年满16周岁且精神正常。 单位犯罪指的是由公司、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 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单位作为犯罪 主体,则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可以由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 才可以,如单位犯保险诈骗罪。单位犯罪的,实行双罚制, 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2)犯罪客体。保险违法行为侵害了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 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如保险诈骗的罪犯,骗取保险金归自己 所有,依照刑法规定侵害了保险公司和国家的财产所有权
3)犯罪主观方面,即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对 某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主观故意或过失 犯罪故意,指的是违法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 罪的一种心理态度。 犯罪过失,指的是违法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 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 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 构成犯罪的一种心理态度。 没有犯罪故意或过失的,即使客观上发生了严重危害社会 的结果,行为人也不承担刑事责任。 (4)犯罪客观方面。即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 为和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其中危 害行为是核心要件
(3)犯罪主观方面,即犯罪主体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对 其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即主观故意或过失。 犯罪故意,指的是违法行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 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 罪的一种心理态度。 犯罪过失,指的是违法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 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 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 构成犯罪的一种心理态度。 没有犯罪故意或过失的,即使客观上发生了严重危害社会 的结果,行为人也不承担刑事责任。 (4)犯罪客观方面。即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 为和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其中危 害行为是核心要件。 危害行为包括积极的作为和消极的不作为,保险犯罪行为 多数是作为行为,如保险诈骗罪,是行为人积极地实施诈 骗行为;不作为构成犯罪的占少数,即行为人有义务实施 并且能够实施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而行为人消极地 不去实施,从而构成犯罪,如渎职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