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敬业与乐业 学习目标 1、分析、交流“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查找相关资料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交流“举例论证”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使用方法。 4、分析总结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感教学法 教学过程 习导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 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岀了“敬业与乐 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 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2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 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 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生著述宏富,所遗 《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教诲( )解剖( )骈进 )佝偻 )层累( 拣 择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旁wu()断 zhang取义 全f精神( Xie渎() gongde圆满()强guo不舍() 3、解释下列词语。 旁骛 亵渎
5、敬业与乐业 学习目标 1、分析、交流“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查找相关资料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交流“举例论证”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使用方法。 4、分析总结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感教学法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 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 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 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 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2.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 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 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 《饮冰室合集》计 148 卷,1000 余万字。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教诲.( ) 解剖.( ) 骈.进( ) 佝偻..( ) 层累.( ) 拣. 择(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旁 wù( ) 断 zhāng 取义( ) 全 fù精神( ) xiè渎( ) gōngdé圆满( ) 强 guō不舍( ) 3、 解释下列词语。 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言行相顾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征引 体感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 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③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 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作探究15 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 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 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 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 的认识。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 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请读品析6-7 (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 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
强聒不舍 佝偻 言行相顾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征引 整体感知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 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③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 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 2~8 段):论述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 9 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合作探究 1-5 段 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 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 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 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 的认识。 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 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精读品析 6-7 段 (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 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
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 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 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 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3)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 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 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 为有利。” 读揣摩89段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 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 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 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 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 境界。 4、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 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 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土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学习目标 1、会简介伏尔泰和雨果。 2、识记文中“陨落"、“诅咒"、“弥留”、“灵柩”等词语。 3、能以“热爱”的感情朗读本文。 学习重难点 积累词语
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 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 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 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3)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 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 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 为有利。” 研读揣摩 8-9 段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作者先摆出司空见惯的反面的现象,进行批驳分析,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淘神费 力,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然后运用设问句“凡职业都是有 趣味的,……为什么呢”,转入论述为什么要乐业,列出了四个理由。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作者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 怎样的。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要生出敬意,从 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达到“乐以忘忧”的 境界。 4、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 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 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学习目标 1、会简介伏尔泰和雨果。 2、识记文中“陨落”、“诅咒”、“弥留”、“灵柩”等词语。 3、能以“热爱”的感情朗读本文。 学习重难点: 积累词语
解决措施 通过自主学习、提问默写解决 流程预设 页习 自主预 、导入 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维克多,雨果为纪念伏尔泰百年(1778-1878)冥诞的演 说词。为什么要纪念伏尔泰?(他有哪些贡献)下面我们起来听听,雨果的演说。 作家作品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生于军官家族。主要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 院》《悲慘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凶年集》《惩罚集》《历代传说集》 和其他许多戏剧作品,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伏尔泰,法国作家、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喜爱文艺。中学 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禁。在狱中完成第一个悲剧《奥狄浦斯王》,出狱后因宣传 启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国外。为避开当局追捕,晩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 斗争。 基础积累 1、识记下列字词的音和形 陨落yun诅咒 zu zhou弥留mi灵柩j诉讼song无聊liao凌驾l ng深邃su睿智ruiⅰ蕴涵yun怜悯min恪尽职守ke污蔑mie鞠 躬gong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陨落:从高空坠落。睿智:聪慧,明智,英明有远见。 蕴涵:包含,含有。也作“蕴含”。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媚上欺下:对上面的人巴结讨好,对下属欺压侮辱。 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黎民百姓:指贫民百姓。 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作战。也指单方面的力量进行奋斗。 恼羞成怒∶因忿恨、羞愧而发怒。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 佩。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经久不息: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和欢呼声 作研 ()、在第一段中找岀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2)、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解决措施 通过自主学习、提问默写解决 流程预设: 自主预习 一、导入 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维克多,雨果为纪念伏尔泰百年(1778-1878)冥诞的演 说词。为什么要纪念伏尔泰?(他有哪些贡献)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雨果的演说。 二、作家作品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生于军官家族。主要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凶年集》《惩罚集》《历代传说集》 和其他许多戏剧作品,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伏尔泰,法国作家、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喜爱文艺。中学 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禁。在狱中完成第一个悲剧《奥狄浦斯王》,出狱后因宣传 启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国外。为避开当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 斗争。 三、基础积累。 1、识记下列字词的音和形 陨落 yǔn 诅咒 zǔ zhòu 弥留 mí 灵柩 jiù 诉讼 sòng 无聊 liáo 凌驾 lí ng 深邃 suì 睿智 ruì 蕴涵 yùn 怜悯 mǐn 恪尽职守 kè 污蔑 miè 鞠 躬 gōng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陨落:从高空坠落。 睿智:聪慧,明智,英明有远见。 蕴涵:包含,含有。也作“蕴含”。 凌驾:高出(别人);压倒(别的事物)。 媚上欺下:对上面的人巴结讨好,对下属欺压侮辱。 弥留之际:病危将死的时候。 黎民百姓:指贫民百姓。 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作战。也指单方面的力量进行奋斗。 恼羞成怒:因忿恨、羞愧而发怒。 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由于受感动而产生的恭敬和钦 佩。 恪尽职守:谨慎而恭敬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经久不息:长时间不停息。多形容掌声和欢呼声。 合作研讨 ⑴、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 “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 ⑵、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
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 (3)、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 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第八段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 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第十一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品 请读品 (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2、对象是谁?3、以何种方式?4、具体的表现是什 么?5、结果怎样? 明确: 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5、结果:胜利 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 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2、师生共同朗读第12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提示: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 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体感知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伏尔泰以猛如雷电的笔写下不朽的文章,提示封建君主的残暴,法官、神甫欺压人民 的本质,教导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起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
因为他有长寿的岁月,有等身的著作,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 ⑶、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 世人有两种态度:诅咒和祝福。雨果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 (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 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总结学生的发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尔泰表现出两种形象:斗士、智者。 明确:如:第八段中“他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 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第十一段中“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精读品析 (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象是谁? 3、以何种方式? 4、具体的表现是什 么? 5、结果怎样? 明确: 1、时代的原因: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 2、对象: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 3、方式:独自一人,一枝笔(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4、表现: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辩护。 5、结果:胜利。 小结:伏尔泰是“法兰西思想之父”,他经历了君主专制由鼎盛到衰败的转折期,为当 时的人们带来了自由和民主的声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为:倔强的斗士形象。 (二)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明确:抓住伏尔泰的“深邃的双目”和“睿智的微笑”进行描写。 2、师生共同朗读第 12 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 提示: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现出伏尔泰的成就。 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 明确:对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够表现出伏尔泰的性格,感 染的效果更加强烈。 整体感知 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伏尔泰以猛如雷电的笔写下不朽的文章,提示封建君主的残暴,法官、神甫欺压人民 的本质,教导人民从混沌愚昧中起出来,推翻君主统治,开创一个民主文明的法兰西。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 在伏尔泰生活的时代前期,统治阶级压迫人民,而人民却甘心受迫,不敢、也不懂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