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学院2015至2016学年第1学期《污染物控制工程I》模块《大气污染物控制工程》子模块教案课程编码:M023090总学时/周学时:48/4开课时间:2015年8月31日第1周至第12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2013环境工程使用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系别/教研室:生物与环境工程系/环境工程张金流授课教师:
合 肥 学 院 2015 至 2016 学年第 1 学期 《污染物控制工程 II》模块 《大气污染物控制工程》子模块 教 案 课程编码: M023090 总学时/周学时: 48 /4 开课时间: 2015 年 8 月 31 日第 1 周至第 12 周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 2013 环境工程 使用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系别/教研室: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 环境工程 授课教师: 张金流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掌握大气污染物的定义及其主要污染源,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环境标准以及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2.了解大气污染与燃烧的关系,学会燃烧过程及其产生的污染物相关计算,掌握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控制基本方法和途径。3.了解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掌握大气热力学过程及其对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影响,学会污染物在各种大气条件下的扩散过程及其浓度估算、及其对烟窗高度的设计、厂址选择产生的影响。4.掌握颗粒态污染物基础知识(颗粒粒径及其分布、粉尘的物理性质),净化装置的性能表述及颗粒物捕集的理论基础:5.掌握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学会正确选用除尘设备、设计除尘系统等,本课程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当堂测验、小论文写作等。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法:1.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2.课程采用多种考核方式,书面考试与论文写作、社会调查相结合:着重测试学生理解、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教材选定原则:1.教学大纲要求;2.是否是国级规划教材;3.教材获奖情况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满分100分,其中期末考试(闭卷)50%,过程考核40%,笔记10%教学参考资料: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主编,高教出版社。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例题与习题集,郝吉明主编,高教出版社。3.蒋文举主编,大气污染物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环境工程学基础,第一版,王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大气污染物的定义及其主要污染源,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的影响, 大气环境标准以及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2.了解大气污染与燃烧的关系,学会燃烧过程及其产生的污染物相关计算,掌握燃 料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控制基本方法和途径。 3.了解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掌握大气热力学过程及其对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 的影响,学会污染物在各种大气条件下的扩散过程及其浓度估算、及其对烟囱高度的设 计、厂址选择产生的影响。 4.掌握颗粒态污染物基础知识(颗粒粒径及其分布、粉尘的物理性质),净化装置 的性能表述及颗粒物捕集的理论基础; 5.掌握除尘技术的基本理论,学会正确选用除尘设备、设计除尘系统等。 本课程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多媒体教学、板书、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当堂测验、小论文写作等。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1.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2.课程采用多种考核方式,书面考试与论文写作、社会调查相结合;着重测试学生理解、 掌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材选定原则: 1.教学大纲要求;2.是否是国级规划教材;3.教材获奖情况。 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满分 100 分,其中期末考试(闭卷)50%,过程考核 40%,笔记 10%。 教学参考资料: 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主编,高教出版社。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例题与习题集,郝吉明主编,高教出版社。 3.蒋文举 主编,大气污染物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环境工程学基础,第一版,王新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对教案的分析总结1.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典型性该模块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实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大气污染及其控制方法的复杂性,往往又很难让学生理解每一种情境下问题的特殊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的典型性、趣味性;2.解题方法、解题结果及突发问题的处理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学生新颖的观点、多样的解题方法以及相关问题的延伸,对学生部分理解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要加以引导,并分析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
对教案的分析总结 1.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典型性 该模块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实际,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但由于大气污染及其控制方法的复杂性,往往又很难让学生理解每一种情境 下问题的特殊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的典型性、趣味性; 2.解题方法、解题结果及突发问题的处理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学生新颖的观点、多样的解题方法以及相关问题的延 伸,对学生部分理解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要加以引导,并分析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
按教学单元编写教案周次第1周至第2周授课时间6学时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章节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名称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第四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第五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授课教学课堂教学6方式时数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掌握大气组成、大气污染定义及全球性大气污染问教学目的题;掌握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及其来源;掌握大气污染的影响;了解大气污染和要求物综合防治的含义及相关防治措施;了解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重点:大气污染的定义: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全球大气污染问题;教学2、难点: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重点难点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大气成分体积组成与质量组成差异及相互换算;大气平均分子量、密度、空气N、O体积比等基本数据要熟记。教学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方法1、讨论题:教材例题(例1-1、例1-2)及教材P27习题讨论练习2、安排作业见P27第1-6题。作业3、讨论思考题。合肥市发布大气污染指数是如何计算的?教研室主任审批意见教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大气污染状况的严峻,举例说明各种大气污染事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后记
按教学单元编写教案 周 次 第 1 周 至 第 2 周 授课时间 6 学时 章 节 名 称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大气与大气污染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第三节 大气污染的影响 第四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第五节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 授 课 方 式 课堂教学 教学 时数 6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掌握大气组成、大气污染定义及全球性大气污染问 题;掌握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及其来源;掌握大气污染的影响;了解大气污染 物综合防治的含义及相关防治措施;了解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重点:大气污染的定义;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全球大气污染问题; 2、难点: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3、学生应注意的问题:大气成分体积组成与质量组成差异及相互换算;大气 平均分子量、密度、空气 N、O 体积比等基本数据要熟记。 教 学 方 法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提问式教学。 讨 论 练 习 作 业 1、讨论题:教材例题(例 1-1、例 1-2)及教材 P27 习题 2、安排作业见 P27 第 1-6 题。 3、讨论思考题。合肥市发布大气污染指数是如何计算的? 教研室 主任 审批意见 教 学 后 记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大气污染状况的严峻,举例说明各种大气污染 事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要点见教学大纲。(可附另页)
教学内容 要点 (可附另页) 见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