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023221课程名称:环境经济学总学分:2总学负荷:56自主学习:24课内总学时数:32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0先修课及后续课: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环境学导论等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处理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等设备设计的基础,是上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补充,为两专业毕业设计提供指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环保设备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为毕业后从事环保设备设计、工艺设备选型以及设备开发打下较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环境经济学》是一门阐述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课程。其中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介绍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学科性,重点讲解环境演化规律、环境质量的调控、环境污染、控制治理技术技术和生态恢复。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从宽到窄,以感性一理论一形象的具体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环境保护中的环境经济问题,特别是利用环境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指导经济活动和管理管理活动,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实现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工作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现学科交叉综合的课程特色。4、教学重点、难点
《环境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M023221 课程名称:环境经济学 总学分: 2 总学负荷:56 自主学习:24 课内总学时数: 32 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 0 先修课及后续课: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环境学导论等 一、 说明部分 1、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2、 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 处理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等设备设计的基础, 是上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补充,为两专业毕业设计提供指导。通过本课程的 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环保设备设计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为毕业后从事环保 设备设计、工艺设备选型以及设备开发打下较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阐述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性课程。其中环境是 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界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介绍环境问 题的复杂性和多学科性,重点讲解环境演化规律、环境质量的调控、环境污染、 控制治理技术技术和生态恢复。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从宽到窄,以感性-理论- 形象的具体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了解环境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方 法解决环境保护中的环境经济问题,特别是利用环境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指导 经济活动和管理管理活动,并制定相关的政策,实现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拓宽学 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结合环境工程 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现学科交叉综合的课程特色。 4、 教学重点、难点
(1)环境经济学原理(2)费用效益分析方法(3)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分析(4)环境保护投资5、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课堂授课、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互动式教学为主,借助网络查询增加信息量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环境类学生,增加中文或英文环境教学观摩片,以强化理解与掌握环境学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刘庸主编《环境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2参考书:(1)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杨云彦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3)周永康主编,《资源与环境知识读本》: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4)关伯仁主编.《环境科学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5)张兰生等编著.实用环境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6)国家环境保护局法规司编。环境保护法规汇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7))历以宁,章铮著: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7、其它自学内容通过布置课外查阅、总结环境经济学相关文献,撰写总结报告、课堂分组汇报、讨论,教师引导来完成,自学内容以课堂提问、讨论、Ppt分组汇报、过程考试、期末考试等形式考核。二、正文部分第一章绪论一、教学要求掌握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环境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性质。二、教学内容
(1)环境经济学原理(2)费用效益分析方法(3)环境经济投入产出分析 (4)环境保护投资 5、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课堂授课、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互动式教学为主,借助网络查 询增加信息量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环境类学生,增加中文或英文环境教学 观摩片,以强化理解与掌握环境学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 材:刘庸主编《环境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2 参考书: (1)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 杨云彦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 (3) 周永康主编,《资源与环境知识读本》.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4) 关伯仁主编.《环境科学基础教程》.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5) 张兰生等编著. 实用环境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6) 国家环境保护局法规司编. 环境保护法规汇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1993 (7) 历以宁,章铮著. 环境经济学.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7、其它 自学内容通过布置课外查阅、总结环境经济学相关文献,撰写总结报告、 课堂分组汇报、讨论,教师引导来完成,自学内容以课堂提问、讨论、ppt 分组 汇报、过程考试、期末考试等形式考核。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要求 掌握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环境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性质。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1、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2、环境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性质;3、环境经济学的任务和内容。三、本章学时数2 学时第二章环境一一经济大系统一、教学要求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了解市场经济机制;理解一般均衡分析;理解福利经济学与帕累托最优。教学内容二、知识要点:1、传统经济系统模型2、环境一一经济大系统三、本章学时数2 学时第三章福利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一、教学要求理解外部不经济性分析;掌握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对策;了解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二、教学内容知识要点:1、资源配置与效率目标2、静态效率、动态效率与环境资源最优配置3、环境资源配置的模型分析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
知识要点:1、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环境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性质; 3、环境经济学的任务和内容。 三、本章学时数 2 学时 第二章 环境——经济大系统 一、教学要求 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了解市场经济机制;理解一般均衡分析;理解福利经 济学与帕累托最优。 二、 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1、传统经济系统模型 2、环境——经济大系统 三、本章学时数 2 学时 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 一、教学要求 理解外部不经济性分析;掌握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对策;了解市场失灵与政 府失灵。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1、资源配置与效率目标 2、静态效率、动态效率与环境资源最优配置 3、环境资源配置的模型分析 三、本章学时数 4 学时
第四章环境资源产权理论一、教学要求了解环境资源及其特点;理解环境资源价值构成与计量;理解掌握环境资源核算的方法。三、教学内容知识要点:1、外部性、产权与价格2、产权与环境资源配置三、本章学时数3学时第五章部分公共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政府各种不同的针对环境的活动会对环境资源配置产生怎样的影响,例如,环境税收会使产业结构和各类产品价格发生怎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环境资源配置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了解政府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职能是什么,政府应该怎样才能在环境财政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二、教学内容知识要点:1、有公共物品特征的环境资源2、公共财政与环境资源配置3、公共选择理论与环境资源配置三、本章学时数3学时第六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根据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进行的分类、自然资源的寸量和流量的概念,讨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通过学习,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并理解现有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析方法
第四章 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一、教学要求 了解环境资源及其特点;理解环境资源价值构成与计量;理解掌握环境资源 核算的方法。 三、 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1、外部性、产权与价格 2、产权与环境资源配置 三、本章学时数 3 学时 第五章 部分公共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政府各种不同的针对环境的活动会对环境资源配置产 生怎样的影响,例如,环境税收会使产业结构和各类产品价格发生怎样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对环境资源配置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了解政府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 职能是什么,政府应该怎样才能在环境财政方面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1、有公共物品特征的环境资源 2、公共财政与环境资源配置 3、公共选择理论与环境资源配置 三、本章学时数 3 学时 第六章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介绍根据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进行的分类、自然资源的寸量和流量 的概念,讨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通过学习,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知识, 并理解现有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知识要点:1、自然资源分类2、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三、本章学时数3学时第七章环境评估一、教学要求要保护环境,首先就要认识环境,对环境状态做出评估,对环境质量进行衡量。由于一些环境服务没有市场价格,对他们的评价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在这方面的突破,了解环境评估的经济学理论和环境评价的具体方法。学会根据这些理论和方法,对环境所提供的服务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二、教学内容知识要点:1、环境评估的内容2、环境评估的方法三、本章学时数3学时第八章环境管理的政策分析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基本职能,以及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的演变历程。认识对环境管理进行政策分析,检查环境管理的有效性,要看其是否能够用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以及是否能改进和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二、 教学内容知识要点:1、环境管理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1、自然资源分类 2、自然资源的存量和流量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本章学时数 3 学时 第七章 环境评估 一、教学要求 要保护环境,首先就要认识环境,对环境状态做出评估,对环境质量进行衡 量。由于一些环境服务没有市场价格,对他们的评价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环境与资源经济学在这方面的突破,了解环境评估的经济 学理论和环境评价的具体方法。学会根据这些理论和方法,对环境所提供的服务 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二、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1、环境评估的内容 2、环境评估的方法 三、本章学时数 3 学时 第八章 环境管理的政策分析 一、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基本职能,以及中国环境管理 体制的演变历程。认识对环境管理进行政策分析,检查环境管理的有效性,要看 其是否能够用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以及是否能改进和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二、 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1、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