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与再生能源利用《再生能源与资源效率》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M023210课程名称:再生能源和资源效率总学分:2总学负荷:56自主学习:24课内总学时数:32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0先修课及后续课: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基础、废弃物处理技术、大学物理、热力学基础、电化学基础等一、 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2、教学目标及意义《再生能和资源效率》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任务是系统介绍各种主要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的原理、实用技术和当今国内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开阔的能源事业,将来能够从事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的人才。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再生能量和资源效率》是一门系统学习各种可再生能源形式发展及其技术原理的课程。它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资源、能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2)能源相关的政策法规;(3)可再生能源概况及其利用原理,包括太阳热能、光伏能、风能、水力
清洁生产与再生能源利用《再生能源与资源效 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M023210 课程名称:再生能源和资源效率 总学分:2 总学负荷:56 自主学习:24 课内总学时数:32 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 0 先修课及后续课: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基础、废弃物处理技术、大 学物理、热力学基础、电化学基础等 一、 说明部分 1、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 2、 教学目标及意义 《再生能和资源效率》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 课。其任务是系统介绍各种主要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的原理、实用技 术和当今国内外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开阔 的能源事业,将来能够从事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的 人才。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再生能量和资源效率》是一门系统学习各种可再生能源形式发 展及其技术原理的课程。它包括以下教学内容: (1)资源、能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2)能源相关的政策法规;(3) 可再生能源概况及其利用原理,包括太阳热能、光伏能、风能、水力
地热、生物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等;(4)各种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及发展瓶颈;(5)能源开采利用与环境的关系。学生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需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能源发展相关政治、法律与经济体系背景;(2)掌握各种可再生能源发展历史和现状、技术原理与前景;(3)知晓各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障碍,并能从一定程度上给与分析解释;(4)熟悉能源发展与环境影响之间关系,并可作出针对某种特定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开采利用的建设性意见。在教学工作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现学科交叉综合的课程特色。4、教学重点、难点(1)各种能源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不同影响;(2)各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原理;(3)各种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及解决途径;(4)可再生能源法律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选择及其工业化发展的决定性作用。5、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同时采用科技综述、课题陈述课堂讨论与提问式教学结合现场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及课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辅导为辅,将课内课外学习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实际情况,增加英文或德文的国际
地热、生物质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等;(4)各种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及发展瓶颈;(5)能源开采利用与环境的关系。 学生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需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能源发展相关政治、法律与经济体系背景; (2)掌握各种可再生能源发展历史和现状、技术原理与前景; (3)知晓各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障碍,并能从一定程度上给与分析 解释; (4)熟悉能源发展与环境影响之间关系,并可作出针对某种特定情 况下可再生能源开采利用的建设性意见。 在教学工作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结 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现学科交叉 综合的课程特色。 4、 教学重点、难点 (1)各种能源发展对环境造成的不同影响; (2)各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原理; (3)各种可再生能源发展瓶颈及解决途径; (4)可再生能源法律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选择及其工业化发 展的决定性作用。 5、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讲授为主,同时采用科技综述、课题陈述、 课堂讨论与提问式教学结合现场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及课下以学 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辅导为辅,将课内课外学习结合,提高学生自 主学习主动性;结合环境工程专业实际情况,增加英文或德文的国际
发展状况图片或视频介绍,以强化理解与掌握国际最新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和学习兴趣。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德国哥廷根应用科学大学Loewen教授《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课程讲义;(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及其修订案(2009年);(3)德国汉堡《氢能源一一通向能源未来之路》宣传资料;(4)《GE公司2007年能源报告》;(5)《德国IHK光伏研究中心报告》;(6)德国哥廷根应用科学大学洪磊2006年课堂报告《中国三峡水利枢纽简介》;(7)《可再生能源概论》,左然、施明恒、王希麟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7、其它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借助图书馆或者网络阅读再生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相关的参考书及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培养学生可自主查阅中外文能源类相关科技论文资料,并撰写、陈述有关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等内容的综述及演示。二、正文部分第一章能源、社会与环境一、教学要求掌握资源、能源与社会的关系;了解资源能源发展相关政治、经济
发展状况图片或视频介绍,以强化理解与掌握国际最新发展趋势,提 高学生的知识领悟能力和学习兴趣。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德国哥廷根应用科学大学 Loewen 教授《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能源》 课程讲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 年)及其修订案(2009 年); (3)德国汉堡《氢能源——通向能源未来之路》宣传资料; (4)《GE 公司 2007 年能源报告》; (5)《德国 IHK 光伏研究中心报告》; (6)德国哥廷根应用科学大学洪磊 2006 年课堂报告《中国三峡水利 枢纽简介》; (7)《可再生能源概论》,左然、施明恒、 王希麟编著,机械工业出 版社; 7、其它 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借助图书馆或者网络阅读再生能源与资源利用 效率相关的参考书及其相关的研究文献;培养学生可自主查阅中外文 能源类相关科技论文资料,并撰写、陈述有关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 等内容的综述及演示。 二、正文部分 第一章 能源、社会与环境 一、教学要求 掌握资源、能源与社会的关系;了解资源能源发展相关政治、经济
法律体系。二、教学内容1.资源、能源相关概念;2.资源、能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3.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与相关政策法规。三、本章学时数2 学时第二章太阳能热利用一、教学要求掌握太阳能热利用发展现状及其技术原理,了解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干燥设备。二、教学内容1.太阳能热利用的历史与现状;2.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设备等);3.发展前景;4.发展瓶颈。三、本章学时数4 学时第三章太阳能光伏一、教学要求掌握太阳能光伏发展现状及其技术原理,了解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及大型太阳能发电设施建设
法律体系。 二、教学内容 1.资源、能源相关概念; 2.资源、能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3.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与相关政策法规。 三、本章学时数 2 学时 第二章 太阳能热利用 一、教学要求 掌握太阳能热利用发展现状及其技术原理,了解太阳能热水器、太阳 能热干燥设备。 二、教学内容 1.太阳能热利用的历史与现状; 2.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设备等); 3.发展前景; 4.发展瓶颈。 三、本章学时数 4 学时 第三章 太阳能光伏 一、教学要求 掌握太阳能光伏发展现状及其技术原理,了解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及 大型太阳能发电设施建设
二、教学内容1.光伏能源应用历史与现状;2.光伏能源应用类型与领域;3.光伏能源发展相关刺激政策带来的影响。三、本章学时数4学时第四章风能一、教学要求掌握风力发电发展现状及其技术原理,了解风力发电机工作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二、教学内容1.风能应用的历史与风产生的原理;2.风力发电的技术类型及风力发电机构造;3.影响风力发电的因素探讨;4.风力发电在世界和我国的前景研究三、本章学时数4 学时第五章水力一、教学要求掌握水力发电原理、潮汐发电常识与分类;大水电与小水电的区别。二、教学内容1.水力发电的历史与现状;
二、教学内容 1.光伏能源应用历史与现状; 2.光伏能源应用类型与领域; 3.光伏能源发展相关刺激政策带来的影响。 三、本章学时数 4 学时 第四章 风能 一、教学要求 掌握风力发电发展现状及其技术原理,了解风力发电机工作原理及其 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 1.风能应用的历史与风产生的原理; 2.风力发电的技术类型及风力发电机构造; 3.影响风力发电的因素探讨; 4.风力发电在世界和我国的前景研究 三、本章学时数 4 学时 第五章 水力 一、教学要求 掌握水力发电原理、潮汐发电常识与分类;大水电与小水电的区别。 二、教学内容 1.水力发电的历史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