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核酸化1,4,5,6通过新冠病毒基微发学生爱国多媒体讲授 学(五、六节) 因测序及结果共热情和报国情小组讨论 怀。 8 第三章酶( 2,3 多媒体讲授 四节) 9 第三章酶(五2,5,6 多媒体讲授 七节) 10 第三章南(八4,5,6 名媒体讲授 十节) 第四章 和辅酸 维生,2,3,4,5,6 多媒体讲授 12 第五章新陈代1,2,3 多媒体讲授 谢总论与生物氧 化(一带 13 第五章生物,4,5,6 多媒体讲授 化(二节) 14 第六章糖代,2,6 多媒体讲授 、二节) 5 第六章糖代谢 1,2,3,4 多媒体进授 (第二节) 小组讨论 16 第六章糖代谢,3,5,6 多撑体进授 17 ,2,3 多媒体讲授 小组讨论 8 第七章脂质1,4,5,6 多媒体讲授 谢(三-五节) 9 第八章蛋白质,2,3 多媒体讲授 降解和氨基酸代 小组讨论 谢(一、一节) 第八章蛋白 2.4.5,6 多媒体讲授 、三节) 21 第九章核酸 1,2.3 多媒体讲授 解和核甘酸代谢 小组讨论 (一、二节)
17 7 第二章 核酸化 学(五、六节) 1,4,5,6 通过新冠病毒基 因测序及结果共 享。 激 发 学 生 爱 国 热 情 和 报 国 情 怀。 多媒体讲授 小组讨论 8 第三章 酶(一- 四节) 1,2,3 多媒体讲授 9 第三章 酶(五- 七节) 2,5,6 多媒体讲授 10 第三章 酶(八- 十节) 4,5,6 多媒体讲授 11 第四章 维生素 和辅酶 1,2,3,4,5,6 多媒体讲授 12 第五章 新陈代 谢总论与生物氧 化(一节) 1,2,3 多媒体讲授 13 第五章 生物氧 化(二节) 3,4,5,6 多媒体讲授 14 第六章 糖代谢 ( 一、二节) 1,2,6 多媒体讲授 15 第六章 糖代谢 (第二节) 1,2,3,4 多媒体讲授 小组讨论 16 第六章 糖代谢 ( 第三节) 1,3,5,6 多媒体讲授 17 第七章 脂脂代 谢(一、二节) 1,2,3 多媒体讲授 小组讨论 18 第七章 脂质代 谢(三-五节) 1,4,5,6 多媒体讲授 19 第八章 蛋白质 降解和氨基酸代 谢(一、二节) 1,2,3 多媒体讲授 小组讨论 20 第八章 蛋白质 降解和氨基酸代 谢(二、三节) 2,4,5,6 多媒体讲授 21 第九章 核酸降 解和核甘酸代谢 (一、二节) 1,2,3 多媒体讲授 小组讨论
22 第九章核酸,5,6 多媒体讲授 解和核甘酸代谢 (三节) 23 第十章物质代,3,4,5,6 谢的相互联系和 调节控制(一、二 24 第十 物质 ,3.4,5,6我国疫苗研发与培养学生献身多媒体讲授 应用的重要成祖国生物医药小组讨论 咸。 事业的使命感。 评价项目及配分 评价项目说明 支撑课程目标 实作评价(30%】 出勤10% 课程目标3,4,5,6 评价方式 作业20% 纸笔考试(70% 闭卷笔试 裸程目标1,2,3,6 建议教材:魏民、张萍、杨建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6版),高等教有出 版社,2021年 I 学习资料:[1]陈钧辉、张冬梅,《普通生物化学》(第5版),高等教有出版社 建议教材2015年。 及学习资料2王镜岩,《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8年 [3]张洪渊,《生化化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4]戴余军,《生物化学辅导与习题集》(第3版),湖北辞书出版社,2010年 J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 需求 注意事项 无 备注: 1,本课程教学大纲F一」项同一课程不同授课教师应协同讨论研究达成共同核心内涵。经教 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通过的课程教学大纲不宜自行更改。 2.评价方式可参考下列方式: (1)纸笔考试:平时小测、期中纸笔考试、期末纸笔考试 (2)实作评价:课程作业、实作成品、日常表现、表演、观察 (3)档案评价:书面报告、专题档案 (4)口语评价:口头报告、口试
18 22 第九章 核酸降 解和核甘酸代谢 (三节) 4,5,6 多媒体讲授 23 第十章 物质代 谢的相互联系和 调节控制(一、二) 2,3,4,5,6 24 第十章 物质代 谢的相互联系和 调节控制(三、四) 2,3,4,5,6 我国疫苗研发与 应 用 的 重 要 成 就。 培 养 学 生 献 身 祖 国 生 物 医 药 事业的使命感。 多媒体讲授 小组讨论 H 评价方式 评价项目及配分 评价项目说明 支撑课程目标 实作评价(30%) 出勤10% 作业20% 课程目标3,4,5,6 纸笔考试(70%) 闭卷笔试 课程目标1,2,3,6 I 建议教材 及学习资料 建议教材:魏民、张丽萍、杨建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6版),高等教育出 版社,2021年 学习资料:[1] 陈钧辉、张冬梅,《普通生物化学》(第 5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年. [2] 王镜岩,《生物化学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3] 张洪渊,《生化化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年 [4] 戴余军,《生物化学辅导与习题集 》(第3版),湖北辞书出版社,2010年 J 教学条件 需求 多媒体教室 K 注意事项 无 备注: 1.本课程教学大纲F—J 项同一课程不同授课教师应协同讨论研究达成共同核心内涵。经教 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通过的课程教学大纲不宜自行更改。 2.评价方式可参考下列方式: (1)纸笔考试:平时小测、期中纸笔考试、期末纸笔考试 (2)实作评价:课程作业、实作成品、日常表现、表演、观察 (3)档案评价:书面报告、专题档案 (4)口语评价:口头报告、口试
课程教学大纲起草团队成员签名: 印建完 2024年2月26日 专家组审定意见: 11意 审批意见 专家组成员签名: 房治鄢树帆卻建完 2024年3月2日 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意见: 风竞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卡有风湾 2024年3月5日
19 审批意见 课程教学大纲起草团队成员签名: 2024 年 2 月 26 日 专家组审定意见: 专家组成员签名: 2024 年 3 月 2 日 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意见: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组长: 2024 年 3 月 5 日
三明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独立设置的实践课)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实验 课程代码 0713310213 课程类型 口通识课■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 授课教师 邢建宏 口专业方向口专业任选口其他 修读方式 ■必修 口选修 学分 1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实践学时 32 先修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普通生物学及实验 A 先修及后续 后续课程: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 课程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生物化学的基本技术和 基本操作为核心,通过应用离心、滴定、比色、层析等基本实验方法、技术和 R 些基本仪器的使用,对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糖、脂等生物分子进行制备 课程描述 分离、分析、检测及鉴定。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 实的基础。 1知识 理解生化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生化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熟练、规范地使用 生物化学实验常规仪器。 2.能力 掌握与木课程相关的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定量分析等职场所需的专业实务技能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学会重要生物分子提取分离技术及其 关的生化分析、鉴定方法等。 3.素养(思政) 重视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和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课前 预习,认真观察、记录、规范撰写实验报告习惯,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自 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通过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塑造学生 爱因热情。 课程目标
20 三明学院 生物技术 专业(独立设置的实践课)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实验 课程代码 0713310213 课程类型 通识课 ▇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 专业任选 其他 授课教师 邢建宏 修读方式 ▇必修 选修 学 分 1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实践学时 32 A 先修及后续 课程 先修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及实验 普通生物学及实验 后续课程: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 B 课程描述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以生物化学的基本技术和 基本操作为核心,通过应用离心、滴定、比色、层析等基本实验方法、技术和一 些基本仪器的使用,对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糖、脂等生物分子进行制备、 分离、分析、检测及鉴定。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 实的基础。 C 课程目标 1.知识 理解生化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生化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熟练、规范地使用 生物化学实验常规仪器。 2.能力 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生物大分子的定性定量分析等职场所需的专业实务技能,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学会重要生物分子提取分离技术及其相 关的生化分析、鉴定方法等。 3.素养(思政) 重视学生小组之间的讨论、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和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课前 预习,认真观察、记录、规范撰写实验报告习惯,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自 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适应发展的能力,通过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塑造学生 爱国热情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具有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社 1.思想品德 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课程目标3 价值和。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 2.工程知识 基础和生物专业知识相结合,课程目标1、2、3 并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能够应用生物、数学、自然科 学和丁程科学的其木原理 3.问题分析 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棵程目标2、3 D 折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 课程目标与 结论。 毕业要求的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 对应关系 方法对生命科学和工程问题 研究 研究, 包括设计实验 分析棵程目标2、3 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 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能锦理解和评价针对生命科学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棵程目标2、3 续发展的影响。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 10.个人和团队 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课程目标2、3 人的角色。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 13.终身学习 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程目标1、3 能力。 学时分配 实践项目及内容 实验、上机、实训、合 线上教学、研讨等 课程概述与实验前期准备 2 实验1糖的还原作用 2 2 教学内容 实验2蛋白质颜色反应 2 2 实验3蛋白质沉淀反应 2 实验4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4 实验5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21 D 课程目标与 毕业要求的 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思想品德 具有科学精神、职业素养、社 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课程目标 3 2.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 基础和生物专业知识相结合, 并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 1、2、3 3.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生物、数学、自然科 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 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 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 结论。 课程目标 2、3 5.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 方法对生命科学和工程问题进 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 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 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课程目标 2、3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生命科学 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 会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课程目标 2、3 10.个人和团队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 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 人的角色。 课程目标 2、3 13. 终身学习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 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 能力。 课程目标 1、3 E 教学内容 实践项目及内容 学时分配 实验、上机、实训、 线上教学、研讨等 合 计 课程概述与实验前期准备 2 2 实验 1 糖的还原作用 2 2 实验 2 蛋白质颜色反应 2 2 实验 3 蛋白质沉淀反应 2 2 实验 4 纸层析法分离鉴定氨基酸 4 4 实验 5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