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 (6)非管理工作组: (7)加强平级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第四节组织冲突与谈判(自学内容) 一、冲突的原因 (1)沟通差异:(2)结构差异:(3)个体差异 二、冲突的管理 三、有效谈判的实现 本章实践教学及作业要求: 1.学生在课堂或书面至少完成一个案例分析 2.实践教学:角色扮演 思考题 1.分析沟通的基本过程。 2。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 3.冲突处理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管理学的交叉性和实践性。通 过课程前期的社会实践、专业认识实习,以及本课程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专题 讨论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学会通过现实问题引入和基本理论讲 解,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或通过知识传授和实例分析,加深对基本原理 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为了达到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目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上要 求借助多媒体立体教学手段(如借助音像资料,或网络资源),增强学生感性认 识和理性认识能力,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籍推荐的相关学习网站 (一)教材 周三多主编,《管理学》(第五版),高等教有出版社,2018.02 (二)主要教学参考书 1.斯蒂芬·罗宾斯编著,管理学(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8
18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 (6)非管理工作组; (7)加强平级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第四节 组织冲突与谈判(自学内容) 一、冲突的原因 (1)沟通差异;(2)结构差异;(3)个体差异 二、冲突的管理 三、有效谈判的实现 本章实践教学及作业要求: 1.学生在课堂或书面至少完成一个案例分析 2.实践教学: 角色扮演 思考题 1. 分析沟通的基本过程。 2. 有效沟通的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 3. 冲突处理的主要策略有哪些? 七、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管理学的交叉性和实践性。通 过课程前期的社会实践、专业认识实习,以及本课程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专题 讨论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学会通过现实问题引入和基本理论讲 解,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或通过知识传授和实例分析,加深对基本原理 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为了达到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目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上要 求借助多媒体立体教学手段(如借助音像资料,或网络资源),增强学生感性认 识和理性认识能力,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八、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籍推荐的相关学习网站 (一)教材 周三多主编,《管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02。 (二)主要教学参考书 1.斯蒂芬˙罗宾斯编著,管理学(第 9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周三多、贾良定,管理学(第3版)习题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9 3海因茨韦里克,马克V坎尼斯,管理学:全球化与创业视角,经济科学 出版社,2008.07。 4.王凤彬、李东,管理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1出版) 5.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2003年: 6加雷思·琼斯等著,《当代管理学(第二版)》,李建伟等译,人民邮电出 版社,2003年版: 7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等译,《组织行为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0年: 8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中信出版社,201111。 (三)中文期刊 1.管理世界(近三年各期) 2.外国经济与管理(近三年各期) 3.南开管理评论(近三年各期) 4.经济管理(近三年各期) 5.管理现代化(近三年各期) (四)外文期刊 l.Harvard Business Review(哈佛商业评论) 2.Sloan Management Review (斯隆管理评论) (五)推荐的学习网站 L.《世界经理人文摘》htp://www.cec.globalsources.com 2.《经理人》杂志htp:www.sino-manager.com 3.《中外管理》htp:hww.zwgl.com.cn 4.中国营销传播网htp:www.emkt.com.c/ 5.《环球企业家》http:/www.gemag..com.cn 6.中国人资源开发网http://www.chinahrd.net 九、课程考试与评价 (一)考核体系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化考核系统: 1理解概念、注重能力 2.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 19
19 2.周三多、 贾良定,管理学(第 3 版)习题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9 3.海因茨·韦里克,马克·V·坎尼斯,管理学:全球化与创业视角 ,经济科学 出版社 ,2008.07。 4.王凤彬、 李东,管理学(第 4 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1 出版) 5.柯林斯,《从优秀到卓越》, 2003 年; 6.加雷思·琼斯等著,《当代管理学(第二版)》,李建伟等译,人民邮电出 版社,2003 年版; 7.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等译,《组织行为学》(第七版), 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2000 年; 8.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中信出版社,2011.11。 (三)中文期刊 1.管理世界(近三年各期) 2.外国经济与管理(近三年各期) 3.南开管理评论(近三年各期) 4.经济管理(近三年各期) 5.管理现代化(近三年各期) (四)外文期刊 1.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哈佛商业评论) 2.Sloan Management Review (斯隆管理评论) (五)推荐的学习网站 1.《世界经理人文摘》 http://www.cec.globalsources.com 2. 《经理人》杂志 http://www.sino-manager.com 3. 《中外管理》 http://www.zwgl.com.cn 4. 中国营销传播网 http://www.emkt.com.cn/ 5. 《环球企业家》 http://www.gemag.com.cn 6. 中国人资源开发网 http://www.chinahrd.net 九、课程考试与评价 (一)考核体系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化考核系统: 1.理解概念、注重能力 2.多元性与开放性答案
3.实行全程化考核。 (二)考核方法 通过期末考试了解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课堂讨论 以及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实际应用。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构成:出勤5分,2次书面作业30分,课堂表现5分: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标准化试题,满分100分。主要题型: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20 3.实行全程化考核。 (二)考核方法 通过期末考试了解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课堂讨论 以及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的实际应用。 课程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40% + 期末成绩×60% 平时成绩构成:出勤 5 分,2 次书面作业 30 分,课堂表现 5 分;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标准化试题,满分 100 分。主要题型:单项选择、 多项选择、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经济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一)中文名称:经济法 (二)英文名称:Economic Law 二、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 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识别经济法 的基础知识相关范畴,准确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并运用 相应的法律知识分析、处理有关经济法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础知识:掌握自然人、法人制度、代理、时效、物 权、债权等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和基本原则以 及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经济法的沿革、经济 立法、经济执法和经济司法的相关知识。 2.使学生掌握企业公司法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知识产权法、产品质量法, 食品药品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市场活动和管理法的相关知识: 掌握物权法、税法、银行法、保险法、劳动法律制度等:了解对外贸易法、房地 产法等内容。 3.使学生掌握经济仲裁与经济司法的基本知识。 四、课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本课程教学围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 能力”这一中心,努力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 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与自学、课堂随机提问、课后作业及论文撰写相结合的方 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组织语言运用专业术语回答问 24
21 经济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一)中文名称:经济法 (二)英文名称:Economic Law 二、课程性质 学科基础课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 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识别经济法 的基础知识相关范畴,准确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并运用 相应的法律知识分析、处理有关经济法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础知识;掌握自然人、法人制度、代理、时效、物 权、债权等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和基本原则以 及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经济法的沿革、经济 立法、经济执法和经济司法的相关知识。 2.使学生掌握企业公司法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知识产权法、产品质量法、 食品药品管理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市场活动和管理法的相关知识; 掌握物权法、税法、银行法、保险法、劳动法律制度等;了解对外贸易法、房地 产法等内容。 3.使学生掌握经济仲裁与经济司法的基本知识。 四、课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本课程教学围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 能力”这一中心,努力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 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二)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课堂讲授与自学、课堂随机提问、课后作业及论文撰写相结合的方 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组织语言运用专业术语回答问
题的能力以及敏锐观察问题和分析案例的能力。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传达丰 富的信息,另外试着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模拟起诉等实践 教学活动。 五、课程总学时 48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法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 了解法的概念和特点、法律渊源,把握法的效力、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以及 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等,并将其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到以后各章的学习之中: 了解法与相邻、相关的社会政治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法律的效力以及自然人、法人 难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建议学时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学基础知识 一、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二)法的特征 (三)法的一般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经国家机关指定或认可的、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有旨在保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 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率规范和法律条文 三、法律渊源 (一)法律渊源概述 (二)我国的法律渊源 四、法律效力 (一)法律效力
22 题的能力以及敏锐观察问题和分析案例的能力。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传达丰 富的信息,另外试着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模拟起诉等实践 教学活动。 五、课程总学时 48 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 法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 了解法的概念和特点、法律渊源,把握法的效力、法律部门和法律体系以及 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等,并将其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到以后各章的学习之中; 了解法与相邻、相关的社会政治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法律的效力以及自然人、法人 难点:法的本质与特征。 建议学时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学基础知识 一、法的概念和特征 (一)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二)法的特征 (三)法的一般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经国家机关指定或认可的、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所有旨在保护、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 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法率规范和法律条文 三、法律渊源 (一)法律渊源概述 (二)我国的法律渊源 四、法律效力 (一)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