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 高三语文试题 甲:必考内容 、现代文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花事 潘向黎 (1)三月里,不记得是哪一天了,到花园一看,母亲种的贴梗海棠开了。白色的,很柔 花瓣圆圆的,很润,是江南娇小女儿态,居然冲寒而来,让人心头一热。连续两个月反反复 复的病好像好了起来 (2)三月底,樱花开了。特地去复旦南区看,原先最大的一株,不知道为什么少了很粗 的一枝,不知道是台风刮断了,还是砍掉的。这一来就不成气势了,一瞬间的失望几乎变成 气愤。真是不如不来,不来的话,这里的樱花在记忆中照旧浮一片云霞 (3)可是若是不来,待到花期过了,肯定以为是人辜负了花。谁知却是花辜负人。可是 那么美妙,那么短暂,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 (4)四月中旬。竟不知道自己住的小区里有樱花。就在后面一个自行车棚前面,有三大 棵,是日本晚樱,似乎又叫八重樱的,一棵白色,两棵粉色。想必是自己也知道是迟了,于 是格外盛大地开了,在花下仰了头看,一层花上面还是一层花,竟是花天。让人薄醉的明媚 梦境,难怪“花天”是和“酒地”连在一起。 (5)想起上一次这样仰看樱花,是几年前在扬州的徐园,就在院子门内一侧,牡丹正开, 盛大无比,色泽灼人,上面居然一棵樱花,密密盖住了天,这种搭配在别处从未见过,给人 的感觉足够奇异,简直有几分妖魅。人坐在中间的石凳上,眼睛被花光照得晕眩,只好闭上, 还觉花气填满了肺腑。人生到此,还有什么愿望?大概只有一个:希望这个梦不要醒来。 (6)但是樱花还是谢了,最初几瓣飘落,就让人担心风雨。但是风雨该来的时候还是来 了,于是樱花雪一阵比一阵密。一夜风雨之后,出门时倒吸一口气,台阶下,堆了一堆的粉 色花瓣 (⑦)本来想改后主词一个字,叹一句:阶前落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8)正好我白发苍苍的母亲走过樱花树,抬头说:“不要这样嘛。”我就觉得不必说了。 (9)今年天暖得疯疯癫癫,花期都乱了,还没到谷雨,牡丹都开过了。好不容易到了植 物园,人家告诉我,牡丹都谢了。心想,只要还有三四朵,让我看看,也算没白来这一趟。 到了一看,十停里谢了七八停,开着的那些也是萎靡。 (10)站在这样的园中,才明白什么叫大势已去 (11)牡丹是热闹到不避杂乱的花,红的,粉的,紫的,白的,黄的,还有一种接近黑色 的紫绛。花前的小牌子都写了品种名,无心看。没有花,秃秃地光知道名称做什么用?若有 花时,更不需要了,它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 (12)这有点像爱情,爱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概念和定义,不爱了,多少种界定和解释都 不能挽救。 (13)那么,地上的花瓣是没有结果的爱情,而那些没有花只剩名称的植株,是无爱的婚 姻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 江苏省泰州市 2009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 高三语文试题 甲:必考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 题。 花 事 潘向黎 (1)三月里,不记得是哪一天了,到花园一看,母亲种的贴梗海棠开了。白色的,很柔, 花瓣圆圆的,很润,是江南娇小女儿态,居然冲寒而来,让人心头一热。连续两个月反反复 复的病好像好了起来。 (2)三月底,樱花开了。特地去复旦南区看,原先最大的一株,不知道为什么少了很粗 的一枝,不知道是台风刮断了,还是砍掉的。这一来就不成气势了,一瞬间的失望几乎变成 气愤。真是不如不来,不来的话,这里的樱花在记忆中照旧浮一片云霞。 (3)可是若是不来,待到花期过了,肯定以为是人辜负了花。谁知却是花辜负人。可是 那么美妙,那么短暂,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 (4)四月中旬。竟不知道自己住的小区里有樱花。就在后面一个自行车棚前面,有三大 棵,是日本晚樱,似乎又叫八重樱的,一棵白色,两棵粉色。想必是自己也知道是迟了,于 是格外盛大地开了,在花下仰了头看,一层花上面还是一层花,竟是花天。让人薄醉的明媚 梦境,难怪“花天”是和“酒地”连在一起。 (5)想起上一次这样仰看樱花,是几年前在扬州的徐园,就在院子门内一侧,牡丹正开, 盛大无比,色泽灼人,上面居然一棵樱花,密密盖住了天,这种搭配在别处从未见过,给人 的感觉足够奇异,简直有几分妖魅。人坐在中间的石凳上,眼睛被花光照得晕眩,只好闭上, 还觉花气填满了肺腑。人生到此,还有什么愿望?大概只有一个:希望这个梦不要醒来。 (6)但是樱花还是谢了,最初几瓣飘落,就让人担心风雨。但是风雨该来的时候还是来 了,于是樱花雪一阵比一阵密。一夜风雨之后,出门时倒吸一口气,台阶下,堆了一堆的粉 色花瓣。 (7)本来想改后主词一个字,叹一句:阶前落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8)正好我白发苍苍的母亲走过樱花树,抬头说:“不要这样嘛。”我就觉得不必说了。 (9)今年天暖得疯疯癫癫,花期都乱了,还没到谷雨,牡丹都开过了。好不容易到了植 物园,人家告诉我,牡丹都谢了。心想,只要还有三四朵,让我看看,也算没白来这一趟。 到了一看,十停里谢了七八停,开着的那些也是萎靡。 (10)站在这样的园中,才明白什么叫大势已去。 (11)牡丹是热闹到不避杂乱的花,红的,粉的,紫的,白的,黄的,还有一种接近黑色 的紫绛。花前的小牌子都写了品种名,无心看。没有花,秃秃地光知道名称做什么用?若有 花时,更不需要了,它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 (12)这有点像爱情,爱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概念和定义,不爱了,多少种界定和解释都 不能挽救。 (13)那么,地上的花瓣是没有结果的爱情,而那些没有花只剩名称的植株,是无爱的婚 姻
(14)春天是一年中最让人心烦的季节。伤感细密而粘稠,有时让人觉得自己脆弱到可耻。 (15)春暖花开?不,春天是花谢的季节。你不会在别的季节里,看到这么多的花凋谢 (16)许多花争先恐后地开了,然后谢去,一场场花事是一个个陷阱,等着我们的心情陷 进去,防不胜防 (17)对人,为了躲避散时惆怅,你可以不聚,可是对花,你能怎么样?那花该开时就开 了,你不能不看,不能不爱,那花该谢时就谢了,丢下你狼藉满地的心情 (18)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谁不怜?可是怜又能怎么样呢? (19)为了想躲过心痛,其实不要花开。但是春天一到,偏偏花开,偏偏花谢。 (20)五月六日,立夏。 (21)昨天半夜,或者说今天的凌晨,起风了,然后打起了雷,怪不得昨天开始头疼。雨 下下来了,头渐渐不疼了。起来出门,看到第十宿舍围墙外的地上,一片雪白的细碎落花 那几棵绣球不落则已,一落就到了这步天地。走近了看,五瓣五瓣的,依然精细着,像满地 的小篆,曲曲折折的心事无人能懂。比起“立夏”这个抽象的节气,这满地的雪自小篆,更 加让人彻悟,春天过去了。 (22)过去也就过去吧。一千个春天都凋零了,一万场悲喜都凋零了,多少代看花人都成 了别人的追忆 1.第(5)段中写观扬州徐园樱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衬托“八重樱花”之盤景,进一步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为下文抒写樱花凋谢 的感情落差作铺垫。(4分,“衬托”1分,“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1分 垫”2分) 2.赏析第(21)段中画线的一段文字。(6分)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绣球落地的情形,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 春天逝去的伤感之情。通过对比手法揭示时光必然流逝的道理,也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 (6分,“比喻”“拟人”各1分,“形象生动”1分,“表达伤感之情”1分,“对比 1分,“揭示道理”或“表达情感”1分) 3.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花事的描述,寄寓了哪些人生感悟?试加以概述。(6分) 3、(1)美丽往往是短暂的,我们不应错过。(2)人世沧桑,世事无常,有些东西是无可 挽留的。(3)爱情和婚姻时常割离,应当将它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4)对于那些逝去 的美好,那些无可挽留的事实,坦然待之。(答到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4.第(3)段中,作者说“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你是否 赞同这种说法?请阐述你的理由。(7分) 4、(1)宁可花辜负人,人不可辜负花;(2)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4 分,每点2分)不赞同:尽管鲜花是美好的,但如果我们看不到鲜花盛开的美景,就不必 浪费时间和精力。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很多,而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理性地追求心目中美好的 目标,而不能为了一个缥缈的希望辜负美好的时光。赞同:因为鲜花是美妙的,开放的时间 又是短暂的,所以主动赏花是必须的,即使看不到鲜花盛开的美景,也不必为此感到遗憾 主动赏花不在于是否欣赏到美景是否被花辜负而是为了从追求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乐趣 体现人生的价值。(3分,言之成理即可) 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 (14)春天是一年中最让人心烦的季节。伤感细密而粘稠,有时让人觉得自己脆弱到可耻。 (15)春暖花开?不,春天是花谢的季节。你不会在别的季节里,看到这么多的花凋谢。 (16)许多花争先恐后地开了,然后谢去,一场场花事是一个个陷阱,等着我们的心情陷 进去,防不胜防。 (17)对人,为了躲避散时惆怅,你可以不聚,可是对花,你能怎么样?那花该开时就开 了,你不能不看,不能不爱,那花该谢时就谢了,丢下你狼藉满地的心情。 (18)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谁不怜?可是怜又能怎么样呢? (19)为了想躲过心痛,其实不要花开。但是春天一到,偏偏花开,偏偏花谢。 (20)五月六日,立夏。 (21)昨天半夜,或者说今天的凌晨,起风了,然后打起了雷,怪不得昨天开始头疼。雨 下下来了,头渐渐不疼了。起来出门,看到第十宿舍围墙外的地上,一片雪白的细碎落花。 那几棵绣球不落则已,一落就到了这步天地。走近了看,五瓣五瓣的,依然精细着,像满地 的小篆,曲曲折折的心事无人能懂。比起“立夏”这个抽象的节气,这满地的雪白小篆,更 加让人彻悟,春天过去了。 (22)过去也就过去吧。一千个春天都凋零了,一万场悲喜都凋零了,多少代看花人都成 了别人的追忆。 1.第(5)段中写观扬州徐园樱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 衬托“八重樱花”之盛景,进一步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为下文抒写樱花凋谢 的感情落差作铺垫。(4 分,“衬托”1 分,“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 1 分,“铺 垫”2 分) 2.赏析第(21)段中画线的一段文字。(6 分) 2、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绣球落地的情形,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 春天逝去的伤感之情。通过对比手法,揭示时光必然流逝的道理,也表达了作者的旷达之情。 (6 分,“比喻”“拟人”各 1 分,“形象生动”1 分,“表达伤感之情”1 分,“对比” 1 分,“揭示道理”或“表达情感”1 分) 3.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花事的描述,寄寓了哪些人生感悟?试加以概述。(6 分) 3、(1)美丽往往是短暂的,我们不应错过。(2)人世沧桑,世事无常,有些东西是无可 挽留的。(3)爱情和婚姻时常割离,应当将它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4)对于那些逝去 的美好,那些无可挽留的事实,坦然待之。(答到其中三点即可得 6 分) 4.第(3)段中,作者说“比起辜负来,还是宁可被辜负吧”,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你是否 赞同这种说法?请阐述你的理由。(7 分) 4、(1)宁可花辜负人,人不可辜负花;(2)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4 分,每点 2 分)不赞同:尽管鲜花是美好的,但如果我们看不到鲜花盛开的美景,就不必 浪费时间和精力。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很多,而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理性地追求心目中美好的 目标,而不能为了一个缥缈的希望辜负美好的时光。赞同:因为鲜花是美妙的,开放的时间 又是短暂的,所以主动赏花是必须的,即使看不到鲜花盛开的美景,也不必为此感到遗憾, 主动赏花不在于是否欣赏到美景,是否被花辜负,而是为了从追求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乐趣、 体现人生的价值。(3 分,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少好文学,玄象没人能和他相比。太祖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 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太祖以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太祖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 其工书,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 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浩独恭勤不怠,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 或终日不归。不为穷通改节,皆此类也。 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崔浩就是这样,不因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从小爱好文学,对于天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当时 太宗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太宗太宗初年,被授官博土祭酒,赐爵武城子 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太宗喜欢天文地理及八卦,听说崔浩讲解易 善之,因命浩参观天文,考定疑惑。 经以及洪范五行学说,就对他很好,于是命 崔浩观察星相,考查推定疑难异象。 神瑞二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苏垣救今年的饥荒,但这不是长久的计策。现在 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劝太宗迁我们处在北方,如果山东各州发生兵变,敌 都。浩与特进周澹言于太宗曰:“今国家迁人的轻锐部队从南向北出击,在我们的家乡 都于邺,可救今年之饥,非长久之策也。今炫耀武力,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呢?到了 居北方,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春天草木复苏,饮用的乳酪就将要产出,再 梓之中,谁知多少?至春草生,乳酪将出,加上有蔬菜水果,足以接到来年的秋天。如 兼有菜果,足接来秋。若得中熟,事则济矣。”果能够有一半成熟,事情就可以成功了 太宗深然之。复使中贵人问浩、澹曰:“今太宗十分赞同这种说法。又派中贵人问崔浩 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和周澹:“如令百姓糊口都无法到来年的秋 何?”浩等对曰:“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天,来年秋天(作物)或许又不成熟,将又 谷。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但不可迁都。”拿它怎么办呢?″崔浩等人回答说:“可以 太宗从之,于是分民诣山东三州食,出仓谷挑选贫穷的人家,到各州去接受官府救助获 以禀之。来年遂大熟 得谷物。如果来年秋天没有收成,希望另作 神瑞二年,秋天的作物没有成熟,太史令打算。只是不可以迁都。”太宗听从了崔浩 王亮、苏垣通过华阴公主等上言谶书说国家等人的意见,于是分派百姓到山东三州求 应当定都于邺地,劝太宗迁都。崔浩和特进食,各州发放粮仓里的谷物来供给他们粮 周澹对太宗说:“如今国家迁都到邺,可以食。来年谷物成长顺利获得了大丰收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5~8 题。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少好文学,玄象 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时人莫及。太祖以 其工书,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 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浩独恭勤不怠, 或终日不归。不为穷通改节,皆此类也。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从小爱好文学,对于天 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也无不涉猎,当时 没人能和他相比。太祖因为他擅长书法,常把他 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太祖晚年用法严峻,内廷许 多亲近的人,都因为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于 是大家无不逃避躲藏,只有崔浩慎守职事,努力 不懈,有时还成天不回家。崔浩就是这样,不因 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太宗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太宗 好阴阳术数,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 善之,因命浩参观天文,考定疑惑。 太宗初年,被授官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 太宗喜欢天文地理及八卦,听说崔浩讲解易 经以及洪范五行学说,就对他很好,于是命 崔浩观察星相,考查推定疑难异象。 神瑞二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苏垣 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劝太宗迁 都。浩与特进周澹言于太宗曰:“今国家迁 都于.邺,可救今年之饥,非长久之策也。今 居北方,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 梓之中,谁知多少?至春草生,乳酪将出, 兼有菜果,足接来秋。若得中熟,事则济矣。” 太宗深然之。复使中贵人问浩、澹曰:“今 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 何?”浩等对曰:“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 谷。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但不可迁都。” 太宗从之,于是分民诣山东三州食,出仓谷 以禀.之。来年遂大熟。 神瑞二年,秋天的作物没有成熟,太史令 王亮、苏垣通过华阴公主等上言谶书说国家 应当定都于邺地,劝太宗迁都。崔浩和特进 周澹对太宗说:“如今国家迁都到邺,可以 救今年的饥荒,但这不是长久的计策。现在 我们处在北方,如果山东各州发生兵变,敌 人的轻锐部队从南向北出击,在我们的家乡 炫耀武力,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呢?到了 春天草木复苏,饮用的乳酪就将要产出,再 加上有蔬菜水果,足以接到来年的秋天。如 果能够有一半成熟,事情就可以成功了。” 太宗十分赞同这种说法。又派中贵人问崔浩 和周澹:“如今百姓糊口都无法到来年的秋 天,来年秋天(作物)或许又不成熟,将又 拿它怎么办呢?”崔浩等人回答说:“可以 挑选贫穷的人家,到各州去接受官府救助获 得谷物。如果来年秋天没有收成,希望另作 打算。只是不可以迁都。”太宗听从了崔浩 等人的意见,于是分派百姓到山东三州求 食,各州发放粮仓里的谷物来供给他们粮 食。来年谷物成长顺利获得了大丰收
刘裕死,太宗欲取洛阳。浩曰:“陛下刘裕不幸去世,我们趁人家遭遇丧事而攻打 不以刘裕欻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他们,即使得手了也是不好的。《春秋》上 不幸今死,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春秋》:说:晋国的士丐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听说齐 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君子大侯去世,就班师回国了。君子重视的是,不 其不伐丧,以为恩足以感孝子,义足以动诸乘敌国丧乱的机会去进攻,认为恩德足以使 侯。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孝孑心服,道义足以使诸侯感动。现在我们 令德之事也。”不从浩言 应当派人前去吊唁祭奠,慰问他的那些可怜 刘裕死后,太宗想夺取洛阳。崔浩说:的儿女,对他们遭遇这样的不幸表示同情, 陛下不因为刘裕突然发迹,接受他的使臣这些都是展示我们的美德的事情啊。“太宗 带来的贡品,刘裕也恭敬地侍奉陛下。现在没有听从。 世祖即位,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毀之 世祖即位以后,世祖身边的人都嫉妒崔 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浩正直,一起排挤诋毁他。真君十一年六月 终于诛杀了崔浩 初,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他。可是郭逸的妻子王氏,常常对崔浩的才 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能感到惊奇,自以为找到了乘龙快婿。不久 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深她的女儿不幸过世了,王氏深深地引为伤痛 以伤恨,复以少女继婚。浩非毁佛法,而妻遗憾,又把她的小女儿嫁绐他续弦。崔浩诋 郭氏敬好释典,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毁佛法,而他的妻子郭氏敬信喜好佛典,时 捐灰于厕中。及浩幽执,置之槛内,送于城不时在家诵读。有一次,崔浩听到后大怒, 南,使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夺过来烧了,把灰倒在厕所里。等到崔浩被 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拘禁,把他关在木囚笼里,送到城南,让数 以为报应之验也 十个卫士在他头上撒尿,叫喊声一片,路人 当初,崔浩才二十岁的时候,太原郭逸都能听到。自古以来,宰相一级的官员被羞 把女儿嫁给了她。崔浩大器晚成,没有显示辱的情形,没有比得上崔浩的,世人都认为 出他的才华和风采,所以当时的人并不了解这是报应的证明啊。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①谶书:预言吉凶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书。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简:挑选 B.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 :收成 C.出仓谷以禀之 禀:供给 D.自宰司之被戮辱 戮:处死 5、D(D项“戮”解释为“羞辱”。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可知。)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4 刘裕死,太宗欲取洛阳。浩曰:“陛下 不以刘裕欻起,纳其使贡,裕亦敬事陛下。 不幸今死,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春秋》: 晋士丐帅师侵齐,闻齐侯卒,乃还。君子大 其不伐丧,以为恩足以感孝子,义足以动诸 侯。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 令德之事也。”不从浩言。 刘裕死后,太宗想夺取洛阳。崔浩说: “陛下不因为刘裕突然发迹,接受他的使臣 带来的贡品,刘裕也恭敬地侍奉陛下。现在 刘裕不幸去世,我们趁人家遭遇丧事而攻打 他们,即使得手了也是不好的。《春秋》上 说:晋国的士丐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听说齐 侯去世,就班师回国了。君子重视的是,不 乘敌国丧乱的机会去进攻,认为恩德足以使 孝子心服,道义足以使诸侯感动。现在我们 应当派人前去吊唁祭奠,慰问他的那些可怜 的儿女,对他们遭遇这样的不幸表示同情, 这些都是展示我们的美德的事情啊。”太宗 没有听从。 世祖即位,左右忌浩正直,共排毁之。 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世祖即位以后,世祖身边的人都嫉妒崔 浩正直,一起排挤诋毁他。真君十一年六月 终于诛杀了崔浩。 初,浩始弱冠,太原郭逸以女妻之。浩 晚成,不曜华采,故时人未知。逸妻王氏, 每奇浩才能,自以为得婿。俄而女亡,王深 以伤恨,复以少女继婚。浩非毁佛法,而妻 郭氏敬好释典,时时读诵。浩怒,取而.焚之, 捐灰于厕中。及浩幽执,置之槛内,送于城 南,使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 行路。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 以为报应之验也。 当初,崔浩才二十岁的时候,太原郭逸 把女儿嫁给了她。崔浩大器晚成,没有显示 出他的才华和风采,所以当时的人并不了解 他。可是郭逸的妻子王氏,常常对崔浩的才 能感到惊奇,自以为找到了乘龙快婿。不久 她的女儿不幸过世了,王氏深深地引为伤痛 遗憾,又把她的小女儿嫁给他续弦。崔浩诋 毁佛法,而他的妻子郭氏敬信喜好佛典,时 不时在家诵读。有一次,崔浩听到后大怒, 夺过来烧了,把灰倒在厕所里。等到崔浩被 拘禁,把他关在木囚笼里,送到城南,让数 十个卫士在他头上撒尿,叫喊声一片,路人 都能听到。自古以来,宰相一级的官员被羞 辱的情形,没有比得上崔浩的,世人都认为 这是报应的证明啊。 (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①谶书:预言吉凶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书。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可简.穷下之户,诸州就谷 简:挑选 B.若来秋无年.,愿更图也 年:收成 C.出仓谷以禀.之 禀:供给 D.自宰司之被戮.辱 戮:处死 5、 D (D 项“戮”解释为“羞辱”。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可知。)
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 ②越国以鄙远 A项: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 B.①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 ②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B项:介词,通过 C.①今国家迁都于邺 ②其制稍异于前 c项:介词,到;介词,和。 D.①浩怒,取而焚之 ②吾尝跋而望矣 6、B(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浩年少时就非常喜爱文学,天文历法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无不涉猎,自认为当时的 人没有能和他相比的。太祖也因为他字写得好,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A项“自 认为”错,无中生有。 B.崔浩因为精通易经和五行学说,被太宗委以重任,加官进爵。在是否迁都一事上, 他从实际出发,深谋远虑,提出合理建议,深得太宗信任。B项“加官进爵”是在 委以重任”之前,时序错乱 C.崔浩坚决反对太宗趁刘裕之死攻打洛阳,因为刘裕对太宗可谓忠心耿耿。同时崔浩 引经据典,指出此时出兵实为不义之举,但是终未能说服太宗 D.崔浩深得岳母赏识,但他不能知恩图报,妻子喜欢解释佛典,他就将佛典烧毁丢于 厕所之中,结果囚禁后遭人溺尿。文中流露的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是不可取的。D 项“释典”应指“佛典”,表述为“解释佛典″是曲解词义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3分) (1)如果山东各州发生兵变,敌人的轻锐部队从南向北出击,在我们的家乡炫耀武力。翻 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假令”,如果;“南”,从南向北;“桑梓”,家乡。(各1分) (2)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3分) (2)如今百姓糊口已无法到来年的秋天,来年秋天(作物)或许又不成熟,将又拿它怎么 办呢?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既”,已经;“无以”,没有用来.办法无法;“如 何”,拿怎么办。(各1分 (3)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4分) (3)现在我们应当派人前去吊唁祭奠,慰问他那些孤儿寡女,同情他们不幸的遭遇,这些都 是展示我们美德的事情啊。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宜”,应该;“存”,慰问; 同情;判断句式也应注意。(“宜”“存”“恤”判断句式各1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整理制作,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5 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 ②越国以.鄙远 A 项: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 B.①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 ②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B 项:介词,通过。 C.①今国家迁都于.邺 ②其制稍异于.前 C 项:介词,到;介词,和。 D.①浩怒,取而.焚之 ②吾尝跂而.望矣 6、 B(D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崔浩年少时就非常喜爱文学,天文历法和诸子百家的著作无不涉猎,自认为当时的 人没有能和他相比的。太祖也因为他字写得好,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A 项“自 认为”错,无中生有。 B.崔浩因为精通易经和五行学说,被太宗委以重任,加官进爵。在是否迁都一事上, 他从实际出发,深谋远虑,提出合理建议,深得太宗信任。B 项“加官进爵”是在 “委以重任”之前,时序错乱。 C.崔浩坚决反对太宗趁刘裕之死攻打洛阳,因为刘裕对太宗可谓忠心耿耿。同时崔浩 引经据典,指出此时出兵实为不义之举,但是终未能说服太宗。 D.崔浩深得岳母赏识,但他不能知恩图报,妻子喜欢解释佛典,他就将佛典烧毁丢于 厕所之中,结果囚禁后遭人溺尿。文中流露的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是不可取的。D 项“释典”应指“佛典”,表述为“解释佛典”是曲解词义。 7、C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假令山东有变,轻骑南出,耀威桑梓之中(3 分) (1)如果山东各州发生兵变,敌人的轻锐部队从南向北出击,在我们的家乡炫耀武力。翻 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假令”,如果;“南”,从南向北;“桑梓”,家乡。(各 1 分) (2)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来秋或复不熟,将如之何?(3 分) (2)如今百姓糊口已无法到来年的秋天,来年秋天(作物)或许又不成熟,将又拿它怎么 办呢?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既”,已经;“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无法;“如…… 何”,拿……怎么办。(各 1 分) (3) 今宜遣人吊祭,存其孤弱,恤其凶灾,令德之事也。(4 分) (3) 现在我们应当派人前去吊唁祭奠,慰问他那些孤儿寡女,同情他们不幸的遭遇,这些都 是展示我们美德的事情啊。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宜”,应该;“存”,慰问;“恤”, 同情;判断句式也应注意。(“宜”“存”“恤”判断句式各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