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摸底检测语文试卷2010年9月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奢靡/风靡一时行草/行将就木干劲/疾风劲草仿佛/佛口蛇心 B.团结/开花结果纤夫/纤毫毕见里弄/弄巧成拙煞尾/凶神恶煞 C.调遣/风调雨顺暴露/出乖露丑着重/不着边际积攒/攒三聚五 D.角色/群雄角逐度量度德量力横祸丿横行霸道伺候/伺机而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陆八项惠台新政不仅是对目前台湾经济的“雪中送炭”,更把两岸投资关系 由原来的台湾对大陆的单向格局转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局面 B.2009年4月,西班牙、英国及美国最近就全球最大沉船宝藏的归属权不可开 交地闹起来。西班牙认为沉船所在直布罗陀海峡为本国海域,宝藏应为本国所有 C.那些日子,我经常会看见母亲把手置于腰际,暗暗地使劲揉,她每揉一下,我就 好像芒刺在背。 D.作为中国第一例甲型HNl流感的患者包某某,不但有国家省市领导人去看望, 而且在医院治疗期间,媒体在医院进行整日采访报道,其盛况让这位患者简直有 些踌躇满志。 3.下面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的一段话,请用一句话概括傅雷的观点。(不超 过40个字)(4分)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 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 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 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 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 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 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 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 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2011 届高三摸底检测语文试卷 2010 年 9 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奢靡. / 风靡.一时 行.草 / 行.将就木 干劲. / 疾风劲.草 仿佛. / 佛.口蛇心 B.团结. / 开花结.果 纤.夫 / 纤.毫毕见 里弄. / 弄.巧成拙 煞.尾 / 凶神恶煞. C.调.遣 / 风调.雨顺 暴露. / 出乖露.丑 着.重 / 不着.边际 积攒. / 攒.三聚五 D.角.色 / 群雄角.逐 度.量 / 度.德量力 横.祸 / 横.行霸道 伺.候 / 伺.机而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大陆八项惠台新政不仅是对目前台湾经济的“雪中送炭 ....”,更把两岸投资关系 由原来的台湾对大陆的单向格局转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局面。 B. 2009 年 4 月,西班牙、英国及美国最近就全球最大沉船宝藏的归属权不可开 ... 交.地闹起来。西班牙认为沉船所在直布罗陀海峡为本国海域,宝藏应为本国所有。 C.那些日子,我经常会看见母亲把手置于腰际,暗暗地使劲揉,她每揉一下,我就 好像芒刺在背 ....。 D.作为中国第一例甲型 H1N1 流感的患者包某某,不但有国家省市领导人去看望, 而且在医院治疗期间,媒体在医院进行整日采访报道,其盛况让这位患者简直有 些踌躇满志 ....。 3.下面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的一段话,请用一句话概括傅雷的观点。(不超 过 40 个字)(4 分)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 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 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 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 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 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 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 intellectual(理智),偏于 cold(冷静), 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傅雷的观点是 4.看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题目 (2分,不能以“无题”命名) (2)寓意: (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昊县。吴为浙剧邑 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 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 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 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扦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 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岀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 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戌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岀,通判韩琥相继亡,克 戬召令兵民日:“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 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 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 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 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
傅雷的观点是: 4.看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 分) (1)题目: (2 分,不能以“无题”命名) (2)寓意: (3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 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 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 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 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 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 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 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 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 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 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 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
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 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 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 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 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 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选自《宋史》)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依仗、凭借 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 组是()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②④⑥C.④⑤⑥D.①②③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 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 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 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 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 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 立庙
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 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 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 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 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 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姓怙.势持官府 怙: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 组是( )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 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 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 ③ ⑤ B.② ④ ⑥ C.④ ⑤ ⑥ D.① ② ③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 裁了向来飞扬 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 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 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 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 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 立庙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3分) (2)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3分) (3)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4分) 、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1)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2)请赏析诗的结句“何处捣寒衣”的妙处。(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苏轼《赤壁赋》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6)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沼 泽 地 (日)芥川龙之介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3 分) (2)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3 分) (3)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1)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诗的结句“何处捣寒衣”的妙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2)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4)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苏轼《赤壁赋》) (5) ,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6)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沼 泽 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 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 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 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 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 色。芦芼、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 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岀于其他偏好,故意加 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 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 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 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孑。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 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 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 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 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帽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 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 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句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 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 框子也简陋不堪,所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 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 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 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 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 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面,一边对它玩味,一边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 的疑问。 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 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 上去噗哧一声,会没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 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 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 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相抗衡。 “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 西给甩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 “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 画努了努他那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 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 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