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体的形式来写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独创性;其次,它的独创性还表现在作者是选 择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 秦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方式更是独具特色的 〖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解(二)文体介绍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 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其体始于战国时赵国人荀卿的《赋篇》,至汉代形成固定 的、独立的文体。汉赋多鸿篇巨制,多四言句式,杂以散句。汉末出现了抒情小赋 但很快被六朝的“骈赋”所代替,骈赋往往用四字对或六字对。至唐宋时又发展为“律 赋”,在篇幅、格律、对仗上要求更高。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 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 赋 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 体文;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 在形式上,赋字数不限,但以四、六言为主。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 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 政宁。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 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西汉时文人将屈原、宋玉等所运用的、作为长江流域文化 代表之一的《离骚》式诗体加以改造,向散文方向发展而形成的。“丽词雅义,符采 相胜”(《文心雕龙·诠赋》),洋洋洒洒,极尽铺陈之能享。赋在其后不同时代的发展 中,从古赋到徘赋到律赋到文赋,形式上不管怎么变革,却始终沿着散文化的轨道行 进,并没有回到诗的故乡。说“赋者古诗之流”,只有在说明赋还保留着某些骚体诗的 外部形式特点时才算是正确的,若是用以说明赋是诗的一个支派,那就是大谬特谬了 诗,总是喜欢借助跨度极大的跳跃,行踪飘忽飞腾,在广阔的立体空间里上天入地, 展开想象和联想,时刻为感情寻找着形象。赋,则不然,它与一般的散文并无二致 都是在一个平面上慢走快奔,在展开其叙述、描写、议论时,逻辑严密,顺序衔接 脉络连贯,十分注重文章的说服力量。而说服力量的达到,往往具体表现为对文章气 势的追求。“以赋视诗,较若纷至沓来,气猛气恶”。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揭 示出赋和诗在对气势要求上的这种不同点,可谓一矢中的 竹亦青《〈阿房宫赋〉的生命力》 (三)名家评析。 这篇文章的一开头就很不平几,请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真是突 兀有力,如泰山压顶。读了这四句,使人想起李白的《蜀道难》的开端。想一想,如 呆取消了这四个句子,直接以描绘开始,那不但使人觉得平板无力,对于这篇赋的意 义也会有所损减。作者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费过何等的匠心,才锤炼出这十二个字
11 赋体的形式来写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独创性;其次,它的独创性还表现在作者是选 择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 秦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方式更是独具特色的。 〖小资料〗 (一)重点内容图解(二)文体介绍。 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 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其体始于战国时赵国人荀卿的《赋篇》,至汉代形成固定 的、独立的文体。汉赋多鸿篇巨制,多四言句式,杂以散句。汉末出现了抒情小赋, 但很快被六朝的“骈赋”所代替,骈赋往往用四字对或六字对。至唐宋时又发展为“律 赋”,在篇幅、格律、对仗上要求更高。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 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 赋。 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 体文;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 在形式上,赋字数不限,但以四、六言为主。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 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 政宁。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 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赋,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西汉时文人将屈原、宋玉等所运用的、作为长江流域文化 代表之一的《离骚》式诗体加以改造,向散文方向发展而形成的。“丽词雅义,符采 相胜”(《文心雕龙·诠赋》),洋洋洒洒,极尽铺陈之能享。赋在其后不同时代的发展 中,从古赋到徘赋到律赋到文赋,形式上不管怎么变革,却始终沿着散文化的轨道行 进,并没有回到诗的故乡。说“赋者古诗之流”,只有在说明赋还保留着某些骚体诗的 外部形式特点时才算是正确的,若是用以说明赋是诗的一个支派,那就是大谬特谬了。 诗,总是喜欢借助跨度极大的跳跃,行踪飘忽飞腾,在广阔的立体空间里上天入地, 展开想象和联想,时刻为感情寻找着形象。赋,则不然,它与一般的散文并无二致, 都是在一个平面上慢走快奔,在展开其叙述、描写、议论时,逻辑严密,顺序衔接, 脉络连贯,+分注重文章的说服力量。而说服力量的达到,往往具体表现为对文章气 势的追求。“以赋视诗,较若纷至沓来,气猛气恶”。清人刘熙载在他的《艺概》中揭 示出赋和诗在对气势要求上的这种不同点,可谓一矢中的。 ——竹亦青《〈阿房宫赋〉的生命力》 (三)名家评析。 这篇文章的一开头就很不平几,请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真是突 兀有力,如泰山压顶。读了这四句,使人想起李白的《蜀道难》的开端。想一想,如 呆取消了这四个句子,直接以描绘开始,那不但使人觉得平板无力,对于这篇赋的意 义也会有所损减。作者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费过何等的匠心,才锤炼出这十二个字
这四句话,头两句写出了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气概,接下的两句写的是阿房宫的宏伟规 模和建造它的辛苦,上下意义衔接,但两句又各自独立。气魄多么雄伟,意义多么重 大!时代的形势,帝王的奢侈和野心,一齐跃然而出。这里面隐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 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讽刺。 这四句是帽子,扣得紧紧的,然而卷轴展开了宏伟壮丽的画图。规模这么大的一座宫 殿,怎样去写它,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如果只表面上用一些类似“宏伟”、“壮丽”、“巍 峨”、“高耸”等等字眼去形容,就容易空洞,不能给人一个具体的印象。相反地,如 果仔细描绘,又难免繁琐,失之于罗列现象。《阿房宫赋》作者的艺术概括力就从这 里表现出来。他既不作自然主义的铺陈,又不流于空疏,笔墨不多,却把阿房宫的形 象、规模、气魄通过具体描写表现了出来,给读者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请看他的描 写是如何的壮丽:“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这是概括全貌的写法,读者会从这六句中,想象到这座宫殿的高度 和它幅员之广大。先给人一个雄伟的感觉,然后作者就展开具体的描写,参差错落, 用十个句子写出了阿房宫里楼阁之胜:“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接下去, 作者凭他的如椽大笔,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极尽描绘之能事,用短小的四字句, 两句连接,一连写了六句。六句排列巧妙,比喻新颖,音调铿锵,就像流着的泉 水一样淙淙作响。在这里,作者分别用两句话状写一个景,而写法又都是第一句写实 但其中也有比喻,第二句就光用比喻来写,以加强第一句的印象。最后两句还以感叹 抒情的意味对前四句作了一个小结。再往下当我们读到歌台暖响.而气侯不齐”这 样的一些句予的时候,诗情画意,音乐之美,一齐涌来,令人心胸开阔,榆神爽快 忍不住耍为它拍手叫好 ——臧克家《诗人之赋——读杜牧的〈阿房宫赋〉》 (四)译文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蜀郡的山林伐光了,于是造起了阿房宫。(它)占地三百余里, 楼阁高耸)遮天蔽日。(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 水、樊川)两条河流,滔滔地流入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走廊曲折如 宽带回环,屋槍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 盘扭回旋的,屈曲勾折的,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横 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 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 (楼阁)高低错落,令人迷蒙,不辨南北西东。台上歌声温润,洋溢着春天般的欢乐 殿中舞袖飘拂,充满着风雨交加般的凄冷。(歌舞纷繁不断,欢乐悲戚丛生)一天之 同一座宫殿之中,(让人感到)寒暖不均,气候不同 六国的妃嫔宫女,诸侯们的公主、孙女,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搂阁宫殿,被辇车送 到西秦。(她们)日夜弹唱,成了秦皇的后宫之人。(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宫人 们)打开了梳妆镜:(色似)乌云纷扰,原来是(宫人们)一早梳理发鬓:渭水涨起
12 这四句话,头两句写出了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气概,接下的两句写的是阿房宫的宏伟规 模和建造它的辛苦,上下意义衔接,但两句又各自独立。气魄多么雄伟,意义多么重 大!时代的形势,帝王的奢侈和野心,一齐跃然而出。这里面隐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 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讽刺。 这四句是帽子,扣得紧紧的,然而卷轴展开了宏伟壮丽的画图。规模这么大的一座宫 殿,怎样去写它,这确实是一个难题。如果只表面上用一些类似“宏伟”、“壮丽”、“巍 峨”、“高耸”等等字眼去形容,就容易空洞,不能给人一个具体的印象。相反地,如 果仔细描绘,又难免繁琐,失之于罗列现象。《阿房宫赋》作者的艺术概括力就从这 里表现出来。他既不作自然主义的铺陈,又不流于空疏,笔墨不多,却把阿房宫的形 象、规模、气魄通过具体描写表现了出来,给读者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请看他的描 写是如何的壮丽:“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这是概括全貌的写法,读者会从这六句中,想象到这座宫殿的高度 和它幅员之广大。先给人一个雄伟的感觉,然后作者就展开具体的描写,参差错落, 用十个句子写出了阿房宫里楼阁之胜:“五步一楼……矗不知其几千万落。”接下去, 作者凭他的如椽大笔,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极尽描绘之能事,用短小的四字句, 两句连接,一连写了六句。……六句排列巧妙,比喻新颖,音调铿锵,就像流着的泉 水一样淙淙作响。在这里,作者分别用两句话状写一个景,而写法又都是第一句写实, 但其中也有比喻,第二句就光用比喻来写,以加强第一句的印象。最后两句还以感叹 抒情的意味对前四句作了一个小结。再往下当我们读到“歌台暖响……而气侯不齐”这 样的一些句予的时候,诗情画意,音乐之美,一齐涌来,令人心胸开阔,榆神爽快, 忍不住耍为它拍手叫好。 ——臧克家《诗人之赋——读杜牧的〈阿房宫赋〉》 (四)译文。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蜀郡的山林伐光了,于是造起了阿房宫。(它)占地三百余里, (楼阁高耸)遮天蔽日。(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 水、樊川)两条河流,滔滔地流入宫墙。五步一座高楼,+步一座亭阁;走廊曲折如 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 盘扭回旋的,屈曲勾折的,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横 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 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 (楼阁)高低错落,令人迷蒙,不辨南北西东。台上歌声温润,洋溢着春天般的欢乐; 殿中舞袖飘拂,充满着风雨交加般的凄冷。(歌舞纷繁不断,欢乐悲戚丛生)一天之 内,同一座宫殿之中,(让人感到)寒暖不均,气候不同。 六国的妃嫔宫女,诸侯们的公主、孙女,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搂阁宫殿,被辇车送 到西秦。(她们)日夜弹唱,成了秦皇的后宫之人。(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宫人 们)打开了梳妆镜;(色似)乌云纷扰,原来是(宫人们)一早梳理发鬓;渭水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