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40|/100+40 1-60/140 0.57 5、如何评价产业内贸易理论? 答:(1)该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设更符合实际。它不以完全竞争为前提, 而是基于不完全竟争的现实背景,从供给(即存在规模经济利益)和从需求(即存在需求偏 好重叠)两个方面来揭示产业内贸易的诱因;(2)它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3)仍属于 静态分析 第三章国际市场的结构与特点 、名词解释 1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并进行资源配置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 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市场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2区域经济一体化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区域内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消除 歧视,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有机体 二、思考题 1.国际市场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给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西 欧各国的经济发展,使世界市场进入萌芽阶段。从18世纪60年爆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19世纪70 年代,产业革命取得了胜利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这种生产方式使生产力得到空前 的提高。世界市场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在此之后至20世纪初,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生产力 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输出,殖民统治,金融寡头的巨大的经济实力与产业革命形成合 力,从根本上推动了统一的国际市场的最终形成。 2.用图说明国际市场的结构是怎样的? 国际商品市场有形国际商品市场 无形国际商品市场 通过国际分工国际金融市场(略)同国 c联系起来的各 国间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略 国际 国际信息市场(略)每 市场 其他市场(略)望中 通过国际分工进口商本资安 联系起来的各批发商 国国内市场零售商 的面;际市场做构 3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可分为几个阶段? 答: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大约要经过三个阶段
6 =1-ⅼ100-40ⅼ /100+40 =1-60/140 =0.57 5、 如何评价产业内贸易理论? 答:(1)该理论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批判,其假设更符合实际。它不以完全竞争为前提, 而是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现实背景,从供给(即存在规模经济利益)和从需求(即存在需求偏 好重叠)两个方面来揭示产业内贸易的诱因;(2)它是对比较利益学说的补充;(3)仍属于 静态分析。 第三章 国际市场的结构与特点 一、名词解释 1.国际市场: 国际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并进行资源配置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 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市场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2.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区域内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消除 歧视,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有机体。 二、思考题 1. 国际市场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 15 世纪末和 16 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给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促进了西 欧各国的经济发展,使世界市场进入萌芽阶段。从 18 世纪 60 年爆发了第一次产业革命,19 世纪 70 年代,产业革命取得了胜利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这种生产方式使生产力得到空前 的提高。世界市场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在此之后至 20 世纪初,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使生产力 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与此同时,资本输出,殖民统治,金融寡头的巨大的经济实力与产业革命形成合 力,从根本上推动了统一的国际市场的最终形成。 2.用图说明国际市场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 3.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可分为几个阶段? 答: 企业进入世界市场,大约要经过三个阶段:
1产品出口阶段般先间接出口即通过代理人出口,其好处是投资少,风险小。缺点是需拿 出佣金,容易被中间商控制和垄断。待间接出口到一定阶段取得经验,就转为直接出口。其优点是 直接面向市场能及时了解、掌握市场信息,获得较多利润。缺点是投资较多,风险较大。 2到国外生产阶段企业到国外生产时,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方法:(1)合资企业:(2)国际分包即 外国控制的承包商将其承包工程的一部分分包给承包商;(③3)按照许可制造即外国持有人(许可人) 给予买方(被许可人)该产品的制造和在当地市场及制定的出口市场的专有权。 3跨国经营阶段在此阶段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从事国外生 、销售活动;母公司对子公司具有直接控制能力以全球为出发点考虑全企业的经营管理。 4.国际市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 1.国际市场具有全方位开放的特点,又具有集团化的强烈趋势 2.国际市场有着很大的盲目性,但国际协调己开始介入; 3.国际市场有着较大的动荡性,但又呈现出以较快速度增长的趋势; 4.国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与很强的垄断性并存 5.国际市场上替代性与互补性并存 6.国际市场上商品的相对过剩和结构性的供给不足并存; 7.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复杂性和风险性 5.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划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内容是什么? 答 1.优惠贸易安排( 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是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 式,是指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 定特别的优惠关税。 2.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通常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 各成员国的商品可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 3关税同盟( Customs 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 并对非同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 4.共同市场( Common market),是指关税同盟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与数量限制,对非成员国 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并实现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在域内自由流动 5.经济同盟( Economic union),实行经济同盟的国家不仅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在域内的自由 流动,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 在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商品交换扩大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6.完全经济一体化( 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 域内各国在经济、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都完全统 第四章国际价值与价格 、名词解释 1国际价值:由世界平均劳动强度或熟练程度所决定。 2国际价值量: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这个平均的劳动单位就是在世界 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7
7 1.产品出口阶段 一般先间接出口,即通过代理人出口,其好处是投资少,风险小。缺点是需拿 出佣金,容易被中间商控制和垄断。待间接出口到一定阶段,取得经验,就转为直接出口。其优点是 直接面向市场,能及时了解、掌握市场信息,获得较多利润。缺点是投资较多,风险较大。 2.到国外生产阶段 企业到国外生产时, 一般采取以下三种方法:⑴合资企业;⑵国际分包即 外国控制的承包商将其承包工程的一部分分包给承包商;⑶按照许可制造即外国持有人(许可人) 给予买方(被许可人)该产品的制造和在当地市场及制定的出口市场的专有权。 3.跨国经营阶段 在此阶段,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从事国外生 产、销售活动;母公司对子公司具有直接控制能力,以全球为出发点考虑全企业的经营管理。 4.国际市场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 1. 国际市场具有全方位开放的特点,又具有集团化的强烈趋势; 2.国际市场有着很大的盲目性,但国际协调已开始介入; 3.国际市场有着较大的动荡性,但又呈现出以较快速度增长的趋势; 4.国际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与很强的垄断性并存; 5.国际市场上替代性与互补性并存; 6.国际市场上商品的相对过剩和结构性的供给不足并存; 7.国际市场上存在着复杂性和风险性。 5.按照贸易壁垒撤除的程度划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及其内容是什么? 答: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是经济一体化较低级和松散的一种形 式,是指在实行优惠贸易安排的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 定特别的优惠关税。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通常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之间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 各成员国的商品可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但每个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 并对非同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结成的同盟。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是指关税同盟国家之间完全取消关税与数量限制,对非成员国 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并实现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在域内自由流动。 5.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实行经济同盟的国家不仅实现商品、生产要素在域内的自由 流动,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并且制定和执行统一对外的某些共同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逐步消除 在经济贸易政策方面的差异,使一体化的范围从商品交换扩大到生产、分配乃至整个国民经济。 6.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 域内各国在经济、财政、金融、贸易等方面的政策都完全统一。 第四章 国际价值与价格 一、名词解释 1.国际价值: 由世界平均劳动强度或熟练程度所决定。 2.国际价值量: 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这个平均的劳动单位就是在世界 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3国际价格:国际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围绕着国际价值上下波动。国际价格是 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国阿 4贸易条件:参见;导论 5相互需求方程式:约;穆勒提出,在由比较利益所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上、下限内,实 际的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由贸易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所决定 6提供曲线: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 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出口)、需求(进口) 曲线合成的 7雪布津斯基定理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 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 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少。(这一定理的意义在于说明,如果两种要素同比率增加, 则要素增长的结果是中性讠的因为要素增长后,一国的比较优势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若增 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此时的比较优势比原有的优势更大这种要 素变化是有利于贸易的;反之,增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不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不利 于贸易。) 8贫困化增长贫困化增长是某些特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况它的含义为当一国由于 某种原因(一般总是单一要素供给的极大增长)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 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还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 、思考题 1.贸易条件即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是如何确定的 答: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的原则有二:一是从供给角度讲国际商品交换比率介于贸易国国 内商品交换可换得的商品数量之上、贸易伙伴国可提供交换的数量之下;二是从需求角度讲, 在这一交换比率的上限与下限的区间内,贸易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实际国际商品的 交换比率 2贸易条件的含义、意义是什么,怎样应用? 答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指单位出口量所换回的进口量的交换比价。它的 意义在于说明,在一定时期内,若一国的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即 出口价格相对上升,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反之,则恶化。实际应用中,往往用出口价格指 数去比进口价格指数,其结果表明净贸易条件。其计算方法是: N=(Px/Pm)i 100 式中:Nii净贸易条件; Pxi(当年)出口价格指数 Pm(当年)进口价格指数; 100i基期年的价格指数 应用举例 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5年为基期是100,2000年时出口价格指数下降4%为96进 口价格指数上升8%,为108,那么,这个国家2000年的净贸易条件为 N=(96/108)i100=88.88 这表明该国从1995年到2000年间,净贸易条件从1995年的100下降到2000年的8888 2000年与1995年相比,贸易条件恶化了1112 3.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以及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国际市场价格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即供求关 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8
8 3.国际价格: 国际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围绕着国际价值上下波动。国际价格是 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国际 4.贸易条件: 参见¡ 导论¡ 5.相互需求方程式: 约¡ 穆勒提出,在由比较利益所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上、下限内,实 际的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由贸易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所决定。 6.提供曲线: 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 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出口)、需求(进口) 曲线合成的。 7.雷布津斯基定理 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 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 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少。(这一定理的意义在于说明,如果两种要素同比率增加, 则要素增长的结果是¡ 中性¡ 的,因为要素增长后,一国的比较优势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若增 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此时的比较优势比原有的优势更大,这种要 素变化是有利于贸易的;反之, 增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不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不利 于贸易。) 8.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是某些特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况,它的含义为:当一国由于 某种原因(一般总是单一要素供给的极大增长)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 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还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 二、思考题 1.贸易条件即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是如何确定的? 答: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的原则有二:一是从供给角度讲,国际商品交换比率介于贸易国国 内商品交换可换得的商品数量之上、贸易伙伴国可提供交换的数量之下;二是从需求角度讲, 在这一交换比率的上限与下限的区间内,贸易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实际国际商品的 交换比率。 2.贸易条件的含义、意义是什么, 怎样应用? 答:贸易条件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指单位出口量所换回的进口量的交换比价。它的 意义在于说明,在一定时期内,若一国的一定量商品出口所能换得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即 出口价格相对上升,该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反之,则恶化。实际应用中,往往用出口价格指 数去比进口价格指数,其结果表明净贸易条件。其计算方法是: N=(Px / Pm)¡ 100 式中: N¡¡ 净贸易条件; Px¡¡ (当年)出口价格指数; Pm¡¡ (当年)进口价格指数; 100¡¡ 基期年的价格指数 应用举例 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 1995 年为基期是 100, 2000 年时出口价格指数下降 4%,为 96;进 口价格指数上升 8%,为 108, 那么, 这个国家 2000 年的净贸易条件为: N=(96 /108)¡ 100 =88.88 这表明该国从1995年到2000年间, 净贸易条件从1995年的100下降到2000年的88.88, 2000 年与 1995 年相比, 贸易条件恶化了 11.12。 3.国际市场价格的决定因素以及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国际市场价格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即供求关 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1)垄断垄断组织为了获得最大限度利润,采取各种办法控制世界市场价格。 (2)经济周期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商品的市场价格和利润率会有所不同。 (3)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对世界市场的价格有很大影响。 (4)商品的质量与包装 (5)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6)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战争以及突发重大事件等。 4.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有哪些? 答: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按形成条件、变化特征可分为两类 (1)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它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 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 (2)世界;封闭市场;价格这种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 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它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此类价格包括:调拨价格、垄断 价格、区域性经济集团内的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第五章国际贸易利益及价值转移 、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的产品利益:国际贸易的产品利益是一种使用价值的利益。通过国际贸易, 国生产获得了新的生产资源、机器设备,消费获得了不同于本国传统的商品,一国也因此 得到更丰富、品种更多的使用价值,总体福利水平有所提高。 2、国际贸易的资源配置利益:国际贸易的资源配置利益是指通过国际贸易,克服了资 源在国际间流动的障碍,贸易参与囯等于利用了对方充裕(而本国稀缺)的资源,调整了本 国资源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使得资源在更合理的结构上得到利用,最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3、国际贸易的章争利益:国际贸易的竟争利益是指国际贸易向国内外市场引入了竞争 机制,只有竞争的市场才能有效分配资源和组合资源使社会生产向前发展。 4、国际贸易乘数:国际贸易乘数是指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1的条 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5、贸易利益分配理论:新古典学派主张,贸易条件线是分配国际贸易利益的关键,它 越贴近哪一个国家的国内交换比率,该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利益就越少;反之,越远离某 国家的国内交换比率,该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利益就越多 、思考题:(答题要点) 1、阐述为什么国际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引擎 答 国际贸易的产品利益 2、国际贸易的资源配置利益 3、国际贸易的竞争利益 4、国际贸易的示范和技术传导作用 2、论述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9
9 (1)垄断 垄断组织为了获得最大限度利润,采取各种办法控制世界市场价格。 (2)经济周期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商品的市场价格和利润率会有所不同。 (3)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对世界市场的价格有很大影响。。 (4)商品的质量与包装 (5)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 (6)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战争以及突发重大事件等。 4.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有哪些? 答: 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按形成条件、变化特征可分为两类: (1)世界¡ 自由市场¡ 价格 它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垄断力量干扰的条件下, 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者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国际供求关系是这种价格形成的客观基础。 (2)世界¡ 封闭市场¡ 价格 这种价格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 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它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此类价格包括:调拨价格、垄断 价格、区域性经济集团内的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第五章 国际贸易利益及价值转移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的产品利益:国际贸易的产品利益是一种使用价值的利益。通过国际贸易, 一国生产获得了新的生产资源、机器设备,消费获得了不同于本国传统的商品,一国也因此 得到更丰富、品种更多的使用价值,总体福利水平有所提高。 2、国际贸易的资源配置利益:国际贸易的资源配置利益是指通过国际贸易,克服了资 源在国际间流动的障碍,贸易参与国等于利用了对方充裕(而本国稀缺)的资源,调整了本 国资源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使得资源在更合理的结构上得到利用,最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3、国际贸易的竞争利益:国际贸易的竞争利益是指国际贸易向国内外市场引入了竞争 机制,只有竞争的市场才能有效分配资源和组合资源使社会生产向前发展。 4、国际贸易乘数:国际贸易乘数是指在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之和小于 1 的条 件下,增加出口有利于提高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5、贸易利益分配理论:新古典学派主张,贸易条件线是分配国际贸易利益的关键,它 越贴近哪一个国家的国内交换比率,该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利益就越少;反之,越远离某 一国家的国内交换比率,该国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利益就越多。 二、思考题:(答题要点 ) 1、阐述为什么国际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引擎。 答: 1、国际贸易的产品利益 2、国际贸易的资源配置利益 3、国际贸易的竞争利益 4、国际贸易的示范和技术传导作用 2、论述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及其政策意义。 答:
1、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 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当商品服务出口时,从国外得到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 入增加,消费也增加。它必然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多,收入增加i。如此 反复下去,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当商品服务进口时,必然向国外支付货币, 于是收入减少,消费随之下降,与储蓄一样,成为国民收入中的漏洞。因此,得出结论:只 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的收入。此 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 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政策意义 首先,一国应积极努力扩大出口,扩大出口除了有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发展的好处外,扩 大出口取得贸易顺差,可以为一国带来所需的外汇,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息率,刺激物价 上升,有利于投资增长,从而进一步有益于增长和发展。其次,扩大出口所增加的国民收入 中,应有较大部分用于购买本国产品,努力实现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国产化,防止有效需 求转移到其他国家去。再次,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入只有在能引起投资、提高生产能力和增 加供给的情况下,才能促使经济增长,否则出口的扩大意味着需求增长,在供给变化很小时, 其结果只能是推动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进而导致通货膨胀。最后,实现扩大出口推动本国经 济増长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是世界贸易额应平稳增加,否则一国只能降价以求扩大销路 这时出口数量的扩大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的刺激作用将被大大降低。因此,那种认为靠廉价劳 动力优势就可以扩大出口,带动本国经济起飞的观点是有片面性的 3、阐述与传统观点对立的贸易利益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1、普雷维什对于传统贸易利益分配观点的批评 (1)旧的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原则是不合理的,它不利于、也不适用于相对落后国 家。(2)旧的国际贸易关系不仅不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反而是造成相对落后国家经济贫困的 主要原因之一。基于上述两点批评,普雷维什提出:相对落后国家应适当采用保护贸易政策, 以便在保护下发展本国工业,实现工业化,纠正目前国际贸易中存在着的不公平现象。 2、萨米尔;阿明的依附理论 依附论的内容是:世界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由出口部门、群众消费部门、奢侈消费部门 和设备部门组成,其中群众消费与设备部门居再生产的中心,这两个部门是再生产的基本动 力。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发达国家的结构以这两种部门为主,故处于体系的中心,而发 展中国家因其生产结构(以出口部门和奢侈部门为主)不同而处于体系的外围,外围对中心 有很强的依附性。外围依附中心的基础是这两类国家间存在着的不等价交换。,使得外围国 家的利润向中心国家转移,久而久之,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收入的差距日益加大,外围国家 日益贫困。据此,阿明主张,应加强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同时要实行工业化并努力使收入 尽量平均化。 3、埃曼纽尔的不平等交换理论 (1)广义不平等交换是指交易两国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而工资率相同时,由价值转化为 生产价格时引起的不等价交换。(2)狭义不平等交换是指在两国资本有机构成和工资率都不 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不等价交换。埃曼纽尔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只有工资的不平 等才是引起不平等交换的唯一原因(穷国的工资水平持续地低于富国,是历史和制度因素造 成的),因此,只有狭义不平等交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等价交换。埃曼纽尔主张,在其他 条件一样时,工资水平决定剩余价值率。只要穷国工资低,就可提供高剩余价值率,国际交 换就可能使部分剩余价值转移到高工资的发达国家去,国际间的不平等主要源于此。不等价 交换实际是富国的劳动者剥削穷国的劳动者。 10
10 1、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 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当商品服务出口时,从国外得到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产业部门收 入增加,消费也增加。它必然引起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多,收入增加¡¡ 。如此 反复下去,收入增加量将为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当商品服务进口时,必然向国外支付货币, 于是收入减少,消费随之下降,与储蓄一样,成为国民收入中的漏洞。因此,得出结论:只 有当贸易为出超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的收入。此 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这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涵义。 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政策意义 首先,一国应积极努力扩大出口,扩大出口除了有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发展的好处外,扩 大出口取得贸易顺差,可以为一国带来所需的外汇,扩大支付手段,压低利息率,刺激物价 上升,有利于投资增长,从而进一步有益于增长和发展。其次,扩大出口所增加的国民收入 中,应有较大部分用于购买本国产品,努力实现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国产化,防止有效需 求转移到其他国家去。再次,扩大出口所增加的收入只有在能引起投资、提高生产能力和增 加供给的情况下,才能促使经济增长,否则出口的扩大意味着需求增长,在供给变化很小时, 其结果只能是推动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进而导致通货膨胀。最后,实现扩大出口推动本国经 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是世界贸易额应平稳增加,否则一国只能降价以求扩大销路, 这时出口数量的扩大对于国民收入增长的刺激作用将被大大降低。因此,那种认为靠廉价劳 动力优势就可以扩大出口,带动本国经济起飞的观点是有片面性的。 3、阐述与传统观点对立的贸易利益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1、普雷维什对于传统贸易利益分配观点的批评 (1)旧的国际分工与专业化生产原则是不合理的,它不利于、也不适用于相对落后国 家。(2)旧的国际贸易关系不仅不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反而是造成相对落后国家经济贫困的 主要原因之一。基于上述两点批评,普雷维什提出:相对落后国家应适当采用保护贸易政策, 以便在保护下发展本国工业,实现工业化,纠正目前国际贸易中存在着的不公平现象。 2、萨米尔¡ 阿明的依附理论 依附论的内容是:世界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由出口部门、群众消费部门、奢侈消费部门 和设备部门组成,其中群众消费与设备部门居再生产的中心,这两个部门是再生产的基本动 力。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发达国家的结构以这两种部门为主,故处于体系的中心,而发 展中国家因其生产结构(以出口部门和奢侈部门为主)不同而处于体系的外围,外围对中心 有很强的依附性。外围依附中心的基础是这两类国家间存在着的不等价交换。,使得外围国 家的利润向中心国家转移,久而久之,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收入的差距日益加大,外围国家 日益贫困。据此,阿明主张,应加强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同时要实行工业化并努力使收入 尽量平均化。 3、埃曼纽尔的不平等交换理论 (1)广义不平等交换是指交易两国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而工资率相同时,由价值转化为 生产价格时引起的不等价交换。(2)狭义不平等交换是指在两国资本有机构成和工资率都不 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不等价交换。埃曼纽尔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只有工资的不平 等才是引起不平等交换的唯一原因(穷国的工资水平持续地低于富国,是历史和制度因素造 成的),因此,只有狭义不平等交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等价交换。埃曼纽尔主张,在其他 条件一样时,工资水平决定剩余价值率。只要穷国工资低,就可提供高剩余价值率,国际交 换就可能使部分剩余价值转移到高工资的发达国家去,国际间的不平等主要源于此。不等价 交换实际是富国的劳动者剥削穷国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