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大门的柴垛上也贴了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出门见喜”。而我恰好在推开院门的那一刹看 见了那几个字。那是有生以来最美好的一天,头顶的天空很蓝,阳光照在身上格外温暖,虽 然还看不到桃红柳绿的美景,但是春天已经住进了我的心里。 0同样的感受在今年的岁末重现。今年,十六岁的外甥女远在美国求学。一想到在这举 国欢庆的时刻,她孤独地行走在异国他乡,把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深深地埋压在心 底,我的心里就有一点点难受。 ¤然而,除夕上午我去车站接儿子时,外甥女突然在微信群里上传了好几张照片,满眼 都是红红的对联和福字,还有一张张青春快乐的脸庞,有黄皮肤的,白皮肤的,还有黑皮肤 的。学生们兴高采烈地举着略显生涩的福字和春联向镜头展示。还有一张照片拍的是中国学 生和外国学生一起吃中餐过中国年的情景。浓浓的年味从远方飘了过来,心中的缺(han) 瞬间被喜悦和自豪填满。 ¢外甥女激动地用语音说,她刚刚在美国加州成功地举办了一场写春联写福字的文化活 动,吸引了上百名外国人参加,他们对中国的汉字和书法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外甥女从 小跟我妹夫学习书法,具有比较深厚的书法功底,曾经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我 不得不对这个小家伙刮目相看,赶紧挑了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并附言:中国书法好拉风! δ到火车站接到儿子后跟他说起这事,他也情不自禁地为妹妹竖起了大拇指 儿子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说他回家后要抓紧时间把送给好友张家豪的福字写好 因为明天他就要回美国继续学业了 ⑧下午儿子和好友匆匆见了一面后回到家里,跟我说张家豪收到福字后很是喜欢。 U我只想对这些远在他乡的游子们说: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居何位,过年的时候 千万别忘了让亲情回家,让思念回家,让文化回家! 15.下列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拓出来(ta)庇佑(pi)缺憾“框”字的最后一笔是横 B拓出来(ta)庇佑(bi)缺憾“框”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C.拓出来(tuo)庇佑(bi)缺撼“框”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D.拓出来(tu)庇佑(pi)缺撼“框”字的最后一笔是横 16.儿子寄来的福字勾起了作者与书法渊源的一段回忆,回忆中作者细膩地描述了自己的内 心波澜。阅读文章第③-⑥段,梳理作者的心理情感及产生的原因。(4分) 时间 心理情感 产生原因 刚学写字时 学写正楷字过程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三年级时先欢喜,后失落 上初中时 惊喜 成年以后 没能持之以恒地练字 17.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请以第⑦一⑨段中的相关内容为例,提出一个问题,并说说 这个问题对你理解文章中心有何帮助。(3分) 18.文章围绕题目“红纸上的中国字”多方选材,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结合文
11 着大门的柴垛上也贴了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出门见喜”。而我恰好在推开院门的那一刹看 见了那几个字。那是有生以来最美好的一天,头顶的天空很蓝,阳光照在身上格外温暖,虽 然还看不到桃红柳绿的美景,但是春天已经住进了我的心里。 ○10同样的感受在今年的岁末重现。今年,十六岁的外甥女远在美国求学。一想到在这举 国欢庆的时刻,她孤独地行走在异国他乡,把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深深地埋压在心 底,我的心里就有一点点难受。 ○11然而,除夕上午我去车站接儿子时,外甥女突然在微信群里上传了好几张照片,满眼 都是红红的对联和福字,还有一张张青春快乐的脸庞,有黄皮肤的,白皮肤的,还有黑皮肤 的。学生们兴高采烈地举着略显生涩的福字和春联向镜头展示。还有一张照片拍的是中国学 生和外国学生一起吃中餐过中国年的情景。浓浓的年味从远方飘了过来,心中的缺(hàn) 瞬间被喜悦和自豪填满。 ○12外甥女激动地用语音说,她刚刚在美国加州成功地举办了一场写春联写福字的文化活 动,吸引了上百名外国人参加,他们对中国的汉字和书法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外甥女从 小跟我妹夫学习书法,具有比较深厚的书法功底,曾经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我 不得不对这个小家伙刮目相看,赶紧挑了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并附言:中国书法好拉风! ○13到火车站接到儿子后跟他说起这事,他也情不自禁地为妹妹竖起了大拇指。 ○14儿子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说他回家后要抓紧时间把送给好友张家豪的福字写好, 因为明天他就要回美国继续学业了。 ○15下午儿子和好友匆匆见了一面后回到家里,跟我说张家豪收到福字后很是喜欢。 ○16我只想对这些远在他乡的游子们说: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居何位,过年的时候, 千万别忘了让亲情回家,让思念回家,让文化回家! 15.下列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拓.出来(tà) 庇.佑(pì) 缺憾 “框”字的最后一笔是横 B 拓.出来(tà) 庇.佑(bì) 缺憾 “框”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C.拓.出来(tuò) 庇.佑(bì) 缺撼 “框”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D.拓.出来(tuò) 庇.佑(pì) 缺撼 “框”字的最后一笔是横 16.儿子寄来的福字勾起了作者与书法渊源的一段回忆,回忆中作者细腻地描述了自己的内 心波澜。阅读文章第③-⑥段,梳理作者的心理情感及产生的原因。(4 分) 时 间 心理情感 产生原因 刚学写字时 ① 学写正楷字过程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三年级时 先欢喜,后失落 ② 上初中时 惊喜 ③ 成年以后 ④ 没能持之以恒地练字 17.文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请以第⑦—⑨段中的相关内容为例,提出一个问题,并说说 这个问题对你理解文章中心有何帮助。(3 分) 答: 18.文章围绕题目“红纸上的中国字”多方选材,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结合文
章内容,说说这样选材的用意。(4分) 15.B(2分) 16.答案:①欣喜②学校里有了书法课,五年级时却又终止了③在班级书法 展上看到了各种书体的美④惋惜、遗憾(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 答案示例1: 问题:文章为什么要写人们将书写在红纸上的“抬头见喜”“白虎大吉”字样贴在老槐 树和磨盘上这个内容? 帮助:春节时,人们在红纸上书写“白虎大吉”“抬头见喜”,表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的 心理,表达了对来年美好富足生活的祈愿,有助于我对“红纸上的中国字”所承载的传统文 化的理解。 答案示例2 问题:作者为什么细致描写自己见到柴垛上的“出门见喜”时的心情? 帮助:这一段描写融情于景,“最美好的一天”“很蓝”“格外温暖”“春天住进了心 里”等,表现出作者见到柴垛上“出门见喜”时的身心愉悦,有助于我理解“红纸上”的那 些“中国字”对中国人的特殊意义 (3分。提出的问题正确1分;解释帮助2分) 18.答案示例:作者从除夕儿子寄来的红纸上的福字说起,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练字的经 历,八岁那年春节从农家的春联里感受到的文化魅力,又回到现实中,叙说了远在美国的外 甥女发来的春节和外国学生吃中餐、写福字的消息,这些素材紧紧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这 主题,让我们不仅读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读到了年轻人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体现 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4分。内容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给满分;中心2分,每点 1分。意思对即可) 怀柔区 (二)阅读《无形家风的有形力量》,完成20-22题。(共8分) 无形家风的有形力量 柳栋 ①由于文革的原因,我们家族那几本厚厚的《柳氏家谱》再未面世。目前尚存的明清官 帽盒、朝服箱、官印包袱皮等,表眀了家族曾经的历史和辉煌。如此之家族,家风是少不了 的。这不好直接强调,但家族、父母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所折射出的无形家风,带给我们 的则是有形的力量,使我有了走好人生之路的通行证。 ②家风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道德成长的起点,也是贯穿其一生的德育课和精神信仰。 从我四五岁记事起,清晨,经常是在母亲“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在《朱子家训》的教 训中起床,打扫卫生,而后开始日课,描红、临摹《芥子园画谱》:“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 易……”这是吃饭时的耳音:“积财千万,不如薄伎(伎:技巧,才能)在身。伎之易习而
12 章内容,说说这样选材的用意。(4 分) 答: 15.B (2 分) 16.答案:①欣喜 ②学校里有了书法课,五年级时却又终止了 ③在班级书法 展上看到了各种书体的美 ④惋惜、遗憾 (4 分。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 17. 答案示例 1: 问题:文章为什么要写人们将书写在红纸上的“抬头见喜”“白虎大吉”字样贴在老槐 树和磨盘上这个内容? 帮助:春节时,人们在红纸上书写“白虎大吉”“抬头见喜”,表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的 心理,表达了对来年美好富足生活的祈愿,有助于我对“红纸上的中国字”所承载的传统文 化的理解。 答案示例 2: 问题:作者为什么细致描写自己见到柴垛上的“出门见喜”时的心情? 帮助:这一段描写融情于景,“最美好的一天”“很蓝”“格外温暖”“春天住进了心 里”等,表现出作者见到柴垛上“出门见喜”时的身心愉悦,有助于我理解“红纸上”的那 些“中国字”对中国人的特殊意义。 (3 分。提出的问题正确 1 分;解释帮助 2 分) 18.答案示例:作者从除夕儿子寄来的红纸上的福字说起,回忆了自己小时候练字的经 历,八岁那年春节从农家的春联里感受到的文化魅力,又回到现实中,叙说了远在美国的外 甥女发来的春节和外国学生吃中餐、写福字的消息,这些素材紧紧围绕着中华传统文化这一 主题,让我们不仅读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读到了年轻人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体现 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4 分。内容 2 分,答对其中两点即给满分;中心 2 分,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怀柔区 (二)阅读《无形家风的有形力量》,完成 20-22 题。(共 8 分) 无形家风的有形力量 柳栋 ①由于文革的原因,我们家族那几本厚厚的《柳氏家谱》再未面世。目前尚存的明清官 帽盒、朝服箱、官印包袱皮等,表明了家族曾经的历史和辉煌。如此之家族,家风是少不了 的。这不好直接强调,但家族、父母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所折射出的无形家风,带给我们 的则是有形的力量,使我有了走好人生之路的通行证。 ②家风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道德成长的起点,也是贯穿其一生的德育课和精神信仰。 从我四五岁记事起,清晨,经常是在母亲“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在《朱子家训》的教 训中起床,打扫卫生,而后开始日课,描红、临摹《芥子园画谱》;“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 易……”这是吃饭时的耳音;“积财千万,不如薄伎(伎:技巧,才能)在身。伎之易习而
贵者,无过读书也……”(出自《颜氏家训·勉学》),这是背诗和古文的印记……“修身 齐家,为学治世”,“眼别小,什么都想沾点。”……母亲苦口婆心、随时随地的“唠叨” 在我耳朵中磨出了中国传统典故、做人做事的底子……这种带有私塾式的启蒙,不知不觉中 打下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③在当时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父母省吃俭用也要挤钱订阅《少年文史报》、《中国少 年报》、《中国青年报》和《参考消息》等报刊,让我们了解中国和世界,使思想不致落伍。 直到今天看报仍然是我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这让我从小在眼界、思维上要比同龄 人稍广 ④大家出身的父母,经历了大富大贵、大起大落的时事变迁,为了撑起家族的门面,他 们学食学缝,日浆夜缝,艰辛备至,吃尽了人间的甘苦。在最困难的时候,由于母亲患病的 缘故,父亲被迫从宁夏辞职回家,打工时木头砸到头顶,差点命归黄泉;母亲把好吃的给了 婆婆、丈夫、孩子和亲戚,自己则残汤剩饭充饥。父母深知人生道路的不易,便颇具苦心地 让我们体验人间的甘甜与疾苦。吃东西,细的、粗的、肉的、素的,想法调剂搭配。那时候 白面是限供的,母亲蒸馍馍时就在玉米面上加点盐、辣椒面,外包一层白面,美其名曰“马 蹄子”,以便看到就有食欲。可我还是嫌不好而多次拒吃,不管我怎么哭闹耍赖,也打动不 了母亲“后妈一般”的心,实在饿得不行了还得自己去吃。后来,当我看到困难时期,李讷 在毛泽东面前狼吞虎咽地把碗里的饭都吃了,而主席在一边裝作看报纸也不给李讷提供更多 的食物时,我顿然想到了母亲所为。之后的岁月,无论我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天 山雄狮”戍边,还是后来调到大军区工作,什么样的环境我都能从容面对。当我稚嫩的肩膀 不再畏惧艰难困苦时,才真正体会到慈母严父的一片苦心。 ⑤父母做任何事都是先人后己。即使在文革那样的条件下,也尽其所能地帮助周围的邻 居和孤寡老人。有点好吃的,匀出一点,带着我送给孤寡老人:院子里的苹果熟了,送给周 围邻居分享;天冷了,母亲拆几十双劳保线手套,织成毛衣送给老人;谁家有重活了,父母 就让我们主动去帮着干……这样帮助人的事情做了多少,从来没有专门记过,也记不清了 我们家与别人家、我与小朋友之间有什么矛盾问题了,哪怕我们没错,父母也总是说我们的 不是,极少说对方的不好。这让我学会了乐于助人、宽厚待人 ⑥张大千与我们家素有旧交。说真的,我唯一的记忆是家里曾有张大千的照片、字画 父亲对学书画的我仅提到过张大千留着大胡子,穿着中式长袍,拄着手杖,飘飘欲仙……但我 怎么也想不到家族曾经资助张大千先生远赴敦煌临摹壁画,且大千先生和其儿子是我家的常 客,家境殷实的父亲经常请其儿子下馆子改善生活。知道这些已是父母辞世后,其他老人所 讲。知道父亲是个处级领导、有车,那更是在他去世12年之后,我偶然遇到从未谋面的老 司机说起,且每次都是把车停在离家门口不远的拐弯处,从不在我家大门口上下车。当年父 亲不想让我有优越感
13 贵者,无过读书也……”(出自《颜氏家训·勉学》),这是背诗和古文的印记……“修身 齐家,为学治世”,“眼别小,什么都想沾点。”……母亲苦口婆心、随时随地的“唠叨”, 在我耳朵中磨出了中国传统典故、做人做事的底子……这种带有私塾式的启蒙,不知不觉中 打下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③在当时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父母省吃俭用也要挤钱订阅《少年文史报》、《中国少 年报》、《中国青年报》和《参考消息》等报刊,让我们了解中国和世界,使思想不致落伍。 直到今天看报仍然是我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这让我从小在眼界、思维上要比同龄 人稍广一些。 ④大家出身的父母,经历了大富大贵、大起大落的时事变迁,为了撑起家族的门面,他 们学食学缝,日浆夜缝,艰辛备至,吃尽了人间的甘苦。在最困难的时候,由于母亲患病的 缘故,父亲被迫从宁夏辞职回家,打工时木头砸到头顶,差点命归黄泉;母亲把好吃的给了 婆婆、丈夫、孩子和亲戚,自己则残汤剩饭充饥。父母深知人生道路的不易,便颇具苦心地 让我们体验人间的甘甜与疾苦。吃东西,细的、粗的、肉的、素的,想法调剂搭配。那时候, 白面是限供的,母亲蒸馍馍时就在玉米面上加点盐、辣椒面,外包一层白面,美其名曰“马 蹄子”,以便看到就有食欲。可我还是嫌不好而多次拒吃,不管我怎么哭闹耍赖,也打动不 了母亲“后妈一般”的心,实在饿得不行了还得自己去吃。后来,当我看到困难时期,李讷 在毛泽东面前狼吞虎咽地把碗里的饭都吃了,而主席在一边装作看报纸也不给李讷提供更多 的食物时,我顿然想到了母亲所为。之后的岁月,无论我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天 山雄狮”戍边,还是后来调到大军区工作,什么样的环境我都能从容面对。当我稚嫩的肩膀 不再畏惧艰难困苦时,才真正体会到慈母严父的一片苦心。 ⑤父母做任何事都是先人后己。即使在文革那样的条件下,也尽其所能地帮助周围的邻 居和孤寡老人。有点好吃的,匀出一点,带着我送给孤寡老人;院子里的苹果熟了,送给周 围邻居分享;天冷了,母亲拆几十双劳保线手套,织成毛衣送给老人;谁家有重活了,父母 就让我们主动去帮着干……这样帮助人的事情做了多少,从来没有专门记过,也记不清了。 我们家与别人家、我与小朋友之间有什么矛盾问题了,哪怕我们没错,父母也总是说我们的 不是,极少说对方的不好。这让我学会了乐于助人、宽厚待人。 ⑥张大千与我们家素有旧交。说真的,我唯一的记忆是家里曾有张大千的照片、字画。 父亲对学书画的我仅提到过张大千留着大胡子,穿着中式长袍,拄着手杖,飘飘欲仙……但我 怎么也想不到家族曾经资助张大千先生远赴敦煌临摹壁画,且大千先生和其儿子是我家的常 客,家境殷实的父亲经常请其儿子下馆子改善生活。知道这些已是父母辞世后,其他老人所 讲。知道父亲是个处级领导、有车,那更是在他去世 12 年之后,我偶然遇到从未谋面的老 司机说起,且每次都是把车停在离家门口不远的拐弯处,从不在我家大门口上下车。当年父 亲不想让我有优越感
⑦“靠天天太远,靠人人会走,靠墙墙要倒,谁都靠不住,靠自己最管用。”这是父母 教诲我要自立自强的口头禅。家族、父母融化在严爱之中的家风,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涵养 和约束作用,浸透在我的骨子,融入到我的血脉,影响着我一生立身做人的基础和信条,熏 陶着我努力去做一个正直善良、知书达理、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⑧家风,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无形的家风,就是有形的力量 (原文有删改) 20.文章第②段说“家风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道德成长的起点,也是贯穿其一生的德育课”。 读完②⑥段后我们发现,父母唠叨家训、_①、②、帮助他人、不让我知道家里 条件优越,正是用言行给我上着一堂堂生动而深刻的家风“德育课”。(每空不超过8个字) (2分) 21.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在第④段加入画线句的内容。(2分) 2.简洁而深奥的语句总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文章结尾处“无形的家风,就是有形的力量” 就是这样的语句。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4分) 20(2分)每空1分。①挤钱订报②让我体验疾苦 21.(2分)画线句写困难时期,毛泽东不给没吃饱的李讷提供更多的食物,让我想到了自 己嫌饭不好,拒吃哭闹,母亲狠心不理我。(1分)使我理解了母亲的一片苦心。(1 分)说明:答出“狠心”1分,答出“理解苦心”1分, (4分)答案要点:“无形的家风”指的是“家族、父母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潜移默 化、润物无声:(1分)“有形的力量”我在家风影熏陶下,形成具备的精神品质,对 我人生的积极影响。(1分),结合文章内容(略)(2分) 密云区 (二)阅读《病房这个舞台》,完成13-15题。(9分) 病房这个舞台 ①从医20年,我感觉自己一直都是给予者,唯独在救治这个19岁彝族男孩的妻子时 我感觉自己是获益者 ②患者是个极度消瘦的彝族女孩,当时是被背入病房的。她瘦弱的程度和非洲难民差不 多,身高一米六,体重不到60斤。我看了一下入院证,17岁,初步诊断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结核冷脓肿、炎症性肠病穿孔伴局部脓肿,但是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査。从女孩的穿戴来看, 绝对不是来自富裕的家庭。而可以选择的所有治疗方案,都必须在充足的营养支持下才有可 能完成,所以我必须和一线医生一起完成第一次医患沟通 ③几分钟后,在一线医生身后跟进来一个男孩,黑黑瘦瘦的,引人注意的就是他的眼睛 有着高原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清亮。我有些责怪地对一线医生说:“怎么叫个小孩过来?让 她家属来。”一线医生有些迟疑地说:“她没有其他家属,这是她老公。”我抬头看了一眼
14 ⑦“靠天天太远,靠人人会走,靠墙墙要倒,谁都靠不住,靠自己最管用。”这是父母 教诲我要自立自强的口头禅。家族、父母融化在严爱之中的家风,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涵养 和约束作用,浸透在我的骨子,融入到我的血脉,影响着我一生立身做人的基础和信条,熏 陶着我努力去做一个正直善良、知书达理、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⑧家风,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无形的家风,就是有形的力量。 (原文有删改) 20.文章第②段说“家风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道德成长的起点,也是贯穿其一生的德育课”。 读完②—⑥段后我们发现,父母唠叨家训、 ① 、② 、帮助他人、不让我知道家里 条件优越,正是用言行给我上着一堂堂生动而深刻的家风“德育课”。(每空不超过 8 个字) (2 分) 21.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在第④段加入画线句的内容。(2 分) 答: 22.简洁而深奥的语句总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文章结尾处“无形的家风,就是有形的力量” 就是这样的语句。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 字左右)(4 分) 答: 20 (2 分)每空 1 分。①挤钱订报 ②让我体验疾苦 21.(2 分)画线句写困难时期,毛泽东不给没吃饱的李讷提供更多的食物,让我想到了自 己嫌饭不好,拒吃哭闹,母亲狠心不理我。(1 分)使我理解了母亲的一片苦心。(1 分)说明:答出“狠心”1 分,答出“理解苦心”1 分。 22.(4 分)答案要点: “无形的家风”指的是“家族、父母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潜移默 化、润物无声;(1 分) “有形的力量”我在家风影熏陶下,形成具备的精神品质,对 我人生的积极影响。(1 分),结合文章内容(略)(2 分) 密云区 (二)阅读《病房这个舞台》,完成 13—15 题。(9 分) 病房这个舞台 ①从医 20 年,我感觉自己一直都是给予者,唯独在救治这个 19 岁彝族男孩的妻子时, 我感觉自己是获益者。 ②患者是个极度消瘦的彝族女孩,当时是被背入病房的。她瘦弱的程度和非洲难民差不 多,身高一米六,体重不到 60 斤。我看了一下入院证,17 岁,初步诊断考虑阑尾周围脓肿、 结核冷脓肿、炎症性肠病穿孔伴局部脓肿,但是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从女孩的穿戴来看, 绝对不是来自富裕的家庭。而可以选择的所有治疗方案,都必须在充足的营养支持下才有可 能完成,所以我必须和一线医生一起完成第一次医患沟通。 ③几分钟后,在一线医生身后跟进来一个男孩,黑黑瘦瘦的,引人注意的就是他的眼睛 有着高原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清亮。我有些责怪地对一线医生说:“怎么叫个小孩过来?让 她家属来。”一线医生有些迟疑地说:“她没有其他家属,这是她老公。”我抬头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