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09学第一次统一练习 2009,3 高三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在密封线以内 3.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则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不计成绩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与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金刚钻美仑美奂炽(zhi)热绿草如茵(yin) B.挖墙角出其不意藩(fan)篱怙恶不悛(jn) C.水龙头声名鹊起弄(long)堂如法炮(po)制 D.名信片涸泽而渔咀嚼(jido) 量( liang)力而行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我们要全民族人民的力量,帮助灾区人们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②要办好这里的警政,非把负责行政管理的相关官员严加不可。 ③乡村月夜,朦胧而又静谧, 可以听见三两声嘶哑的狗吠之声 A.汇合鉴别偶然 B.会合甄别偶然 C.汇合甄别偶尔 会合鉴别偶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要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政府必须下大力气,多方了解民情民意抓好预防工作,曲突 徙薪,防患于未然
1 北京市丰台区 2009 学第一次统一练习 2009.3 高 三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在密封线以内。 3.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则在答题纸上作答;否则不计成绩。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与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A. 金刚钻 美仑美奂 炽.(zhì) 热 绿草如茵.(yīn) B. 挖墙角 出其不意 藩.(fān) 篱 怙恶不悛.(jùn) C. 水龙头 声名鹊起 弄.(lòng)堂 如法炮.(páo)制 D. 名信片 涸泽而渔 咀嚼.(jiáo) 量.(liàng)力而行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 ...的一组是 ①我们要____全民族人民的力量,帮助灾区人们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②要办好这里的警政,非把负责行政管理的相关官员严加____不可。 ③乡村月夜,朦胧而又静谧,______可以听见三两声嘶哑的狗吠之声。 A.汇合 鉴别 偶然 B.会合 甄别 偶然 C.汇合 甄别 偶尔 D.会合 鉴别 偶尔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要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政府必须下大力气,多方了解民情民意,抓好预防工作,曲突.. 徙薪..,防患于未然
B.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正方兴未艾,面对严峻的形式,有沉着应对者, 也有束手无策者 C.大家应该以理智的态度对待网络新闻,因为有的消息传闻纯属空穴来风,毫无根据, 切不可信以为真 D.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洋人 节,也风靡一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看着四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你会强烈地感到一种灵魂的震撼:那里到处是断壁残垣 那里到处是流离失所的孤儿 B.由于春节期间家禽消费量有可能增多,有关部门希望推广集中屠宰和白条鸡上市, 以减少活禽对人的感染机会。 C.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建设好基础设施之外,搞好节水工程也是能否使西 部经济迅速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D.“神七”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再一次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探索精神,展示了中 国的综合国力,必将永载史册。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花十九年时间主编而成,它与《史记》合称中 国的“史学双璧” B.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的作品是明代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和清代的《西游 记》《红楼梦》。 C.巴金,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 《春》《秋》等 D.莎士比亚,法国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奥赛罗》《罗 密欧和朱丽叶》等。 、(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10题。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日:“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日:“不闻。”日:“夫 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日:妾 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 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 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 2
2 B.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正方兴未艾 ....,面对严峻的形式,有沉着应对者, 也有束手无策者。 C.大家应该以理智的态度对待网络新闻,因为有的消息传闻纯属空穴来风 ....,毫无根据, 切不可信以为真。 D.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正经受着严峻的挑战,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 ......的洋人 节,也风靡一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看着四川地震的新闻报道,你会强烈地感到一种灵魂的震撼:那里到处是断壁残垣, 那里到处是流离失所的孤儿。 B.由于春节期间家禽消费量有可能增多,有关部门希望推广集中屠宰和白条鸡上市, 以减少活禽对人的感染机会。 C.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建设好基础设施之外,搞好节水工程也是能否使西 部经济迅速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D.“神七”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再一次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探索精神,展示了中 国的综合国力,必将永载史册。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 ....的是 A.《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花十九年时间主编而成,它与《史记》合称中 国的“史学双璧”。 B.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的作品是明代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和清代的《西游 记》《红楼梦》。 C.巴金,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 《春》《秋》等。 D.莎士比亚,法国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奥赛罗》《罗 密欧和朱丽叶》等。 二、(15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6—10 题。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 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 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 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 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
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土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崤塞、谿谷,地形险 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日 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秦王日:“善。” 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甘茂辞不往。 苏代伪谓齐王曰:“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故不往, 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 也!”齐王曰:“善。”赐之上卿,命而处之 《战国策·秦策》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非恒士也 恒,一般,普通 B.彼若以齐约韩、魏 约,约束,节制。 C.苏代伪谓齐王曰 伪,假,不真实 D.茂德王之赐 德,感激。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甘茂亡秦且之齐。 吾今且报府 C.弃逐于秦而出关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彼来则置之槐谷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8.下列对句子成分省略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以(余光)赐妾。 B.(此)何妨于处女? C.(吾)请重公于齐 D.(秦王)以相迎之齐
3 乃西说秦王曰:“甘茂,贤人,非恒.士也。其居秦,累世重矣,自崤塞、谿谷,地形险 易尽知之。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 “不如重其贽,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秦王曰:“善。” 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甘茂辞不往。 苏代伪.谓齐王曰:“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故不往, 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则难图 也!”齐王曰:“善。”赐之上卿,命而处之。 ——《战国策·秦策》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非恒.士也。 恒,一般,普通。 B.彼若以齐约.韩、魏。 约,约束,节制。 C.苏代伪.谓齐王曰 伪,假,不真实。 D.茂德.王之赐 德,感激。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的一项是 A.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B.甘茂亡秦且.之齐。 吾今且.报府。 C.弃逐于.秦而出关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彼来则.置之槐谷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8.下列对句子成分省略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以(余光)赐妾。 B.(此)何妨于处女? C.(吾)请重公于齐。 D.(秦王)以相迎之齐
9.下列是对文中句子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①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 ②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A.①你们何必珍爱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幸而你们将那一点余光赐给了我。 ②我自认为我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 B.①你们为何心痛那一点余光照在四壁上呢?希望把那一点余光赐给我吧 ②从以前到现在,我一直给你们很多好处,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我呢? C.①你们何必吝借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希望将那一点余光赐给我 ②我自认为我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 D.①你们何必吝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希望将那一点余光赐给我 ②自以前到如今,我一直对你们有好处,何必要离开我呢? 10.下列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代名将甘茂在准备逃亡齐国的路上,恰好遇到了苏代,他抓住机会,通过一个故 事向苏代表达了自己愿意依附的愿望,由此,从人生的低谷中走了出来。 B.苏代答应帮助落魄的甘茂后,奔走于秦国与齐国之间,先后游说了秦王和齐王,巧 妙利用各种利害关系,使两个国家都重视甘茂,终使甘茂重新获得了官位 C.苏代游说秦王与齐王,基本上用了相同的策略:一是直言甘茂贤能,极力推荐;二 是施以心理恐吓,极力威胁。苏代以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两位国王 D.尽管秦王悬以重礼厚禄和上卿的高位,并派苏代以宰相的身份前往齐国迎聘甘茂回 秦,但甘茂为了感激齐王的赏赐之恩,拒绝回秦,最终留在齐国任上卿
4 9.下列是对文中句子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①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 ②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A.①你们何必珍爱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幸而你们将那一点余光赐给了我。 ②我自认为我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 B.①你们为何心痛那一点余光照在四壁上呢?希望把那一点余光赐给我吧。 ②从以前到现在,我一直给你们很多好处,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我呢? C.①你们何必吝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希望将那一点余光赐给我。 ②我自认为我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 D.①你们何必吝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希望将那一点余光赐给我。 ②自以前到如今,我一直对你们有好处,何必要离开我呢? 10.下列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 .....的一项是 A.一代名将甘茂在准备逃亡齐国的路上,恰好遇到了苏代,他抓住机会,通过一个故 事向苏代表达了自己愿意依附的愿望,由此,从人生的低谷中走了出来。 B.苏代答应帮助落魄的甘茂后,奔走于秦国与齐国之间,先后游说了秦王和齐王,巧 妙利用各种利害关系,使两个国家都重视甘茂,终使甘茂重新获得了官位。 C.苏代游说秦王与齐王,基本上用了相同的策略:一是直言甘茂贤能,极力推荐;二 是施以心理恐吓,极力威胁。苏代以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了两位国王。 D.尽管秦王悬以重礼厚禄和上卿的高位,并派苏代以宰相的身份前往齐国迎聘甘茂回 秦,但甘茂为了感激齐王的赏赐之恩,拒绝回秦,最终留在齐国任上卿
第Ⅱ卷(共120分) 三、(2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孽摇之虚有鸟焉一身而九头得食则八头皆争呀然而相衔 洒血飞毛食不得入咽而九头皆伤海凫观而笑之日而胡不思九 口之食同归于一腹乎而奚其争也? 《郁离子九头鸟》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0分) 春夕(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释】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 好山水。 ①下列是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上句诗人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 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 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这首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诗中没有 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②“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有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14个字, 却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4分)
5 第Ⅱ卷(共 120 分) 三、(22 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 分) 孽 摇 之 虚 有 鸟 焉 一 身 而 九 头 得 食 则 八 头 皆 争 呀 然 而 相 衔 洒 血 飞 毛 食 不 得 入 咽 而 九 头 皆 伤 海 凫 观 而 笑 之 曰 而 胡 不 思 九 口 之 食 同 归 于 一 腹 乎 而 奚 其 争 也? ——《郁离子·九头鸟》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0 分) 春 夕(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 【注释】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这里是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 好山水。 ①下列是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首联上句诗人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 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 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这首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诗中没有 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②“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有人评价这两句诗为:以景传情,仅 14 个字, 却写得极有层次。请简要分析(4 分)